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20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docx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

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与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与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

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trap):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4、挤出效应(Crowingout):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5、理性预期:

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6、基础货币:

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与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7、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s),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8、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分析不同静态均衡状态的方法。

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生变量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

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生变量的变动过程,而只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

9、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起码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其定义域不受限制,即它适用于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类型;

第二,非独裁,即社会偏好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偏好来决定;

第三,帕累托原则,即如果所有个人都偏好a甚于b,则社会偏好a甚于b;

第四,无关变化的独立性。

这一要求可简单理解为:

只要所有个人对a与b的偏好不变,则社会对a与b的偏好不变。

阿罗证明了,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且具有传递性偏好次序的社会福利不存在。

10、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它描述的是当同时增加或者减少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预算保持不变的时候,国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而政府的支出主要是指政府购买。

增加或者减少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等于同时增加(或减少)税收和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

国民收入的变动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发表了有关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动率间关系的英国实例研究,得出结论:

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换关系。

他以一条曲线概括这种现象,即人们通称的“菲利普斯曲线”。

*按照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合点,而难以达到两全其美。

可能面临的选择只有:

⑴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⑵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⑶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两极之间进行权衡或抉择。

12、自然失业率:

指在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失业处于这个比率时,价格与工资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通货膨胀加速或递减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失业率就是一个国家实现了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时的失业率,亦称充分就业失业率或称长期均衡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13、国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运用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包含中间产品价值,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它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14、国民生产总值(GNP):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是计算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国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implicitdeflator):

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FinalgoodsandIntermediategoods):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

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

从国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

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15、隐成本:

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于购买或者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机会成本或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

是厂商利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其它产品的最大价值。

16、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在实践中,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弹性系数的大小。

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它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供给弹性系数可以由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1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特定时期,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对人们的刺激降低,并且重要程度也趋于下降。

1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知道,理性的生产厂商会把生产要素投入到使得等产量曲线递减的区域。

这就意味着,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某种要素增加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该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数量就会减少。

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19、价格歧视:

也称价格差别,指垄断企业为了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就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就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索取同一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在完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方可进行,否则,竞争者会以竞争价格来破坏差别价格;同时,这种完全垄断市场还必须能够分割为许多相互独立的分市场。

实行价格歧视的主要依据是消费者和产品的不同特点。

价格歧视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等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第二等级价格歧视;第三等级价格歧视。

20、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过程。

经济周期就是国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

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生产总值的波动。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国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生产总值继续减少。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国生产总值回升又使投资增加,国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21、均衡产出或收入(Balanced-outputandBalanced-input):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9.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与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公式表示为:

c=c(y),即c=α+βy,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

10.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即MPC=△c/△y。

11.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

增加的储蓄部分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储蓄倾向,即MPS=△s/△y。

12.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

APC=c/y。

13.投资乘数(Investmentmultiplier):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即k=△y/△I。

14.政府支出乘数(Governmentexpendituremultiplier):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公式:

kg=△y/△g。

15.资本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16.投资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Investment):

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17.IS曲线(IScurve):

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因此该曲线称IS曲线。

18.灵活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

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偏好持有流动性、变现性较强的货币。

19.凯恩斯陷阱(Keynestrap):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20.LM曲线(LMcurve):

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L=m,(或L=M/p),从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因此这条曲线被称为LM曲线。

21.IS-LM模型(IS-LMmodel):

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一方面货币市场上的供求情况决定利率,而利率又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影响到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到利率。

由此可见,两个市场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能在这种作用和联系中被确定。

22.财政政策(Fiscalpolicy):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3.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4.凯恩斯主义极端(Keynesianismextreme):

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凯恩斯主义极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将会发生:

(1)当垂直的IS曲线在凯恩斯陷阱同时发生时(即LM曲线水平);

(2)当正常IS曲线和凯恩斯陷阱同时发生时;(3)当垂直IS曲线与LM曲线中间区域并存时。

25.古典主义极端(Classicalismextreme):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

古典主义极端在一下三种情况下发生:

(1)当水平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古典区域并存时;

(2)当正常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古典区域并存时;(3)当水平的IS曲线与LM曲线中的中间区域并存时。

26.挤出效应(Crowingout):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27.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

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8.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

亦称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9.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30.功能财政(Functionalfinance):

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使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的。

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31.货币创造乘数(Moneymultiplier):

即基础货币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之和的比率。

32.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sorLegalreserves):

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中所存有的法定准备金与其各类存款的比值,它通常是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所制定的。

33.贴现率(Discountrate):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与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34.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5.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

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36.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

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和收缩。

37.通货膨胀(Inflation):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3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9.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inflation):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40.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2、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支付与愿意得到的支付之间的差额。

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

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

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与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

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

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二是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

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

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

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

由此,凯恩斯主,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3、租金:

为与特殊的地租相区别,可以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

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4、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它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所得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它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即把雇佣人员报酬、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相加而求得国民生产总值。

5、生产函数: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6、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

局部均衡指某一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和供给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一般均衡指经济中所有商品市场或部门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局部均衡以所有其他商品和市场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状况不变为条件,研究一种商品或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与此不同,一般均衡理论把经济社会的价格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经济社会的各种商品的市场要素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同时达到的均衡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7、瓦尔拉斯定律:

对于任意的价格,整个经济社会中所有成员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一定等于出售商品和劳务所得到的收入。

这一恒等式对一般均衡问题的意义在于,它表明无论经济是否处于一般均衡,总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其他商品的价格表示出来,即当所有其他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另一个市场一定处于均衡。

因而,一般均衡分析不可能得到所有市场的价格。

但是,如果规定一种商品为一般等价物,那该商品的价格就是1,从而一般均衡才可能有确定的解。

由此可见,瓦尔拉斯定律成立,意味着一般均衡分析只能得到相对价格。

8、帕累托最优状态:

又称作经济效率,指对于一种特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得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根据这一标准,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后者相对于前者使得资源配置状态得到改善,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如果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则称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率。

9、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