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46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pdf

地球|THEEARTH1期|地球地球地球地球参考文献1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王金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01).2吴中海,张岳桥,胡道功.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J.地质通报.2014(04).3周扬,李宁,吴吉东,吉中会,范碧航,金宝森.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完备性评价J.资源科学.2012(09).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危害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我们在新闻等媒体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都是地质灾害。

由于此种自然现象,引发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概念及其相关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后果开展定量分析与评价,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性的一门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重的交叉学科。

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之前主要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和活动过程,也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学科。

之后经过30年的发展,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渐形成了新的独立学科,成绩显著。

灾害评价的方法实现了由传统的成因机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转变为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也由定性评价转化为半定量评价或定量评价。

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和规范的评价体系,地质灾害评价的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合理,地质灾害评价的科学性也日益增强。

1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现状国内外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源远流长,但有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在近几十年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成熟兴起的,所以迄今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即便如此,当下的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取得的成果,不但为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区域地质环境的保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6年10月9日“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提出减灾日主题“城市化与灾害”。

国内外城市都将地质灾害填图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作为重要的内容。

比如:

加拿大美国科学基金会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他们分别提出“城市地质计划”“城市研究开创性计划”“城市改造与环境计划”。

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圈定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宜地段和高风险区。

国外学者Mantovani,等成功完成欧洲滑坡研究和分区.Michael-Leiba等在斜坡地质灾害研究中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易损性风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采用平面和三维评价系统开展危险性和风险区划研究。

Pachauti等尝试地质学和地形学相结合的滑坡制图,在地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滑坡易发性制图。

Uromeihy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潜在灾害指数(HPI),基于简单的格网单元,对伊朗Khorsh-rostam地区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研究。

Aleltti等总结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可接受风险水平等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刘希林等,根据31次试验成果,完成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研究。

柳源提出了地质灾害(崩滑流为主)危险性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殷坤龙详细论述了滑坡风险评价及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唐川等在泥石流易损性评价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宋光齐结合强降雨天气的预报,探讨建立汛期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对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及分布范围进行预报预警。

铁永波开展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探讨了一套适合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

高华喜等基于GIS滑坡灾害风险空间预测,对滑坡危害性进行了空间预测与区划,并开展了区域承灾体易损性的区划与评价。

同时,马宗晋刘传正程凌鹏雷明堂张业成张梁等在对中国洪水地震气象滑坡岩溶等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内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就是利用可靠的信息,估计因地质灾害对个人群体财产或环境造成的风险;是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其目的是反映评价区地质灾害的总体风险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指导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评价范围地质灾害认定估计灾害发生的概率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及期望损失分析。

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其评价指标可分为不同方面,它们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危险性评价,包括:

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类活动条件。

另一方面,易损性评价。

包括人类生命安全建筑设施交通安全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农作物及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机械设备及室内财产。

4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4.1模糊综合评判法即把地质灾害发生的各项指标作为评判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与方法,通过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4.2人工神经网络法这种方法基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人脑组织成果的基础,用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广泛连接组成的复杂网络,由模拟人脑的学习记忆推理归纳等功能,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非线性模拟评价模型,生成风险评价系统,进而对研究区按风险系数进行区划。

4.3GIS技术利用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数据库,建立DTM和DEM模型,提取主要的风险评价指标,与其他评价方法或模型结合,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价或区划。

5结语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灾害管理部门和专家注重开展专门的灾害评价研究,并越来越强调其成果的应用。

但关于抵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自身也存在薄弱的地方,例如: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灾害评价体系,理论研究比较单薄,灾害风险评价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应用。

石晨晨摘要本文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并总结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1-331-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作者简介石晨晨(1994),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岩工系(工程地质方向)。

33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作者:

石晨晨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名:

地球英文刊名:

TheEarth年,卷(期):

2015

(1)引用本文格式:

石晨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期刊论文-地球201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