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22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pdf

收稿日期:

2006-01-08作者简介:

林华(1963-),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林华(江汉大学外语学院,武汉430056)摘要:

由莱斯、弗米尔、诺德等人创立和发展的功能翻译理论在传统翻译理论基础上做了许多改进,在传达功能和保持忠实两方面都有更大的合理性,对实用文体的翻译尤其适用。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实用文体翻译;汉译英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26152(2006)0320110203一、关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流行为。

翻译界前辈已创立了许多翻译理论,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仍在不断地涌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

翻译的实质、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以及翻译功能理论的原则,其代表人物是莱斯(Kathari2naReiss)、弗米尔(HansVermeer)和诺德(ChristianeNord)。

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1971年,莱斯首次提出了在评价翻译的时候我们的评判应建立在文本功能的基础上。

弗米尔是莱斯的学生,他的贡献在于突破了翻译中传统的“等值观”,提出了“译文功能论”,他认为所有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实际上是“译文功能论”,翻译的过程是由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预期结果决定着翻译的方法。

1984年,弗米尔在他和莱斯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论(GeneralFoundationsofTransla2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要求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翻译理论。

她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忠实”这样一个概念并给翻译作了如下定义:

“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

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是由译文预期或所要求达到的功能确定的。

由于现存的语言文化障碍,翻译中允许有能使翻译顺利进行的交际行为。

”诺德强调了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译文功能确定,它同时也为决定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留、哪些则可以或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改写”(包括可选择的和必须进行的改写)提供了标准。

功能翻译理论的“功能”是指语言的传意(communica2tive)功能,弗米尔给“功能”下的定义是“从接受者角度看到的文本意义或文本意图”。

诺德给“功能”下的定义是“接受者对文本的使用或文本对接受者的意义。

”可以看出,“功能”是对接受者而言的,功能理论是面向译语读者的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提出了所谓忠实不是对形式或内容而言的,而文本功能,它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这使得功能翻译理论比起传统的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法或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法,显然有了一大进步,表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关于实用文体翻译西方传统上把文本分为两大类,实用类与文学类;中国大致上也是如此。

之所以要将文本分类是因为文本的类型与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的关系。

有这样的说法,即实用类重内容,文学类重形式,无论如何实用类文本其形式相对于内容而言显然是次要的。

实用文体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它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

历来学者对这两大类的翻译并非一视同仁,一般认为文学翻译的要求要远远高过非文学翻译,而且翻译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主要集中在文学类型上或以文学翻译为对象。

因此,随着我国实用文体翻译市场急剧扩大,翻译数量与日俱增,很有必要对实用文体翻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是为了在这方面作有意义的尝试。

根据实际情况,实用文体翻译范围较广,即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面,但不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

因此,实用文体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011第25卷第3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5No.32006年6月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s)Jun.,2006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文本。

实用文体翻译面广量大,文本类型各异,要求多样,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理论作指导,发挥理论的对策功能。

对策包括理论观念上的、翻译策略上的以及方法技巧上的。

在翻译策略上,过去一般以讨论全译为主,而实用文体翻译传递信息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或综合地、或概要地、或部分地传递,简而言之,实用文体翻译无论在译法上,还是译品形式上,可变性更大。

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功能翻译理论对非文学类型的翻译研究确有独到之处,它跳出了语言学“自下而上”,由字词、句法再到语篇的模式,提出“自上而下”、从文本开始的翻译方法,并且基本解决了在翻译中的忠实问题,即忠实于谁,是原文、是作者还是译者的翻译目的。

后来的目的论又把忠实的对象扩大到雇主、发起人等,结束了翻译策略上直译、意译的争执。

功能翻译理论的转码(transcoding)以译语、译语文化为基准,它的翻译服务于译语文化,而传统的、语言学的转码却以原语文本为基准,为原语文本服务。

三、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及实例笔者通过对大量实用文体汉译英文本的研究发现,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用文体翻译都有现实的甚至功利的矛盾,要求译文达到预期的功能。

目的和功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和依归。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

原文和译文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原语文本提供信息,译者则将原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译语的接受者。

至于译者对原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则决定于翻译委托人和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愿望。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核心在于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

在实用文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译者采用增译法、删减法、改译法、解释法等翻译方法,这些方法也正契合了“翻译功能理论”,所以笔者认为翻译功能理论也为我们在实用文体汉译英实践中使用这几种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翻译功能理论的观点,虽然原文的一些文化信息在译文中不可避免地失落了,但从译文目的考虑,权衡孰轻孰重,这种舍弃仍不失为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笔者认为,功能翻译理论除了对实用文体翻译实践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外,它对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为一些违反现有翻译标准但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传统上一直认为,翻译不能随便增减,改译也不能算是好的翻译,但不少实际例子证实,只要这种调整(包括增减和改译)是以分析原文为基础,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同时又运用得当,有时确实能起到一般翻译方法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请看以下几个实例:

1.“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

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

”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

Qingdaoisabeautifulcoastalcity.Itisnothotinsummerandnotcoldinwinter.The402km2longsceniclinebeginsfromTuanIslandatthewestendtoXiaqingGongofMountLaoattheeastend.译文中删减了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

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古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

译文中把古诗全部删去,但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反而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而译文中的第一句却正是对前面古诗简洁的概括。

2.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AfanisnocomparisonoftheGreatWall,buttheGreatWallFanwillshowyouthatitisjustascool.这是长城牌电扇广告,在汉语语境中,“长城”是强大、智慧、势不可挡的象征,汉语读者从原广告词中很容易识别和体会到原广告想传达的“长城牌电扇是电扇中的佼佼者”这一信息,但英译时,如果照原文字面直译成“TheGreatWallFan,TheFanofTheGreatWall”,不仅译文生硬呆板,读者也不知所云,译文预期功能显然无法达到。

对此,译者进行了改译和增补,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再利用cool一词中“令人感到凉快”和“顶呱呱,极棒”的双关义,使这两个似乎完全不可比的东西成为合乎情理的组合,同时突出了电扇的特点,这样在译语语境中比较容易让读者对该电扇的优异性能留下深刻印象。

3.团结湖北京烤鸭店为全聚德挂炉烤鸭。

为保证宾客品尝精美风味,全部现吃现烤。

精选纯北京白鸭,以果木挂炉烤制,只需40分钟就能品尝到为您特别烤制的色泽枣红,香酥脆嫩,浓香四溢的正宗烤鸭。

TuanjiehuBeijingRoastDuckRestaurantusesonlythefi2nestBeijingDuckswhichareonlyroastedafteryouplaceyourorder.Preparationtakes40minutesafterwewillserveyouwithadelicious,goldenredBeijingDuckwithcrunchyskin.这是一则成功的删减和改写译文。

原文中借“全聚德”之名,对中国读者也许有独特的吸引力,但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恐怕意义不大,相反,译出来倒可能弄巧成拙。

试想一下,外国读者如果读到“aftertherecipeofQuanjude,afamousroastduckrestaurantinBeijing”,他完全有可能舍弃“团结湖”而选择“全聚德”。

译文吸引外国顾客的预期功能将无法实现。

另外,“挂炉烤鸭”、“以果木挂炉烤制”等字眼强调的是一种烤制方法,恐怕连中国读者也不尽明白,更不用说外国读者了。

从预期功能出发,译文对原文进行了重新组织,略去了以上与译文功能相悖或不必要的信息和多余信1112006年第3期林华: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息,如:

为保证宾客品尝精美风味,而着重从真正能吸引顾客的详情细节及能起鼓动作用的地道表达手法入手,译文内容给人一种朴实诱人的可信之感。

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1949markedanunprecedentedgreatunityoftheChinesenation.译文中,“新中国”不是简单地译成,而是有所阐释,并增补了“成立”的时间。

通过对许多实用文本的研究发现,解释法和增补法近年来在翻译中用得越来越多,该翻译方法用来解决直译中忽略的社会文化差异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方法需要译者提供某些背景知识和对该国独特事物如人名、地名、该国特色的特殊词语、历史事件和政治用语的解释,解释和增补的目的就是要使译文易于理解,交流无阻;请再看例句,我们宁可把“解放前”和“解放后”译成“before/after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1949)”,而不要译成“beforeliberation”和“afterliberation”,因为译语读者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前者的翻译方式更客观更清晰。

如果文章中含有特殊的人名,译者最好使用解释法而不应单纯用汉语拼音,如“巴金”、“曹禺”通常的译文是“fa2mousChinesewritersBaJinandCaoYu”;还有一些地名、节名等如“武汉”、“春节”经常被译为“Wuhan,thecapitalcityofHubeiprovince”,“SpringFestival,theChineseNewYear”;另外“三通”(大陆与台湾三通)这个词也是我们经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字眼,如果我们采用直译就为“threelinks”,它的意思并不清楚,译者应该进一步解释为“threedirectlinks(inmail,transportandtrade)acrossTaiwanStrait;theopeningofpostal,aviationandnavigationalservicesandcommercialinter2flow.”5.在南京附近的长江畔新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化纤之城-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

在这片方圆10平方公里的地方,有500幢住宅楼和风格迥异的公用建筑楼群拔地而起;还有一座座厂房、仓库、水塔、管架高低交错。

这是国家在80年代的重点工程之一。

第一期工程于1984年建成投入试生产,现在已进入第二期工程建设。

文章的这种开头形式在中文里是常见的,它用了近半段的篇幅描写了这座工厂的规模是多么的宏大,多么的现代化,但在英语中这种开头是相当低级的,如果我们死译原文,它的译文必将是如下文字:

Inthis102sq2kmarea500newpublicapartmentandbuild2ingsindifferentstyleshavesprungup.Inaddition,therearemanyworkshops,warehouses,watertowers,andcrisscrossedindustrialpipes.显然,这种干涩、呆板不自然的语言是不能吸引读者的,那么从英文版上读到的译文如下:

TheYizhengSyntheticFiberComplexisakeystateprojectwhichspreadsoutoveranareaof10squarekilometersinYizhengCounty,northeastofNanjing,JiangsuProvince.Con2structionbeganinthelate1970s,andthefirstphasewentintooperationin1984.Thesecondphaseisnowataboutthehalfwaymark.从译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译者首先突出了事实和重点,他使用了“spreadout”来说明工厂的位置,然后译出了另一个事实即它的建设时间,其语言具有清晰、简练的特点,而译者删去了“500幢住宅楼和风格迥异的公用建筑楼群、厂房、仓库、水塔、管架”,这些我们经常可以在描写现代化工厂时使用的词语,中国作者通常喜欢罗列连续的几个词语来显示语言的对称并表现工厂的宏大,但在英语国家,人们并不习惯详细列举这些实体,根据翻译功能理论,尽管译者省去了一些信息,删减后的译文可以更好地履行交际功能,译文为读者介绍了工厂的位置及第一、二期工程的建设时间,笔者认为,译文为译语读者选择了他们最关心的、最重要的信息,就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了,译者在这里使用删减法是合适的。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原文分析为基础的增译法、删减法、改译法、解释法等翻译方法,在不少情况下,是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必要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它们能起到一般翻译技巧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我们应该研究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Bell,RogerT.TranslationandTranslating:

TheoryandPracticeM.London:

Longman.1991.2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M.Lon2don:

Rouledge.1993.3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4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

定位与学术研究J.中国翻译,2003,(6).6林华.软新闻汉译英方法的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2002,(5).7仲伟合,等.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8朱志瑜.类型与策略:

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国翻译,2004,(3).(责任编辑:

汪频高)211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5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