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00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学教学楼Word文件下载.docx

1.94

音乐教室

舞蹈教室

6.00

语言教室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附属用房

0.75

0.87

0.95

演示教室

1.22

合班教室

1.00

注:

①本表按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40人计算。

②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

③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小学课桌长度按1000mm、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

1.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的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组合设计是在整体建筑合理而适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

(1)普通教室的设计

设计要求:

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①教室尺寸的确定

取决于教室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和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设备及施工等因素。

中小学校课桌椅的尺寸,根据国标《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3976-83,桌面宽度:

单人用550~600mm,双人用1000~1200mm。

桌面深度为380~420mm,桌高为520~760mm,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确定。

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学生就座和教师辅导,其布置应符合国标《中小学教学楼设计》GBJ99-86的有关规定。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座位布置有关尺寸

代号

部位名称

间隔尺寸

小学

中学

a

b

c

d

e

f

g

课桌椅前后排距

纵向走道宽度

课桌端部与墙面的距离

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

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距离

教室后部横向走道宽度

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

≥850

≥550

≥120

≥2000

≥8000

≥600

≥30°

≥900

≥8500

注:

本表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规范》(GBJ99-86)制作。

②教室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除应满足普通教室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课桌椅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综合考虑:

教室为左侧采光,控制规定的使用面积,教学楼结构体系经济合理,有利于施工建造,便于教学楼的空间组合,经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教室平面形式、规格尺寸。

矩形教室的座位布置方式及有关尺寸见表。

 

矩形教室的座位布置尺寸

学校

类别

双人课桌尺寸(mmxmm)

A方案进深尺寸

(mm)

B方案进深尺寸

教室净尺寸

(进深x开间)

教室轴线尺寸

使用面积

(m²

每个学生所占面积(m²

净进深

1

2

3

4

5

1100x400

1150x400

1200x400

125

550

6850

6500

6700

6850x8750

6500x8750

6700x8750

7200x9000

7200x9300

6900x9000

60.99

63.06

58.34

60.97

1.26

1.17

1.教室纵向长度:

第一排课桌前沿距前墙2000mm,课桌前后排距中学900mm,最后排课椅后面应有600mm宽的走道。

③普通教室门窗的设计

教室门的设计:

门的数量、宽度及位置应满足出入便捷、疏散迅速以及便于搬运室内家具设备的要求。

根据实践,大多数均在教室前后各设一个门,门宽约1000mm,门洞高按2400~2700mm,一般为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的通行。

教室窗的设计:

窗的位置及大小,主要受采光标准与结构的制约等,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学校用房的采光要求。

④普通教室的内部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规定普通教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和“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等,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以上设备均可利用结构处理成壁龛式,以利于室内美观。

·

黑板的尺寸:

高度≥1000mm,宽度:

小学≥3600mm,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

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黑板表面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宜≥200mm,宽度应≥650mm,高度宜为200mm。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

房间名称

采光系数最低值(%)

玻地比

规定采光系数的平面

普通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合班教室、阅览室

1.5

1:

6

课桌面

实验室、自然教室

实验桌面

机台面

琴房

谱架面

舞蹈教室、风雨操场

地面

办公室、保健室

桌面

饮水处、厕所、淋浴

0.5

10

走道、楼梯间

①全年阴天在200天以上,早上八时的云量在七级以上地区,教学及教学辅助房间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玻地比不应低于1:

45;

临界照度为4000LX。

②走道、楼梯间应直接采光。

(2)专用教室的设计

在专用教室的设计中,应根据学科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中所需器材、设施、教具以及桌椅规格及布置方式等而确定该专用教室的特殊要求;

根据使用的班级及人数,确定其合理尺寸及面积;

根据其使用功能要求,确定其适宜的楼层及朝向。

为充分满足其使用要求,应合理地安排其辅助用房的位置、尺寸规格、数量及联系方式。

在设计时,可参阅《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及《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等。

①实验室:

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实验室等。

根据使用情况又可分为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实验室三种类型。

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室等。

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实验室平面尺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室的使用人数、家具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及设备的要求。

人数以班级为单位计算,家具中的演示桌和实验桌是影响实验室大小的主要设备。

每个实验室均要设一间准备室,作为实验准备、存放仪器、药品和标本用,一般面积在45m2左右。

准备室应紧靠实验室,并设门与之相通,以利使用。

各种实验室除设演示桌、黑板、学生实验桌、上下水、电气设备、挂衣钩、窗帘及幻灯机(或投影仪)外,还需考虑各种不同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如物理实验室需设遮光通风窗;

化学实验室要考虑排气柜,并用通风管道通向室外以排除实验时产生的毒气;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有酸、碱溶液排出,对铁制下水管有腐蚀,所以位置宜设在底层,并用陶管单独排水等。

②音乐教室:

大小形状与普通教室同。

若考虑兼作文体排练和其它用途时,面积可适当加大。

音乐教室一般附有乐器室,两者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

③合班教室:

在学校应设置合班教室,供放映幻灯、科教电影、实验演示、观摩教学、学术报告和合班上课用。

中学可设计成阶梯教室,小学合班教室地面不宜起坡,以兼作文体室使用,教室的规模一般以容纳一个年级为宜。

以每人≥1m2考虑。

合班教室应设置一个电教器材贮存修理兼放映的房间,与教室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放映室面积一般为40m2左右,其位置可设于教室前部,也可设在教室后部。

合班教室的桌椅,可与普通教室相同。

当作成阶梯教室时桌椅宜固定。

地坪的升高和桌椅的排列,要考虑视线及视角要求。

前排课桌前沿,到黑板距离应≥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8000mm,排距一般为小学≥800mm,中学≥850mm。

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前一排遮挡,隔排座位升高值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④语言教室:

又称语言实验室,供语言课教学专用。

每座平均使用面积为2m2,内设隔音座位和电教设备。

语言教室一般包括语言教室、控制室、编辑及复制室、录音室、准备和维修室等一组房间。

一般中小学,除语言教室外,只设一间准备室,供进行编辑、器材维修和课前准备即可,面积为6~10m2。

语言室应设在教学楼中比较安静并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地方,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条件。

语言教室的类型有三种:

一种是听音型语言教室;

第二种是听音及发音练习型语言教室;

第三种为听音、发音练习及录音比较型语言教室。

根据类型的不同,每座可装备一套头戴耳机,或头戴耳机、话筒与录音机的设备。

对第一种类型,教室可与普通教室一样,增加必要的听音设备即可;

对第二、三种类型,则要求教室无尘,并有良好的照明,顶棚的墙壁要作吸音处理。

语言教室座位的布置应便于学生入座和离座,其布置的基本形式及有关尺寸。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在教室的讲台上,或设在独立的控制室内。

控制室可设在教室前部,面向学生。

也可设在教室后部或教室的侧面。

目前,我国各中学多将控制台设于教室内,便于教师接触学生及在教学过程中,便于使用常规教具和挂图。

⑤图书阅览室:

是学校重要的公用教育设施,一般包括阅览室、书库和管理室三部分,面积大小视需要而定,位置应设在师生便于使用而又比较安静之处。

阅览室应有良好的采光避风,并便于疏散。

书库应比较干燥,通风良好,防火安全。

书库与阅览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管理室亦可与书库合并,阅览室视学校规模大小,可以师生分别独立设置或合并在一起,具体面积由藏书数量、阅览席总数来确定。

部分省市图书阅览部分面积见表4.11。

⑥计算机房及附房:

电子计算机教室应有足够的面积,以便布置出符合使用要求的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工作台的布置,应便于学生就座、操作及教师巡回辅导及疏散等,且计算机教室应设准备室,换鞋室等辅助房间、计算机教室座位布置的基本形式。

(3)行政及生活用房的设计

①办公室:

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室和教学办公室、社团办公室等,办公室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数量按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教师人数,按中学2.5∽3.0人/班,小学1.3∽1.97人/班配备,每座使用面积3.5∽4m2。

办公室的大小要有利于家具设备的布置,通常开间为3300~3900mm,进深为5100~6600mm。

②厕所及取水点:

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一般中小学人数按男女生各一半计算。

小学女生按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

男生按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厕所位置应比较隐蔽,并便于使用,通风要良好,位置上多设在教学楼端部、转弯处或次要楼梯间附近。

厕所应尽量放在一起,以利集中管线。

教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应分设。

厕所内应设水龙头、水槽、污水池,也可将取水点设在楼梯间,宜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4)交通系统设计

①门厅:

门厅是教学楼组织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及供学生活动的地方,应有足够的面积,通常按0.06∽0.08m²

/每生来确定其面积大小。

设计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与学校主要出入口及室外活动场地联系要便捷;

内部空间要完整,采光通风良好,要有足够面积满足安全疏散及休息停用;

内部应安排简明的流线及通顺的联系关系;

内设楼梯时,应注意其导向性、观感效果,不应造成厅内人流交叉;

入口处一般应设门廊或雨篷,寒冷地区应设门斗,以防冷气直接侵入室内。

②楼梯:

是上下楼层联系的通道,位置要明显,疏散要方便,宽度和数量要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

对于一般楼梯,根据防火要求,两楼梯之间的房间、房门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满足表的规定。

楼梯宽度可按表确定。

楼梯多采用双跑平行楼梯,梯井不宜大于200mm,当大于200mm时,应设围护措施。

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外出口或楼梯之间的房间①

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的房间②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幼所、幼儿园

25

20

15

医院、疗养院

35

30

学校

22

其它民用建筑

40

①非封闭楼梯间时,按本表减少5m。

②非封闭楼梯间时,按本表减少2m。

楼梯、门、走道的宽度指标

耐火等级

宽度指标

(mm/100人)

层数

一、二层

0.65

三层

≥四层

1.25

①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按本表计算。

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以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②每层疏散门和走廊总宽度按本表计算。

③底层外门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③走道:

分为内走道和外走道,过道的宽度指标确定。

一般内廊时其宽度为2.4~3m,单面走道宽度为1.8~2.1m,办公区走道宽度为1.5~1.8m。

走道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可在两侧墙上设高窗或门上设亮子满足内廊照度要求。

外廊地面应低于室内或坡向外,作有组织排水。

(5)平面组合设计

①组合的基本原则

结合地形,因地制宜;

各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建筑空间布置紧凑,各个体部组合得当;

交通联系要简捷;

结构合理,施工方全;

设备管线要尽量集中。

②教学楼功能分析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功能分析:

教学楼的各组成部分,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免相互交叉干扰。

可利用功能分析图,将各个房间按房间的性质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功能分区。

可分为教学区和办公区,而在教学区中音乐教室对普通教室干扰大,设计时可将它作为独立的部分设在尽端,或设在教学楼尽端的底层或顶层,或在教学楼外单独建造。

教室与教师办公室

教室与教师办公室同层布置,联系方便,易于照管学生,但可能形成干扰;

教室与办公室分层布置,保持了办公区的独立性,环境安静,但与学生联系较差,交通路线较长,且办公室尺度受教室开间、进深尺度的限制,有时不尽适用;

教室和办公室分别放在独立的建筑中,办公环境较好,但相互联系不便。

教室与实验室的组合。

实验室做成一个单元,放在教学楼的端部、后部或联系体中,分区明确,便于管理,通风采光较好,在综合教学楼中多采用;

实验室与教室混合布置,联系方便,但与教室互相干扰,不便管理;

实验室与教室分开,作为一幢建筑单独设置,管线集中,管理亦方便。

③教学楼的平面组合方式

教学楼的组合方式有多种,形式也各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走廊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外廊结合式)、厅式、天井式、单元式等,其中走廊式应用最为广泛,可参见教学楼平面组合例图。

2.剖面设计

(1)剖面形状的确定

一般教学楼各房间的剖面形状多采用矩形,但在阶梯教室宜采用起坡方式,通常隔一排起坡120mm,具体设计可参阅教材或《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层数、层高的确定

规范规定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应符合表的规定。

由于大厅面积较大,其净高尺寸也较大,所以可将大厅地面适当降低一定尺寸以满足净高要求。

主要房间净高

净高(m)

中学、中师、幼师教室

3.40

实验室

4.50

教学辅助用房

3.10

办公及服务用房

2.80

①合班教室的净高度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②设双层床的学生宿舍,其净高不应低于3.00m。

(3)剖面组合设计

在剖面组合设计中,除了处理好各部分的功能关系外,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高差关系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如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之间层高不同时,交接处出现高差,一般可用踏步或坡道在走道上连接;

空间利用上,如底层楼梯下面,可适当降低楼梯下面地坪标高或加长第一跑梯段,以提高楼梯中间平台的标高,则可利用楼梯下作通道或作储藏室;

对顶层楼梯上部,经过适当调整,可获得一空间,作储藏室或广播室用。

3.教学楼的体形、立面及细部设计

中小学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的教室、明快的窗户、开敞通透的出入口以及明亮的色彩,可给人开朗、活泼、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首先要主次分明,教学用房是主要的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部位。

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在次要部位。

通过体量、线形、虚实、凹凸、光影与色彩的对比,以突出其主要部分。

其次还必须使各部分相互呼应,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完美、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

(1)外墙面划分

主要是墙面的处理,方式有:

水平划分、垂直划分、网格式划分与混合式划分等几种。

水平划分:

利用建筑构件,如水平遮阳板、檐口、窗台线、勒脚及挑出的长外廊等,构成水平线条,给人以平静、轻快的感觉。

垂直划分:

利用垂直壁柱或线条加强立体感,改善墙面的比例效果。

网格式划分:

综合利用水平线条及垂直线条,将立面均匀地划分为网格,使之更加丰富和富有变化,这种变化有突出的方向性。

混合式划分:

同时利用水平与垂直划分两种方式进行立面处理,一般多采用上轻下重、上虚下实,以求得比较稳定的感觉。

(2)细部设计

重点是入口,处理得好,可以打破立面设计上过分统一而形成的单调感。

因此,在入口处多作特殊处理,如挑出的雨篷或门廊、空透的隔断、花墙、独特的花台,再加上丰富多变的材料、质地、色彩,从而达到统一多变、突出重点的效果。

其他还有门窗、柱子、檐口、雨篷、遮阳、栏杆及装饰线等,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外,在比例尺度、形式、色彩上都应仔细考虑,如柱子用什么断面好,门窗用何种形式才便于清洁、开关等,总之细部及设计要结合结构构造及使用要求,力求简洁、轻快,注意整体效果,切忌繁琐和附加一些不必要的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