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1230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与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

据全国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十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显示:

截止2009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民营企业已达到718.5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0%左右,注册资本13.6万亿元。

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总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创造的。

民营企业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区域发展中最活跃、最具优势的经济成分。

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的稳定与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而当下影响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严重的员工流失问题。

员工流失不仅造成了民营企业管理上的严重桎梏,有些核心员工在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关系,使企业蒙受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会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二、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一)现状

员工流失是指企业组织内部人员在组织不愿意的情况下个人主动离职的现象。

员工离职率可以用来衡量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

员工流动的合理幅度在10%—20%之间,适度的员工流动可以维持企业组织内部的“新陈代谢”,以保持组织的效率与活力,但员工流动如果过于频繁,往往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上的“入不敷出”,造成严重的员工流失。

据《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存在着严重的员工流失。

比如在传统制造业中,操作类人员离职率达到了31.5%,生产管理类为27.1%;

金融业中,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达到28.3%,远高于高层管理人员的12.6%和一般员工的20.7%;

物流服务业,员工离职率达到29.7%;

互联网行业,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为25.8%,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

销售、网站运营和设计岗位的员工离职率均超过25%。

(二)影响

1.直接影响。

员工流失不仅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上的严重桎梏,有些核心员工在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关系,使企业蒙受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如2004年9月深圳化为公司三名技术人员的流失引起的核心技术泄露,造成了公司的很大损失。

再如,原乐华(空调)公司常务副总梁伟2004年10月上任长虹空调中国营销二把手后,直接促使10多位乐华旧部“空降长虹”,致使乐华公司的销售业务急剧萎缩。

2.间接影响。

首先,员工流失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重置成本。

员工流失后,企业必然会另外招聘人员来补充岗位的空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物力来对员工进行开发和培训。

其次,有些流失的员工离职时往往都很突然,说走就走了,这样就会影响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三,员工的流失还会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使团队士气涣散,造成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甚至造成企业声誉的破坏。

三、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一)员工自身因素

1.员工个人的气质与个性

(1)气质。

按照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所提出的基于人的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可以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每种气质类型的人均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一般来说,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性格表现的比较外向,善于交际,不满足于现状,跳槽和流动的可能性就大;

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性格表现比较内向,对现状的忍耐程度较大,跳槽和流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2)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如果说气质是天生的,那么个性更多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个性的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争强好胜的人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热衷成就,渴望成功,不怕困难,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自主流动的可能性就相对比较大,一旦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就会毫不犹豫的跳槽,另谋高就。

相反,那些依靠性和外求性比较大的人,他们相信命运,相信运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不如意的处境,对现状的忍耐力较大,自主流动和跳槽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实用主义者讲求显示和实际,只要上司对他好便不会离开公司。

感情用事的人自控能力差,心直口快,说到做到,只要稍有不满就会选择离开。

个性沉稳的人一般都很理智,没有十足的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和职位之前绝对不会离开。

2.员工个人的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的年纪与流动性成反比关系,即年纪越小,流动可能性越大,年纪越大,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小。

年纪小的员工,往往年少轻狂,对自身的认识有些局限,认为年轻就是资本,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安于现状,跳槽和流动很频繁。

25岁—35岁的人跳槽最频繁。

年纪大的员工,随着社会资历的加深,变得成熟老练,比较安于现状,不喜欢来回折腾,跳槽和流动的可能性也很小。

就工龄而言,《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显示,员工流失在几个特定的工龄段更容易出现,初涉职场未满2年的时间段是员工流失的高发期;

工作5—8年的时间段是员工流失的另一个高发阶段。

3.员工个人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和家庭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配偶双方对家庭成员的工作价值和非工作价值的意义也有了新的看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看重职业是否稳定和安全,为了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避免和解决与配偶的两地分居,照顾父母,支持配偶的职业生涯发展等,甘愿放弃原本自己很满意的工作岗位。

4.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5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个人持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如果员工在所在公司实现不了内心的某种需求时,或者说一个组织所提供的职位满足不了员工更高级的需求时,员工内心就会觉得没有挑战,没有成就感,情绪会受到压抑,心里会感觉不痛快。

当这种不满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员工就会开始在外面寻找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最终离职或跳槽。

5.员工个人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初涉职场的学生员工,他们一般都不满足于从事一般事务性的工作,渴望获得一个能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他们非常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也很重视自己的工作成果。

非常在意他人、家人、组织以及社会对他和他所从事的工作的评价。

强烈希望得到同事、领导以及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如果不能达到充分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得不到期望的认可和尊重,就会选择离开。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人事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家族式管理,企业内部的重要职位都由老板及其家族成员占据。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内部自然地形成了两个群体的对立,即企业主家族成员与外来非家族员工的对立。

在企业主眼里,企业只是其家族谋取利益和创造财富的工具,员工只是暂时为企业服务的对象,把员工简单地看作是“经济人”,即认为员工是完全为了钱才来公司的。

在此情况下,外来员工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反正出头无望,只要还过得去,就得过且过,一边干着一边再另谋高就吧”。

在这种打工者的心态的干扰下,员工所做的干着都只是为了取悦于老板,让老板满意,完全按老板的指令和意思去行事,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自我尊重也得不到满足,跳槽和离职也在情理之中。

2.薪酬设计不合理,缺乏激励

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看,薪酬的不合理是导致员工流失的最主要因素。

薪酬设计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不具有外部竞争力、内部有失公平、福利计划极不完善、薪酬缺乏弹性和活力、工资水平达不到员工的期望标准。

据《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受访员工表示,如果薪酬福利好的话他们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愿意长时间工作和愿意忍受讨厌的同事和上司。

还有,薪酬水平高出同行业平均水平15%的企业,员工流失率比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大约低岀20个百分点。

这就是说,薪酬设计的越合理,福利越好,激励性越强,员工的流失率就越低。

3.岗位职责设计不合理,导致员工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都存在超时超点和超强度工作的现象,而且大多数企业不计发加班加点工资补偿,只有极少数的给额外补贴,但比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标准相差很远。

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工作岗位职责设计不合理,有的甚至没有规章制度。

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工作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加班加点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员工经常处在一种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身心疲惫不堪,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跳槽离开。

4.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远战略规划,致使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

与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相比而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的短期化倾向明显。

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目标的短期化决定了其经营行为的短期性,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就像游击队,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

大部分企业在市场上只要逮着一个机会便迅速下手,获利之后便马上撤出转移,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种经营策略的短期性和随意性使员工看不到企业的未来,感觉企业有今天没明天的,加上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本身就低,从而使员工缺乏对企业的信赖度和自身职业的安全感,遇到更好的机会就会跳槽离开。

5.企业文化建设落后

企业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当滞后,还未形成一种互助关爱,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

有些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仅仅是一种口号或一种形式,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因而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过程中重形式轻实质,过于教条主义,对员工个性尊重不够,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很难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激发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不足,最终导致员工流失。

6.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沟通不畅

畅通而有效的内部沟通,有利于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形成。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企业主集权于一身,独断专行,企业内部沟通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命令式的沟通,沟通机制非常不完善,沟通效果非常不理想。

企业高层身居要位的大部分都是企业主家族成员,很少与基层员工进行交流,不太顾及员工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而员工也不敢轻易找这些“皇亲国戚”说事,怕得罪了他们担待不起,净捡好听的说,往往只报喜不报忧。

这样就会造成“当官的不知民间疾苦”和“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局面,“老百姓”与“当官的”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最终导致劳资双方关系恶化和不可调和,造成员工流失。

(三)组织外部因素

1.宏观环境的变化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宏观择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人才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证。

现行劳动人事制度推翻了传统的雇佣终身制,建立了人力资源双向选择和自由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涌现岀了很多新兴的职业,使得人才有了更多的择业范围和择业自由,还有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人才的流动也起了鼓动和促进作用,增加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2.企业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互挖墙脚

为了控制经营成本以保证利润,企业在都想聘用立即能够投入工作的人,都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于是只好去其他公司挖墙脚。

这样便出现了中小民营企业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大战,竞相抛出诱人的饵,不惜以高薪、高职加以利诱。

这样中小民营企业之间频繁的员工流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3.产业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员工从一个产业转向另一个产业。

比如近年来国家为了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强化粮食储备战略,为鼓励粮食生产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从而使许多人投资农垦进行商品粮的生产。

许多在中小企业打工的农民也卸职归农,从商业转向农业。

新兴产业的出现也会吸引众多其他从业人员涌入该产业。

比如,陕西省榆林市近年来成为举国闻名的能源新都,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伴随着能源大开发,在新兴的能源化工业、能源开采业、能源运输业等行业的大部分员工均来自其他行业的供职人员。

4.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水平的高速度发展对人才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或从业人员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人才具有更加专业和良好的素质,这样就迫使一部分在职员工离职重新学习或接受专业进修。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带动该地区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并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这些地区的公共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好,社会福利多,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较高,对人才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应聘这些单位的职员一旦被录取便会毫不犹豫的辞掉原来的工作,从而造成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

四、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对策

(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导向,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它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中小民营企业应当合理地充分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体制。

1.两权分离。

两权是指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中小民营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克服传统家族式的人事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设计和岗位分析,实行科学的管理手段,杜绝任人唯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就必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聘用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还要科学的进行组织机构的划分和设置,实现精简性和完整性的统一,在设置上既要保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又能相互监督制约。

2.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从源头上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准则和员工的工作职责范围,这样就避免了员工超时超点超强度工作的可能性。

劳动合同制度还规定了劳资双方解雇或离职的程序,双方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因解雇或离职给双方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劳动合同制度还是劳动社会保障的基础工作,通过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获得具有法律保障的劳动报酬、休息休假机会,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减少员工流失。

3.合理的薪酬水平。

薪酬达不到期望标准是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薪酬是员工工作的最重要动机之一,也是员工工作的最主要心理期望。

如果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薪酬就不具有外部竞争力,员工就会离职,另谋高就;

如果薪酬水平达不到员工心理期望标准,员工会认为是对自己能力的贬低与不认可,一有更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如果内部薪酬福利分配不公平,也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员工流失;

如果薪酬制度缺乏弹性和活力,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就会降低,不利于员工智能和才华的充分发挥,也会导致员工流失。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控制和降低员工流失率,就应该对同行业薪酬标准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薪酬策略,将自己的水平保持在同行业平均水平偏上的地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个性实行具有弹性和活力的薪酬制度。

4.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体系,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充分流通和共享,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避免员工流失。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跟员工的感情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使员工感觉被关爱、被重视,从而满足交际和归属的需求,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有效减少员工流失。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对于预防和减少员工流失具有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分层次,有步骤的逐步推进。

1.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由于企业中的每个成员的资历都不尽相同、生活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相同等原因,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千差万别。

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是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职工扬弃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2.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文化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和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员工。

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做到一切以人为本。

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3.构塑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构塑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走向,使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

企业领导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现状确定企业精神所要传达的理念;

然后将之归纳为简练扼要、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达或口号,形成特色以便加强印象;

然后在企业内部进行教育和推广,引导大家的认同感,逐渐地被员工所接受;

企业领导要逐步地对零散的价值取向进行概括、提炼、推广和培育,使之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精神。

4.树立正确的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方法论原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确立企业哲学,需要经营者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运用哲学观念分析研究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将其深透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变成员工处理经营问题的共同思维方式。

企业经营哲学通常应在代表企业精神的文字中体现,这不仅有利于内部渗透,而且也便于顾客识别。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组成部分。

因而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源泉。

因此,在现代社会,企业要想拥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就必须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范畴,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投入,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记录全面完整的员工信息,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和补充,以便随时掌握员工的现实需要和思想动态,从而制定针对员工个人的管理策略。

每一次员工流失事件都是经历了很长的积累过程,由于管理者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得矛盾越累越深,最终不可调和,进而导致员工流失。

所以要将员工流失的预防和控制问题纳入日常议程,建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这就需要保证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的及时和畅通,定期对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了解员工的动态和心态,防患于未然。

企业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和管理,将有流失意向的员工列为特别管理对象,可以一面考虑如何将员工流失的损失降到最低,一面对其加以规劝和利诱,争取将其稳定下来。

参考文献:

[1]贺翔,杨柳,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探讨,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22卷,第6期,P116-118

[2]杨彬彬,民营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经济师2008(5),P177-179

[3]陈群平,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经济师》2005(5)

[4]朱研,如何解决民营企业员工流失问题,《商业时代》2004·

第11期,P22-23

[5]陈汉辉,关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几点思考,《市场周刊》2007年12月号

[6]刘群慧,民营企业知识员工流失的心理契约分析及管理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7(5),P106-107

[7]梁平,周春兰,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影响、原因及对策,《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8),第23卷第8期P33-35

[8]2007中国企业离职率调查报告

http:

/

[9]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十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10]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Abstract:

Thesmallandmediumprivateenterpriseshavebeenthemostenergeticeconomicgrowthpointinourcountry,aswellasthemostactiveandadvantageouseconomiccomponents.Theirdevelopmentandstabilityhaveobviouslybecomeoneoftheimportantfactorsofourcountry’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However,oneofthemainfactorsthataffectsthesmallandmediumprivateenterprises’developmentistheemployeedrain.Thosestafftakeawaynotonlytheenterprise’sbusinessandtechnologysecrets,butalsotheclients,whichresultinhugedirecteconomicdamage.What’smore,thisphenomenonalsoaddthecosttoresetthehumanresourc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