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472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下面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

A.60°WB.60°EC.30°WD.30°E

2.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

A.小于90°B.大于90°C.等于90°D.等于180°

【答案】

1.A

2.B

【解析】1.图中位于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0点,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可以计算出图中时刻为0点的经线度数是15°W。

结合图中的等份关系,一份是45°,则A地经度为60°W,A对。

2.结合前面分析,15°W时刻是0点,此时,赤道上与昏线的交点时间是18点,经度是105°W,与晨线的交点时间是6点,经度是75°E。

即从105°W向东到75°E是赤道上位于夜半球的范围。

东半球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

所以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范围是20°W向东到75°E,经度差约是95°,大于90°,B对。

3.下图为某地某日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光照图,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S12°6°N

A.87°NB.81°NC.78°SD.84°S

【答案】A

【解析】一天中太阳位于正南、正北时对应的地方时为0点或12点,0点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上,说明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位于正南时太阳高度为12°,位于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正南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应位于北半球;直射点纬度=1/2(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可求出直射点位于9°N;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当地纬度为87°N,A正确。

如果地球是一个半径为R的正球体,读下图(阴影代表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4.此日,图中甲地的白昼时间长为

A.10时B.11时

C.13时D.14时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次日6时B.当日18时

C.次日5时D.当日19时

6.若角A的度数为21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直射点纬度约为21ºN

B.该日后湖南各地昼长不断缩短

C.23.5ºN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

D.此时甲地太阳高度为21度

【答案】

4.B

5.A

6.A

【解析】4.读图,根据晨昏线定义,图中晨昏线自西向东是由白天到黑夜,为昏线。

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根据交点在图中位置判断经度为60°W,甲与此交点相差7.5º,时间相隔半小时,甲也在昏线上,说明甲日落时间是17:

30,日落时间减去正午时间,再乘以2倍,即昼长时间,所以甲地白昼时间为11小时,B对。

5.结合上题判断,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经度为60°W,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西四区与东八区相差12小时,求东边的加时差,超过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为第二天时间,所以东八区区时=西四区区时+12=18+12=30小时,30—24=6小时,即第二天6时。

A对。

6.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若角A的度数为21度,则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1º,图中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说明太阳直射21ºN,A对。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湖南各地昼长可能增长,B错。

23.5ºN的昼长与23.5ºS的夜长相同,结合上题可知,该日23.5ºN昼长约为13小时,C错。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此时甲地太阳高度为45º34′,D错。

7.读下图中四幅光照图,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

A图示意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B图示意北极俯视图,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C图示意北极俯视图,晨昏线经过极点,示意为北半球的春秋分日;D图示意南极俯视图,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本题选B。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回答下列各题。

8.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B.20时

C.17时D.13时

9.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③

【答案】

8.B

9.D

【解析】8.读图,根据图中等太阳高度线判断,①是直射点,时该是12点。

根据图中经度及自转方向,计算出①地的经度是0度,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B对。

9.图中太阳高度从①点向四周递减,距离越远,太阳高度超小。

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图中①、②位于同一经线上,所以距离较近。

此刻的太阳高度②>③,D对。

考点:

等值线图判读,区时、地方时计算。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

完成下列各题。

10.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东部B.四层西部

C.四层中部D.四层东部

11.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海南省昼短夜长

D.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答案】

10.D

11.C

【解析】10.11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

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高度角变低,且位于南偏西方向。

所以影子变长,且向北偏东方向。

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四层东部,D对。

11.此后一个月内,日期是12月22日,是冬至日。

法国进入冬季,冷饮畅销期是夏季,A错。

广东省进入冬季,少雨,B错。

海南省昼短夜长,C对。

澳大利亚是夏季,正值收获冬小麦,D错。

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B.加拿大地区

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南缘

13.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12.B

13.A

【解析】12.读图,根据该地冬夏正午太阳均位于南部天空,判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能是加拿大地区,B对。

刚果盆地,巴西高原、撒哈拉沙漠南缘位于北回归线以南,A、C、D错。

13.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的搭建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①对。

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缩小,②错。

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③对。

冬暖夏凉,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④对。

A对。

14.图为某时刻地球极地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则该日甲比乙日落:

A.晚0小时B.晚2小时

C.早2小时D.早4小时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经度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甲乙所在弧线以东为周半球,该弧线为晨线,该线上的甲、乙两点同时日出;因甲地位于乙地以东45°,因此甲地地方时较乙地早2小时,即甲地比乙地日出晚2小时,则甲地比乙地日落早2小时。

当地时间2014年6月23日13时,巴西世界杯巴西VS喀麦隆的比赛在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进行,足球比赛时间约两个小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下列城市能在当地黄昏前后观看比赛的是

A.北京B.旧金山

C.莫斯科D.堪培拉

16.下列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巴西利亚6月23日当天相符的是

【答案】

15.C

16.C

【解析】15.根据图中经纬线关系可知,巴西利亚市区为西三区,当地时间为13时。

此时,北京时间为24日0时;旧金山为23日8时;莫斯科为23日19时;堪培拉为24日2时。

据此可判断,比赛过程中莫斯科当地区时为19时~21时,因该日为夏至日前后,莫斯科纬度较高,昼长夜短,可判断此时为黄昏前后。

16.6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巴西利亚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1°。

根据四个选项可知,C选项与前面所述条件相符

考点:

时间计算;太阳视运动。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四点示意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位置,甲、乙两点与④点距离相等,丙、丁两点与②点距离相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18.太阳直射点处于甲、乙位置时

A.甲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乙

B.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

17.C

18.D

【解析】17.由太阳直射点移动风向(箭头)可知,①为秋分,②为冬至;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冬至点前,即图中丙点。

18.由于甲、乙位置与夏至点距离一致相等,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一样,可知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也相同。

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7月初),因此,乙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甲位置。

两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一样,则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同。

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日地距离要比甲位置远。

19.如图所示经纬网图,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晨线,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并用斜线在图中画出极夜范围。

(2)如果A点昼夜平分,且为18点,晨线的位置与_______经线重合,此时D点位于______(昼或夜)半球。

(3)图中A、B、C、D、E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的两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C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622画图略

(2)180°经线昼

(3)C、DA、B(位置可互换)

(4)11°43′N78°17´N—90°N

【解析】

(1)若AB为晨线,说明图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是6月22日前后,节气为夏至日,极夜范围如下。

(2)如果A点平分,且为18点,说明当日表示春分或秋分日,本处子午线为18点,可以算出6点的经线度数为180°。

故晨线的位置与180°重合,此时D点时间为14点,说明此时D点位于昼半球。

(3)纬度相同的两地纬线圈长度相等,线速度相同;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相同。

图中A、B、C、D、E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的两组分别是C、D和A、B。

(4)C点位于赤道上,E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如果C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两点距离直射点的距离相同,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11°43′N;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78°17´N—90°N。

20.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弧MPN为________线,其中弧NP是________,弧MP是_____线。

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___(东、西)侧。

【答案】

(1)南东南0

(2)晨昏晨昏逆(每空1分)

(3)17

(4)12232110

(5)东

【解析】

(1)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判断:

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所在经度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

(2)弧线MPN为晨昏线,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的特征: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有白天到晚上所经历的经线为昏线,有晚上到白天所经历的经线为晨线。

距此进行分析:

其中PM是晨线,PN是昏线。

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晨昏线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更替。

(3)此时,北京时间是17时

(4)昼半球正午日期为12月22日12:

00,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12月23日21时10分。

(5)E点射向F点,有赤道射向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距此判断落到EF线的东侧。

21.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此时期广州市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A.5时B.6时C.7时D.8时

(4)此日A点夜长为小时。

(5)B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度。

(6)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答案】

(1)画图略

(2)23°26′N,90°E

(3)A

(4)12

(5)90°

(6)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1)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背对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如下图所示:

(2)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时,可知0°经线地方时是6时,则90°E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坐标是(23°26′N,90°E)。

(3)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广州位于北半球,地方时6时之前日出,A正确。

(4)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5)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度度是90°。

(6)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和“地球光照示意图B”,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

阴影表示黑夜。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A中MN表示________,图B在图A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_______。

(2)图A中④位置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________,极昼现象出现在________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在图A中,12月18日至20日,醴陵正午旗杆影长变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__;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__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图B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昼夜状况,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

(5)图B中甲乙两地相比,昼更长的是________地;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答案】

(1)昏线(晨昏线)②

(2)12月22日前后长南

(3)长小C南

(4)夏至8点先变慢后变快

(5)乙0

【解析】

(1)读图,对着太阳的一侧是昼,图A中MN表示昏线,图B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在图A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②,夏至日位置。

(2)图A中④位置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长,极昼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在图A中,12月18日至20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醴陵正午旗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C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图B表示的是北半球夏至的昼夜状况,根据图中经度和等份关系,一份是30°,甲地所在经线是90°,时刻是6点,此时北京时间是8点。

此日后,地球先向远日点移动,然后向近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情况是先变慢后变快。

(5)读图,图B中甲乙两地相比,昼更长的是乙地;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0,是极夜现象。

23.图甲中ABC为晨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3)此时全球划分为个日期。

(4)在图乙上完成日照图。

(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答案】

(1)1222;(23°26′S,0°)。

(2)20。

(3)1。

(4)

【解析】

(1)据材料知,图甲中ABC为晨线,说明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故节气为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据图中经线90°W为6点钟,可知12点所在的经线度数是0°,当日节气是冬至日,说明太阳直射的纬线度数是23°26′S。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0°)。

(2)据经线90°W为6点钟,计算出东八区,北京时间120°E的区时是20点。

(3)计算0点的所在的经线是180°,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说明此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4)乙图中,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说明是北半球,当日是冬至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且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如图所示:

24.下图中纵轴表示太阳高度,AB为晨昏线,ANB为经线圈的一部分,其中N为北极点。

若绘制此图时,北京时间刚好是某日5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时,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3)经线NA的经度为,AB中点的昼长为小时。

(4)请描述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答案】

(1)(20°N,135°W)。

(2)45°E向东到180°。

(3)45°E;12。

(4)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1)根据N点的太阳高度是20°,说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据北京时间刚好是某日5时,计算出12点的经线度数是135°W。

故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5°W)。

(2)北京时间当日是5点,据此计算出0点的经线度数是45°E,与北京同一日向东的经度为180°。

故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45°E向东到180°。

(3)经线NA所在的时刻是0点,据北京时间当日是5点,计算出0点的经线度数是45°E;AB为晨昏线,其中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的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故AB中点的昼长为12小时。

(4)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20°N,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5.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

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答案】

(1)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

(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

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

①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

(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

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

【解析】

(1)从等高线的数值、疏密、弯曲等来判断地形类型,断层南侧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上,不超过1000米,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和缓,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等高线较密,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有的超过3000米,以山地为主。

断层的成因,可以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图中断层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的交界边界,岩层受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

(2)日照时数主要受昼长、天气状况影响,昼长与纬度、季节有关,天气主要是阴晴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从天气状况分析,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参照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分析,两地都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①地较②地更靠近西部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据地形分析,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

从昼长来看:

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①地比②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

(3)影响植物生长习性的最主要环境要素是气候和土壤。

仔细分析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及表中信息,概括出瓦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和土壤):

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总体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在地势低洼处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土壤呈碱性地表潮湿。

据上述特征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应为:

耐干旱、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

26.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4)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位置。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慢)。

(5)A地的地方时为点;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西安的昼夜状况是;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答案】

(1)画图:

逆时针

(2)夏至

(3)A,A,B。

(4)①,慢

(5)12点;昼短夜长;昼夜平分(昼夜等长)

【解析】

(1)图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自转方向呈逆时针。

(2)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3)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的规律:

自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故A点离北回归线较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长,图示B点位于北面,则昼长较长。

(4)根据乙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结合上题,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①位置,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接近远日点,故公转方向较慢。

(5)图示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判断地方时为12时。

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所以西安的昼夜状况昼短夜长;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即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

2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绘制太阳光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点,该点地方时是时。

B地这天点日出,点日落。

ABCD四地白天由短到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个人从B点沿经线向北发射炮弹,该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侧。

(5)此刻,点与B点时刻相同,再过小时,C点将进入新的一天。

【答案】

(1)略

(2)冬至

(3)A12:

002:

0022:

00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