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716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戴廷富

《新课程标准》提出:

“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

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

在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

妈妈有8元钱,买苹果用去7元,还剩多少元钱?

这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无处不在学科。

二、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解决问题”时,有这样的题目“5个同学做了30个风车,平均每人做了几个?

”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

“爸爸昨天拿12元钱给我买了3辆小汽车玩具,你猜一猜每一辆小汽车用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数学问题”。

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想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运用科学策略加以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特别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因此而嘲笑或批评,而应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思维。

例如:

有一名学生在计算2.5÷3时,得出的结果是:

商0.8余1。

学生都笑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让他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听了他的解题方法,一下子明白此题错在什么地方,纷纷发言:

余下的不是“1”,而是“0.1”。

我又问:

为什么?

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此一来,该学生真正知道此题究竟错在哪里了。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1.收集条件和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

一般地说,题中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都已直接给出。

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或多余信息的题目。

例如鱼缸里有红金鱼7条,花金鱼9条,让学生从实际中收集条件,加以补充。

能力较强的学生看到题后很快指出不需要的数据,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

经常进行这方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

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

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3.理清解题思路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

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

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4.正确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

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

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