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78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docx

沥青及水稳拌合站建设标准附CAD图

拌合站临建工程标准

一、总体要求

根据施工调查资料,结合地质地形地貌条件,遵循“安全、合理、节约、环保、方便”等原则,制定临时设施建设方案,报公司、监理和业主单位审批后实施。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布置,生产、生活和办工区分离,生产设施靠近施工现场;临时工程和设施不干扰永久工程的施工,方便管理。

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坡地、荒地,满足环保要求。

二、管理标准

(1).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进行建设及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通过当地政府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人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3).拌和站设备拌和能力必须保证在施工高峰期不间断供应。

同时,拌和站应配备足够的运输车,满足高峰作业的需要。

(4).拌和站及工点、施工便道的修建要保证运输车等施工车辆在晴天和雨天都能顺畅通行。

(5).每次拌和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保持场地整洁。

三、施工便道

1.一般规定

(1).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既有道路,便道应保证畅顺,并与现场的存放场、仓库、施工设备等位置相协调,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密度、载重量等标准。

(2).施工便道分为主(干)线和次(引入)线。

施工主干线尽可能地靠近管段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用料地点为原则;应考虑与相邻合同段便道的衔接。

(3).应尽量避免与既有铁路线、公路平面交叉。

新建便道尽量建在永久用地范围内、不应占用路基,特殊地段必要时可考虑短期占用路基,但应采取临时过渡性措施,尽量缓解干扰。

(4).施工期间应组织专门的便道(便桥)养护队伍负责日常检查和养护,配备必要的机械、工具和材料,最少要配备1台洒水车用以晴天洒水,做到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2.施工便道建设标准

(1).施工便道技术质量标准如下:

新建便道路基宽度不小于8.5m,路面宽度不小于7.5m,基础设置不小于厚30cm片碎石,路面设置不小于厚30cmC20混凝土,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宽。

道路两侧设排水沟,排水畅通。

(2).改建便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

视地形条件和视距标准,不大于400m设置一处错车道。

错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7.5m,路面宽度不小于6.5m,长度不小于20m。

(3).便道路面应保持直顺、干净、坚固耐用,路况完好,无坑洼,无落石,无淤泥,无积水。

(4).便道经过水沟地段,要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做到排水畅通。

3.施工便桥建设标准

(1).便桥结构按照实际情况专门设计,满足排洪标准。

汽车便桥桥面宽度不小于4.5m。

(2).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宜于桥台上游回填部分钢筋片石笼。

(3).桥头设置超限标牌,桥面设高1.2m的栏杆扶手,栏杆颜色标准统一。

四、施工用水

拌合站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水使用、河流湖泊抽水或自来水,定期对水质进行取样检测,保证混合料出料质量及生活用水安全。

水稳站设置容量150m3以上的水池贮存拌和用水。

五、临时用电

(1).一般情况下,水稳站设置1台630KVA变压器,沥青站设置1台1250KVA变器。

为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使用,水稳站需配备1台200KW以上备用发电机,沥青站需配备1台1000KW以上备用发电机。

(2).场站临时用电布置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低压电力系统,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方式,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制。

(3).配电房、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备均设安全防护屏障,高度2.5m,并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

(4).电力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5).夜间施工时,现场安装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

(6).雨季施工增加用电设备巡视次数,做好用电设备的防雨措施,避免发生漏电事故。

六、消防设施

拌合站内各功能区在明显位置设防火设施。

每个功能区将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同时在沥青灌及油罐旁设置至少一个消防砂池。

在每处消防设施处悬挂公告牌,明确消防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七、建设标准

1.设置原则

(1).拌和站的建设应坚持“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环保化”的标准,进场后一个月内明确拌和站设置规模及位置,并编写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三级沉淀池、排水设施布置、电力设施设置及拌和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2).建设方案经业主单位审批同意后才能进行拌和站建设,拌和站建成后,由业主单位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3).锅炉房、发电机房等与其他临时房屋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其中锅炉房应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并远离易燃物品,设在下风口,烟囱上安装防火帽。

存放易燃易爆品的临时库房距其他施工设施和人员住房应在有关规定的安全距离之外。

(4).场站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防火间距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程》(GB50720)的相关要求。

2.选址要求

(1).拌和站应尽可能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设立。

(2).根据全线混合料供应数量,拌和站尽量选在接近最佳经济合理运距的位置。

(3).拌和站选址应便于材料进场,靠近公路或码头。

(4).水、电接入方便,通信畅通。

(5).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6).确保安全

①.应选在地质良好地段,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②.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③.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与国防通信线路、光缆、油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

④.避开集中爆破区(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⑤.施工干扰小,利于环保及污染处理。

(7).场站选址与布置要经过多方案比选。

3.场站规划

(1).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料仓、运输车辆停放区及改性沥青加工设备及库房等。

拌和站的生活区应同其他区隔离开,场地进行硬化处理。

(附件1:

沥青及水稳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2).拌和站采用轻型钢结构全封闭式管理。

根据整体规划绘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并将各划分区域标识清楚。

(3).拌和站大门力求简洁大方,设置10m宽铁艺或自动伸缩大门,并在大门一侧设置场地铭牌,在大门处设置门卫值班室。

(4).地磅满足地材运输车辆最大自重和载重的能力要求。

(5).场外设置洗车池,所有车辆进入拌合站前应通过洗车池,确保拌合站场内的干净整洁,避免污染料仓。

(6).在场站外侧设置钢结构棚顶滴水环形排水沟,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沉定池及污水过滤池,不得将站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

3.场地建设

(1).拌和站场地。

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使用不小于10cm厚的级配碎石(或天然砂砾等)基层,不小于1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

根据场区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基层厚度;对于地质条件差的拌和站场区,应加强地基处理,确保不沉陷。

(2).场内行车道。

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0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20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

(3).场地面积。

一般应满足: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小于35000m2;水稳拌和站场占地面积不小于25000m2。

拌和站建设规模可根据承揽的工程量适当调整。

山区拌和站场地面积可适当调整。

(4).在场地外侧合适的位置设置沉砂池及污水过滤池,严禁将站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

(5).设置容量150m3以上的水池贮存拌和用水。

4.拌和设备

(1).水稳拌和采用强制式拌和机,配置6个集料仓和1个水泥仓,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自动补水器加水,拌和机性能应保持良好,生产能力不低于400t/h。

(2).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施工SMA路面时需配置纤维添加装置。

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拌和机性能应保持良好,其能力不低于260t/h。

(3).拌和机、水泥罐基础以桩基基础或扩大基础为宜,确保安全、稳固,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混凝土的基座。

(4).拌合设备标准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电脑控制且具备打印功能。

计量必须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自动性。

(5).水稳拌和站使用散装水泥,严禁使用袋装水泥。

(6).拌和站各罐体须连接成整体,安装避雷设施,每个罐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和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颜色(采用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搅拌主机立柱应涂刷或粘贴10cm长红白相间反光漆警示标线。

(7).拌和站设置拌和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拌和情况。

(8).拌和站与办公区及生活区或周围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单个水泥罐的高度,且不小于20m。

1-冷料仓及配料输送装置;2-干燥筒;3-提升机;4-筛分、储存及称量装置;5-矿粉储仓;6-沥青供给系统;7-搅拌装置;8-成品料储仓;9-除尘装置;10-电脑控制装置

图5.1间歇式沥青拌和机

4.料仓建设

(1).砂石材料堆放仓按设计配合比分设不同面积的待检仓、合格仓。

(2).料仓场地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使用不小于10cm厚的级配碎石(或天然砂砾等)基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处理。

根据场区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基层厚度。

场地硬化按照料仓“里高外低”的原则合理设置,横坡宜控制在不小于2%。

(3).料仓进出口宜比仓外道路高10cm,且与仓外道路顺接。

至仓口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盖板(60cm×100cm)结构形式。

(4).料仓采用厚50cm的混凝土隔墙分隔,高度3米,厚50cm,隔墙基础深50cm,宽80cm。

边缘隔墙及背墙外侧采用牛腿支护,牛腿高1.8m,宽90cm,厚50cm,间距10m。

各个料仓间严禁串料,并设置相应的标识牌,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批次、进料时间、自检状态、抽检状态、用途等。

5.材料储存

(1).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水稳站一般应不低于10天的需要量,沥青站储备能力一般按沥青层总量的30%控制。

(2).水泥采用筒仓储存,根据工程规模选择散装水泥储存罐的数量。

将散装水泥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等。

(3).所有材料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进场。

(4).路面集料进场应分层堆放,并控制每层集料的堆垛高度。

上料时,装载机应从底部按顺序竖直装料,减少集料离析。

图5.2分层堆料示意

(5).在料仓顶棚上设置自动喷淋装置,通过雾喷达到降尘效果。

图5.3料仓自动喷淋装置

八、安全文明管理标准

(1).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特殊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特种设备使用前应按规定经检验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3).拌合场内混凝土基座四周及表面涂安全标线,标线为黑黄相间的倾斜线条,线宽为10cm,由实体中间以45°角向两边施画。

(4).在拌和场内相应位置悬挂各种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明示标志等。

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5).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器符合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1995)的规定,并与用电设备匹配。

(6).每次混凝土拌合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九、环境保护标准

1.生态环境保护

(1).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

(2).施工现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3).对施工临时用地及取弃土场在使用前,应将地表土铲除收集,待施工完毕后,用于恢复原地表。

2.噪声防护

(1).优先选用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正常运转,减少机械作业噪声。

(2).当拌合站选址距住宅区距离过近时,须保证居民夜间休息,禁止休息时间内施工。

(3).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和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教学和工作的影响。

3.大气污染防护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地居民区、学校等。

(2).施工便道(包括施工合同段自建的临时道路和因施工需要而通行的原有道路),应进行日常养护,保证晴而通车,经常清扫、洒水、防止尘土飞扬,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活动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3).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得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废料必须倾倒于环境污染小的场所。

(4).沥青、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设置粉尘回收装置,防止粉尘污染。

(5).改性沥青加工设备及沥青拌和设备具有环保性能,排放出的少量废气达到国家废气排放标准。

4.水污染防治

(1).加强对场站下游水源的保护,在生产作业中,应采取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对当地河道、河沟造成污染。

(2).沥青、油料、化学用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

(3).场站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4).禁止在当地河道、河沟内清洗运输车。

5.文物保护

(1).做好文物保护。

场站选址时应进行合理布局,避开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对场地提前勘察。

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切实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3).开工前仔细阅读图纸和设计文件,认真研读当地历史资料,并向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调查,对可能隐藏有文物的地点制定相应对策。

(4).场站施工时,发现有历史文物、古墓、古生物化石及矿藏等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停工,及时向业主单位、当地政府、文物管理单位报告,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派专人看守。

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必要的其它保护工作,对文物遗迹的各类现场保护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工程指挥部。

十、附件:

附件1:

沥青及水稳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2:

4000型沥青拌合站基础图

附件3:

WCB600型水稳拌合站基础图

附件4:

WCB800型水稳拌合站基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