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87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优秀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

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

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

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

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

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

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

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

诸位能回答得出吗?

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

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

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

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

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

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

”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

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

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

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

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

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

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

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

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

因此,”豫”这个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

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05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非常抱歉!

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见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2

世界上有着四个人人皆知的古文明,分别是:

古中华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其中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了,只有古中华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延续下来。

每一个文明的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每个文明最先出现的地方都紧紧地挨着河,而我们灿烂的古中华文明就起源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喀拉山脉北麓,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黄河两岸在古时候,可谓是水草丰茂,土地肥沃,树木茂盛,因此在这片乐土之上出现了人类的踪迹,经过数千年的繁衍成长。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乐融融,并且在消逝的时光中,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

这就是黄河的伟大,是她养育出了如此伟大的民族,是孕育她出了如此辉煌的文化,是她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奇迹,只有她才能做到这一切,因为它是华夏民族的母亲!

正因如此,从古代开始就有无数的诗人在此流连忘返,被黄河雄壮的气势所折服,于是乎不少诗人在此留下了自己的感受,写了许多篇诗来赞美黄河。

像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以及《凉州词》这些都是很著名的,也都是描写黄河气势的,让人像有火在心中一般,令人热血沸腾。

身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华夏民族得到了多少的恩泽?

多少帮助?

没有了她会有我们吗?

可是我们却是如何报恩的?

倒垃圾,排污,看两岸的树木,造成一片片的泥土不断的落进母亲的身体里,而无动于衷,只是为了自己又赚了一大笔钱而欢呼雀跃,却不为母亲的身体状况而苦过一次脸,这样的人说是铁石心肠不为过,用冷血动物、守财奴、钻到钱眼里去了还比较贴切,这些人忘了母亲的概念,他们忘了没有这位母亲他们桌上的钱哪来?

没有了她他们富裕的生活从哪来?

他们忘记自己是华夏子孙,而黄河则是养育了自己的老祖宗。

是的,黄河是没有生命的,她只是一个死物,可是中国人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这可是相当于养育之恩,可谓是很大的恩情了,而我们却不求报答,只求索取,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被他们体现的淋漓尽致,真不愧为“典范”啊。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没有了她就没有我们,我们这些儿女们应尽到孝道,爱护我们的母亲,让她重回年轻时的容貌!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3

记忆中,有一条大河,浩浩荡荡,流向天边。

这就是黄河。

一遍又一遍,在心中,想着黄河的雄伟壮丽。

黄河龙门,定是九曲连环,蜿蜒斗折,宽阔的河道内,流着浑厚的河水,安宁中不乏雄健,壮美中不乏沉稳。

这河水,充满了大气。

于是不由得想起了多少龙颜帝王:

黄帝,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康熙。

;

想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韩信,曹操,关羽,赵云,岳飞,文天祥,郑成功。

想起了多少文人墨客: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辛弃疾。

继而想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繁盛,正像这黄河之水,雄浑刚劲,源远流长。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呀!

如此灿烂的文明,不就是在你的哺育之下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的吗?

你是中华民族的根啊!

壶口瀑布,定是急湍甚箭,一泻千里,驰如奔马,怒似惊雷,听之若雷霆之鸣,望之若虹霓之射!

站在壶口瀑布旁,看着这令人激情彭湃的情景,不得不让人赞叹:

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下黄河一壶收!

看着这景象,内心忽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着浪涛的咆哮而隆隆作响。

这黄河之水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

不然,为何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中华儿女们总是想到这怒号的黄河水?

还记得那首歌吗: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这首歌,曾经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战斗,直到今天听来,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黄河呦,你是坚强的,你是不屈的!

你的这种气概,正是中华民族血液里不折不挠的韧性,骨子里不卑不亢的傲气,心底里永不服输的毅力!

你是民族之魂呀!

黄河之水,东流不回。

中华民族的脉搏,和着她跳动,生生不息。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4

说起黄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共唤黄河一声母亲,妈妈。

陌生是因为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黄河。

更别说游黄河了。

而在今天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变成现实,不仅可以看见我们的母亲黄河更可以在它的怀抱中徜徉游览。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长城非好汉,不游黄河心不甘”。

这句话虽然非常简单,却道出了我们无数炎黄子孙对我们母亲河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无数的诗人和文学家都曾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我们的母亲,其中有一位说的很好,他说,黄河啊,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因为黄河的颜色浸染到每个人的皮肤上,因为黄河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中。

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今天我们到黄河边上也可以和黄河比比,看看两种颜色是不是十分相像,连我们的一代伟人毛主席在转战华北的时候也曾说到,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更是把黄河和整个中华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

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75.2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二长河。

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和长江一样长,和大海一样宽阔。

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

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

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

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

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

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

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

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

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

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

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

它一马平川,一望无垠,如此平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

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

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

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

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6.4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

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

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

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啊,每年都有12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湾为山东省填海造陆了。

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

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

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

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

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

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

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

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

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

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

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

尤其是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

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

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

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

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

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

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

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

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

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

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

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

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

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

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

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

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

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

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

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

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

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

1952年,毛主席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

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毛主席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主席说治理长江。

而对母亲,主席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

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

就在毛主席提出号召4年之后。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

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

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

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

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平,不能再使用了。

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

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

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

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平。

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

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

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

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

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黄河上有两大难已经被我们打破了。

一是黄河之上架桥难。

因为大桥建成后,会因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升高。

于是桥面就快要与河水齐平了。

需要不断的建新桥来替代老桥。

二是自古黄河难行船,千百年来黄河上都无法行船。

我们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只能望河兴叹。

我想我们大家什么大江大河都见过,什么样豪华的船都见过。

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乘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梦想。

今天我们乘船的意义非同寻常。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在黄河上行驶的船只。

这种船是专门为黄河量身打造的气垫船。

气垫船,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

底部是高压气囊。

行驶的时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悬空行驶,就解决了一般船只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搁浅的问题。

我们的气垫船从陆地码头出发、穿越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

桃花峪这个地方虽然非常的普通。

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却是是用红笔来勾画的。

它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而且也是黄土高坡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

一边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

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终到达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左为楚又为汉,就成了今天我们下象棋时的楚河汉界。

而对于这件事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给出了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途中,我们的气垫船会在河边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黄河水,和我们的母亲河来一次亲密接触。

也可以踩一踩黄河的牛皮地,体验一下我们黄河牌席梦思。

更可以再岸边将你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的在母亲面前释放。

记得在2022年的时候,有个郑氏寻根的团队来到黄河游览区。

其中有位叫郑水法的老人在乘船游览黄河后竟长跪在河边,失声痛哭。

那一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以前我对黄河的了解仅仅是第二长河。

当我长大后,尤其是做了导游以后,我对黄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让我对她多一分深深的爱。

让我想起小时候曾念过的一首诗:

“小的时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条河,长大之后,我才知道你给我很多。

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你经久不息的脉搏”。

我想,对于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来到黄河边,拜一拜我们的母亲。

这,也就是心灵回家的旅程了。

无论你在哪里,根在河洛,寻根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最大的心声。

尤其是在2022年,我们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像。

告诫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这次旅行,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就是探亲。

大家来到我们的黄河母亲身边,可能会感觉我们的母亲瘦了很多,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

她已经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丰满丰腴了,但她永远是我们的妈妈,母亲。

在此,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一首很有名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我们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妈妈,但是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妈妈此刻一定都在思念着我们,惦记着自己的儿女。

每当到达黄河游览区,每到看到黄河母亲,每当提到、想到黄河妈妈,我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

她含辛茹苦的把我抚养成人,但当我把带领游客走遍万水千山,当我饱览黄河那壮观的景色的时候,我想到她其实也还没有能够看看这条养育了所有华夏儿女的母亲河。

一直以来都想在下团之后带她看看,但却因为?

种植皇抢碛傻睦碛晌茨苁迪帧5饺缃瘢?

仓荒芤淮未尾牙⒌脑诳吹交坪樱?

氲交坪樱?

岬交坪拥氖焙颍?

谧8N颐堑哪盖椎氖焙蛟谛睦镆哺?

?

蜕献8!

=璐嘶?

幔?

蚁胨担?

谧8N颐堑哪盖缀樱?

颐俏按蟮淖婀?

比俨?

⒌耐?

保?

惨?

N业穆杪璧比灰舶?

ㄔ谧?

母魑慌笥岩约拔颐堑乃净?

Ω档穆杪?

健康长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就让我们趁着妈妈还有时间,趁着我们还有机会的时候,再看一眼我们的黄河母亲,为自己,也为我们亲爱的妈妈。

黄河母亲河导游词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提到黄河就能想到中国。

黄河那浩浩荡荡的河水像千万匹奔驰的骏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着这句诗,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黄河的形象,从遥远的山巅呼啸而来,唱着轰鸣的歌,九曲连环,浩浩荡荡,以惊人的气魄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看水,还是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兑现得太清秀,俏得有些洋味;

太湖的水又嫌太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

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是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黄色,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在我心中黄河你是雄伟壮观的代名词。

你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拥有丰富的历史,经历了诸多的考验。

上游的你平缓温柔,如同娴静美丽的少妇;

下游的你,如同脱缰的野马,自由奔腾。

你像一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中劈出一条道路。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你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浊浪排空的气势,劈开大山和深峡,切断腾格里沙漠,在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峡谷中穿流而下,水花飞溅,发出万马奔腾的轰鸣。

真想走近你,用双手去触摸你的身体。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心间”,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就让您的儿女为你祝福吧,愿您永远青春,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