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语文试题

高新部高三2018年第一次质量大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现代人读《诗经》,往往会有些“隔”,只能就作品内容形式进行分析鉴赏,而闻一多研究《诗经》,却力图给现代人提供《诗经》时代这些作品产生与流布的想象。

比如解释《诗经》与祭祀、舞蹈、种植、记事、隐语等的关系,就让人们尽可能回到《诗经》时代,去理解这些作品不可

重复之美。

这等于给文学史增加了一个“文学生活”的想象天地。

但这种对“文学生活史”的研究,仍停留于比较零碎的、个案的操作,至今未见到有把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生活”系统写进文学史的著作,各种古今的文学史,绝大部分仍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即使介绍思潮流变,涉及时代背景,也未见得能自觉地展现“文学生活”。

不过,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方面出现的一种理论自觉。

最近,山东大学几位学者连续发表多篇关于“文学生活史”的讨论文章,提出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

他们希望突破历来文学史只注重作家、作品和批评的“内循环”,嵌入一个新角度即“文学生活”“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设想,与此前温儒敏教授主持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有密切关联。

温儒敏曾指出,迄今为止的各种文学史,绝大多数就是作家作品加上思潮流派的历史,很少能看出各个时期普通读者的阅读、“消费”以及反应等状况。

“文学生活”研究关注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社会文化生活环节,这样的视野将使文学史研究打开新局面。

从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到“文学生活史”研究,是一个跃进,研究方法也要随之调整,“文学生活史”研究带有很强的文学社会学色彩,除了对不同的普通读者进行访谈以及菜些必要的调查问卷,更加重要的还是史料收集梳理研究,也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诸如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把重点放到期刊、报纸、日记、传记的梳理,是必要的,难度也很大。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是新的学术生长点,现代文学可以朝这方面开拓,古代文学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研究空间。

这个学术生长点带给我们一种期望:

今后能有一种新样态文学史,即增加了“文学生活”内容的文学史,一方面能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状况,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现代读者的历史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文学经典作品。

(摘编自杨伟《以“文学生活”重塑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诗经》在它所处时代产生与流布情况的研究,闻一多为现代人读懂《诗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选择。

B.从与祭祀、舞蹈、种植、记事、隐语等关系的角度解读《诗经》,闻一多把人们带回到了《诗经》时代。

C.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文学史仍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而缺少对“文学生活”系统、自觉的描述。

D.“文学生活”研究是指从社会文化生活角度,对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开展的研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新增了“文学生活”的想象天地,而他之前的“文学生活史”研究还是比较零碎的、个案的。

B.“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研究”与温儒敏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紧密关联,它们都关注“文学生活”。

C.“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研究”除了需要进行调查访谈和史料收集梳理研究,或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跨学科的方法。

D.文学生活史研究不仅对于现代文学有价值,对于古代文学也有价值,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生活”系统地写进文学史,这将使文学史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风貌。

B.温儒敏不赞同文学史只是作家作品加思潮流派的历史,他认为文学史还要反应阅读和消费等情况。

C.鲁迅作品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为中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情况,属于“文学生活史”研究的内容。

D.在文学史中加入“文学生活”的内容,将有可能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学经典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良心的故事

梁晓声

①那是一头漂亮驴子,三岁多,能干不少活了。

②驴子属于牲畜。

③牲畜是世界性叫法;“

牲口”是中国的特殊叫法。

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册中的另“一口”。

在过去,评估一个农村大家族时,每言人口多少,“牲口”多少。

牛马骡驴,在四类“牲口”中,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

通常情况下,驴的工作是拉磨。

怕它晕,人要将它的眼罩上。

秋季,须去壳的粮食多,一两个月内,它从早到晚被罩着眼,拉着沉重的磨扇,一千圈一千圈地转。

壮年决不会用欣赏牛马骡的眼光来看驴的,但那孩子却经常以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家的驴,在他眼中,驴好漂亮啊———一双大“兔耳”;长睫毛大眼睛;不宽不窄的头;不厚不薄的唇;肩部一条深色纹路;直直的腿……总之,他家的驴没有一处不耐看。

④小村在大山深处,几十户农家围着一片可怜的耕地散居着。

不论人们多么勤劳,打下的粮食从没使人们吃饱过。

⑤然而那少年却有自己的梦。

他家的驴是最好的,他的梦想是它每年都会生下小驴,一头头送给别人家,于是全村有很多驴,家家有小驴车。

大家都可以进县城了。

十六岁的他,还没进过县城。

⑥首先听他说过梦想的是他父亲。

“不许你再做那种大头梦!

你也是驴脑子呀?

还梦想着家家都养驴!

人不喝水啦?

!

”父亲生气地一训,他就再也不在家里说他的梦想了。

⑦对于一个少年,心有梦想是憋不住的。

不久,老师和同学们也知道他的梦想了。

同学们对他的梦想都持嘲笑态度,老师却鼓励他写出来。

他就写了。

几个月后,他家的驴出了名,他也出了名,因为他的梦想登在县里的文学刊物

上了。

⑧但是对那头驴,他父亲的既定方针并没改变―――尽快卖掉。

⑨老天似乎也容不下这头驴了。

⑩全村唯一的水井井水忽然变浅了,只能每家轮流用水。

轮到谁家,谁家都全家出动,轮一次要一周多呢!

轮到少年家时,他母亲将驴子也牵到井边。

拽上的第一桶水先让驴子饮个够。

但那水量毕竟有限,驴经常处于渴而无水可饮的情况,有几次都闯入邻家找水喝,为此引发了邻里之间大吵了一架。

⑪自从发生了吵架事件,父亲卖驴的想法更急迫了,只不过一时还找不到出价合理的买主。

两年过去了,他家的驴却没卖。

真相是——每天夜里,少年将驴牵到井边,将长绳的一端系在驴身上,另一端系自己腰上,一手拎小桶,缓缓下到十几米深的井里。

驴也听话,命它在哪儿站定,就老老实实站在哪儿,一动不动待拎上半桶水,看着驴一口气饮光了,再下井,因为半夜饮足了水,那驴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某夜下雪,留下了蹄印和足迹。

天亮后,一些人聚到他家门前,指责家偷水。

母亲臊得不出屋,父亲当众扇了他一

耳光,保证杀驴,驴肉分给每家谢罪。

少年流泪不止。

驴也意识到大祸临头,在圈内贴壁而站惴惴不安。

⑫村里出现了军人,是招兵的。

为首是位连长,被安排住到了他家。

天黑后少年进了连长住的小屋,他哀求连长走时,将他家的驴买走。

连长从枕下抽出两期杂志问:

“这上边的散文是你写的?

”他点点头,连长说:

“你对你家的驴感情很深啊!

”他说:

“它是我朋友。

它为我家干了那么多活,人得讲良心。

⑬十八岁的少年成了新兵。

既将离村时,唯独他迟迟不出家门。

连长边进他家院子,见他抱着驴哭呢。

父亲催他,他就跪下了,对父亲说:

“爸,千万别杀它!

也别卖它!

我走了,它喝我那份水!

”连长为之戚然,也说:

“老乡,回去我就号召捐软,争取能为你们再打一眼井!

⑭连长和他刚走出院子,驴圈里猛响起一阵驴叫,听起来像是放声大哭……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很有特色,一共两句话却各自独立成段,一褒一贬,看似案兀,实则引起读者兴趣。

B.“驴子的地位排在最后”是因与牛马骡相比,驴子的体型和力气最小,不能负担太重的农活。

C.少年眼中驴子之所以最漂亮最好,是因为驴子是自己家里的,而且全村有少车家有一头驴子。

D.“老大似乎也容不下这头驴了”是指下文“全村唯一的水井井水忽然变浅了,只能每家轮流用水”。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6.文章并没有写驴子最后的结局,它或是被杀了,或是被卖了,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死了。

结合全文分析,你认为哪种结局最好?

为什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

进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课外辅导家长调研》)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教育部26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治理“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此,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此次专项治理行动。

除治理安全隐患、无证无照等问题外,此次行动还将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

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賽,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对于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有关方面将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对于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摘自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部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还维护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B.近年来,民办教育承载了学生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需求,对校内教学作了有益的补充。

C.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多数家长认可中小学课外辅导的重要性,且对课外辅导费用的支出有强烈意愿。

D.民众对违背教育规律,以“应试”为导向的各种校外培训行为反响强烈,教育部决定展开专项治理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民办教育培训所存在的优劣现象及其成因,材料三阐述了政府对其弊端进行整治的措施。

B.资本市场的青睐让民办

教育风生水起,教育部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民办教育培训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民办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应试”“超纲”等不健康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需要顶层制度高位协调,也需要基层单位认真实施。

E.教育部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现实针对性强,整治措施具体明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9.结合全文,将专项治理行动所涉及的众多对象归类,

并概括各类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

第。

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

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

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在其首。

众知不读书,论议纷然。

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

敕曰:

“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

”时士子皆以为戏笑。

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

上表请归乡里。

既至壶

关,望县门而步。

小吏进曰:

“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

”晋卿曰:

“父母之邦,所宜尊敬。

”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

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

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

晋卿上表恳辞曰:

“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

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

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

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

”上号泣从之。

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

永泰元年四月薨。

太常议谥曰懿献。

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

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

大历七年,令配享

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B.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C.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D.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京:

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B.食实封:

唐朝封爵其实既无疆土也无封户,只有加实封者,才能实际享用其封户的租赋。

C.墨:

古代皇帝驾崩,举国皆哀,臣民要为国君服丧,按规制,丧服为黑色,叫“墨”。

D.配享:

经批准把功臣的牌位供奉在皇家(帝王)的宗庙里接受祭拜,就叫“配享”,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

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B.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

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C.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

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D.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

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2)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11分)

盆池

郑獬

绿发柔莎碧甃①连,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一层绿荇小於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②夜夜圆。

【注】①甃:

盆池之壁。

②秋蟾:

秋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盆池优美、清幽、怡人的环境,营造了静谧、和美的氛围。

B.“遗”字富有情趣,也不知是谁将宝镜失落了,她到底是有意还是粗心。

C.颔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突出了盆池之水的平静和清澈。

D.颈联写几条小鱼来来去去,安心自在,也免得沦为涸辙之鲋,只是稍小了些。

E.本诗语言凝练含蓄,不乏哲理,读之如饮甘醴,回味无穷。

15.诗人是如何写盆池之“湛”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士大夫对从师的态度是一样的。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他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讨论会上,作家们围绕“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

②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油菜花开……走进这座古村落,各种美丽的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

③柴米油盐酱酷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绕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④在那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流离失所,骨内分离,亲人们动如参商,一辈子也可能再难得一见。

⑤为逃过检查,一名毒贩子竟殚精竭虑地把毒品藏入香烟盒内,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过高度警惕的列车乘警的火眼金睛。

⑥张辽属于并州集团高级军事统帅,有着并州军兵善战的特点,但又与并州军官有所区别,这是曾操对张辽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

B.近年来,音量大、宇体大、使用方便的老人手机大受人们欢迎,但质监部门抽查表明,老人手机合格率低,其质量让人堪忧。

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D.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据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19.下面这则邀请函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表达全都得体的一项是()(3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学校定于2018年4月30日举办第17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特诚挚邀请您来①贵校观赏。

点赞精彩、分享快乐!

希望您能②拨冗参加,我们③恭候您的④惠顾!

感谢您在我们成长、发展历程中的真城陪伴、⑤鼎力支持!

让我们携手同行,⑥惠赠精彩!

××中学

2018年1月10日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的知识

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阅读逐渐建立起来的。

课内阅读学习方法,课外阅读提升能力,①_____,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起着作用,②_____。

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榜样,在阅读他们的事迹材料时,③______,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21.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

通知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兹定于2018

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

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势,通报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

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8年3月25日

×××中学

四、(60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60分)

“冰花男孩”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

他是云南昭通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

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王福满从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帮助也接踵而至。

就在王福满经历了自已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的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

“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

对于以上事情,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①“特殊”是指相对“牲畜”这一世界性叫法,中国却称为“牲口”。

②“牲口”是指册中的另“一口”,常常与“人口”并举,既体现出牲口在农耕社会里独特的价值,也表现了中国人对待牲口的特殊感情。

6.因为某种原因死了是最好的结局。

①文章的题目叫《良心的故事》,如果结局是驴子被杀了或卖了都与文章主题相冲突。

②既有儿子临行前的叮嘱,又有连长的承诺,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都与前文情节相违背。

③中国农民对牲口有特殊的感情,父亲打算卖掉驴子是为缺粮缺水,如果安排驴子被杀或被卖,有损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7.B(3分

8.BD

9.参考答案:

①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相关部门):

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法律,并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

②中小学校:

不将校内教学与课外培训挂钩。

③校外培训机构:

认真纠正“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

④家庭(家长):

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重要性。

(每点1分,共4分)

10.B11.C12.A

13.(1

)应选的人中有人向他告发某些人索要好一点的官职,即使说了数千字,有的人还言辞颇为激烈,苗晋卿也绝对包含容忍他们,没有一点发怒的神色。

(2)等到朝廷失守,士大夫们到处流亡,很多人受到叛贼的胁迫,苗晋卿偷偷逃入山谷,往南投奔金州。

14.DE15.“湛”即清澈之意。

①通过写“盆池”之深和给人的感受,突出盆池“湛”。

“蚁穴”喻其深,“寒泉”喻其冷。

②将“盆池”比喻为“宝镜”“照见浮云”,突出池水的清澈。

③以“盆池”中游鱼历历可数,衬托其“湛”。

16.【

答案】

(1).

(1)士大夫之族,

(2).曰师曰弟子云者,(3).则群聚而笑之。

(4).

(2)怀旧空吟闻笛赋,(5).到乡翻似烂柯人

17.B(①“添砖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使用正确。

②“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对象用错。

③“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使用正确。

④“动如参商”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使用正确。

⑤“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感情色彩不符。

⑥“刮目相看”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合语境)

18.C(A.成分残缺,在“城镇化建设”后面加上“这二者的优势”;B.“让人堪忧”重复;D.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该书”)

19.C(①“贵校”是对别人学校的尊称。

④“惠顾”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

⑥“惠赠”称人赠与财物的敬词)

20【答案】

(1).①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会贯通

(2).②而且对道德品质的提高也起着作用(3).③我们无形中会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