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390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历史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这句话的意思是:

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2.农村篇:

(1)兴修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广泛应用育秧移植栽培;

蔬菜出现许多新品种。

(2)唐朝;

《茶经》。

(3)筒车;

灌溉。

城市篇:

(1)丝织品;

市。

(2)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规划整齐,市和坊分开,既是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反思篇:

(1)唐玄宗;

开元盛世。

(2)重视吏治,提倡节俭,重用人才。

(3)任用贤才;

重视地方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

注意“戒奢从简”

(4)安史之乱

三、贪图享乐,唐朝衰亡

1.

(1)“开元盛世”;

其表现为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反映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乱世场景;

这一变化与“安史之乱”有关,唐玄宗当政后期,逐渐不思进取,宠信奸臣,生活骄奢淫逸,社会问题逐渐尖锐,再加上安禄山、史思明等乱臣贼子起兵造反,致使天下大乱,“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D2.C3.B4.B5.D6.D7.D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参考答案

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

(1)方法:

为了改变魏晋以来推举方式的弊端。

启示:

要勇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2)皇帝。

(3)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比如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评价一定要一分为二,既看到积极的影响,也看到消极的影响。

(4)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

二、科举制的作用、影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

(1)科举制度

(2)皇帝(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意思接近即可)

(3)打破了出身与门第的制约,有利于社会进步(意思接近即可)

1.C2.B3.B4.D5.C6.C

7.

(1)特点:

政府主导;

自由报考;

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

考试内容丰富;

择优取士。

(言之有理,答对两点即可)作用:

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现象:

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

(言之有理即可)

原因:

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3)原因:

科学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第5课“和同为一家”》参考答案

一、边疆机构的设置——都护府的渊源

1.唐太宗、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促进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和亲”政策的延伸——一封来自边疆的求婚书

1.阅读教材,以表格形式归纳唐朝时期采取“和亲”政策的史实(时间、人物、影响)。

时间

民族

人物

影响

唐太宗

吐蕃(藏族)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

金城公主

尺带丹珠

“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汉朝主要是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唐朝是为了施恩,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

(2)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在文化和经济上最先进;

唐太宗的开放胸襟。

启示:

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强盛是处理民族关系时赢得主动的根本,我们要努力学习,复兴中华;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和唐太宗一样广阔的胸怀,能够处理好国家内政。

(3)避免战争冲突,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密切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汉藏和同为一家。

3.活动探究:

(1)生活在青藏高原;

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

饲养牦牛、马等牲畜;

冶铸业和丝织业水平高;

能歌善舞。

(2)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

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房屋建筑等);

可以帮助松赞干布整理文书奏章,等等。

三、册封民族首领——皇恩浩荡中的册封

1.阅读教材,表格归纳出唐朝时期受到册封礼仪的少数民族及封号。

主要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封号)

回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2.民族关系:

友好和平交往、开明平等

影响:

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唐朝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1.A2.C3.C4.D5.C6.C

7.

(1)开明的民族政策。

(回答平等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均可)。

表现方式:

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

(2)影响:

加强疆域管辖,巩固边防,有利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密切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关系。

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参考答案

一、隋唐时期的中日交往——唐风洋溢奈良城

1.隋朝:

遣隋使唐朝:

贞观年间,遣唐使;

唐玄宗,鉴真东渡。

2.

(1)遣唐使、留学生增多,回国后很受重用;

参照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受唐文化影响很大,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

(3)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要的贡献,促进了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过程体现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赴唐求学的新罗人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从唐朝引入医学、天文历法等成就;

新罗音乐传入中国并流行。

三、唐朝时期的中印交往——来自天竺国的圣经

玄奘;

唐太宗;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四、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追根寻源,以古鉴今

(1)开放的对外政策

(2)国家安定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对外开放政策;

海陆交通发达。

(3)①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1.B2.C3.C4.A5.B6.B7.D8.C9.C

10.

(1)特点:

范围广泛,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往来;

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宗教领域等各方面;

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等。

唐朝制度先进,经济文化繁荣;

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密切了唐朝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有利于唐朝和亚洲国家政治、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促进了亚洲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参考答案

一、一弯新月出云霄——赵州桥

1.此题答案开放,开头可以这样说:

各位游客上午好,欢迎来到河北省赵县,你眼前看到的这座石拱桥叫赵州桥……

2.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

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

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3.启示:

二、千古留名《金刚经》——话雕版

1.隋唐时期《金刚经》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3.雕版印刷术加快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三、李杜诗篇万古传---赏唐诗

1.

(1)李白;

“诗仙”;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2)杜甫;

“诗圣”;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艺术高超。

(3)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

(1)李白;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2)唐玄宗;

“开元全盛日”出现的原因:

因为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

唐玄宗初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便繁荣发展起来。

(3)杜甫;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唐朝由盛转衰。

(4)白居易;

(5)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1.B2.B3.A4.A5.C6.B7.B8.A9.B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参考答案

一、灿烂夺目耀古今——书法和绘画

1.略

2.

(1)颜真卿

(2)雄浑敦厚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3)柳公权欧阳询

二、飞天万态现秋毫——莫高窟

1.隋唐时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西方文学家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3.加强周围地区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保护管理工作。

三、千歌万舞不可数——盛大乐舞

1.舞蹈。

2.公孙大娘。

“剑器舞”

3.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

其次唐朝繁荣的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乐舞的发展。

1.D2.B3.D4.B5.B6.D7.C

8.

(1)A 

(2)B (3)C (4)A(5)A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答案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1.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与汉族人接触,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

2.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辽、宋、夏的和战

1.有战有和。

北宋建立后,多次攻辽均告失败,直到订立了澶渊之盟才结束。

2.

(1)宋辽双方势均力敌,宋朝统治者贪图苟安。

(2)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3)对于北宋来讲,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对辽来说,辽兵安然脱险,且得到宋朝的岁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政权(女真族、阿骨打、会宁)

南宋(汉族、赵构、临安)

2.

(1)1127年北宋灭亡

(2)南宋初年,从金军手中收复健康,后来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我同意岳飞是抗金英雄。

因为民族英雄是指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人物。

而女真族和汉族同属于中华民族,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之分。

故岳飞不应属于民族英雄。

1.B2.A3.B4.C

5.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

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或者“战争”与“和平”)

(2)①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②昭君出塞

(3)澶渊之盟;

元朝。

(4)“和”的关系(民族团结,友好相处意思相近即可)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参考答案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产量居首位;

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栽培有了发展。

2.丝绸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织业兴起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冰裂纹瓷器;

北宋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

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

(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南方)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

北宋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了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1.C2.A3.C4.A5.B6.B7.B8.D9.A10.B11.C12.B

13.

(1)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

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参考答案

一、宋代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1.官员服饰——从节俭变为奢侈

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陋习——妇女缠足

2.南北饮食差异

北方:

面食、羊肉

南方:

米饭、鱼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

3.农村百胜茅屋

城市平民瓦屋

达官贵人宅院

4.富人:

轿子

百姓:

牛车、驴车

二、精神生活

1.娱乐场所

(1)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4)在瓦舍、勾栏内可以欣赏到文娱表演,如说书、唱曲、舞蹈、杂剧等。

2.欢乐的节日

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

1.A2.B3.C4.A5.C6.B

7.

(1)瓦子;

邸店;

轿子。

(2)交子;

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商业活动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参考答案

一、蒙古统一

1.略  

2.

(1)铁木真,12世纪,1206年

(2)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元朝建立

2.

(1)元朝,忽必烈

(2)行省制度,宣政院

三、民族融合

2.

(1)诗的意思是蒙古人有的妇女懂得汉语,而汉族的妇女也懂得蒙古人的乐器。

(2)它反映了元朝时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

而这正说明元朝时期,我国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

①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

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1.C2.A3.A4.D5.B6.C7.B8.D

9.A10.B11.B12.B13.B14.A15.A

16.

(1)隋朝;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做官);

竞争公平性、客观性;

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

(答出两项即可)

(2)职能:

管理行省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意义: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巩固了统治;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17.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重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不能由此否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首先他反对元朝的掠杀政策,是正义的;

其次元朝作为文天祥的南宋大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应用斗争乃至以身殉国应充分肯定,要正确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参考答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1.北宋;

毕升;

特点:

经济、省时;

作用:

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

应用:

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

2.D

3.

(1)时间:

唐初(或唐代)价值:

品位高雅,具有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2)发明:

宋代活字印刷术作用: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优点:

有效的避免了错漏;

扩大了印刷的规模;

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节省了印刷的 费用;

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保存比较方便。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期的司南;

北宋;

北宋、南宋;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唐朝末年已有火药配方;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

2.C

3.⑴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

⑵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

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⑶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

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4)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1.A2.A3.A4.C5.A6.D7.D

8.

(1)C.古代埃及: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D.古代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E.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佛教等。

(2)①造纸术。

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②印刷术。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火药。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

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④指南针。

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有利于矿业的开采。

(3)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系列、籼型杂交水稻、天宫对接、蛟龙号下潜探海、天河一号计算机等。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只要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三项即可。

《第14课宋元文化

(二))参考答案

一、“词、书、画”

2.A

3.

(1)司马光北宋

(2)体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严谨治学的态度,献身事业的精神。

4.

(1)略

(2)文化是生活的反映。

二、“曲与书法”

1略2.D3.A

1.A2.B3.D4.D5.A6.D7.A8.C9.C10.C

11.

(1)诗史;

(2)《资治通鉴》;

(3)张择端;

(4)《红楼梦》。

12.

(1)牛耕;

由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

(2)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民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富庶繁荣;

宋词。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参考答案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

(1)明太祖朱元璋。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全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

变化:

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核心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

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的加强。

(2)做皇帝的侍从,兼管侦查、逮捕、审讯。

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

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3.

(1)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2)秦朝焚书坑儒,都是统治者文化专制的手段。

目的相同:

为加强思想统治。

结果: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3)秦朝用堵塞的办法,焚烧不同观点的书,不让人们接触。

明朝是用引导的办法,用做官引导读书人在统治者规定的范围内死背经书,培养统治者需要的“人才”。

(4)评价:

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择官吏,但政府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

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应皇帝的奴仆,它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

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焚书坑儒更加恶劣。

1.A2.D3.D4.B5.A6.D7.A8.A

9.

(1)中央:

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

实行郡县制;

(2)巩固国家的统治;

威胁中央的统治;

颁布“推恩令”;

(3)废丞相;

(4)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或加强了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

(5)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