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477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农业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

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

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

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为具体开展循环经济的操作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使广大农民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给农民的好处。

从而使农民树立绿色消费、创新生产的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增强政府及企业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政府及企业应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引导公众树立新发展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新价值观(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我们维系的生态系统)、新生产观(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利用高科技投入来代替物质投入)和新消费观(绿色消费,限制一次性产品消费)。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

在农业税收制度方面,继续推进新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全国免征农业税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则应在加大农民补贴制度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使农民能更多地享受到政府的待遇。

因为由于农业环境污染导致的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根源不是农民喷施农药,而是农药不符合一定的标准,所以环境污染税的主体应是生产农药的企业而不是农民本身。

因此要向达不到环境标准的生产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企业收取环境污染税。

在农村金融制度方面,调整和改革国家的财政分配结构,使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从而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投入。

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同时积极运用补助、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并适当的安排有关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以开展技术培训、生态建设规划、小型试验示范活动、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补助。

对于规划中所选定的项目,各级政府及各地银行在资金上要有选择地给予一定的必要支持。

另外,要立足本地,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筹集可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

要不断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农业和农村上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地加大。

但是随着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最终通过政府、企业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因此技术创新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因素。

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如环保,科技部门牵头,以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技术为重点,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机构的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用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立体种养、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已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同时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为此,一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不足,人员知识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

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体系。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并完善其推广体制,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

我国现阶段投入在农业上的科研经费远远不足。

而这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就要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走市场化道路,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入到农业科技投入中来。

调动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或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作用。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19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30多项行政性条例等。

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但其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

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诸如农产品价格、土地承包、农业信贷及税收政策等,从而调节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刺激农民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

政府需加大对已制定和即将制定的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这些法律法规为民众熟知,从而深入人心。

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及个人严肃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自觉地守法,同时也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保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另外,也要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法》及各类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

要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尽快地制定出一部科学、针对性强同时可以规范和引导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法》。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各类相关专业法律法规。

例如:

食品安全、绿色农业生产管理、清洁生产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等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

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的载体。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产业集群,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等各种手段,加大对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植根于本地的农业产业集群。

这就需要企业间建立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即鼓励各企业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促进交流和学习,用以增强企业间的承诺和信任。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另一个有效载体是园区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及区域布局,制定出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农业经济园区发展的规划,打破传统的行业和部门间的割据,同时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有共生关系的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或者几个集团内,从而实现有害污染物的内部闭路循环,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重复循环利用,进而使企业间相互依存,最终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发展与扩张,产生集聚效益。

另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4]。

探索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多种模式。

从本质上说,农业循环经济其实是生态经济,这就要求发展农业经济时要遵循一定的生态规律,进而寻求农业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如:

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种植业和牧业、林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相互促进、利用及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向人们提供各种绿色食品和其他生物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

另一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中小型生态农业园。

具体说来,有四种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行:

(1)以鱼塘为中心的生态园;

(2)间作不同作物、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

(3)山林基地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

(4)以沼气为核心、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园;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及培训的力度,尽快地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高水平的新型农民;

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以实施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经营的能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尽快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同时,也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个支持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到农村就业;

督促城市下岗、退休干部以及科技人员到农村服务。

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村提供新的力量,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尽快地适应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需要。

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但循环经济因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整体力量的推动。

政府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财政部们要提供资金支持,行政部门要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技术部门要提供技术保障,各部门统一行动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才能使循环经济在农业上取得更好的成果,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于荷兰循环型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论文摘要:

循环型农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它是在现代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农业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环境和农业生态遭到破坏,人类同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协调的现实情况下,为寻求一种更适合人类持久生存与发展而提出的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型农业必须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荷兰与我国农业资源天赋的共同特征是人多地少,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具有明确的积极意义。

论文关键词:

荷兰循环型农业结构调整

合理的结构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基本表现是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现行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消费需求。

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型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涵

1.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现代意义的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高效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要求在农业生态系统内循环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生产过程、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耦合和资源共享,构建稳定的产业网络,能够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

从经济意义上看循环农业就是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节约。

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是由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领域等耦合而成的农业产业化网络体系,各产业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资源最佳配置、废弃物有效利用、环境影响最低的比较完整和闭合的产业网络。

循环农业是一种低投入、低污染、高循环、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常规农业形成巨大的差异:

一是在理论指导方面,循环农业借鉴工业生产方式,把清洁生产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提倡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全程控制,预防污染的发生。

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循环农业摒弃了现代常规农业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注重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保持高产的基础上逐步用高新技术投入替代物质的高投入。

三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循环农业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通过农业系统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农业系统的简单食物链与生态工业链相互交织构成产业生态网络,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层次和区域层次的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及生态的良性循环;

而现代常规农业往往局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种植结构的调整,忽略与相关产业的耦合。

四是在生产效益方面,现代常规农业用高投入方式换得了短期内较高的农业产量,但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同时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循环农业则提倡绿色生产和适度的外部投入,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都会极大提高,而农业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大系统。

循环农业从农业生态平衡的重建入手,通过以下目标的实现,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其效果表现为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1)能量高效利用。

能量流动是农业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合理高效的利用能量是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效益的关键。

循环农业主张在尽可能低的投入不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挖掘自然能量和自然辅助能的利用潜力,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现代常规农业中那种外部能量高投入的生产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农业系统内部的种植结构及产业结构、引入高新技术等途径使进入农业系统的能量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既达到了降低农业成本的目的,又提高了农业系统自身的生产效率。

(2)营养物质高效循环。

营养物质是农业系统中生命活动得以维系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循环农业把营养物质循环的重新构建作为实现三大效益的基础,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物质的投入,通过合理链接农业内部各生产环节以及相关产业,使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后重新回到农业系统内部营养物质循环,减少营养元素流失且减轻废弃物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水资源高效循环。

发展节水农业是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循环农业主张节水与回用并重,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的方法,对农业中的畜禽养殖废水及农产品加工业排放的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合理回用,不仅实现了污水资源化,还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尤其在缺水严重的农村地区极具发展前景。

(4)污染零排放。

农业零排放就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清洁生产、生态工程和废物资源化等各种技术,实现对农业系统内部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而不给环境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2.循环型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涵。

从背景上讲,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全面短缺时代结束、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启动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增强的条件下启动的,是在农业面临国外农产品直接竞争的条件下启动的。

从内容上看,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生产力层面的调整,也包括经济体制、经营方式、市场结构、城乡经济结构等生产关系层面的调整,是对农业结构的一次全方位、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调整。

从解决的问题上看,调整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二、荷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荷兰的农业主要由种植业和畜牧业两部分组成,其中种植业又包括大田种植业和园艺业。

长期以来,畜牧业一直占荷兰农业组成部分的55%左右,成为荷兰农业结构的主体。

在畜牧业中,占据份额较大的是奶类,农业总产值的1/5来自于奶类生产。

普通畜牧业以高度发达的养牛业特别是奶牛业为主体,平均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接近7000公斤。

集约型畜牧业中的养猪业和养鸡业已经实现了工厂化。

园艺业是荷兰农业中高度发达的部门。

花卉在园艺业中所占份额较大,其次是蔬菜业,但水果主要依靠进口。

荷兰的园艺业主要采取温室生产的方式,同时辅助采取露地生产的方式。

温室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现代化,不仅绝大部分生产环节,而且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都由电脑自动控制,实现了电脑化。

因此,园艺业尤其是温室园艺业堪称是荷兰集约型农业的典范。

荷兰农业的地域结构表现出了明显的专业化格局:

高度集约化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奶牛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带、园艺业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带。

这种高度的专业化生产方式,不仅使荷兰农业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而且使荷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迅速提高,这些成效的取得使得荷兰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三、荷兰循环型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

然而,在进行具体的调整实践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与我国农业资源天赋相近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决定市场与生产能否有效连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农业结构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

荷兰的农产品“拍卖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中很具特色的措施。

目前,这一拍卖过程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运作。

其作用表现为:

它通过促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面对面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特别是表现周期短的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促成农业标准生产的实现,在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形成合理的价格以促成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重视农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农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主体,具有自我经营和自我决策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经营决策风险和盈亏结果;

另一方面,实践中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实施也离不开农民的广泛积极参与;

另外,农民从事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也离不开对其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尊重。

在荷兰,国家政府和农民组织的合作关系,不仅给予了农民更多的活动空间,也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3.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荷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角色扮演者——发挥着基本载体的作用。

它在农业产品加工、销售、流通和供应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特点表现在:

一方面基于保证合作社的利益,基层合作社、地区合作社和全国性合作社都被组织于“全国农业合作局”;

另一方面合作社采取多重会员制,所有的参与者享有完全的责任和独立性于自己的生产决策和生产过程,采取完全的自愿和协定原则。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通过采取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了金融方面的良好服务,而且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都提供了满意度极高的服务。

荷兰目前的农业信贷中,已经超过90%的份额来自于农业合作银行,保证了农业生产者在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

农业是风险性高的产业,如果没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就不能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结构的顺利调整。

4.积极发挥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一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导向作用。

政府通过积极制定和有效贯彻执行政策来影响农民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行为,例如荷兰,针对稻米生产优势的弱化而提出了保护性政策;

针对稻米生产过剩和财政负担沉重而提出稻田转作政策。

二是积极进行市场建设。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中,市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建立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在力量。

因此,重视市场体系建设可以被认为是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准入制度的严格制定和执行以及交易制度的公平化来维护市场秩序,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荷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营销制度和比较系统的农产品交易体系,可见市场体系十分完善。

不可否认,荷兰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完善的市场体系、公平的交易环境、有效的交易方式和快捷的物流系统。

三是严格监督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的保证。

荷兰农业结构调整中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生产程序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管理,政府也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来引导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发展。

另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食品的安全检疫、农产品的卫生检疫等产品监督工作。

四是贸易推动。

比较优势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长中的基本原则,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根据比较优势配置资源和组合生产。

国际自由贸易是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只有通过国际间的产品转换,才能实现在比较优势原则下农产品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均衡。

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五是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满足大多数农业生产者需求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的非排他性,这样的特征决定了这些产品就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些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与适应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主要包括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密切关系的农村道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和农业气象服务等。

六是科技支撑。

农业的发展和成长、农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支持。

在荷兰,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系统,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被誉为荷兰农业发展和一体化经营的三个支柱。

教育使荷兰农民具有很高的素质,能够赶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使得农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荷兰政府每年都对农业教育和科研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

浅谈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应重视制度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链务的断裂是由于制度建设的缺失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是根拳因此,只有进行制度建设.才能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它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把经济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规律改造经济社会运行的方式。

它倡导的是一种物质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和减少废弃物的经济活动为行为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农业循环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