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544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4. 38万亩,建成农田排灌渠系2

6. 64万米、蓄水池95口、山坪塘62座、拦水坝21座、提灌站17座、囤水田1423处、修建机耕路11

9.千米、田间生产路27

6. 34千米;

地力培肥1

2.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6.61万亩、秸秆还田

5. 49万亩.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总投资2092

4.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96

7. 6万元,市级投入203

7. 8万元,县级投资981万元。

(二)已建成的示范片情况我市201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市中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马边县等县(市、区),以田网、路网、渠网基础设施建设、高产创建为主要建设内容,建成示范区6个.其中市中区

1. 9万亩(关庙-石龙示范区)、峨眉山0.7万亩(桂花桥示范片)、夹江1万亩(界牌示范区)、犍为0.7万亩(舞云-定文示范区)、井研

2. 3万亩(磨池高凤示范区)、马边彝族自治县0.2万亩老河坝桃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

6. 8万亩,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节水化灌溉和产业化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 强化组织领导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专门成立以书记、县长挂帅,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业、水务、监察、审计部门及项目实施镇(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和监督,集中办公,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各级财政、农业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与项目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项目进展实行半月一报的制度,既能迅速掌握各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难题。

二是健全资金运行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一事一议〃、〃先建后补〃,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公示公告制、政府采购等监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了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公示制,对项目申报立项、批复下达、项目实施、资金补助、竣工验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项目建成后,确定工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属和管护主体,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管护机构,制订管护措施,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1、 按照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坚持走合理开发的道路,科学编制规划,实行乡镇比选,选好建设地点.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特别是旱片死角的改造治理步伐,因地制宜地开展田网、渠网、路网建设,以田型调整为重点,渠系建设为补充,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建设目标。

2、 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体现群众意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村民代表的作用,民主决策、民主规划、民主管理,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推行〃民办公助〃建设方式,由项目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组织施工、开展资金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材料收发监督、竣工组织验收•在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 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突出位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突出水利工程性措施,切实增强保灌和抗旱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一是认真抓好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工作,切实提高科技推广使用效果.

二是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在项目区的推广普及,重点支持良种和良法的普遍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

三是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5、 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实施项目有效结合、资金有效整合,发挥规模效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其它农业项目的有效整合,探索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6、 建立社会资本投入激励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标准高、投资大.结合土地依法有序合理流转,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形成政府、农民和社会多元投入的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

二是创新建设机制.大力推行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业主、民间资金和广大农民群众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是依法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成片发展,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7、 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提高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依靠科技,抓点示范,点面结合,整乡镇、整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坡耕地综合开发治理和利用之路,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区的科技含量。

8、 坚持按照水利工程灌区、小流域或集流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讲究开发规模效应。

9、 坚持〃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总体战〃的组织管理办法,在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管理的前提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尽其职,进行项目的规划、评估论证和计划编制工作。

(三)强化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深入民心,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采取会议、电视、公开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项目区大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积极的参与进来,理解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严格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工程管理制度:

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项目监理制,与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搞好工程的施工管理,落实各项投工、投劳任务.

二是资金管理报账制度:

实行严格的区级报账制实行专人、专户、专账,领导小组组长一支笔审批的管理,保证资金不脱离财政监督的轨道,资金统一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划拨奖金到工程施工队,做好资金的使用、监督,搞好预决算.

三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实行工程监理,并按工程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细则,实行分段管理,专人负责,聘请项目区农民组成群众质量监督组,凡上阶段不符合质量的不进入下阶段,各阶段均有专人签收,实行阶段质量验收与完工验收相结合。

(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各个项目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运作管理方式.

一是对基础设施、设备交由相关部门管理;

二是对改造后的工程交由镇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三是将改后的田土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使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一次建设、长期利用、长期保护、长期受益,真正做到改造一片、见效一片,为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成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行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等措施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成方、林成网,项目建设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排灌、蔬菜种植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础.全市6个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新增粮食产量

41

9.7万公斤,新增产值147

3. 47万元,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项目区建成规模化经营主体6个,经营面积

1. 6万亩。

(二) 社会效益

1、 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农田基本能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提高了项目区农机作业化水平和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促进了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2、 项目区地力培肥和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模式示范、病虫害防治、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等,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一步提升,耕地地力普遍提高1个等级以上,肥料效益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三) 生态效益

1、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了项目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减轻了水土流失;

项目区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浪费,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通过项目实施,使上万亩耕地得到改良•排灌条件的改善、增肥措施的落实、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循环、生态的目的。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

1、大量劳力外出,影响农民投工投劳与项目建设.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自筹资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搞好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打工日益增多,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妇女儿童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成为"

386199〃部队,老弱病残多,动员足够的劳动力参加项目建设较难,部分项目区投工投劳变成了以资代劳,农民出资,专业队伍施工.有的项目区由于受外出打工收入影响,农民筹资难,投工投劳不足,影响项目区土方工程标准建设。

2、 投资标准偏低与建设标准较高相矛盾的问题.由于我市山区、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比重大,人多地少,土多田小,即使再平坦的农田也存在田块小、地面高低不平的情况,土地平整和沟渠、道路修筑任务重,建材二次搬运成本高。

3、 项目建设区田型调整普遍困难.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彻底解决和完善所涉及农田的灌排设施,有利于农机耕作和农作物生长,这些都是受当地农民欢迎和迫切需要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要对农田田型或灌排体系重新布局,,必然要涉及到田型调整,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政策以及农民对农田分配特别敏感等各种原因,极易产生纠纷,使之成为丘区县当前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梗阻.今后还需科学制定选项立项条件。

六、对策和措施

1、 中央、省、市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连片建设现代农业(水稻)永久性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耕地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平均一亩需投资201X元以上;

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农民热切盼望机播机收,1米宽的耕作路难以满足机播机收要求.因此,建议将耕作路设计为

2. 5米宽,将每千米补助标准提高到7万元。

2、 建议市级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1000—50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3、 减少区、县级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以减轻区、县级财政压力。

4、 改善财政补助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产创建基础上,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扶持,提高农业生产服务能力。

我市将以这次高标准农田绩效考核为契机,引导各县(市、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创新建管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规模效益,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发展。

二。

一X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