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665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Word下载.docx

犯罪心理真是一种怪异的心理现象吗?

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环境:

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是显然易见的!

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

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的报复。

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思路。

尤其是随着马加爵的落网,随着他自己的供述,人们开始知道:

他的动机源于与同学打牌时发生的一点“小摩擦”,似乎更证实了这一推断。

以下摘自文汇报特派记者周其俊的报道——

本报3月20日专电

警方今天再次对马加爵进行审讯,马加爵供出杀人的真正原因。

民警:

你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

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

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他们老在背后说我。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哭泣⋯⋯)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可能是因为我较穷。

还有呢?

还有,以前我很想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试着说一些笑话,但每次却招来他们的嘲笑。

那你说你们打牌,他们说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那天打牌本来我没有作弊,但他们偏说我作弊,让我觉的他们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动了杀他们的念头。

[2]

现在看来,无论是相关报道、还是马加爵本人,都在把此次犯罪归结到“穷人的自尊”方面。

笔者仍认为,这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

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容易使人感到他的犯罪令人同情,他的犯罪情有可原。

笔者已看到这样的报道:

“到现在为止,最少有4家律师事务所提出要为马加爵做无罪辩护。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马加爵案情逐步清楚的情况下,仍有必要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作进一步的分析。

马加爵的心理问题

现在,因“言语不慎”而招来杀身之祸4名被害者们已无法申辩他们的理由。

更何况有2人并不在言语不慎的围,其中的1人——唐学同学,只是因为暂时借住在马加爵的宿舍里,他的存在妨碍其杀人计划而第一个遭到杀害;

受害人龚博更是无辜:

只是因为自己过生日没有请上马加爵而被害!

只是因为被人用来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而被杀!

随着有关马加爵的材料不断公布,他的犯罪心理中重要的、决定性的容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确实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

这种类型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人和性犯罪人,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犯罪;

而是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和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一)智力特点——不均衡的发展

马加爵智商很高。

但偏重于理科,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

他擅长数学、物理、生物、英语。

但他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他最怕“写作文”,他的日记也显露出字迹潦草,语言直白的特点。

首先,这意味着他同许多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譬如:

第一个被害人唐学本不在他报复的对象,只因为在此期间唐借住在他的宿舍里,妨碍他实施报复的计划,于是首先将其杀害。

问题在于,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疚。

在他眼里,生与死的转折不过如此。

这一行为令人想起两年前清华大学学生海洋在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一案。

这种智力特点决定了马加爵作案方式:

他的整个作案过程安排得看似简单却很严密,就其犯罪的操作方式与过程而言,他对于自己熟悉的学校环境利用得非常好,杀人及尸体处置的方式简单而省事。

但他不熟悉社会情况,尽管在逃亡前他利用网络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其逃跑的方式与路线仍显现出他对社会的陌生与愚蠢!

其次,由于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不关心对人的研究,因而其对与人打交道的言谈行为极不擅长,尤其不愿“与人面对面言谈来表达或交流情感”。

对家人他也极少直白地坦露心声:

“我在学校时很想家的,我也知道阿婶(即妈妈)希望我打(回家),但是我这个人,我一打阿婶就会问我最近过得好不好,我往往就编些假话来骗她,我实际上也不好过,心里不好过就这样骗家人,所以我很少打回家⋯⋯再一个我不孝,都不打回家,但是我这个人就是这样,

明知道也不打()”。

当预审人员问他这一年寒假为何不回家时,他说:

回家没意思,不如留在学校里,还有一台电脑。

对他来说:

面对家人还不如面对一台电脑更有兴趣!

由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他只能与自然接触频率高的少数同学交往。

然而,就是与这几位同学交往时,他也经常与别人发生摩擦:

每月至少有1_2次与同学争吵。

这一较高的人际冲突频率意味着:

他在处理人际矛盾方面的能力很差。

以下是他的供述:

——为什么杀他?

——因为他们看不起我!

邵瑞杰说我为人不好,打牌作弊,龚博过生日jj]Y都不请你!

开红也说我,他们都说我为人不好。

我想我在学校“名气”那么大,都是他们在背后说我。

比如:

说我古怪,爱看A片。

我很痛苦,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

我为人不好。

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

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

他们在外面宣传我的生活习惯,那么古怪。

我把他当朋

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摘自3月15日讯问记录)

这一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

因为,与他发生冲突的同学多同他一样,也住在贫困生宿舍。

直到现在,他仍不明白周围的同学为什么如此评价他。

想必他从来没有好好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过意见,不能真正、准确地了解别人对他的想法和感受。

这正是他的智力弱点!

大概也正是由于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才决定了他的逃亡是死路一条。

因为他不敢与人接触,于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二)一情绪情感特点——强外抑的矛盾

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

这一点从他的日记、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及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

他是一个心情感体验非常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

然而,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如前所述,他不擅长面对面地通过言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外的不协调也是造

成他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不擅长“言语”表达的人在遇到强烈的情感反应时往往使用“动作”表达。

如同夫妻吵架,当男人“说”不过女人时就容易动手“打”人。

首先,马加爵的情绪化体现在他时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

他在中学时期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

他曾因与奶奶看连续剧发生冲突,而在日记中写道:

“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

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指爸爸)⋯⋯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

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只因为心偏向妈妈而对爸爸不满,就写下了这篇充满仇恨与杀气的日记。

从中,不难发现导致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

其次,马加爵在表达上的压抑和春节期间的离群索居使他更加偏执,某种情感一旦爆发就表现出极端的形式。

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

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

但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

“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它的事可做,在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根据3月17日讯问记录)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

是因为他认为:

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

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的一句巴尔扎克的话:

“在各种孤独中问,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想必这是他很看重的,也是最有同感的一句话!

事实上,他的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

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

这种言不由衷的心理活动还表现在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信中:

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这些都表明他对自己真实心理活动的压抑。

他缺乏直率,不敢直率,因此活得很矛盾!

问题在于,他情感相当丰富、细腻。

他甚至记得幼年时家里发生的许多事情,谁对他好,谁对他们家好。

在被抓捕后,他给他的十四叔、婶写了封信:

“十四叔、十四婶,我真的是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讲,我对你们家对我家的帮助从来就是很感激的。

在我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只不过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连信都很少写给你们。

讲起你们对我家的帮忙,我可以回想起许多,比较大的事很多,小事就更是数不清⋯⋯许多事情看起来小事一桩,但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对我家来讲,做起来就会有困难,甚至行不通。

对于这么多的帮忙,我不想细举,但我不会忘记”。

他的这种情感体验特点,即记住许多由细小的事情引发的情感体验也必然反映在负面的情绪体验当中!

当每月与同学为些小事发生数次的争吵积累下来时,也会在他的心产生仇恨的膨胀。

这种仇恨的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

“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三)性格特点——孤僻而自我中心

人们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当马加爵被抓获后,他要求看一下通缉他的A级通缉令,看完之后,他居然说出:

“没想到自己能值20万元!

”直到此时,他仍把自己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

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被他杀害的4名大学生其身价多少?

没有想过为这4名大学生的成长,每个家庭付出多少?

他更不会去想为培养这4名大学生,国家和人民付出多少!

新闻晨报的记者杜琛在一篇报道中记录了马加爵的同学的看法:

“‘大家都觉得他心理有问题,每次同别人闹不愉快,他从不反思自己,总认为是别人找他麻烦。

后来,大家只能以远离的方式对待他,但绝没有料到他会如此极端’⋯⋯他独来独往,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他把头发有意理得很短,这样看起来更加凶悍。

当他在篮球场打球时,如果别人没打好或不小心撞到他一下,他就会翻脸骂人,时间一长,也没人敢跟他一起打球了。

他的同学说,他越来越孤僻,成为一个有严重神经质的大学生。

”[4]

如果说他的孤僻与向与前面所分析的智力特点直接相关,自我中心则是他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格问题。

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

加上他学习出色,显然,自小就在家中倍受宠爱。

这种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从他被捕后的

各种叙述中,我们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仍强调:

“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

”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

与他在同一家庭中成长、但排行老大的大姐在得知他的案件后,却与他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

“在有杀人动机到杀完人的过程中⋯⋯你难道一点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但杀了4个好友,还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5个大学生啊!

你难道当

时完全丧失人性了吗?

”[5]

一项心理学研究指出,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

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

这种性格缺陷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

(四)人生观的问题——犯罪的心理根源

此案令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因为作案人出自名牌大学,更令人反省的是,他竟然学的是“生命科学”。

然而,他杀人的时候竟是这样冷酷,甚至麻木,居然睡在杀人的房间,没有恐惧、罪孽感和自责,这恰恰是令所有人震惊,也是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

既然马加爵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此强烈与细腻,那么,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消失竟然如此无动于衷呢?

当你了解他真正的心世界时,就会发现一种必然的联系。

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然而,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就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

一方面是他的含而不露,另一方面,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了。

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

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在逃亡期间给大姐留言:

“姐:

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

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

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

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

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

以前是钻牛角尖⋯⋯”(参录音容)

他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性命的本质原因。

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

所以,当他与别人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直到他面临有家不能回,再无颜面见父母,无以回报亲人的恩情时,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领悟到人生不是个人自己的所属,而是受制于亲人彼此的牵挂,人问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

但是,这一认识来得晚了。

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

人活着,先要明白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同时,心理问题不是小问题,个人的心理问题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因此,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与运用,更重要的是人生观的教育,是认识自己、修养自己的教育!

此案引发的思考

事实上,马加爵在逃亡中就已经悟出了自己的错误。

当问他“是否想过‘逃亡一生’与‘杀4个人’二者相比哪个更值得选择”时,他回答:

“以前没有想过,逃亡时想过,觉得自己傻,可能选择吵架的事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然而,他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卫星上天、克隆繁殖、计算机联网已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这些都使人感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伟大!

同时,也使人产生一种惯性思维:

科学技术的背后是杰出的智力或智慧在支撑!

因此,教育的重点理应在此!

许多家庭、学校都把这种教育放在了首位。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已表现得相当普遍。

然而,有些学习出色的青少年不愿与他人交往,独往独来,不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

他们尽管聪明,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极端自私;

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

他们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相反,却以精密的犯罪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既然马加爵案件已经因为A级通缉令变得家喻户晓,故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生、中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即“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在媒体、网络上进行同一题目的讨论。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的疑惑。

甚至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要求教师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

因为他们此时远离父母,缺乏指导,因为身边的同学与自己同属一个年龄,他们遇有同样的问题,谁都帮不上谁,因为大学里只开专业知识课,政治课又距离人生苦恼问题太远⋯⋯因为面临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因素,面临同样年龄却来自不同家庭与文化背景的同学,感受差异,却不知如何协调⋯⋯

●他们希望掌握的技巧是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

●他们希望知道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他们几乎都关心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

●他们还关心学校学的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

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人的攻击行为与挫折感成正比。

而青少年的挫折要多于成年人,所以青少年的攻击性较突出。

大学生尽管已经闯过入学考试的“独木桥”,但是,他们要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面临人生的许多起点。

因此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

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青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

此外,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既有慢性病、终身性疾病,而更多的是一时性的急性病症。

后者若不急时“治疗”,如同阑尾炎、急性肺炎等,也会“夺去人的性命”!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我们再予忽视,否则,必然酿出“马加爵”类的案件,还会有大量的自杀、情杀。

因此建议在各大学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使他们遇有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

其次,各大学应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总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

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

这一切也需要社会通过教育、通过宣传、通过这种典型案例的分析,告诉每一个成长的年青人。

【作者简介】玫瑾,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