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489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docx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02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和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的行为否定和拒绝。

2、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2、认识助人是快乐之本。

3、懂得将心比心道理。

教学重点

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教学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

体验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招聘启示”

爱心网站现面向社会招聘“善良大使”若干名,希各界善良热心人士积极报名。

请谈谈你心目中的“善良大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善良包含多方面的美德(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二、讲授新课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

它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划线,并与“诚实”对比)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善良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夜。

小结: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板书)

●“善良大使陈观玉”

过渡:

善良的人还应该这样对待他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陈观玉。

陈观玉,一个普通的女工。

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的“五保户”有13家之多。

(善良要见诸行动)难得杀一只鸡,她总要分成十多份,先送给老人,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操劳过度,她一直患有疾病,但她坚持照顾好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

(善良之心是博大的)80年代她购买股票得到45万巨额回报,她把这些钱寄给希望工程、敬老院和灾区,汇款单上名字都不留。

(善良是无私的)

请结合材料与49页知识点评价陈观玉的行为。

小结:

善良是无私的;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善良要见诸行动;善良还要是非分明。

(板书)

讨论:

为什么善良还要是非分明?

请举一例说明。

播放《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小结:

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如果没有把握好原则,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对坏人坏事一味纵容,就会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恶果。

●“谁是真正的善良大使”

过渡:

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善意对待和帮助别人。

看以下帮助他人的同学都是善良的人吗?

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一位老奶奶过马路,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以下是他们当时的想法:

小欣说:

“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得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

“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

“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谁是善良的人?

为什么?

参考:

小云是善良的人,因为:

(1)善良是无私的。

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是不图回报的。

如果怀着自私利己的目的,为了得到某种回报,去做一些看上去善良的事,那不是真正的善良。

(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打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会充满爱心。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主张“博爱”之心。

博爱能使亲的更亲,远的变近,人与人消除隔膜,世界变得温暖。

过渡:

善良的人内心也还会有这么一种感受。

当他付出了,内心也就充盈了。

让我们来感悟课本47页《一只手套》。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板书)

●“一只手套的故事”(P47-48)

过程:

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理解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样评价女老板这个人,你认为她可以推选为“善良大使”吗?

(4)从这个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

参考:

(1)可以理解,因为手套是成双出售的,不单卖。

(2)女老板发现男孩只有一只手,生活又拮据,所以情愿亏本卖一只手套给他。

(3)女老板是一个善良的人。

(4)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助人是快乐的。

●“地狱与天堂”

活动目的:

使学生明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从而投身助人的行动。

有一个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他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们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

原来,他们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虽然个个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自己嘴里送,但因为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这人叹道:

“地狱真是太悲惨了。

他又来到了天堂,这里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他们用的筷子也有一米长,却一个个容光焕发,处处欢声笑语。

(请学生先来猜这是什么原因,老师再公布答案:

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问:

天堂和地狱有一样的食物,一样的工具,一样的环境,但为什么结果却大不相同?

小结:

原因在于天堂的人学会了给予和帮助他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而地狱的人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不懂付出。

●“分享助人之乐”

过渡:

俗话也这么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你能说出这句话的含义吗?

(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使心灵受到一次净化,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爱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会源源不断。

你有过助人的快乐经历吗?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并与大家分享做好事后的感受。

小结:

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助人是快乐的,付出越多内心越充盈。

三、作业:

你曾被某人的语言或者行为伤害过吗?

把其中一件写下来并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事,有欢笑也有泪水,今天让我们坦诚地打开心扉,回忆分享我们的过往。

“你曾被某人的语言或者行为伤害过吗?

把其中一件写下来并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二、新课讲授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

教师读出2-3位学生的作业。

(设问:

你会以类似的语言或者行动对待他人吗?

为什么?

小结:

我们既然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他人痛苦。

做到“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意思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理推知他人的心理,设想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受。

这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呢?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板书)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

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

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

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

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

男孩却说:

________________

请你猜猜男孩会怎么说?

(“小鱼在乎,知道我救了它们的命。

”)

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

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小孩善良的心灵,给人以美丽的感动。

小鱼不通人性,也不懂回报,但那却是上千条鲜活的生灵,有的人不在乎,而善良的心却一定在乎。

我们在困难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候,我们也应该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痛苦。

过渡:

人处在弱势的时候,总会激起他人的同情与理解,所以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乐于去帮助他们。

可当一个人处在成功的时候,期待我们的认可与赞赏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到接受他人成功,将心比心,成人之美吗?

我们来看奥德伦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板书)

(1)材料分析: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

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

“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

“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

“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

“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奥德伦是个能成人之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的人。

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小人”没有这种修养,他们嫉妒别人的成功和幸福,对别人的失败、不幸却幸灾乐祸。

(2)“成人之美”

“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会不会欣赏同学的成就呢?

善待他人学会欣赏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勤奋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爱心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机智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勇敢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细心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我为___________同学的坚强喝彩,他(她)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学会欣赏他人,真心为他人喝彩,我们就能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材料分析:

甲对乙的学习成绩表现出轻视的神态,在言行上嘲讽乙,对乙造成了伤害。

后来,甲在一次考试中失利,遭到丙的冷言冷语,甲的心里很难受。

讨论:

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小结:

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我们谁都不想受到伤害,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痛苦。

3、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板书)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情愿、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去承受。

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只要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三、总结,并板书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做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