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55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分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21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2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那么,2021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袁贵仁说,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

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

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

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袁贵仁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

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

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

既要考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

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

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一个深人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职业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新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高飞西安科技大学2021-04-15

2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李会勤社会心理科学2021-08-15

3嬗变、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跟踪调研1982—2021年优先出版李光红;

亓晓庆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617:

25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心怀若谷,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认真做好就业筹划,以优良的“情商与智商”面对每一份工作,面对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能够让自己展开理想翅膀、奋勇拼搏的广阔的就业平台。

就业形势;

对策

一、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每年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就开始了。

源源不断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蜂拥而入全国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招聘场所,京津沪广等一线大城市更是拥挤不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虽然每个招聘场所都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不是大学生们花费了几千元做简历、经过日夜奔波劳苦投了上百份招聘单位,也没有找到一家令自己满意的单位,就是一些招聘单位对前来报名应聘的学生们条件苛刻,首先第一条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让前来跃跃欲试的大学生们望而止步。

2021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21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人,比2021年多出约27万人。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平息并且在一些层面进一步扩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小,只能更大。

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更多的是大学生自己的原因。

这是一件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每一位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全社会都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大学生们走出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从而使其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正能量。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1.高校的快速发展、专业老化、教学内容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社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的总供给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

一是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同时适合大学生“口味”的工作岗位较少。

由于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有2000万的新增劳动力,全国城镇每年只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大多数工作却是大学生们所不屑一顾的。

因此,自然会出现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许多工作岗位还得到偏远的山区招工,以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二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从2002年到2021年,我国每年所毕业的大学生由原来的145万猛增到727万,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就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变化,对于全社会来说,是始料未及的。

如果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脱节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2.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原因所造成的就业难问题。

一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职业取向导致他们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低不成,高不就”,“宁愿京沪广一张床,不要二线城市一套房”的传说已被大学生们变为现实。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顺序依次为:

党政机关、科研单位、群众团体、大专院校、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选择排在后几位单位的人仅有7%;

同时,选择回老家,尤其是回到小城镇、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只有3%。

这说明,作为家长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的“精英情结”也非常严重,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上了4年,再回到老家农村工作,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因此,宁愿让孩子漂在“京沪广”,说起来是在一线城市工作,脸上很有光彩。

其实孩子究竟在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得如何,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

轰动一时的北京的“井下人”事例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二是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社会各行各业对完成工作的基本要求。

有的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应聘的考试场合,面红耳赤,言不达意,失去了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

三是一些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忽东忽西,目的性不强,定位不明确,脚踩两只或多只船,最后连上一只船的机会也没有了。

3.用人单位设置的苛刻条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目前招工单位往往首先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或者是“低职高聘”,办公室的文员也都要有硕士学历。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这种重经验轻学历或重学历轻实践严重脱离现实的招工方法给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4.高校在自身发展中,如专业设置、教材老化、教师队伍不强等原因造成的问题。

一些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导致开设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突出。

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学校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都没有设立,大学生无法在校内得到应有的就业指导。

5.社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种种困难。

大学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档案就得返回户口所在地,由于近年来有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这就成了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但是,在具体办起户籍、档案等手续来,实在不易。

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位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己在中关村找到工作,先后耗时一年多时间,连续跑了8次河北省某县老家,都难以办到自己企业所需要的相关手续一事,让无数大学生扼腕感叹。

正是这一道道有形的、无形的“网”,使许多大学生与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失之交臂,留下遗憾。

以上分析足以说明,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着多种因素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同志在视察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时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和培训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

”要想逐步解决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种种难题,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与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在招聘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很少具备必要的求职知识与技巧,一些很小的、本来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反而会成为功亏一篑的导火线问题。

同志不久前在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交谈时指出:

“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

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要成为每一所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抓出成效,选拔一批有意愿为大学生就业奉献自己光和热的教师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要深入研究

本校毕业生的流向,研究他们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就业辅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及时、主动地与各类用人单位加强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到自己校园里来选拔可用之才。

另外,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将来可能选择的工作岗位、地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们从多个方面分析自己、分析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地气“,从而有效地解决”供需矛盾“。

2.高校的责任。

不解决好高校专业的配置、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专业,设置最能代表时代特征、深深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学科,及时购置与更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将那些已被社会淘汰的专业与课程及时“关闭”,不能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只有及时补充正能量,接好地气,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政府部门的责任。

一是要完善与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消除歧视,改革与简化户籍、人事、档案办理手续,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

二是要切实采取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山区、到农村去,一定要将奖励措施落到实处。

以上海某区为例,虽然也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在社区创业的相关法规。

但是实施起来却极为不易,其中有一条就使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望而止步,这条规定是:

“凡是在社区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在本社区辖区内租赁房屋。

”能够符合此条规定者寥寥无几,奖励也就成了泡影。

三是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机制与失业保障体制,及时帮助一部分尚未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生调整思路,修正坐标,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同时,一定要珍惜经过多年培养的大学生人才,不能让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白白流失,要将一定时间内还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纳入社会救济体系,对他们实施必要的社会救济。

4.社会的责任。

全社会都要来关心这些天之骄子,大家都来伸出友谊之手,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决不能让前文所讲的那位大学生一年多内为了办好自己的相关手续,前后跑了8趟老家的事例重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了不让大学生们刚走出校门就遭受社会的冷遇,各方面都要尽可能公平地对待他们。

以招聘企业为例,要根据岗位选拔员工,设立既实用又环保的招聘方案。

只要本科生能做的,完全没有必要招来一位研究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同理,只要是高职生、大专生就可以胜任的活,也没有必要招来一位本科生来完成此项工作。

要知道,人才的浪费,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工使用成本。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很强、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好角色的转换。

在他们步入企业大门后,人力资源部门要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从厂纪、厂规、安全、技术、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很快就可以使其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对每一位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一次次地参加笔试、面试,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只有将自己的准备做得更好、更充分,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更大的挑战。

要根据自己每一次的失败及时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尽可能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长板”,从而使他们认可自己的这只“木桶”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

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尽可能少走弯路。

毛泽东同志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也曾经有过许多次对学业的荒芜、考试没有下苦功的后悔与遗憾,但是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心怀若谷,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认真做好就业筹划,以优良的“情商与智商”面对每一份工作,面对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能够让自己展开理想翅膀、奋勇拼搏的广阔的就业平台。

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研究刘小玲南昌大学2021-06-30

2、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郭冬青中国石油大学2021-12-01

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石冰中北大学2021-05-04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更好地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问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科学。

当前,大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就业观念不科学的现象。

有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非好单位不留、非大城市不去,看不起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心想留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企业,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就业,渴望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就业,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给予的薪酬。

有的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这部分学生不积极寻找工作,也不努力学习继续升学,整天游离在校园里或网络上,他们基本上不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招聘会,或者只在老师或同学的催促下偶尔参加招聘会。

有的学生存在着就业依靠思想,这部分学生不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联系就业单位,寄托于学校或学院就业部门去催促就业,等待着学校或学院就业部门联系好就业单位上门招聘,依靠着辅导员或就业老师给推荐工作。

由于这些学生就业观念不科学,使得他们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不合理。

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是随着大学生发展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创建的。

当前,有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些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不能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仍在闭门造车,学科门类狭窄,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有些高校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未将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纳入教学体系,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滞后于社会需求。

还有一些高校就业指导存在就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就业课程内容不规范等问题。

就业指导课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

侧重于提供就业信息,不重视就业观念指导;

重视就业理论的讲解,忽视就业实践教学。

另外,有些高校硬件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不正确。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致使有些用人单位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等不正确的用人观念。

有些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工作经验,他们希望招有经验的人,不愿意招经验不足的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刚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在所难免。

很多企业出于短期效益性的考虑,忽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得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

有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毕业文凭要求过高。

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却要求本科生,有些岗位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却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这些现象都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不正确所致,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歧视现象。

在招聘中,有些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和非用人单位地域学生,他们不愿意招聘女大学生和非用人单位地域学生,以各种理由回绝这部分学生。

这些歧视也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就业。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促使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

各高校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摆正就业心态,消除就业盲目性,为此要把就业教育纳入到学生大学期间的整个教育过程,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

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锻炼成才、健康成长、施展才华的地方,增强大学生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就业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激励大学生发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提高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改变就业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特点以及现实就业的发展趋势,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结合社会实际,更加积极主动地就业。

二创新高校人才培育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应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探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综合专业发展前景、市场发展需要,优化高校专业设置。

结合学生以往就业情况,收集学生就业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以此来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紧缺人才所要求专业的招生数量,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整改甚至停止招生。

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还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将就业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毕业生树立清晰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招聘人才,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学历的选人标准,降低门槛,促进就业。

用人单位要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摒弃不正确的就业歧视,不设包含歧视及苛刻的用人条款,用统一标准招聘女大学生和非用人单位地域学生,留住优秀人才。

用人单位还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贮备管理制度,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多看到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挖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潜力,让他们成为用人单位繁荣的强大动力。

另外,用人单位还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用人单位拥有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库,也能为大学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用人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1]王玉彬.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J].前沿,2021年第23期.

[2]杨德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1期.

[3]吕仓福.大学生就业与深化体制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216.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