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409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

难点:

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部队

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军人)

2、师:

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

(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

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

1、师:

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

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

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

第三乐段:

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

(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

2、分段学习歌曲

(1)学习第三乐段:

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

(加入说唱)

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

一0二0|三0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0|

0X0X|0X0X|0X0X|0XX0X|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

师示范指导念0XX0X

③齐念节奏

④边念边拍

C、师唱生拍念

D、生生合作拍念

E、学习高声部。

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

②完整演唱第三乐段

(2)学习第一、二乐段(学唱第一乐段时能否进行“轮唱”这一合唱形式的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A、视唱曲谱。

B、朗读第一段的歌词,要求声音饱满富有弹性。

C、填词演唱(师生接唱——生完整唱,引导学生唱出军人的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D、情感处理:

同学们都说战士的歌声是坚定有力的,其实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这一面呢?

(引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方法演唱第二乐句,其他部分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饱满有力、坚定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军人果断刚强的豪迈气概。

4、学生讨论编排演唱形式

三、拓展延伸——了解军歌

1、认识曲作者,臧云飞:

这首歌曲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你们听过吗?

也是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

2、依次播放《当兵的人》、《东西南北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让学生猜猜曲名,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

3、揭示聆听的曲目,并简单介绍臧云飞的其他作品。

《军中姐妹》、《女兵》、《珠穆朗玛》

4、师生探讨军歌的特点:

(人民军队的雄壮与豪迈,是唱给战士的歌、反映战士生活,富有战斗气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什么样的品质?

(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真像音乐家贝多芬说的: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军旅歌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将军人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军人们,让我们也用歌声将军人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大家看看吧!

(唱《一二三四歌》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一二三四歌》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全曲铿锵豪迈与抒情相结合,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乐观、自信的精神十分巧妙的表现出来,旋律朗朗上口。

 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自己缺乏足够的激情来引领学生走向更高境界的艺术殿堂,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还不够。

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摸索。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③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难点: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军队进行曲》步入音乐教室,并伴随着音乐原地踏步。

师生问好。

(情景教学)

二、导入(为新课铺垫)

1.根据课前所放的《军队进行曲》,提问同学的步伐整齐是因为什么原因?

(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

2.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

3.伴随着音乐走进教室时,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

(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

4.把刚才分析的《军队进行曲》的特点合在一起,就是进行曲的特点,导出进行曲。

5.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三、新授

1.放一段带有阅兵式画面的录象,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引导学生观看军队队列行进视频,充分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2.师介绍作者郑律成。

3.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

这首乐曲是由管乐队演奏的,这就是管乐队里主要的四件乐器,他们分别是:

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引导学生关注管乐队中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并能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师:

谁能听出歌曲是几拍的节奏?

(2/4拍)

跟老师学画指挥手势

师:

谁来说说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答:

威武雄壮)

师:

最后一个问题是乐曲的作者是谁?

4.赏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①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

②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开头: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③分析开头的旋律:

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

(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④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

⑤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

(“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⑥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

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

会欣赏更会分析。

【教学反思】

在上这堂课时,由于这首进行曲的旋律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不能按照一般的进行曲来分析,而是分析一下这首进行曲的细节,妙处所在。

通过我的启发和分析,学生在听了一遍之后就能把这首进行曲的前段和高潮部分哼唱了出来。

另外,休止符的运用也是这首进行曲的妙处所在。

通过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进行曲听上去干净利索,表现军人的那种雷厉风行的气质。

学生通过我的讲解,也从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其次,我还让学生观看了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录像,人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进行曲的魅力所在,明白进行曲的节奏鲜明和规整的特点。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二、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三、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一、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二、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

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

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

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

(进行曲:

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1、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提问学生:

是否了解作者?

(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

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2、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3、分析理解乐曲

(1)介绍曲子的由来。

(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

后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①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D2/2

3#2|33#233#2|3020103#2|303#2303#2|30605053|46552|36553|27—6|05#45654|33#233#2|3213#2|303#2303#2|36553|#432—|521—|7.65432|1110||

b主题:

1=D2/2

6————|6————|5————|5—05|5—46|6—51|77654|66543|5—46|6—51|77#561|77#561|333333|333333|3000||

②聆听A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问:

A段音乐可以有几小部分组成?

这段音乐描写了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A段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分a、b、a三部分。

2)复听A段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当乐器为歌曲伴奏。

欣赏B段音乐,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A2/2

533——|533——|53333|3——3|442—1|7666|51333|3———|533——|533——|53333|3——33|442—1|7666|53342|1——0||

b主题:

1=A2/2

3|42—1|7666|51333|3——3|42—1|7666|5513543|21765432||

1)问:

B段有几个小部分组成?

这段音乐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B段:

描写拉德茨基慢步奔跑检阅队伍时既严肃又轻松,分a、b、a、b、a五部分。

2)复听B段音乐,并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段音乐。

(3)师生完整演示歌曲。

(4)引导学生用“啦”唱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并利用身体以及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边配伴奏,试着跟音乐一起完成。

4、知识拓展

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A段音乐组、B段音乐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合作表演。

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其他表现形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知道了复式三部曲的构成,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音乐都是进行曲体裁,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以后我们在再一起交流。

五、听《拉德茨基进行曲》离开音乐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欣赏内容是进行曲,为了更好地达到让学生喜欢歌唱与聆听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这一目标,我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又增加了丰富的进行曲,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每首都能听完的,所以我就从进行曲的特征、形式、种类、作用这四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学习。

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听、有的知道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想给学生传递信息。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欣赏《祖国颂》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能够主动参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三段体的理解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创作练习

(1)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

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

(教师弹奏《长江之歌》的旋律)

学生:

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教师: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生共同唱《长江之歌》歌谱)

(2)为旋律创作歌词

教师:

下面我们以“祖国母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

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

分成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

我们听一听各组同学的歌词,一起来唱一唱学生的创作。

学生创作:

“你是历史古国,经过风雨的洗礼,你是东方巨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你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百花茁壮成长,装点伟大的祖国。

2.学习歌曲《长江之歌》

(1)练习演唱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大家一起唱一唱。

(教师出示歌篇,师生一起练习演唱)

(2)介绍歌曲

教师:

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这段音乐史电视片《话说长江》。

的主题音乐。

(教师板书:

《长江之歌》王世光曲、胡宏伟词)

教师:

《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

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

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

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

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

教师:

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学生:

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

有三段。

教师:

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

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线的三部曲式。

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

请同学们把再现段在唱一下。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片段)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学唱B段,请同学思考:

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演唱、比较)

学生:

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

教师: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

非常优美。

抒情。

教师:

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学生:

用甜美的声音演唱。

(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

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

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教师:

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

(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

(4)歌曲结尾

教师:

除了你们刚才唱的一种结尾,还可以有一种结尾,你们喜欢哪一种?

(教师演唱两种歌曲结尾)

学生:

我们喜欢第一种,结束在“mi”音上,可以使人感觉回味无穷。

学生:

我觉得第二种,音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长江汹涌澎湃、奔腾如海的那种宏伟气势,而且预示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崛起成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的巨人。

教师:

可以说两种尾声都不错,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

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

请大家思考:

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

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唱长江歌曲的教室,以学生唱歌为主线,属于音乐教学领域。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爱上音乐,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音乐中包含的音乐作品,与自己音乐启发学生的共鸣,用自己的歌曲,语言和行动将传达给学生。

同时,在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内容的音乐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气氛中获得美学的乐趣。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第二课时《伴随着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聆听并赏析《伴随着你》,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知道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哼唱《伴随着你》主题A部分,并分组讨论、即兴创编歌词自演自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影视主题音乐产生继续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对影视主题音乐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重难点

1、重点:

聆听并赏析歌曲的音乐基本要素

2、难点:

在哼唱主题A部分的基础上即兴创编歌词并自演自唱

三、教学资源及技术实现:

1.学生:

课前分4组查阅资料:

“影视音乐”、“久石让”、“宫崎骏”、“天空之城”

2.教师:

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3.数字媒体:

使用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以播放MP3、MP4、PPT等格式的音像资料;使用电子白板以作板书;使用电子琴以弹奏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欣赏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视频片段

2、提问学生:

教师请学生聆听三段音乐片段,为动画电影《天空之城》选择最佳配乐

教师:

这部动画电影叫《天空之城》。

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主题音乐更是影片的形象和标志。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以下三段音乐,哪一段最适合为刚才的动画电影做主题音乐呢?

A《SUMMER》B《伴随着你》C《太阳照常升起》

3、导入新课:

聆听与欣赏影视音乐《伴随着你》

(二)新课学习:

 1、初听音乐:

 请学生完整地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师播放《伴随着你》音频,学生划出前4个小节的旋律线。

 教师: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

并请你们以水平线为“6”音位置,划出前4个小节的旋律线。

2、再听音乐:

请学生再次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分析音乐表现要素。

(教师播放《伴随着你》视频,学生分组分析乐曲的基本要素)

 教师:

请你们四个小组分别来分析一下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

(第一组分析速度,第二组分析力度,第三组分析节奏、第四组分析节拍)

3、观看音乐视频:

 欣赏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曲的不同。

 (教师播放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学生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主题歌的不同。

 教师:

请你们欣赏一下片尾主题歌《伴随着你》,比较一下主题音乐与片尾主题歌的不同。

(主要从速度、体裁、力度、情感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4、主题音乐一共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

(1)片头以管弦乐演奏形式完整出现

(2)中间作为场景音乐片段形式出现

(3)片尾以歌曲形式完整出现

5、知识论坛: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宫崎骏、久石让、影视音乐以及《天空之城》。

(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

虽然《伴随着你》的主题音乐和片尾曲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它们的主题、旋律和节拍是相同的,这些都是在表达人们对天空之城的向往和追求。

那么你们是否了解《伴随着你》的相关知识呢?

请各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A宫崎骏——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代表作有:

《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幽灵公主》、《风之谷》、《龙猫》等。

B久石让——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钢琴家,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坏孩子的天空》等电影配乐。

C影视音乐——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的配乐和歌曲。

主题音乐和主题歌起到了高度概括影视内容的作用,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场景音乐和插曲起到铺垫、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D《天空之城》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于1986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

《天空之城》的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都是由宫崎骏来担任,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宫崎骏的理念。

(三)新课拓展:

1、哼唱音乐:

聆听与欣赏吟唱版《伴随着你》,跟随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

(教师播放《伴随着你》吟唱版,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

教师:

《伴随着你》由于旋律优美、动人心弦,深受人们的喜爱,被改编成多种版本,现在请你们欣赏一下《伴随着你》吟唱版,请你们跟着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

2、创编活动:

A:

小组创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伴随着你》即兴创编歌词或动作,并自演自唱。

(教师播放《伴随着你》为背景音乐,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教师给予点拨、启发。

教师:

当我们自己哼唱这段旋律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