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38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5)

电气工程学院三年发展规划,是学校全面推进二级学院管理之后制定的第一个学院三年规划,对于电气工程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规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建设基础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以来,学院每年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有学生近3000人,2013年新生入学人数估计会超1000人。

2、师资结构较合理。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教授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人,硕士学位20人,“双师素质”教师26人。

拥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机械行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协会理事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

3、专业建设有特色。

学院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机与电器专业,2013年新增电梯工程技术专业。

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立项为湖南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2012年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海外服务方向,建立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海外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4、实训条件在改善。

学院设立了电工电子、PLC、单片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智能楼宇实训、自动化生产线、电梯装调与维修、液压与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等28个实训场地,建设了上海三菱电梯中南地区培训中心,实训设备总金额约为1000万元,实训室用房2500多平方米。

2007年立项国家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立项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012年立项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型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省级实训基地。

此外,还建立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广汽菲亚特、威胜电子、长沙电机、深拓集团等20多家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学院立项《PLC及其应用》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了校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维护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安全防范系统》等精品课程与空间教学资源课程20余门;近三年,申报校级、省级教研教改课题37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探讨了数字远程实景课堂教学、虚拟实训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并在学校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6、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

据麦可思调查,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位居学校前列;近3年,电子、电气、机电、楼宇等专业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19项;2012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湖南省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中获优秀等次。

(二)问题与不足

1、师资队伍不能满足需要。

一是学院学生规模快速增长,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二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科研能力;三是没有在省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2、实训条件不完善。

一是基础类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二是部分实训场地工位数严重不足;三是课程项目与实训场所不能有机结合,导致部分实训场地利用率不高;四是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场地技术和设备很难与企业同步,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3、校企未深度合作。

一是与企业合作的机制没有有效建立;二是校企合作停滞于表面,未深度开展。

4、社会服务能力较低。

社会服务仅限于中职教师培训和少量的社会培训,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等横向课题研究未全面开展。

5、学生管理模式要变革。

数据表明,伴随着学校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生源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原有的专职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教学与管理脱节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变革。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从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以及长株潭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看,今后三年,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1、湖南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的市场机遇:

湖南省机械装备工业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全省“万亿产业”目标,需要大批优秀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更需要大量的新兴技术型人才。

为我院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及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

学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现“三高”的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针。

3、学校创造了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校全面推进二级学院管理,使学院在办学、教学、教科研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为加快学院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院系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专业建设、教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二)发展的挑战

1、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挑战。

学院教师队伍存在生师比偏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比例高,教学科研积累少,缺少专业核心和领军人物。

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或引进教学名师,建设精干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院面临的首要挑战。

2、专业建设的挑战。

遵从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规律的要求,以学校“十二五规划”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好现有专业,开发新专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行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如何建设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使其独具特色,力争率先成为我校首批高职本科专业。

这些工作无疑都极具挑战性。

3、学生管理的挑战。

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使得招收的学生质量不尽人意。

如何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管理,将他们培养成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无疑又是个挑战。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学校“十二五规划”、“两会”精神以及《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院定位

1、层次定位:

在稳定高职专科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争取实现高职本科教育的突破。

2、培养目标定位:

立足湖南,服务全国,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从事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3、规模定位:

高职专科生规模为3000人左右,到2015年高职本科生规模达50人以上。

(三)发展目标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学院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

引进、培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达80人以上;建成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专业实习实训场地,实训场地用房达4000平米;建好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力争实现该专业本科招生;力争建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12项。

四、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教师队伍建设

1、优化师资结构。

到2015年,使学院专任教师达到80人左右,其中教授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人,双师教师比例达85%。

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

同时建设一支约100人左右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

生师比达18:

1。

2、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2013年所有教师通过普通话、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设计与资源建设、教学能力、职业操作技能等项目培训和测评,2014-15年完成教师工程能力的培训,完成所有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习。

3、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

培养或引进省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组建由学院老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带头人团队,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优先安排专业带头人境外培训。

4、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每年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申报院级青年骨干教师,逐一制定培养计划,并安排一定的培养经费,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全面促进年青骨干教师全方位快速成长。

5、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自行培养或引进教学名师2名。

6、优化学生管理队伍。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三化”标准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改革现有的专职辅导员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专职辅导与班主任、导师制相结合,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模式。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具体分年度计划如下: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专职教师引入数

12人

15人

15人

兼职教师增加数

30人

30人

40人

参加国内培训教师数

50人

65人

80人

完成老师企业顶岗实习数

15人

30人

35人

教师境外培训数

10人

20人

30人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总数

5人

8人

10人

教学名师数

引进1人

培养1人

专职辅导员

10人

减少至5人

减少至3人

增加班主任数

20人

20人

20人

学生导师总数

10人

15人

20人

(二)实训基地建设

1、优化实训基地的布局。

依托现有第三教学楼和图书馆场地,将基地划分成电类专业技术基础教学区、电类专业技能实训区和科技开发服务区三个功能区。

电类基础实训室逐渐搬移至图书馆,另新增科技开发服务区。

制作完善的宣传栏、功能标识说明牌等标志,展示良好氛围。

2、共享电类基础实训教学资源。

服务电气、机械、汽车三个专业群,不断充实、整合、优化实训教学资源,实现实训教学资源共享。

新建4个电类基础实训室,并对现有电类基础实训室进行改造,提供足够的工位数,逐步满足三大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3、实训场地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专业、课程建设进行实训场地建设,实训条件要逐步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项目开发,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

按照上述要求建设好机电产品仿真实训中心、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微控实训室、液压实训中心、工业运动控制实训室、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等实训场地。

4、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需求,加大力度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培养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人才。

新建电梯运行与维护实训中心、自控系统装调实训车间、工程机械装调与维护车间、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车间等,将它们建设成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5、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到2015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40家;建设5个校企远程实景实时传输课堂;建设5个“厂中校”,与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广汽菲亚特、深拓智能、欧鹏科技、威胜电子等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能实施真实项目教学。

6、推行实训场地6S管理制定。

按照6S管理的要求逐步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监控摄像范围逐步覆盖所有实训场地,监控主机联入校园网,全面落实实训场地6S管理。

具体分年度计划如下:

单位:

万元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建设项目

金额

建设项目

金额

建设项目

金额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00工位电类基础实训室

87

100工位电类基础实训室

87

50工位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车间

80

50工位液压实训室(2013年以前规划,今年落实)

不占用本年度计划

50工位电子产品装调实训室

30

50工位工业现场总线控制实训室

120

100工位仿真实训室

85

50工位微控实训室

53

50工位机器人应用实训室

80

50工位电梯运行与维护实训中心(2013年以前规划,今年落实)

不占用本年度计划

50工位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

50

50工位工业运动控制实训室

60

50工位自控系统装调实训车间

50

50工位工程机械装调与维护车间

120

50工位机器人装配生产线

80

50工位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60

50工位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60

50工位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与机械院共建)

80

50工位教育机器人实训室配套电脑购置

18

合计

300

合计

400

合计

500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顶岗实习基地

新增上海大众(湖南)、金杯电工、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湖南楚天科技

顶岗实习基地

新增湖南星邦重工、长沙协和工程机械、株洲长源科技、株洲市科达电机、湖南欧能电气

顶岗实习基地

新增湘潭湘机电机、湖南兆基工程机械、湘潭世通电气、湘潭立德科技、长沙艾森设备维护技术有限公司

校企数字实时传输课堂

凯诚精密

校企数字实时传输课堂

深拓智能

欧鹏科技

校企数字实时传输课堂

汉迪机器人中联重科

“厂中校”基地

深拓智能

“厂中校”基地

山河智能

欧鹏科技

“厂中校”基地

中联重科

威胜电子

实训基地6S管理

多方调研,制定规范、可执行的实训室管理制度;所有实训室按企业6S标准制作标语牌

实训室管理工作纳入教师年终量化考核;新建场地安装摄像头;有详尽的实训室分布及功能说明图,实训基地专设监控室

所有实训场地安装摄像头,监控信息可在校园网上浏览;制作宣传片,开辟出技能标兵宣传墙

(三)专业建设

1、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2次市场调研和专业研讨,及时把握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调整动态及制造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每年新增一个专业,做好学院专业设置整体布局,以应对产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对规模大的专业,通过细分专业培养方向等措施优化专业结构;对发展前景良好的小专业,充分利用师资、实训条件等优势,加大改革力度,提升专业品质,增强专业吸引力。

2、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集群

按照“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打造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集群。

按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切实完成机电一体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各项指标,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形成“整体跟随、重点突破、局部超越”的专业建设格局。

3、制订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聘请省、国家技能大师2-3人,行业知名专家3-5人,大学著名学者1-2人,组建电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各专业分类成立相应专业建设指导小组。

成立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大师、专家、学者实质性指导专业动态调整、课程建设等工作。

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定期与合作企业开展专业研讨会,了解企业最新需求,共同制定精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各专业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4、打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品牌特色

(1)海外服务:

与中联深度合作构建中联海外学院,形成稳定的合作办学模式。

在2012级已开设一个班的基础上,从2013级组建1个“中联重科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班”、2014级增加1个“山河智能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班”。

2015级拓展与三一重工、恒天九五、千山药机等企业合作,学生稳定在400人。

(2)分层次教育: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从201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生中遴选基础好的学生组建试点班。

同时探索高职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实施办法,积累经验,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报高职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3)中高衔接:

将2013级中职机电类专业对口升学学生组建一个中高职衔接班,并联合相关中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探索中高职衔接快捷、有效途径。

5、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省教学成果奖

总结机电一体化专业近几年的改革成绩,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各项成果,积极准备201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以进一步扩大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影响力。

6、开办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本科专业

在建设好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专业调研,做好开设本科专业的论证工作,力争实现2015年本科招生。

具体分年度计划如下: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聘请技能大师、高校名师各1名,组建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

聘请技能大师、高校名师、行业专家各1名,组建电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高校名师1名、行业专家1-3名,;电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正常

专业设置整体布局及动态调整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细分方向三个培育方向;申报电梯工程技术新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定位调整,申报工业机器人新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位调整,申报物联网(暂定)新专业

打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系列品牌特色

组建1个“中联重科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班”;实行分层教育(提升班1个);中高衔接机电班1个

增加1个“山河智能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班”;实行二级分层教育(提升班1个、就业班1个);中高衔接电气班1个

拓展与三一重工、恒天九五、千山药机等企业合作,海外服务学生稳定在400人。

分层教育机电专业全面实施;中高衔接覆盖三个及以上专业。

省教学成果奖申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果固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省教学成果奖申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推广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本科招生

可行性分析准备

专业论证

招生

(四)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项目载体的课程、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1、推行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弹性式订单式培训和海外服务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保留学校教育中完善的人文、健康、思想素质教育体系,专业素质教育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和共同实施。

在应用电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式、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等,专业核心课程采取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模式,或者利用校内资源仿真企业的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2、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以“做学结合”为基本要求,推行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改革。

企业课程由企业根据其车间管理模式实施教学,课堂教学仿真企业生产管理,实施班组管理,积极引入企业看板管理、进度管理、工艺管理等模式。

课堂教学实施“一评两会三定”模式,即课堂教学要一项目一评价,要精心准备好班前、课后两个会,学生学习中要定工位、定团队、定时间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手段,推进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数字化教学。

所有课程要开展空间化,将教学资源上网,部分课程要实现教学空间化。

利用通信技术,将企业工程项目实时导入课堂,推进远程实景课堂建设。

3、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以校本教材为基础,以配套资源库建设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三年建设期内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气CAD》等10本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其中5本公开出版,争取立项省级规划教材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

所有课程均要实现资源空间化,5门课程要推行教学空间化。

重点建设20门课程教学资源库。

《PLC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课程要制作专门教学网站,每门课程均要制作整套交互式动画教程、整套技能操作的视频教程。

依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建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电气CAD》9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采取以项目为载体、做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全院课程改革建设,并争取立项8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改革考试方法

所有课程采取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方式,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采取过程+段考+终考的方式,终结性考核方式由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展示、描述和自我评价为主。

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教考分离,由学院组织出题抽考。

实施毕业生资格考试,所有毕业生必须通过专业通识题库的上机测试,才能获取毕业资格。

5、提升技能竞赛成绩

在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4个赛项参赛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嵌入式产品开发”、“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5个赛项的团队组建和赛项技术资源包。

三年内,力争获取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2项,国家级奖项6项。

6、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组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片区工作组,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巡查机制。

分别在长沙星沙经开区、麓谷工业园,在株洲、湘潭顶岗实习基地,分片建立工作组,并派驻教师进行管理。

具体分年度计划如下: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任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教学模式建设

完善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班、深拓班教学体系,制定电气、电子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完善优化各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新增订单班1个、海外服务班1个。

形成我院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并固化为教学成果。

新增订单班1个、海外服务班1个。

推广我院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

并新增订单班1个、海外服务班2个。

教学方法和手段

校企共建深拓班、海外班企业特色课程如《低压电器》、《PLC与触摸屏》、《软启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企业车间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企业教学模式建设校内“一评两会三定”课堂教学模式。

完成所有实训场地的多媒体建设、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所有操作性位置的专业核心课程推广实施“一评两会三定”课堂教学,推广4门企业课程的3G实景课堂教学。

固化和推广课堂教学方法和手动成果。

教学资源建设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及其应用》三门课程校本教材配套开发和修订,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案规划。

推进空间课程建设,所以教学课程均空间化,1门教学空间化课程建设。

《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三门课程校本教材配套开发和修订。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5门。

开展《PLC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课程文本、视频、动画等资源包的开发。

《安全防范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电气CAD》三门课程校本教材配套开发和修订,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3门,省级2门,国家级1门。

《PLC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教学网站投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