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452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docx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电源题目1994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题目一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电压:

范围0~+9.9V,步进0.1V,纹波不大于10mV;

  

(2)输出电流:

500mA;

  (3)输出电压值由数码管显示;

  (4)由“+”、“-”两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增减;

  (5)为实现上述几部件工作,自制一稳压直流电源,输出±15V,+5V。

2.发挥部分

  

(1)输出电压可预置在0~9.9V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2)用自动扫描代替人工按键,实现输出电压变化(步进0.1V不变);

  (3)扩展输出电压种类(比如三角波等)。

三、评分意见

 

项目

得分

基本要求

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计算与分析、电路图

30

实际完成情况

50

总结报告

20

发挥部分

完成第一项

5

完成第二项

15

完成第三项

20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题目一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具有弱信号放大能力的低频功率放大器。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在放大通道的正弦信号输入电压幅度为(5~700)mV,等效负载电阻RL为8Ω下,放大通道应满足:

  ①额定输出功率POR≥10W;

  ②带宽BW≥(50~10000)Hz;

  ③在POR下和BW内的非线性失真系数≤3%;

  ④在POR下的效率≥55%;

  ⑤在前置放大级输入端交流短接到地时,RL=8Ω上的交流声功率≤10mW。

(2)自行设计并制作满足本设计任务要求的稳压电源。

2.发挥部分

  

(1)放大器的时间响应

  ①方波产生:

由外供正弦信号源经变换电路产生正、负极性的对称方波:

频率为1000Hz、上升时间≤ 1μs、峰-峰值电压为200mVpp。

  用上述方波激励放大通道时,在RL=8Ω下,放大通道应满足:

  ②额定输出功率POR≥10W;带宽BW≥(50~10000)Hz;

  ③在POR下输出波形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12μs;

  ④在POR下输出波形顶部斜降≤2%;

  ⑤在POR下输出波形过冲量≤5%。

(2)放大通道性能指标的提高和实用功能的扩展(例如提高效率、减小非线性失真等)。

三、评分意见

 

项目

得分

基本要求

设计与总结报告:

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计算与分析,电路图,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发挥部分

完成第一项

20

完成第二项

10

特色与创新

20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A题直流稳定电源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稳定电源。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稳压电源在输入电压220V、50Hz、电压变化范围+15%~-20%条件下:

  a.输出电压可调范围为+9V~+12V

  b.最大输出电流为1.5A

  c.电压调整率≤0.2%(输入电压220V变化范围+15%~-20%下,空载到满载)

  d.负载调整率≤1%(最低输入电压下,满载)

  e.纹波电压(峰-峰值)≤5mV(最低输入电压下,满载)

  f.效率≥40%(输出电压9V、输入电压220V下,满载)

  g.具有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2)稳流电源在输入电压固定为+12V的条件下:

  a.输出电流:

4~20mA可调

  b.负载调整率≤1%(输入电压+12V、负载电阻由200Ω~300Ω变化时,输出电流为20mA时的相对变化率)

  (3)DC-DC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为+9V~+12V条件下:

  a.输出电压为+100V,输出电流为10mA

  b.电压调整率≤1%(输入电压变化范围+9V~+12V)

  c.负载调整率≤1%(输入电压+12V下,空载到满载)

  d.纹波电压(峰-峰值)≤100mV(输入电压+9V下,满载)

2.发挥部分

  

(1)扩充功能

  a.排除短路故障后,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b.过热保护

  c.防止开、关机时产生的“过冲”

  

(2)提高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

  a.提高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

  b.扩大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和提高最大输出电流值

  (3)改善DC-DC变换器

  a.提高效率(在100V、100mA下)

  b.提高输出电压

  (4)用数字显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三、评分意见

 

项目

得分

基本要求

设计与总结报告:

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测试方法与数据,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发挥部分

完成第

(1)项

9

完成第

(2)项

15

完成第(3)项

6

完成第(4)项

10

特色与创新

10

 

第七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数控直流电流源(F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数控直流电流源。

输入交流200~240V,50Hz;输出直流电压≤10V。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电流范围:

200mA~2000mA;

(2)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要求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

1%+10mA;

(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mA;

(4)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10mA;

(5)纹波电流≤2mA;

(6)自制电源。

2、发挥部分

(1)输出电流范围为20mA~2000mA,步进1mA;

(2)设计、制作测量并显示输出电流的装置(可同时或交替显示电流的给定值和实测值),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测量值的0.1%+3个字;

(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0.1%+1mA;

(4)纹波电流≤0.2mA;

(5)其他。

三、评分标准

项目

满分

基本要求

设计与总结报告:

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50

实际完成情况

50

发挥部分

完成第

(1)项

4

完成第

(2)项

20

完成第(3)项

16

完成第(4)项

5

其他

5

四、说明

1、需留出输出电流和电压测量端子;

2、输出电流可用高精度电流表测量;如果没有高精度电流表,可在采样电阻上测量电压换算成电流;

3、纹波电流的测量可用低频毫伏表测量输出纹波电压,换算成纹波电流。

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G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输出线电压有效值为36V,最大负载电流有效值为3A,负载为三相对称阻性负载(Y接法)。

变频电源框图如下图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频率范围为20Hz~100Hz的三相对称交流电,各相电压有效值之差小于0.5V;

(2)输出电压波形应尽量接近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

(3)当输入电压为198V~242V,负载电流有效值为0.5~3A时,输出线电压有效值应保持在36V,误差的绝对值小于5%;

(4)具有过流保护(输出电流有效值达3.6A时动作)、负载缺相保护及负载不对称保护(三相电流中任意两相电流之差大于0.5A时动作)功能,保护时自动切断输入交流电源。

2、发挥部分

(1)当输入电压为198V~242V,负载电流有效值为0.5~3A时,输出线电压有效值应保持在36V,误差的绝对值小于1%;

(2)设计制作具有测量、显示该变频电源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的电路,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小于5%;

(3)变频电源输出频率在50Hz以上时,输出相电压的失真度小于5%;

(4)其他。

三、评分标准

 

项目

满分

基本要求

设计与总结报告:

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50

实际完成情况

50

发挥部分

完成第

(1)项

10

完成第

(2)项

24

完成第(3)项

11

其它

5

四、说明

1、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不能使用产生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波形的专用芯片;

3、必要时,可以在隔离变压器前使用自耦变压器调整输入电压,可用三相电阻箱模拟负载;

4、测量失真度时,应注意输入信号的衰减以及与失真度仪的隔离等问题;

5、输出功率可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值计算。

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开关稳压电源(E题)【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如图1所示的开关稳压电源。

图1电源框图

二、要求

在电阻负载条件下,使电源满足下述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电压UO可调范围:

30V~36V;

(2)最大输出电流IOmax:

2A;

(3)U2从15V变到21V时,电压调整率SU≤2%(IO=2A);

(4)IO从0变到2A时,负载调整率SI≤5%(U2=18V);

(5)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UOPP≤1V(U2=18V,UO=36V,IO=2A);

(6)DC-DC变换器的效率

≥70%(U2=18V,UO=36V,IO=2A);

(7)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2.5±0.2A;

2.发挥部分

(1)进一步提高电压调整率,使SU≤0.2%(IO=2A);

(2)进一步提高负载调整率,使SI≤0.5%(U2=18V);

(3)进一步提高效率,使

≥85%(U2=18V,UO=36V,IO=2A);

(4)排除过流故障后,电源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能对输出电压进行键盘设定和步进调整,步进值1V,同时具有输出电压、电流的测量和数字显示功能。

(6)其他。

三、说明

(1)DC-DC变换器不允许使用成品模块,但可使用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2)U2可通过交流调压器改变U1来调整。

DC-DC变换器(含控制电路)只能由UIN端口供电,不得另加辅助电源。

(3)本题中的输出噪声纹波电压是指输出电压中的所有非直流成分,要求用带宽不小于20MHz模拟示波器(AC耦合、扫描速度20ms/div)测量UOPP。

(4)本题中电压调整率SU指U2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UO的变化率;负载调整率SI指IO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UO的变化率;DC-DC变换器效率=PO/PIN,其中PO=UOIO,PIN=UINIIN。

(5)电源在最大输出功率下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的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6)制作时应考虑方便测试,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

(7)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

 

项目

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或考核要点

满分

设计

报告

方案论证

DC-DC主回路拓扑;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

8

电路设计

与参数计算

主回路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控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效率的分析及计算;保护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数字设定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20

测试方法与数据

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数据

(着重考查方法和仪器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数据是否全面、准确)

10

测试结果分析

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5

电路图及设计文件

重点考查完整性、规范性

7

总分

50

基本要求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发挥

部分

完成第

(1)项

10

完成第

(2)项

10

完成第(3)项

15

完成第(4)项

4

完成第(5)项

6

其他

5

总分

50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A题)【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用直流稳压电源US和电阻RS模拟光伏电池,US=60V,RS=30Ω~36Ω;uREF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频率fREF为45Hz~55Hz;T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2:

n1=2:

1、n3:

n1=1:

10,将uF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L=30Ω~36Ω。

图1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

RS和RL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

,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2)具有频率跟踪功能:

当fREF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F的频率fF=fREF,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大于1%。

(3)当RS=RL=30Ω时,DC-AC变换器的效率

≥60%。

(4)当RS=RL=30Ω时,输出电压uo的失真度THD≤5%。

(5)具有输入欠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Ud(th)=(25±0.5)V。

(6)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1.5±0.2)A。

2.发挥部分

(1)提高DC-AC变换器的效率,使

≥80%(RS=RL=30Ω时)。

(2)降低输出电压失真度,使THD≤1%(RS=RL=30Ω时)。

(3)实现相位跟踪功能:

当fREF在给定范围内变化以及加非阻性负载时,均能保证uF与uREF同相,相位偏差的绝对值≤5°。

(4)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装置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其他。

三、说明

1.本题中所有交流量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值。

2.US采用实验室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不需自制。

3.控制电路允许另加辅助电源,但应尽量减少路数和损耗。

4.DC-AC变换器效率

,其中

5.基本要求

(1)、

(2)和发挥部分(3)要求从给定或条件发生变化到电路达到稳态的时间不大于1s。

6.装置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7.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以方便测试。

8.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

 

项目

主要内容

满分

设计

报告

方案论证

比较与选择

方案描述

4

理论分析与计算

MPPT的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同频、同相的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提高效率的方法

滤波参数计算

9

电路与程序设计

DC-AC主回路与器件选择

控制电路或控制程序

保护电路

9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及其完整性

测试结果分析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

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

图标的规范性

3

总分

30

基本要求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发挥

部分

完成第

(1)项

10

完成第

(2)项

5

完成第(3)项

24

完成第(4)项

5

其他

6

总分

50

电能收集充电器(E题)【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能收集充电器,充电器及测试原理示意图如图1。

该充电器的核心为直流电源变换器,它从一直流电源中吸收电能,以尽可能大的电流充入一个可充电池。

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有限,其电动势Es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变化,当Es为不同值时,直流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参数可以不同。

监测和控制电路由直流电源变换器供电。

由于Es的变化极慢,监测和控制电路应该采用间歇工作方式,以降低其能耗。

可充电池的电动势Ec=3.6V,内阻Rc=0.1Ω。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在Rs=100Ω,Es=10V~20V时,充电电流Ic大于(Es-Ec)/(Rs+Rc)。

(2)在Rs=100Ω时,能向电池充电的Es尽可能低。

(3)Es从0逐渐升高时,能自动启动充电功能的Es尽可能低。

(4)Es降低到不能向电池充电,最低至0时,尽量降低电池放电电流。

(5)监测和控制电路工作间歇设定范围为0.1s~5s。

2、发挥部分

(1)在Rs=1Ω,Es=1.2V~3.6V时,以尽可能大的电流向电池充电。

(2)能向电池充电的Es尽可能低。

当Es≥1.1V时,取Rs=1Ω;

当Es<1.1V时,取Rs=0.1Ω。

(3)电池完全放电,Es从0逐渐升高时,能自动启动充电功能(充电输出端开路电压

>3.6V,短路电流>0)的Es尽可能低。

当Es≥1.1V时,取Rs=1Ω;当Es<1.1V时,取Rs=0.1Ω。

(4)降低成本。

(5)其他。

三、评分标准

设计报告

项目

主要内容

满分

系统方案

电源变换及控制方法实现方案

5

理论分析与计算

提高效率方法的分析及计算

7

电路与程序设计

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启动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设定电路的设计

10

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完整性

测试结果分析

3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

图表的规范性

5

总分

30

基本要求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发挥部分

完成第

(1)项

30

完成第

(2)项

5

完成第(3)项

5

完成第(4)项

5

其他

5

总分

50

四、说明

1.测试最低可充电Es的方法:

逐渐降低Es,直到充电电流Ic略大于0。

当Es高于3.6V时,Rs为100Ω;Es低于3.6V时,更换Rs为1Ω;Es降低到1.1V以下时,更换Rs为0.1Ω。

然后继续降低Es,直到满足要求。

2.测试自动启动充电功能的方法:

从0开始逐渐升高Es,Rs为0.1Ω;当Es升高到高于1.1V时,更换Rs为1Ω。

然后继续升高Es,直到满足要求。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两个额定输出功率均为16W的8VDC/DC模块构成的并

联供电系统(见图1)。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调整负载电阻至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供电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UO=8.0±0.4V。

(2)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下,供电系统的效率不低于60%。

(3)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UO=8.0±0.4V,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IO=1.0A且按I1:

I2=1:

1模式自动分配电流,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

(4)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UO=8.0±0.4V,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IO=1.5A且按I1:

I2=1:

2模式自动分配电流,每个模块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

2.发挥部分

(1)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UO=8.0±0.4V,使负载电流IO在1.5~3.5A之间变化时,两个模块的输出电流可在(0.5~2.0)范围内按指定的比例自动分配,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

(2)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UO=8.0±0.4V,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IO=4.0A且按I1:

I2=1:

1模式自动分配电流,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

(3)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下,进一步提高供电系统效率。

(4)具有负载短路保护及自动恢复功能,保护阈值电流为4.5A(调试时允许有±0.2A的偏差)。

(5)其他。

三、评分标准

四、说明

(1)不允许使用线性电源及成品的DC/DC模块。

(2)供电系统含测控电路并由UIN供电,其能耗纳入系统效率计算。

(3)除负载电阻为手动调整以及发挥部分

(1)由手动设定电流比例外,其

他功能的测试过程均不允许手动干预。

(4)供电系统应留出UIN、UO、IIN、IO、I1、I2参数的测试端子,供测试

时使用。

(5)每项测量须在5秒钟内给出稳定读数。

(6)设计制作时,应充分考虑系统散热问题,保证测试过程中系统能连续安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