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33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33.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3

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栅栏(zhà)   怅然(chàng)   干涸(gù)    参差不齐(cī)

B.坍塌(tān)   怂恿(yǒng)   蓦然(mù)     荒诞不经(dàn)

C.飘渺(miǎo)  绽开(zhà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D.恍惚(huǎng)  贪婪(lán)   尴尬(gǎ)     刨根问底(páo)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A.错误,“涸”读作“hé”;

B.错误,“蓦”读作“mò”;

C.正确;

D.错误,“尬”读作“gà”;

故选:

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正确拼读能力。

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水波粼粼  慷慨   瘫涣

B.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脸颊   阴蔽

C.小心翼翼   疲倦不堪   鄙薄   威摄

D.洗耳恭听   油然而生   诀别   发髻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瘫涣”中的“涣”应为“痪”;

B.有误,“阴蔽”中的“阴”应为“荫”;

C.有误,“威摄”中的“摄”应为“慑”;

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____,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②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____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③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____出迷人的风姿。

A.监测  维持    显见B.检测  维护    显见

C.检测  维持    显现D.监测  维护    显现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要学会结合语境,从词义、程度、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辨别。

【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

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①句“监测”是指长时间的对同一物体进行实时监视而掌握它的变化。

而检测就是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

根据句意,这里是“监测”锁定AD,②句“维持”是使……继续存在,“维护”是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

根据句意应该是“维护”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对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进行归纳。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他总是对其他同学的缺点妄自菲薄,因而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B.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那么我现在过的什么日子,真不堪设想了

C.我们若想收获真挚的爱情,就要身临其境地站在朋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他的思维缜密灵活,学习成绩优异,老师们也对他顶礼膜拜,关爱有加

【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该成语用错对象;

B.“不堪设想”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C.“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该成语与语境不符;

D.“顶礼膜拜”指虔诚地跪拜。

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棋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前后不一致,可将“是否”改为“的”;

B.有误,搭配不当,“笑声”可以“回荡”,但是“眼神”不可以,所以可将“和深情的眼神”删去;

C.有误,成分残缺,将“的时候”删去;

D.正确。

故选:

D。

【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下面关于《西游记》内容的概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B.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C.第十三回到第一百二十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回真经的故事。

D.《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精彩的故事情节,熟悉其相关人物、事件、结果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西游记》总共一百回,一百二十回,所以应为:

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7.古诗文填空。

(1),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4),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5)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刘禹锡)

(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7)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的气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一句是: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书写)

(2)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的书写)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40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把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再划,每句划一处)

①夫君子之行

②悲守穷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年与时驰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解答】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①句意:

君子的行为操守。

故停顿应为:

夫/君子之行。

②句意:

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

停顿应为:

悲守/穷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

广:

增长。

②句意: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驰:

消失、逝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

明志,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句意: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重点词:

淫,过度。

慢,懈怠。

治性,修性、养性。

句意: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同时,文章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另外,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答案:

(1)①夫/君子之行。

②悲守/穷庐。

(2)①增长②消失、逝去。

(3)①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淡泊、立志、惜时。

(5)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点评】“以”的用法: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

介词,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

因为)

③以光先帝遗德(以:

连词,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

以致于)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

用)

9.阅读《春》选段,完成各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图→图。

(2)将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

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3)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

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

”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

它能否删掉?

为什么?

【分析】这是一篇出自课本的文章。

选文的三段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三个角度对春天对行了描写,非常生动具体。

【解答】

(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

第一段写春草,第二段写春花,第三段写春风。

答题时要仿照第一个空,用四个字的短语来概括春花、春风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效果分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和“钻”运用得非常生动,赋予小草以人的生命,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草萌发的景象,表现了小草生长的神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如果改成“慢慢地”和“长”就成了纯粹的植物描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春风温暖、轻柔的特点。

(4)本题考查句中词语的理解及作用分析。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

”句中的“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

这个句子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从花想到果;“好像”不是比喻,是想像,如果删掉,就成了真实的情况,那是不符合事实的。

答案:

(1)春花竞放图 春风和煦图

(2)不好。

“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

“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

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4)“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

不能删掉。

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

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点评】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句子含意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那些疼我的人

丁立梅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

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幅展出一望无际的黄。

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

有什么可吃的呢?

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

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

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

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

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

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

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

然后去灶边生火。

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

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

“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

”外婆挡着,说:

“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

”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

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

母亲说:

“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

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

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

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

“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

你要好好的呀!

”母亲这样说。

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

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

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

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

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

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

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

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

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

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

“你呀……”

   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

“怎么这么不小心?

”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

“好。

”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

“你宝贝我吗?

”他笑着答:

“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

”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

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

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

儿子在一边看着,问:

“妈妈,是给我织的吗?

”我答:

“不给你织,给谁织呢?

”“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

”我答:

“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

”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

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

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

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

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疼“我”的人为“我”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母亲两次说到“你呀……”,请结合上下文,用一两句话将母亲的语言补充完整并分析其心理。

第一次:

你呀,

心理:

第二次:

你呀,

心理:

(4)本文题目是“那些疼我的人”,选文第⑥段为什么写“我”给儿子织毛衣以及与儿子的一番对话?

谈谈你的看法。

(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开头描写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交代节令,引出下文。

B.“她的手会抚国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

”这句话突出了辛劳的外婆对“我”的疼爱以及给“我”心灵带来的温暖。

C.选文中写“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主要是为了表现医生的尽职尽责,心地善良。

D.“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

你要好好的呀!

”母亲的话,照应了前文她为照顾病重的“我”而七天七夜没合眼的经历,表现了母亲对“我”常常熬夜的担心与牵挂。

【分析】文章记叙了外婆给“我”煮鸡蛋、妈妈冒雪给“我”找医生、丈夫对“我”细微关心、与儿子对话等几个事件片段,表达了对“那些疼我的人”的感激与祝福。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明确文中人物所对应的事件,然后再组织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解答本题时学生可以按照人物先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回答这类题目,考生需回顾人物描写方法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句子体现的思想感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本题考查心理活动描写。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先要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再组织语言。

题目中心理活动符合原文,补充的语句符合情理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熟读原文,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写亲人对“我”的疼爱,第6段表明“我”懂得了疼爱儿子,这种真情得以传承了下去,这样更深化了主题。

(5)本题考查文本语句理解与分析。

考生要正确解得此题,必须联系上下文,分别理解“最后疼爱的光亮”、“落在我的脸上”和“留在这个世上”各自蕴含的深刻含义,再联系文章主旨组织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学生要把握全文,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C项中“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我的爱与付出,而不是表现医生的尽职尽责,心地善良。

答案:

(1)童年饥饿时,外婆给“我”煮鸡蛋吃,幼年生病时,母亲抱着“我”七天七夜没合眼,顶风冒雪一个人用拖车拖着突然生病的我去医院,丈夫生活上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2)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从侧面突出了外婆对“我”的爱。

(3)示例:

第一次:

你呀,当时差点没命了,老天爷有眼,总算捡回一条命。

 

心理:

心有余悸。

 第二次:

你呀,净说瞎话,妈给自己孩子做事哪有后悔的。

       

心理:

无怨无悔。

(4)本文主要写亲人对“我”的疼爱,而第6段表明“我”懂得了疼爱他人,并将这种真情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这样写更深化了主题。

(5)外婆离“我”而去了,而那些疼我的人给予“我”的爱是永恒的,不会因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他们的爱会像紫薇花一样,平淡之间让生活变得芬芳而美丽。

(6)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从文章的内容、主旨、结构等方面对文章全面的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中第四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解答时既要全面联系原文,又要结合文章中作者感情。

三、作文(任选下面一题作文)(40分).

11.题目一:

请以“,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叙事要完整,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②写人要突出人物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给了我力量”,题目很简洁,没有审题障碍首先要明确“力量”的内涵,这应当是宽泛的,可以是情感的力量(如亲情、友情、爱情)、道德的力量、品质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自然的力量、个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力量”不在于它外在形式的大小,而在于它的内在给人心灵的冲击力。

这“力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形式;可以是实践中感受到的,也可以是阅读过程中意识到的;可以是体验生活发现的,也可以是阅读生活遇到的。

标题要补充的内容,是本文的中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精神,可以是文化,可以是爱好……只要给给您提供奋进力量的,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中心。

     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

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

题目个关键信息是“给了我”,也就是写一件充满爱的事件,让我感受到了正能量。

比如,在“我”软弱、退缩、懈怠的时候,某人某物带给“我”前行的动力,使“我”有了勇气奔向目标,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