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11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lessonplan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universitylessonplans,otherlessonplan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lessonplans,staytuned!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

  一年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吗?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能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你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

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它利用了哪些原理?

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锈的吗?

  新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

4-15:

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

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

什么是原电池?

(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

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

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

(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

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

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

在Zn上:

Zn–2e-=Zn2+

  在Cu上:

2H++2e-=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

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

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

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④。

  结论:

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片上无气体生成。

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介绍氯元素被发现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应用。

  2、熟悉氯原子的机构特点和化学特性,掌握氯和金属,氯与氢气,氯与水发生的反应。

  3、熟悉燃烧的新的定义,掌握液氯与氯水的区别和成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氯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点评:

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

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

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

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思考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氯气由发现到确认所用时间、原因,戴维确认氯气的依据)

  [引导]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收集的一瓶氯气,观察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板书]1.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导]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可以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有很强的性,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收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观察现象。

  点评:

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归纳]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阅读思考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

次氯酸具有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

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思考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

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

C

  2.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

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解析:

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

C

  4.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点评:

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

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板书]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导]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

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由确认。

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思考与交流]1、试写出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由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氯气由发现到确认所用时间、原因,戴维确认氯气的依据)

  [引导]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那些性质?

  [探究1]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收集的一瓶氯气,观察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板书]1.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导]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有关氯气与钠的反应,回顾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a.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设问]氯气能否与不活泼的金属如铁、铜等反应?

  [探究2]视频播放氯气与铁的反应

  [板书]2Fe+3Cl22FeCl3

  [总结]氯气不仅可以和Na、Fe反应,还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如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

  [板书]Cu+Cl2CuCl2

  [结论]氯气具有很强的性,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在或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

  [设问]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呢?

  [探究3]氯气和非金属反应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板书]b.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

  现象总结“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探究4]氯气和水反应

  在收集的两瓶氯气中,分别加入干燥和湿润的两片红色布条,观察现象。

  点评:

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提问]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使布条褪色的是氯气吗?

  [归纳]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板书]c.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

  [结论]氯气无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气可以部分和水反应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阅读思考3]次氯酸的性质:

  ①氧化性:

次氯酸具有强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

次氯酸是一种酸,

  ③稳定性,次氯酸不稳定,在下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5]氯气和碱的反应

  往盛有氯气的塑料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结论]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阅读思考4]工业上制取漂白液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应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点击高考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

Cl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错误,排除A、B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误,排除D项。

  答案:

C

  2.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上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项,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反应,而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不反应,不正确;D项,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

B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解析:

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答案:

C

  4.(双选题)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Cl2,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解析:

先应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否带有水蒸气,根据B阀打开时,C褪色,说明A处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B阀关闭时通过D瓶,看不到C处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溶液吸收了氯气或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气,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

AB

  课堂总结及评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生活服务。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Cl2的性质:

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道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Cl2的其他性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水反应

  4.用途:

活动与探究

  

(1)H2在Cl2中燃烧时瓶口所产生的现象与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所产生的现象为什么相同?

  

(2)氯气有毒,但是为什么又用它来给自来水消毒?

  (3)到本市自来水公司做一次调查,了解自来水公司是如何给自来水消毒的。

  (4)人在“死海”中为什么不会下沉?

  (5)上网查找资料(或查词典《化工辞典》王箴主编,化工出版社),了解当前国内、国际上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的试剂有哪些。

  附调查表

  [作业]:

课本P87之1、2、3、4、5、6、7、8、9。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材料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钠的氧化反应

  2.钠与水的反应

  3.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2.2课题难点

  1.金属与氧气反应规律

  2.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银等,你知道这些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吗?

  阅读教材第46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释原因。

  PPT投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图。

  学生读图,并说出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归纳整理: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O、Si、Al、Fe、Ca。

  过渡: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金属单质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了解金属更多的性质。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你对金属的观察和使用,说出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教学

  归纳整理:

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阅读教材,观察并分析第46页图3-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思考与交流: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比较Na、Mg、Al、Fe的还原性强弱,预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析。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

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

4Na+O2=2Na2O

  过渡:

如果加热,钠又有什么变化呢?

  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2.观察现象和生成的固体颜色、形态。

  归纳整理并板书:

  加热条件下:

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_火焰,生成淡_粉末状固体——过氧化钠。

2Na+O2Na2O2

  思考与交流:

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

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

若不能,依据是什么?

  讨论推测:

铁能与氧气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铝比铁活泼,应该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生产生活中铝却不会生锈,也可能不与氧气反应。

  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化膜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的内层铝熔化而不会滴落。

  思考与交流:

请解释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需要刷漆或采用其他措施防腐,而铝制品则不用。

  解释:

这是因为铁锈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而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

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