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21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内因论、外因论、交互论(理解)

2.2、艺术史学家的心理学研究

代表人物(识记)

2.3、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定义(识记)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识记)

2.4、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

工业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定义(重点)(识记)

应用心理学(次重点)(识记)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研究方向及其重点(理解)

2.5、现代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设计心理学出现的时期、出现的来源(重点)(识记、理解)

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识记)

感性工学(次重点)(理解)

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学的理论来源有基本认识,特别对与设计艺术心理学有关的各种重要心理学理论有一定了解。

3.1、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识记、理解)

神经系统、脑结构功能、眼动(理解)

反射与行为(次重点)(识记)

二次信号系统(识记)

3.2、心理学的理论来源

格式塔心理学(识记)

拓扑心理学(识记)

认知心理学(识记)

人机工程学和工业心理学(重点)(识记、理解)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理解)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解)

精神分析法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启示(理解)

审美心理学(次重点)(识记)

高峰体验(次重点)(识记)

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特殊性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方法的一般范式和特殊范式有基本认识,可以应用相应研究方法,解决一些艺术设计中的心理学问题。

4.1、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研究方法的两个原则(重点)(识记、理解)

4.2、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次重点)(识记)

心理测量法的量表(理解)

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口语分析法、仪器测量法(理解)

4.3、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各步骤地论述(理解)

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识记)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通过本章学习,对艺术设计中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基础认识,在此基础上,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艺术设计中的个体心理活动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5.1、艺术设计中的感知

感觉的定义、分类、功能(重点)(识记)

阀限(次重点)(识记)

视觉的几种特性(识记)

引起注意的策略(次重点)(识记)

知觉组织的几个规律(理解)

辨认与识别的定义(识记)

错觉的定义(次重点)(识记)

错觉的类型与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理解)

5.2、记忆与学习

记忆的几种类型(重点)(识记)

记忆的三个部分(次重点)(识记)

泛化(理解)

“原型”与“图式”对设计的启示(理解)

“重学节省”和“再作用”(识记)

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识记)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理解)

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识记)

记忆的分类和分类方式(次重点)(识记)

斯金纳德学习理论(识记)

认知心理学提供的改进记忆的方式(识记)(理解)

技能保持的三因素(识记)

5.3、习惯势力和设计仿样

习惯的定义、种类(重点)(识记)

仿样的定义(次重点)(识记)

三种类型的仿样(次重点)(识记)

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理解、识记)

5.4、设计艺术中的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重点)(识记)

艺术中情感激发及其作用(理解)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机制------几种代表理论(次重点)(识记、理解)

情绪的两种成分(识记)

情感和情绪的几种分类(识记)

高级情感的种类(次重)(识记、理解)

移情------几种代表理论(理解)

艺术、情绪、情感的关系(重点)(识记)

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理解、识记)

第六章、设计艺术与消费者心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消费者心理的组成、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如何被设计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设计有基本认知。

6.1、需要、动机和设计唤起

需要理论:

各种需要理论,马斯洛的五层论(重点、识记)

消费需要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重点、识记)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三种设计方式(次重、理解)

需求的三个特性(重点、识记)

基于场景的需求分析法

动机:

关于需要——动机——行为的两种理论

以不同标准对动机进行分类(次重、识记)

动机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区别

动机激发的方法

6.2、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

行为理论:

特点、缺点

认知理论对于行为理论的补充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点、识记)

设计艺术中的行为

消费者主体:

使用、购买(重点、理解)

购买行为中的几个概念和过程(次重、理解)

6.3、消费者态度与设计说明

态度的三个部分

设计说服的三要素(重点、识记)

合理性说服和情感性说服

符号性说服

6.4、消费者决策

消费者决策的四种种类(重点、识记)

决策过程:

信息收集、选择、实施(次重、理解)

决策选择的过程:

规则与心理

6.5、消费者的人格特征与艺术设计

各心理学流派的人格理论(重点、识记)

与消费相关的三种人格特质(重点、识记)

人格化设计中的:

产品人格化、环境人格化、品牌人格化

品牌人格塑造的几种方式(次重、理解)

第七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应用训练,在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案例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既有知识的掌握。

7.1、可用性设计

可用性设计的两方面

用户、目标用户(重点、识记)

可用性的内容指标(次重、识记)

不同角度对可用性的定义

“可用性工程”的发展,各种可用性工程理论(重点、识记)

“可用性工程”的应用、实施流程

用户需求分析

任务流程分析

可用性目标制定

外界环境和兼容要求

设计、测试、开发流程

安装(使用和反馈)

可用性测试(次重、理解)

可用性测试结果的几个部分

设计的可用性:

无障碍设计和易用设计(重点、识记)/各种常见的生理、心理障碍/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通用设计(重点、理解)

数字产品界面的可用性

可用性设计:

人的尺度、人的极限、自然匹配、易视性和及时反馈、容错性、易学性、简化性

灵活性、兼容性与可调节设计:

几种提高灵活度的方法(次重、识记)

7.2、情感设计

如何理解情感设计:

两方面(重点、识记)

设计物的情感体验:

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几种色彩的论述)、色彩的情感体验(次重、理解)

材料的情感

使用和情感的关系

情感和可用性:

好用的产品更迷人

情绪功能理论:

耶克斯——道德逊定律

使用的情感体验:

人与物互动的三个方面

情感设计的法则:

感官刺激(形色刺激、情色刺激、恐怖刺激、悲情刺激)

合理性和效率感:

和目的性

人格化(幽默感、意外和夸张、童稚化、讽刺)

符号和象征

叙事性:

赋予名字

自我实现的情感:

高峰体验

第八章、环境与设计艺术心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环境、心理环境、设计艺术心理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可以在具体设计案例中对环境给设计艺术心理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将相关理论运用到设计中。

8.1、环境与心理环境

环境的概念(重点、识记)

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几种研究理论:

应激理论、环境决定论、生态心理观、控制论

心理学中对环境的区分:

事实/心理(重点、理解)

设计艺术心理学对环境的研究:

人与环境、环境与造物(次重、理解)

8.2、物理环境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物理环境

环境心理活动的形成过程

心理距离:

四种距离(次重、识记)

心理距离产生的原因

空间中的人际关系:

互动与非互动

维度理论中“拥挤”和“孤独”的论述(重点、识记)

调节拥挤感的方法

公共环境设计的要点:

针对不同用途的环境设计(次重、理解)

氛围的概念和影响

8.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定义(重点、识记)

文化的定义(重点、识记)

马克思对艺术和社会关系得论述(重点、识记)

社会环境五型论

群体动力学

群体的定义(重点、识记)

参照群体的主要内容:

对个体的影响

参照群体对设计艺术的意义(次重)

家庭的常见类型(重点、识记)

从众的定义(重点、识记)

从众形成的原因(次重、理解)

从众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次重、理解)

社会阶层的定义(重点、识记)

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重点、理解)

社会阶层对产品设计和消费的影响(次重、理解)

社会阶层对消费的限定作用的三种具体方式(重点、理解)

时尚的定义(重点、识记)

时尚形成的两个阶段(次重、理解)

时尚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次重、理解)

文化的概念、要素(重点、识记)

文化对设计的意义:

从消费者角度、从设计角度(次重、理解)

针对文化背景进行设计(次重、理解)

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概括(次重、理解)

中国特有的消费观念

中国独特的消费群体

第九章、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思维和设计思维的主要概念和因素,了解设计师心理产生和运行的机制及其主要因素。

并能结合上述知识,对自身设计时的心理进行调适。

9.1、思维

思维的概念,钱学森的“思维科学”(重点、识记)

逻辑思维的概念和形成(重点、识记)

形象思维德概念(重点、理解)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联系与区别(次重、理解)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次重、识记)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设计艺术思维的概念(重点、识记)

典型的思维过程(次重、理解)

思维方式的几种类型

设计艺术思维中创造性思维德特殊性(次重、理解)

9.2、设计师个体心理

从三个角度对创造力进行分析(重点、识记)

创造力的结构

有创造力的人的典型人格特征

高尔顿对天赋的论述

艾贝尔的关于创造力的三个成分的论述(次重、理解)

创造力培养的四方面(重点、识记)

创造力的组织培养方法

四种对天赋又促进作用的性格特征

心理压力的定义

三种主要职业压力(次重、理解)

二种压力应对途径(重点、识记)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题库

设计艺术心理学题库

名词解释:

心理环境、设计主体、设计目标主体、显性设计、隐性设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人文主义心理学派、科学性、设计师心理、消费者心理

简答: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定义。

(P2)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3)

简述影响行为主体心理活动的因素。

(P4)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科学主义”取向。

(P9)

简述人文主义心理学派的“人文主义”取向。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双重属性”。

(P12)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P17)

论述:

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心理环境”在设计艺术心理学理论中的地位。

(P2/P10-11)

如何理解“双重属性”,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P10-11)

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多元化”的看法。

(P15)

结合你的设计实践,论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P16-17)

心理美学、移情说、距离说、外因论、内因论、交互作用论、感性工学、有限理性

简述现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产生来源。

(P30)

简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各种应用型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P31-32)

简述心理美学的起源。

(P20-21)

简述国内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P34)

简要分析“有限理性”。

(P33)

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心理美学的起源,不同发展阶段及其不同特点。

(P20-25)

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经历以及相关理论,谈谈你对人机工程学的理解。

(P29)

神经系统、岩洞、“白板论”、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第二信号系统、人机工程学、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学、无条件反射

简述古希腊时期的心理学。

(P36)

如何看待条件反射学说在心理学理论中的地位。

(P46-47)

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

(P47-48)

简述人机工程学和工业心理学的不同之处。

(P54)

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影响。

(P56)

简要论述人类对心理的生理基础的研究发展过程。

(P36-38)

定量研究、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投射法、内省法、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两个研究原则。

(P61-62)

简述观察法的几种分类。

(P63)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三个研究层次。

(P78-79)

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三种有效信息获取方法。

(P79-80)

如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感觉、阈限、颜色视觉、明度视觉、运动视觉、主义、辨认与识别、原型匹配、二可图形、错觉轮廓、不可能图形、恒常性、似动、识记、保持、回忆、编码、图式、重学节省、正负迁移、技能、仿样、共性文化自觉、优势文化崇拜、表情

什么是感觉?

其类型包括?

(P82-83)

简述视觉的种类。

(P85-87)

简述“韦伯定律”。

(P83)

简述吸引注意力的常用方法。

(P91-93)

简述“遗忘曲线”。

(P111)

简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P118)

简述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

(P119-120)

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P121-122)

如何保持技能?

(P123-124)

什么是习惯?

有哪几种类型?

(P124-125)

简述人造物式仿样的三种情况。

(P127-129)

简述仿样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

(P130-131)

简述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

(P141-144)

高级情感如何定义?

包括那些种类?

(P145-149)

分析:

阅读以下文字和图片,回答并分析:

1、文字中所述内容,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什么问题?

2、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问题的那些方面?

(P115,图5.43。

文字:

P115,第二段、10-13行)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

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P139,詹姆斯-兰格理论)

(P150,立普斯的移情论)

如何理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

(P153-154)

历史上对美感的解释有哪几种?

请分别举例说明。

(P147-148)

结合理论,谈谈你如何理解情绪的评价和认知。

(P140-141)

结合你的实际经验,谈谈经济机制对设计仿样的产生的作用。

(P133-134)

结合你的实际经历,谈谈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对改进记忆的启示的看法。

(P122-123)

结合实例,论述两种以上的“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

(P104-109)

结合你的实际经历,分析“阈限”理论在设计中的作用。

(P83-85)

名次解释:

需要、需求、动机、动机研究、戏剧行为、交往行为、暗示、态度、说服、决策、人格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57)

简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P161)

消费者动机有几种分类方式?

这些方式将动机分成什么类型?

(P168)

简述需求分析和动机分析的区别。

(P169-170)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有几个主要的成分?

(P178)

简述合理性说服。

(P180)

简述决策的四种模式。

(P186)

简述决策选择中的常见心理现象。

(P191-192)

阅读以下文字(P171)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对那个心理学流派的描述,代表人物是谁?

2,此心理学派的问题和缺点在什么地方?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P183),回答:

1,这两个例子对设计说服中的那个种类提供了证据?

2,请结合以上例子,以及你自身生活经验,谈谈对这种设计说服方式的看法。

阅读以下文字(P198),回答:

1,此例体现了哪一种消费者人格特质?

2,简述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人格特质。

请分别论述品牌人格塑造的方式。

(P201-202)

如何理解设计中的人格化过程?

(P198-200)

请分别论述及各心理学流派各自的人格理论。

(P193-196)

简述消费者决策过程的规则,并结合实例,论述相应的几种启发方式。

(P190-191)

结合自身消费经历,简述决策信息收集的过程。

(P187-188)

分析需要和需求的不同,并简述需求的特性以及分析方式。

(P164-166)

用户、目标用户、可用性工程、可用性测试、障碍、心理模型、错误、失误、人格化设计、形色刺激、情色刺激

简述可用性设计的两个方面。

(P206)

简述可用性的几种不同角度的定义。

(P208)

简述可用性测试的必要性。

(P215-216)

简述人的尺度以及对设计的影响。

(P236-237)

简述错误和失误的区别。

(P243)

如何使设计更灵活?

(P247-248)

简述情感设计的两个方面。

(P249-250)

如何理解“固有色”?

(P265)

阅读以下文字(P209),并回答:

1,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应当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结合课程知识和自身实际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以下文字(P223)、(图7.18),并回答:

1,这张图上对电话的改进,是谁的作品?

2,这种改进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一件你认为应当改进的产品的想法。

阅读以下文字(P244),并回答:

1,这种设计是针对使用中的什么问题?

2,如何理解这种设计的理论?

3,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一个类似的设计案例。

阅读以下文字(P287),并回答:

1,这种广告的设计出发点在哪?

2,如何理解这种“刺激”?

3,这种“刺激”属于情感体验中的哪一层?

简述可用性测试。

(P215-218)

简述通用型设计的内涵。

(P228)

如何理解情感设计?

(P249)

简述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

(P250-252)

举例说明色彩象征的社会化过程。

(P267-268)

为什么说“好用的产品更迷人”?

有哪些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

(P282-283)

环境、应激、心理环境、物理环境、领域性、人工环境、氛围、社会环境、群体动力学、群体、参照群体、从众、时尚、文化

简述“适应水平理论”。

(P316)

设计艺术心理学对环境的研究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P319)

分别简述空间中人际关系的两个种类(P326-327)

如何消除拥挤感?

(P330)

简述马克思对艺术和社会的关系的论述。

(P334)

简述参照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P336)

简述形成从众消费行为的原因(P339-340)

简述测量社会阶层的各种要素。

(P341)

时尚形成包括哪两个阶段?

(P350)

阅读以下文字(P341),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设计使针对那种消费现象的?

请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2,这种设计方式是否是针对上述消费现象的唯一应对方式?

如果不是,那么请论述其他应对方式。

阅读以下文字(P354),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事件反映了设计师在设计时产生了那种失误?

2,应当如何避免这种失误?

论述:

结合实例说明决定人与人的心理距离的因素。

(P324)

论述家庭结果的主要种类。

(P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