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470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执教 肖国成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57页的例1、想一想及第58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

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例题情境图、例题问题纸条、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式计算:

经常听盛老师夸奖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上课听讲很专心,发言很积极,所以呀,我就很想认识大家,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现在在教室里的有男生()人,女生有()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教室里的同学有()行,每行()人,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指名汇报后,小结复习:

求两个部分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谈话:

了解了我们班现在的人数情况,老师还想识道同学们的喜好,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喜欢吃水果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每天都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作用。

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抬起你们的双手,看看十指指甲根这里有没有起倒欠,如果起倒欠了,就说明你蔬菜水果吃少了,身体缺维生素。

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

(指名说)

谈话:

要有水果吃,就得先栽什么?

对,得先栽果树。

有一位学习认真、热情好客的女孩,名叫小芳, 她们家就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

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小芳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班班通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

从小芳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

(指名说已知条件)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小芳家一共栽了哪几种果树?

所以我们要写出哪些关键词语?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桃树 杏树 梨树)

再看桃树栽了(3行),要写出关键词(3行)。

(板书;3行);

每行(7棵),要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

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

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

)。

(板书:

每行7棵)

杏树有(8行)(板书:

8行),每行(6棵),(板书:

每行6棵)

梨树有(4行)(板书:

4行),每行(5棵),(板书:

每行5棵)

既然来到果园中,热情好客的小芳免不了要拿水果来招待我们,那么,桃、杏、梨三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两种?

(学生自由发言)

当有学生说到喜欢桃、梨时,适时引入:

哦,小芳和这位同学一样,也喜欢吃桃和梨,那你们能结合有关信息,提出一个涉及桃树和梨树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当学生提到“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时,教师一边谈话“他的问题提得好不好”,一边把该问题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如果这一问题是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则多让学生提几个,若已有较多问题后才出现,提问就可停止)

谈话: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提了这么多问题,但我们时间有限,就不全部解决了,来看看其中这个问题: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同学们都充满信心,将来的事业一定会很成功的!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谈话:

那就请同学们看着这个信息表,分析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

思考一下,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指名回答,若不完整则其他人再补充,然后引导学生总结:

先算出桃树的棵数和梨树的棵数,再算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列式计算

谈话:

根据刚才所说计算步骤,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并板书算式: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指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

4.思路多样化(从问题想起)

(1)从问题想起,整理信息

谈话:

大家看这个信息表,我们在列这个表的时候,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从条件想起)

我们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用上了吗?

那为了不做多余的事,我们除了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什么想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从问题想起)

谈话:

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来从问题想起,把信息整理一下,好吗?

引导整理,谈话:

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得先知道什么的棵数?

所以我们要写出关键词语(桃树  梨树)。

(板书:

桃树  梨树)

然后已知桃树栽了(3行),写出关键词(3行),(板书:

3行); 每行(7棵),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

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

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

)(板书:

每行7棵)。

梨树有(4行)(板书:

4行),每行(5棵),(板书:

每行5棵)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谈话:

看着这个列表,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集体订正: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5.检验作答

谈话:

我们已经算出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想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就得进行(检验)。

让学生先独立检验,再指名全班交流。

经检验答案正确,然后做什么?

(作答,学生口答)

6.小结揭题:

谈话:

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请大家看看我们整理好的这些信息,它们显示出来的样子与统计知识中的什么最像?

(学生齐答)

谈话:

对,我们就把列出表格来整理已知信息的这种方法称为“列表法”。

对比一下表格信息与大屏幕上的文本信息,你喜欢文本信息呢,还是喜欢列表信息?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小结:

对,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清楚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有时甚至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的本领——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列表法。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二)尝试运用

1.桃树和梨树哪种多?

老师想知道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口答)

2.小芳的爸爸妈妈两人都喜欢吃杏,所以呀,他们家栽的杏树是三种果树中最多的。

你们能算出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

仿照刚才的方式,请同学们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思路,先列表整理已知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交流订正(整理信息;确定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算式及答案)。

(三)反思

1.问:

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想一想,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3)引导归纳:

刚才老师出示这些题目后,第一步是让大家做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结板书:

审题),在审题、弄清题意这一步,要明确题目的什么?

(已知条件和问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后,接下来要做什么?

(板书:

分析数量关系)为了分析数量关系,刚才我们在明确果园图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列表法整理好信息后,老师提了什么问题?

(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确定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干什么了?

(板书:

列式计算)

要知道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必须怎么样?

(板书:

检验)经检验答案正确,就可以(作答了)。

(板书:

作答)

2.谈话:

为了在一个解决问题之后得到本领的提升,在解决了问题后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件事,就是正在和大家回顾讨论的这些,它叫做反思(板书:

反思)。

我们继续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哪两种思路(或者说思考的方式)?

指名回答。

(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如果信息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整理和分析?

(列表、画线段图等)

三、巩固练习。

1.过渡:

我们幸福小学因为师生人数不多,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比如我们四年级就只有一个班。

但有的学校因为学生比较多,他们一个年级就要分成好几个班,比如小芳所在的春江小学,他们光三年级就有3个班,我们一起去他们学校看看,好不好?

“班班通”出示P58第1题。

(1)审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同学们要么从条件想起,要么从问题想起,仿照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列表整理题中条件,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订正。

(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算式及答案)

2.过渡:

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天气开始变冷了,我们都换上了长袖衣服,不再像夏天那样只穿件短袖的。

小芳们班的江老师因为长袖衣服少,他就去服装店买了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然后他看到因为换季打折,夏天穿的衣服比较便宜,打算买点明年穿,于是又买了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

你们能帮江老师算算,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吗?

(边口述边用“班班通”出示P58第2题)

(1)学生独立列表整理、解答。

(2)交流订正(明确两点:

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四、总结

数学王国宽无边际,里面可以学到的本领无穷无尽,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列表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解决问题还有哪些方法、策略?

大家下去思索思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检验作答、反思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1)从条件想起

(2)从问题想起

桃树:

3行每行7棵桃树梨树

杏树:

8行每行6棵3行4行

梨树:

4行每行5棵每行7棵每行5棵

3×7=21(棵)3×7=21(棵)

4×5=20(棵)4×5=20(棵)

21+20=41(棵)21+20=41(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