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302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中班(4~5岁)

1、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愿意遵守幼儿园生活常规和秩序。

2、能识别并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

3、愿意用较恰当的方式表达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1、会穿脱衣裤、鞋袜,基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能够整理玩具、图书,愿意为他人服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喜欢参加各项锻炼身体的活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

2、大胆尝试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掌握球的多种玩法;

有初步的队形队列意识,会做徒手操和韵律操,动作正确有力。

3、乐意摆弄操作材料,动作较灵活,手眼协调。

4、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注意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乐意在活动中互相合作,遵守规则。

5、初步感受寒冷、炎热的变化,有不怕冷、不怕热的意识。

1、具有安全意识,知道交通、生活、交往等安全常识。

2、认识人体皮肤和身体的主要器官,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吃各种食物能促进身体健康,具有营养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成人进行体检并愿意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大班(5~6岁)

1、情绪愉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2、能识别自已、他人的多种情绪变化。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尝试用多种方法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遵守幼儿园生活常规和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爱护生活环境。

2、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愿意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身体锻炼

1、乐意利用多种运动器械、操作材料进行体育活动,动作灵活到位。

2、体育活动中有创新、合作的意识,守纪律、讲秩序。

3、尝试、探索多种体育游戏的方法,掌握基本动作技能,能用轻器械做韵律操和健身操。

4、能操作较复杂的材料,动作灵活准确,手眼协调。

5、基本掌握运动中的安全保护技能与方法。

6、对不同的气候、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掌握简单的应对意外事故的常识,能及时避开危险场所。

2、认识身体内的主要器官,了解其主要功能,掌握保护器官的基本方法,懂得预防龋齿和换牙的卫生常识,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知道预防常见疾病的简单方法。

语言领域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倾听欣赏

1、学习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讲话,能听懂日常生话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喜欢听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主要意思。

表达表现

1、学习常用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

2、学习围绕主题谈话或讲述,能用简单的语言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普通话发音正确。

3、愿意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前阅读前书写

1、对图片、图书、电视、多媒体等视听材料感兴趣。

2、能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喜欢指认、讲述画面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3.有爱护图书的意识。

1、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基本理解他人说话的主要意思。

2、愿意欣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美,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1、乐意与周围的人交流,说话有礼貌,体验语言交流对自己的意义。

2、能围绕主题谈话或讲述。

3、能在不同场合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

喜欢提问,积极回答问题。

4、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复述、续编故事,学习并仿编儿歌。

1、喜欢阅读,能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学会有序地取放图书,知道爱惜图书。

2、能通过图书资料或互联网等获得信息,从中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3、感受口头语言和简单文字符号的转换关系,对文字符号感兴趣。

4、能基本看懂儿童图画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书。

大班(5-6岁)

1、能倾听他人讲话,理解他人说话的意思,以及讲话时明显的情绪变化。

2、喜欢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能较完整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思,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表达表现

1、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说话礼貌、自如、大方。

2、能围绕主题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进行表达。

3、能清楚地、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并能说完整的复合句。

4、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展开想象,并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1、能自主、专心地阅读,对文字、符号有较强的敏感性;

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2、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和文字。

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知道汉语是中国的母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及汉字的认读规律。

4、基本掌握阅读和书写的正确姿势,知道阅读和书写的顺序。

社会领域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自我意识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自已在长大,感受成长的快乐。

2、愿意自己的事自己做,相信自己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3、初步建立自信心,知道遇到问题、困难不害怕,可以寻求帮助。

社会常识

1、亲近身边的人,认识自已的家庭和周围生活环境,感知他们与自己的关系;

感受成人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

2、喜欢上幼儿园,认识同伴、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稳定、愉快。

3、认识玩具、图书及学习用品,会正确使用和爱护它们。

4、知道一些主要节日,并愿意参加节日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喜欢听民间童谣、故事。

人际交往

1、对集体活动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往、合作,感受与人共处的乐趣。

2、初步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3、学习轮流与等待,初步体验其好处。

1、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习理解、判断自己与他人明显的情绪和行为,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2、了解、关心幼儿园,有初步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关系。

3、学习讲道理,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足。

4、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做事有始有终,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1、感受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萌发尊敬和热爱的情感,并学习表达。

2、了解周围环境中主要的公共设施等,认识常见标志,知道爱护周围环境和公共设施。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家乡特产、著名景观、传统节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爱意。

4、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人际交往

1、能识别、体验他人的情绪;

学习尊重、同情、关心、鼓励他人。

2、学习理解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规则,初步懂得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知道对人要有礼貌,能主动运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学习招待客人、看望他人等简单的礼节。

4、能主动运用分享、互助、合作、谦让等技能与同伴交往,感受良好同伴关系的乐趣。

1、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有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感受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和参加各种活动的快乐,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3、对周围事物敏感,学习诚信、耐心、公正等行为方式,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学习是非判断,能大胆表达,有主见,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

5、能克服困难,做事认真,持之以恒,乐意为他人和集体做事,体验自己做好事情的快乐。

1、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初步理解人们相互服务的意义。

2、关注周围环境和社会机构、社会设施的变化,理解常见的标志、符号,懂得要保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

3、关心祖国和家乡的重大变化及著名景观、主要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初步知道一些国家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初步了解不同种族的人及其风俗习惯,萌发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1、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判断他人情绪变化,不受他人消极情绪的影响,学习理解体谅他人。

2、遵守基本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交往规则和社会公共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3、学习协商处理与同伴交往中的问题,有初步的公平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科学领域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态度与方法

1、对周围环境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和与生活相关的事有好奇心,喜欢观察提问,乐于动手。

2、初步感知自然现象的特征、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或图画表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并与人交流。

4、通过感知、操作等方式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

科学常识

1、知道周围环境中常见事物的明显特征。

2、知道常见动植物的名称,观察它们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之间的关系。

3、爱护周围环境及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关爱身边的小动物。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家电、玩具、交通、通讯工具等科技产品,初步了解其作用。

5、知道季节的名称,了解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

初步感知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数形时空

1、对有关数量的事物与活动有好奇心。

2、初步感知和理解数概念。

3、感知体验物体的形状特征。

4、能辨别直接感知范围内的空间方位,能初步感知时间。

1、喜欢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探究事物的明显特征和自然现象的变化。

3、学习用语言与其他的方式表述科学活动的过程或结果。

1、能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2、初步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规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知道一些环保小常识,生活中能够节约自然资源,做一些简单的保护环境的事。

4、知道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探究和发现四季的变化,观察晴、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1、愿意参加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2、感知事物的数量变化,有初步的类概念。

3、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做到图形守恒。

4、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空间方位。

5、感知时间的流动,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1、乐于探索周围事物的变化,领悟身边的科学,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2、初步关注人类走向太空的信息,产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选择恰当的工具,学习用观察、测量、实验等探究方法获得信息。

4、能用图表统计和口头语言等形式说明观察、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将探索的结论与预想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

1、感知事物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感知季节、动植物、人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了解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的活动,有相应的环保行为。

4、能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了解其功能和用途。

5、知道四季变化和交替的规律,初步了解风、电、水、火等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

6、了解科学家、科技人员的工作,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数形时空

1、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兴趣性强,并愿意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动脑。

2、初步体验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的重要。

3、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知道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4、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时间概念。

艺术领域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感受欣赏

1、初步感受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声音、色彩、形象等美的事物,对观察事物形象和动态感兴趣。

2、愿意欣赏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初步养成注意观察和欣赏的习惯。

3、乐意欣赏简洁、明快的歌曲、舞蹈,色彩明快、内容简洁的美术作品,造型简单的生活用品,对作品中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表现创造

1、喜欢参加音乐、美术活动,活动中能保持情绪愉悦。

2、能进行唱歌、律动、打击乐等活动,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对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乐曲能进行自主地模仿。

3、尝试使用美术工具进行划线、玩色、撕纸、玩泥等,能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尝试用简单的美术方法、手段表现自己对周围人、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4、学习正确的握笔和作画姿势,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工具、材料的习惯。

1、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初步感受其中的美。

2、对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音乐和色彩鲜明、造型美观的艺术作品,有初步的欣赏、理解能力。

3、喜欢欣赏自己和同伴及其作品的美,初步感受并了解表现作品的方法。

4、能初步体验在艺术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协调的快乐。

1、喜欢用音乐和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体验快乐。

2.能基本唱准歌曲并尝试用动作、语言、打击乐等表现音乐性质及对音乐的理解,学习根据音乐创编歌曲及舞蹈动作。

3.学习选择、利用各种美术工具表现动物、植物、人物的基本特征及动态,尝试制作感兴趣的物体;

能运用粘、贴、剪、画、折、捏等方法,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4、接触更多的美术工具、音乐材料,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的安全知识。

1.关注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关注并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发现、理解周围环境中生活的丰富多彩。

2.能够欣赏自己、同伴及其作品的美,并对自己、同伴的作品有较全面的理解,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

3.逐步养成欣赏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爱好,并能够有目的地选择欣赏内容。

1、乐于参与各种音乐、美术活动,感受艺术创作活动的愉悦。

2、初步理解不同性质的音乐,能用歌声、表情、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喜欢用动作、语言、韵律、打击乐器等表现和创编性质不同的音乐。

3、感受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尝试设计和制作感兴趣的物品,能用自己喜欢的吹画、线描、剪、折、捏等制作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珍惜作品的意识。

4、喜欢并爱护各种艺术工具、材料,尝试各种使用方法。

2、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小班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中班

(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成果感兴趣;

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律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展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

感受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大班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从事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兴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一、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4.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

二、幼儿数学领域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按物体大小、长短给4个以内物体排序。

3.初步感知4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

5.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

6.初步感知时间,知道白天、黑夜。

7.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小班下学期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给5个以内物体排序。

2.认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4.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

6.以自身为中心,区别里、外。

7.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

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

中班上学期

1.有初步的数目守恒观念。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3.认识6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等,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5.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

6.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中班下学期

1.学习按量的差异及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认识数字7-10,进一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发现周围环境中数字不同的作用意义,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

4.知道物体更多的计数方法和读法。

5.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6.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

7.尝试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

大班上学期

1.能从不同角度(包括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2.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及相邻数,会倒和成组地数数。

3.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学习5以内的加减,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5.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5,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6.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

7.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8.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半点。

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七天。

9.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

大班下学期

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学习6-10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具有初步的估算意识。

4.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10,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5.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6.认识人民币。

7.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8.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