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24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河母亲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

  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

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

  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

  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

  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

  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

  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

  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

  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

  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

  它一马平川,一望无垠,如此平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

  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

  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

  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

  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6.4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

  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

  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

  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

  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

  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

  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

  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

  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

  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

  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

  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

  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

  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

  尤其是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

  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

  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

  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

  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

  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

  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

  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

  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

  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

  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

  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

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

  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

  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

  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

  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

  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

  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

  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

  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

  1952年,毛主席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

  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毛主席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主席说治理长江。

  而对母亲,主席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

  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

  就在毛主席提出号召4年之后。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

  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

  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

  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

  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平,不能再使用了。

  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

  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

  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

  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平。

  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

  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

  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

  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

  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一是黄河之上架桥难。

  因为大桥建成后,会因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升高。

  于是桥面就快要与河水齐平了。

  需要不断的建新桥来替代老桥。

  二是自古黄河难行船,千百年来黄河上都无法行船。

  我们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只能望河兴叹。

  我想我们大家什么大江大河都见过,什么样豪华的船都见过。

  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乘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梦想。

  今天我们乘船的意义非同寻常。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在黄河上行驶的船只。

  这种船是专门为黄河量身打造的气垫船。

  气垫船,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

  底部是高压气囊。

  行驶的时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悬空行驶,就解决了一般船只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搁浅的问题。

  我们的气垫船从陆地码头出发、穿越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

  桃花峪这个地方虽然非常的普通。

  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却是是用红笔来勾画的。

  它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而且也是黄土高坡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

  一边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

  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终到达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左为楚又为汉,就成了今天我们下象棋时的楚河汉界。

  而对于这件事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给出了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途中,我们的气垫船会在河边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黄河水,和我们的母亲河来一次亲密接触。

  也可以踩一踩黄河的牛皮地,体验一下我们黄河牌席梦思。

  更可以再岸边将你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的在母亲面前释放。

  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有个郑氏寻根的团队来到黄河游览区。

  其中有位叫郑水法的老人在乘船游览黄河后竟长跪在河边,失声痛哭。

  那一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以前我对黄河的了解仅仅是第二长河。

  当我长大后,尤其是做了导游以后,我对黄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让我对她多一分深深的爱。

  让我想起小时候曾念过的一首诗:

“小的时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条河,长大之后,我才知道你给我很多。

  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你经久不息的脉搏。

  我想,对于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来到黄河边,拜一拜我们的母亲。

  这,也就是心灵回家的旅程了。

  无论你在哪里,根在河洛,寻根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最大的心声。

  尤其是在2006年,我们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像。

  告诫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这次旅行,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就是探亲。

  大家来到我们的黄河母亲身边,可能会感觉我们的母亲瘦了很多,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

  她已经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丰满丰腴了,但她永远是我们的妈妈,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