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81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气的调性;

而它的树,据说树皮不是褐色的,而是绿色的;

吴茱萸又长在它的树梢头。

绿色的一棵树、长在树梢头的果实,臊味又重……大概这样可以确定它是钻到肝经去的了。

入肝

经的容平之气,就可以打掉肝经里头的一些不好的东西。

当然,它的作用点不是只在肝,以肝脏为中心轴的整个消化系统它都还可以治得到;

用在少阴病,也治得到肾功能衰竭。

吴茱萸这个药的「特质」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九九重阳要登高对不对?

登高的时候要把吴茱萸插在地上或佩在身上。

这个东西实在是好,古时候的神仙故事说,有个神仙叫费长房,有一天跟他徒儿说:

「你们家快要大祸临头,你们在九月九号那天要赶快从家里逃走、到山上去,然后,身上绑吴茱萸、登高喝菊花酒。

」这个徒儿照做了,当天回到家里一看,唉唷!

果然家里的什么猪、狗、牛都死光了……就是瘟疫来了,他们在山上用吴茱萸把它挡下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相当正确」的「象征符号」意义的,怎么讲啊?

吴茱萸这个药,最厉害的就是「破阴浊之邪」,或者要说「袪湿浊之痰」也可以。

而且它的走势,是从上往下压的。

阴气、阴浊的湿痰这种东西,本来照道理说是会往下掉的。

可是,有时候这些东西也很厉害,它会沿着身体往上爬,它在身上爬着爬着,当这些阴邪,包住、缠住你的阳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吴茱萸汤证。

阴浊之邪这样爬上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用吴茱萸这味药,一吃下去,它就立刻把这些东西跟

身体分开、然后往下打掉,是很强的一味药;

同时又可以顺便通肝经。

但「通肝经」这个效果,我不要特别去强调它,因为吴茱萸不是补药,它是破阴药、专心破

阴的破阴药,所以吴茱萸的副作用,例如吃了之后眼睛发干、人燥燥的……这是常有的,我

们接下来会讲到。

但,即使有这些副作用,它的药性还是真的太好了。

附子会比较走气,吴茱萸因为它味道重,所以作用在阴的部分就特别多。

吴茱萸汤的辨证:

不是热也会烦

你如果要以用药的路数,来看吴茱萸通肝经这件事的话,你说一个人有头顶痛,这是厥阴头

痛对不对?

用乌梅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是厥阴药,用了都可能有效,你说「那这时候到底要用什么?

」看症。

如果你是头顶痛又胃酸上逆,这是吴茱萸汤;

头顶痛又「肚子很饿,可是饭到面前又觉得不那么想吃了」,这是乌梅丸;

头顶痛又手指冰冷、脉弱到快

要把不出来,这是当归四逆汤。

这些都是入厥阴的药方,使用上我们抓主证就可以了。

吴茱萸汤证的主要结构,是「浊阴上逆」这件事情,湿冷湿冷的东西在中焦这里,从肝堆着

堆着,堆到脾胃去,这个湿浊之气在这里盘踞着之后,阳明病的这个消化轴会出问题。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湿冷的东西堆积在这个地方,你不吃的时候,阴邪它平常不作乱一日邪

很会到处跑,阴邪不太会一你不吃的时候它不作怪,一吃东西了,身体要消化这些东西,

阳气就动了,当阳气要动的时候就不行了,阳气被这些浊阴之气绑住、压住,动不了,所以就只好把食物吐掉了。

吴茱萸汤的这种特征,通肝经这个就不用讲了,比方说我们桂林本讲到「肝脏结」的时候说

的两胁痛、脉沉而结,肝脏的脉已经沉下、去而且纠成一坨,这个用吴茱萸汤没问题。

腋下痛、大便难,这个是我们之后会教到的条文,也不太有问题。

我要说的是,桂林古本卷十一里面有一条讲的是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它是什么主证?

呕吐、

拉肚子、手脚冰冷而烦躁欲死,「一个人烦到不行」,吴茱萸汤证的这个特征,实在是很好用!

一个人热盛会烦,这个我们都知道对不对?

可是你不要忘记,一个人的阳气被阴邪所纠缠的

时候,更会烦!

所以前面有学喝了桂枝汤「反烦不解者」要刺风池、风府对不对?

这是阳气无能摆脱阴气的纠缠,这个时候更加会烦。

辨证点方面,少阴病的那个吐、利或者手脚冷都

还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烦躁欲死。

但,病人可不会直接跟你说「我烦躁欲死」哦,他会说「我痛苦得要命!

」、「我觉得我快不

行了!

」,你也可能是看到病人在床上翻滚挣扎、坐立不安,这些都要认得出来。

如果一个少阴病的病人的主证之中同时有「手脚冰冷」加「烦躁」,你不必管他有没有吐、

利、头痛、有没有大汗,吴茱萸汤开下去,几乎都会对。

如果不是感冒,而是杂病的话,这

个「手脚冰冷」加「烦」的辩证点,也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有效。

我觉得我自己都好会制造吴茱萸汤证,有人在攻击张仲景这一条,说:

「吴茱萸这个药,是

厥阴药,『少阴病』有什么好烦躁欲死的?

这为什么要算到少阴病?

」我说,以我制造吴茱萸汤证的方法来讲,它的确可以算到少阴,怎么讲呢?

要制造这个少阴病的烦躁欲死要怎么制造?

你只要刚感冒的时候,还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就吃肾气丸,马上拉到少阴,这个病的阳邪跟阴邪都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的人就只好在床上挣扎翻滚、烦躁欲死啊!

很好制造的。

所以基本上拉进少阴或是拉进厥阴都是可以的,肾气丸三阴都入嘛。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

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卷十一之100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也很重要,呕吐这个东西,比如说小

柴胡汤的主证,有呕而发热、呕而心烦……但是为什么要特别讲到「呕而胸满」呢?

其实我们可以说呕吐这个动作,是会损耗人的胸中大气、伤胸阳的,这个人的阳气本来就已经被阴浊之邪纠缠不清了,一吐之后,阳气更少,阴浊之邪是不是更能窜上来?

所以吐完之后,不但不松反而更紧,虽然我这样讲,有一点曲解原文,原文是「以胸闷为主,兼且呕吐」的意思才对,但这样「看吐了之后更胸闷」,就蛮好抓吴茱萸汤的主证了。

卷十一之101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那个「涎沫」是我们有时候干呕的时候涌上来的那种酸酸、咸咸的大量的口水,那个口水就是吴茱萸汤证啊!

如果你平常就是会干呕的时候,嘴里一堆这种口水的人,那这根本可以说在体质上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体质。

有些人的这个「吐涎沫」,是在那个人不是很有意识的状态下,可能是睡醒了之后整个枕头上一大滩口水的,这是吴茱萸汤证。

再加上头痛的话,主证就更好抓了。

这种种的阴浊之气包裹住阳气的问题和症状,种种加在一起,现代人的疾病能打到多少?

很多哟。

一般的头痛,可以用袪风、通经络的药去治对不对?

但是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袪风、通经络没有办法。

吴茱萸汤证头痛的这个阴浊上逆,一定要把底下肝脏的阴实挖掉,这个头痛才能收掉,它的特征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的偏头痛长年不愈,你可能要问他「痛起来什么感觉?

」他如果说「痛得我好想去撞墙!

」想撞墙是「烦躁」,这就可以用吴茱萸汤了;

「痛得我坐立不安!

」这也可以,只要有那种烦躁的感觉夹杂在里头,就可以。

或者是,问他「会不会头痛的时候想吐?

」如果会,就最好,那这就是很完整的吴茱萸汤证了,头痛和泛恶心都会在一天之内出现的,打很就很准。

也可以加一点半夏。

主证差不多这样抓。

但各位要知道,这种头痛,如果去看西医,普拿疼拿来当糖吃也不会好啊!

止痛药吃到最后都要止痛药上瘾了,但头痛还是不会好。

以治疗路数来讲,这不是西药碰得到的领域。

之后我们再讲吴茱萸汤的推扩的时候,下体痛、痛得坐立不安,这男人、女人都有可能啊,有「坐立不安」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是这样抓主证的;

阴浊之邪跟阳气纠缠的时候,人就是会有这种感觉。

各位学的时候,先拿吴茱萸汤治头痛、呕吐、治少阴病,等到练熟了,认得出这个「烦躁欲死」的调调和轻重程度,治其它的杂病,也就会顺手了。

像我小的时候,记忆回溯到我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现在是饭后一根烟,小时候我非常开

心的事情,是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大人一定会帮我准备一瓶养乐多,吃完饭灌一瓶养乐多,多得意啊!

觉得自己好像是王子一样、养乐多是我的「贡品」。

……结果,我四岁的时候就闹偏头痛了!

然后,我奶奶就从路边找那种他们信得过的郎中来帮我看,那个老先生就说「你这个是头风!

头受风!

」所以就开了那种很辛辣的散风药,吃了不知道多久,也都没有好。

我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那样的小王子,得的是吴茱萸汤证啊!

你把我当头风医,在那里散风散了半天!

医术不足啊,果然是时方派的。

吴茱萸证的治疗,在经方领域之外、在其它药味之中,很难找得到可以替代吴茱萸的药或方。

我再大一点之后,不太头痛了,但那个头痛一直都没有断掉,时有时无;

再到后来就变成很

严重的肝阴实,个性超级郁闷、动不动就呕酸水。

肝阴实跟呕酸水这件事,如果你看过某一些心理谘商团体,他们会带你做一种呼吸法,让你

躺在那里,然后嘴巴跟鼻子同时吸气吐气,那种呼吸会让人把压抑的情绪散出来,你就可以

看到:

做这种呼吸的人,呼吸呼吸着,躺在那边口水「哗啦」地吐出来、吐不完。

其实那个就是肝阴实的吴茱萸汤证的口水,情绪累积太多变成肝阴实,情绪到后来会具象化成有形的东西。

这,要吃吴茱萸汤疏肝。

吴茱萸汤的这个肝阴实的状况,你说现代人多会制造吴茱萸汤证啊?

情绪压抑的人很多的唷,包括压抑到瘦不下来的肉肥(『水肥』是真武汤、防己黄耆汤)。

如果这个证是来自于寒冷的东西,养乐多我只是举个例子,现代人喝的高山茶、生茶叶,每天喝到像上瘾一样,结果变成偏头痛都治不好、又老反胃,这就是寒到了、寒湿堆在那里。

这个东西,以体质而言,其实牵涉到肝跟胃的阴实,这种头痛、想吐,你以为不是什么大病,

普拿疼当糖吃就算了,没效也可以有点安慰……不是的,因为这是关系到肝、胃阴实,这基

本上就是肝癌跟胃癌的体质,堆久了就肝癌、胃癌、或者长脑瘤了!

所以最好从这时候就开

始调理,我们要治疗胃癌的时候,吴茱萸也是很重要的一味药,我们之后会再讲。

(待续)

假少阳,真厥阴

吴茱萸汤这个汤的状况是这样:

因为肝有阴实,常常会把肝的阳气逼得浮越出去;

所以现代

人有许多一般中医不太会医的毛病,到头来都是吴茱萸汤证。

比如说高血压的晕眩,不能说绝对是肝阴实;

但很多高血压是肝阴实的高血压,这种高血压

的晕眩,是吴茱萸汤。

而一般治疗晕眩,是用温胆汤之类的方剂,走少阳的去痰药之类,去治疗内耳平衡的问题对不对?

但有时候,少阳药就是没有用,因为那个患者整块少阳的病都是假的;

是因为肝阴实,所以浊痰被逼上少阳。

那种晕眩症,你说张仲景的书里写说「颠眩、吐涎沫」是五苓散,这没有错,张仲景讲的没有错:

苓桂朮甘汤的晕、泽舄汤的晕、脑虚的晕……今日临床都还是遇得到的。

但是现在的人肝阴实的太多了,所以很多都变成假的少阳痰饮,实际上都是厥阴病吴茱萸汤

证,吴茱萸汤可以治到这个东西。

头晕得非常剧烈难忍的时候,至少我们要记得还有这个汤

证的可能。

即使把脉或是问证状没有极度精确的辨证点,但如果是脉偏沈弦的调子、病人常

年都吃得很生冷、昏起来很受不了、会反胃……生活史问仔细一点,多多少少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出这个汤的使用机会。

历代中医在用了它以后,就觉得:

虽然不能直接说它是一味除痰药,可是很多治痰药都治不

好的病,一用吴茱萸汤就好;

于是就把它称为「除痰仙丹」之类的。

当然,它并不是一味绝对在除痰的药,除痰只是顺便。

《神农本草经》中的吴茱萸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来看看《神农本草经》是怎么说它的。

《神农本草经》:

•吴茱萸中品:

一名藙•味辛温•生川(山)谷•温中下气•止痛•欬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腠)理;

根:

杀三虫。

它说吴茱萸,一名「藙」,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藙」是「茱萸」这两个字的谐音,

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字,是古时候的人因为这个东西非常辛辣,所以用这个字来代表它的味

道。

这个东西还有另一个写法,吴茱萸的树,他们写成「樧」,看起来很猛啊!

我想这些有破阴

效果的药里面,这个听起来好猛呢。

肉桂是写作「梫」,有「侵略」的力量;

吴茱萸叫作「樧」,力道可想而知了。

我觉得〈阳明篇〉蛮好玩的,教到的几味药,都是金气、容平之气特别强的,像是茵陈蒿、

吴茱萸、连翘,都带有这个特质。

辣味特别重的这味药,有什么功能呢?

温中下气、止痛。

我们之前有讲过,这味药不是补药,但是它很能够把这个阴浊之气掰开来、往下打。

可能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条文后面有说「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这是在说,吃了吴茱

萸汤之后,反而吐得更厉害,这代表了让人吐的痰饮不在吴茱萸的作用范围,这味药是比较

从中焦开始往下打的。

而适用小半夏汤的那个痰饮,位置比吴茱萸汤的作用点要高,所以打

不到,即使被吴茱萸扯下来一些些,也是更多痰饮砸到胃里。

但,如果是中、下焦的阴邪,吴茱萸就很好用了。

把这个阴邪破掉了之后、往下通了,我们说「不通则痛」,所以止痛的效果也相当好的,止

什么痛?

很多种哦!

从头到脚都有。

临床上抓主证就是了,

咳逆。

咳逆就姑且算它是因为痰饮往上浮,吃了吴茱萸之后痰饮降下去了、上冲的气也降下

去了,这个肺也就轻松了。

寒热。

至于说「寒热」……说起来,我过去看《神农本草经》的「寒热」这两个字的时候,都疏忽啦。

怎么讲呢?

从前看《神农本草经》的「寒热」,直接想到的就是小柴胡汤的这个

「往来寒热」,发烧又不发;

或是一般感冒的先恶寒再发热。

直到最近读书,才发现不是这

么回事儿。

所以,过去教过的某些药有「寒热」这两个字的,恐怕要再回去重新更正。

吴茱萸的这个「寒热」,讲的是身体里面,「阴邪跟阳气纠结在一起拆不开」;

它会把这个寒热交争的现象分解掉,于是说它治寒热。

其实这也不只吴茱萸这味药……会发现自己的这个错处,是因为最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到「连翘」这味药:

连翘也治「寒热」,而那个寒热,注解《神农本草经》的人都很能讲,因为连翘的寒热,可

以引用到《黄帝内经•灵枢》里讲的一个东西,说人「为什么会生凛疬」的,《灵枢》说那

一半是肾水的问题、一半是心火的问题,水毒和火毒纠缠到一起之后,会变成凛疬,所以《本草经》才要说它「治寒热鼠痿凛疬」一代是这样子在看连翘治淋巴结块的。

所以,「分开」

寒热,是具有「金气」的药的效果。

淋巴虽然可以算到少阳区块,但它的病机,却不是「往来寒热」的少阳病。

如果各位在复习功课、看到从前教过的药的时候,关于这个「寒热」的解释,可能要从另一种角度,把它重新订正一下。

除湿血痹。

血分里的湿浊之气,当然不是只有吴茱萸有效;

但是血路不通、有湿寒之气,这

个吴茱萸的确是厉害。

很多人的肠道就是这样。

吃太多冷的,被冻结成这个「湿血痹」的状态,所以才一直便秘。

吴茱萸汤下去之后,大便通了,还有果冻一样的痰一起排出来。

逐风邪。

虽然它不是一个发表的药,可是对于肝经被风邪塞住,它的效果的确是很好的。

腠理间的风邪,它也很行,但这就连到下一句了:

开腠理。

我想我们人,腠理会不开,多多少少是被什么东西瘀住,要说痰也对、说油也对、多余的组织也对;

如果是生活中压力很大的人,那种组织的沾黏,中医叫作「筋结」,也算

是一种「肝阴实」。

开腠理吴茱萸开腠理的效果能不能体现在吴茱萸汤?

好像一时半刻没有那么清楚的效果,如果体质、脉证脗合,吃长期,可以发现吴茱萸的确是可以开腠理的,以吴茱萸汤而言,吃久了,「肉质」会变,硬肉会变软肉。

长年生闷气而瘦不下来的人,有时候要用这个办法。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我敢跟初学者推荐的办法,因为这味药还是有危险性的。

另外,比如说有吴茱萸的温经汤,它的主证是嘴唇干(但不一定会口干)而手脚心发热,我们说嘴唇这个东西是人体的切面,切面是要算在腠理的、算少阳区块。

所以,之前讲柴胡龙

牡汤的时候,有说到柴胡龙牡汤治嘴唇长疮对不对?

腠理之中有热气的时候它会有用。

那么,温经汤可以治到这个嘴唇干、可以让水上来,以这个角度来讲,它是可以开腠理的。

不过,另外要讲一个可以开腠理的方,就是当归四逆汤的加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我平常在开这个汤的科中的时候,都是当归四逆汤一罐200克,因为大枣不够,所以加

30克大枣、再加30克生姜、30克附子、30克吴茱萸,想一想有点太燥,所以再加30克阿

胶反佐,这样子配成一罐。

我的表妹,她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好歹也是混演艺圈的,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超然于物外」,也就是不知上进的一个演艺人员,像她那个学妹蔡依琳都在翻跟斗、吊钢索了,她还是动都不动一下,每天去上班,就像公务员打卡,有通告叫她去就去一去,一点也不奋斗的。

反正她有个收入很少的长期铁饭碗,好像是一个大陆做的、我怀疑「是不是有统战的意味?

」的节目,好像叫做「天涯共此时」的台湾地区的主持人。

这个节目的名称感觉起来也很暗藏玄机啊,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第二句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讲说我们分隔两地、没有办法在一

起,只好共同分享天上的一轮明月,听起来……是不是很有两岸要统一的意思啊?

那个诗也

蛮有意思的,后面它就说「因为找不到你、见不到你,我只好努力地去扑到床上睡觉,这样就有可能在梦中与你相见……」没有E-mail跟MSN的唐朝人,这种事还挺潇洒的啊。

我的这个表妹,她刚进公司的时候,就跟同一个经纪公司的大炳他们混得很熟,大炳也是嘴巴很贱的一个人,我表妹不知道在国外是吃什么长大的,有点壮壮的、肌肉有点厚厚的,是

肉肥、不是水肥,大炳每次就笑她是「金钢芭比」。

我看她也觉得是有点太「魁」了,上节目也不好看,没办法穿中国式的衣服,穿唐装像七爷八爷,于是我就说「我们来燃烧一下脂肪吧,好不好?

」然后我就开了当归四逆加萸姜附汤,因为要消肉,一罐中又加了二三十克的鸡内金,结果吃了没多长时间,金钢芭比真的变窈窕淑女,肩膀的线条出来了、体态也柔和了。

所以,「肉肥」这件事情,果然是需要「开腠理」的,光是当归四逆汤可能是只能烧到脂肪而已,能够让肌肉的纹理变得有所不同,吴茱萸开腠理的效果还是可以肯定的。

从前许助教的弟弟,也是肉肥,平常我算人是算「只」的,他那要算「坨」的(其实算『只』也不正确哦?

),肌肉鼓得好可怕,好像人都不太能动了。

他也吃过一阵,没效;

后来晓得他有在吃生冷,请他生菜生水果冰饮料暂时戒了,才开始有效的。

但是,讲到这个,我现在也是一股寒意啊!

因为我现在上课已经被很多人嫌说我每次都在「郑声」,重复的话老是绕回来又讲一遍。

这个故事我现在讲了,等到我们教到〈厥阴篇〉的时候我如果忘了,又讲一次,就丢脸了。

我看到我们业界的前辈,很多人都在丢这个脸,我看得都怕了,比方说倪海厦的人纪班,教到第四、第五梯课,有学生就在碎碎念了,说:

「已

经是不够好笑的笑话了,什么小徒弟打翻竹简……老师还要讲到第四遍!

」台下的同学一半都已经木口木面、笑不出来了;

而,笑不出来的那一半,更加诧异的,是有一半的人还在狂笑!

他说:

「这真的是『信徒』啊,为了照顾老师的自尊,所以提供罐头笑声。

」我觉得被人

这样讲真是好惨啊,我不想象这样,但,我想我大概是逃不过,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就是这样散散的,所以恐怕教着教着,又要郑声啦。

吴茱萸的作用位置之前我直接说吴茱萸是一个入肝经的药,其实历代对于这个说法,还是有一些争论的,怎么讲呢?

吴茱萸这个药,主要就是降阴浊,你要说它针对的是哪条经,其实也不能说得那么确切。

可是,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如何证明吴茱萸能够入肝经?

当然肝经这一条经过的地方,有很多病是用吴茱萸会有反应没有错。

另外就是,张仲景的「广义的」厥阴区块,吴茱萸可以入得到,所以所谓的肉体的心脏所存在的夹缝,我们说心包、膏肓的区块,吴茱萸是可以的。

因此,古时候叫猝心痛,有时候也称为真心痛,今天说的心绞痛,如果我们去看古时候治疗这种病的药方,很多都是有吴茱萸的,吴茱萸它的确可以清到膏肓区块的痰。

加上刚刚说的开腠理的效果来说的话,最近因为各位跟我自己都开始吃五石乌头丸,五石乌头丸就是有吴茱萸的一个破阴的药,吃了之后,有些人就觉得胸腔或是腠理之间「有什么被打通了」、「忽然痛一下」,这样的感觉还是会出来的。

这样的一种效果,让它变成中药里头相当特别的一个存在,有些人的吴茱萸证,吐酸水……

常常搞不定,袪痰的药吃多少都没有效,单一味吴茱萸做药丸吞着吞着,反而就医好了,会有这样的状况,所以吴茱萸这个药,在这种事上是特别地有效,它的整个路数,跟其它种的治痰药是相当不一样的。

杀三虫吴茱萸的根,它说杀三虫,吴茱萸根是蛮厉害的驱虫药,虽然不是中医的驱虫药的主流,但以效果来讲是蛮好的:

比如说,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令肛门发痒的蛲虫,一碗酒泡一些吴茱萸的根,然后把那碗酒分两次喝掉,这样蛲虫就好了,效果相当地好。

如果是肝里头的寄生虫、肝吸虫之类的,拿现在剂量,大概一两半的吴茱萸根、一撮梗米、三个鸡蛋白,再用一两半的蜡做成蜡丸,每次用稀饭汤、或米汤吞30颗,这也是有效的。

不过,讲这个也是有点不知所谓,因为我们现在也买不到吴茱萸根了,我们现在买到的都是果实种子,所以,这样讲讲就好了。

如果要用吴茱萸的种子来杀虫的话,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寒性体质的人的寄生虫的病。

比如说我们在〈厥阴篇〉会正式讲到寄生虫,张仲景的开药法,处理蛔虫的话,比较常用的是乌梅丸,而且乌梅丸你也不太能说它一定是「某味药具有杀虫的效果」,可是它就是能让那个虫待不下去,它不给这些虫能够生存的环境一-这样的调性。

乌梅丸适合的体质,是寒热错杂的体质,如果这个人你看起来只是像四逆汤证那种冷冰冰的体质的话,直接用吴茱萸反而好用,体质很冷的蛔虫的症状,四逆汤加吴茱萸比乌梅丸还好用,直接用现在药行买得到的这味药就可以了。

临床配伍杂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