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68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的城市色彩与建筑风格Word格式.docx

从古至今,西安拥有众多优秀的建筑,这些建筑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风格各异,色彩纷呈;

加之,它们又座落在不同地段,所以创造并影响着西安的整体形象。

它们不但构成了西安市城市特色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也是西安这座城市独特于诸多城市的物质空间要素。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建设不断扩张,大幅度地改变了城市的空间肌理,同时也给当代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建筑设计者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即以后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应该怎样科学地运作,才能更合理、更充分地突现西安的城市个性。

早在大学任教期间,我就对城市设计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写过一些专业文章。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设计便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研究西安的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目的在于以点带面、切实地推进城市特色的建设。

本书综合了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的具体技术控制手段、优秀建筑实例分析以及城市规划法规、规章等方面的内容,以系统的观点来探索西安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为今后西安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框架性研究成果,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能深入地、切实地做好,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下文笔者将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展开观点,作为这个研究框架的导引。

城市及建筑的发展总是处在时间、空间、人间的坐标系上。

城市既是地域的产物,又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

城市的气质来自于历史及文化的积淀,城市的魅力体现了不同时代建筑的有机结合。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西安的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首先必须了解西安的自然地缘、历史文化和环境形态,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体系。

一、自然地缘影响着城市的色彩

自然地缘既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个性差别的本原要素。

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规划、设计时,恰当地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性,能增强城市形象的鲜明个性。

西安位于黄河上游,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在西安南侧的东西几百公里间,秦岭山脉峰峦叠嶂、逶迤相连。

这一道天然屏障,使得西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因素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空气、日照等天然条件,这些因素不仅对城市建筑的兴建产生影响,而且也影响当地居民的审美意识。

西安位于东经107°

40~109°

49北纬33°

39~34°

45之间,建筑风格不像地中海沿岸的建筑那样追求强烈阳光下的建筑雕刻艺术,而是根据其地理因素,对建筑作平面上的院落划分,借此来达到庭院空间的层次叠加及渗透关系。

西安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该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较高,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水水系。

古代即有“八水绕长安”的胜景。

在古代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许多城市都依傍于河湖而建,一则可顾及居民生活,得以就近饮水之便,二则可充分利用水运的有利条件,发展商业。

自古以来,水就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水对一个城市建筑风貌的形成和城市文化传统的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时历代对长安城的规划、设计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达到了城市及自然水系和环境有机共生的状态,也使城市空间格局及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征象。

目前,西安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持编制的《大水大绿规划》重在体现历史上西安曾经有过的山水格局及大气磅礴,当然这也是研究城市特色时应考虑的宏观因素及规划依据。

古代长安城的规划建设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城市的地面供水顺应自然地形由南向北供给,沿岗原之间的低地布设,并利用凹地开凿湖、河,克服地形上的不利因素。

曾自城南引水入城的永安渠、引水入城的清明渠、自城东南引水入城的龙首渠。

永安渠在积香寺西南,引水西北流,在安化门西入城,北流至景耀门以东出城入苑,注入渭水。

清明渠引水北流,在安化门之西入城折东流入皇城,又北流入宫城注入南海、西海和北海。

龙首渠引水北流,到长乐坡分为二渠,东渠从通化门附近入苑;

西渠从通化门入城再北流入宫城,这也是解决城东北隅用水的主要渠道。

到了唐代,又有引义峪水入曲江的黄渠,黄渠流入曲江后,又从曲江分出二渠:

一渠向西北流往慈恩寺,一渠向东北流入龙华尼寺。

漕河从含光门折东入城,在西市东北角折向北流,绕皇城、宫城北流入苑。

另外,唐代还从河西渠引同一渠至兴庆宫注入龙池,又引了另一渠汇为东市放生池。

像这样的湖泊泉池在唐长安城中处处可见,无论是曲江池、万花池、龙首池、太液池、兴庆池,还是太极宫中的东、西、南、北四大海和山水池等都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面貌。

水系的发达影响到了城市的总体风格及印象,最近由西安市规划局编制的《曲江新区规划》及西北设计院设计的“芙蓉园”,都是极好的例证。

主持这一项目设计的张锦秋先生曾说: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了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功能的广泛适应性……符合中国人情趣的庭院式的布局和手卷式的空间部署,利用地形,因地制宜等从总体到局部的艺术规律和手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优良传统。

”探讨西安的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不能脱离特定的自然地缘。

我们通常所说的“江南水乡”、“苏杭天堂”,无论是其城市色彩还是建筑风格,都是依托于它们各具特色的地缘而存在的。

西安则更应依托于自身地缘,运用古朴、沉稳的传统色彩,体现雄浑、大气的风格。

古时流传的“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既是对古代长安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西安城市地位及风格的宏观定位。

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曾建都于此,其后秦、汉、隋、唐,代代相继,朝朝鼎盛,成就了古代中华文明的顶峰。

这大都基于西安占尽天时地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当代西安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天然因素,在风格及色彩研究中体现故国大都的精神气质,为城市的建设注入鲜活的力量。

二、环境形态是城市肌理形成的广义基础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构成,如城市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几何形状、城市的格局、城市的交通组织功能分区、城市历代的形态演变等等空间布置形式。

这些形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城市所在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受不同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了城市文化景观上的差异。

它是反映城市整体特色的最主要的内容。

不同的城市形态,影响到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同时决定整个城市的色彩和各个区域的建筑风格。

城市总体格局是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自然条件基础上,根据城市政治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

例如,北京城之美是举世公认的。

它有一条长达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

城市的主要建筑排列在这条中轴线上,或者在它的两侧。

在城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的西侧,设计了什刹海、北海和中南海这样一组迂回曲折、生动活泼的园林和水面,使城市风貌既严整又不失于呆板。

北京古城的房屋建筑平缓,呈水平发展的状态,但又高低错落,和谐有致。

城市的主要建筑突出,一般多数建筑平淡,有主有次,主次分明。

城市空间开朗,绿树成荫,从高处往下看,低层房屋加丰茂的绿树,也是北京古城风貌的一大特色。

这个实例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独特风貌,而且也印证了在环境形态制约下形成的城市肌理是城市风格的首要控制因素。

西安及北京有相似之处,二者均为古代都城,即使在今天它的城市格局也受到古代城制遗存的影响。

从地理因素上讲,西安“南侵终南子午谷,北踞渭水,东临灞、,西枕龙首”,其四周的龙首塬、青龙塬、少陵塬及曲江洼地形成了它的界限。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实质是儒家文化在王城规划上的反映,如规划方正、均衡对称、经纬方格等等,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的审美观。

西安从周代的丰镐二京开始,其城市规划布局就运用纵横交错的井字形经纬龙骨体现其等级和秩序,到汉唐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唐长安城的道路经纬交错,形成严谨的方形网格,犹如棋盘。

承天门街,经朱雀门街,连通宫城门、皇城门、廓城门的中轴线,将长安城分成东西两半;

由南北十一条街,东西十四条街,将全城划分为113个方格。

所以,长安城总体也好,局部也好,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唐长安城以宫城和皇城居城北中央,依中轴线两侧对称构图,以经纬交织的道路作均衡的布局,以及宫城、皇城、市场、里坊的明确分区,东西市的设置和里坊的形制等都是中国农耕时代都城规划思想的典型体现。

我们在探索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时,必须关注西安市的总体形态。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色彩及风格是血脉,那么这座城市的形态则是骨骼。

城市形态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城市整体风貌的感官特征,是历次城市建设活动在时间维度中的沉积。

从城市形态结构来说,古代的西安城呈现为“山水城”的模式。

山水城相得益彰,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布局和文化。

如果在今后的城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遗产,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安排城市功能分区和布局,则会使西安的城市特色具有更高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和内涵,而其最终的结果将是:

以完整的、保存良好的都市形态来为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提供良好的发展及展现平台。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建筑贵在创新”的口号颇为盛行,标新立异越来越成为衡量新建筑优劣的标准。

20余年来,中国的建筑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局面,个体建筑千姿百态,及此同时导致城市风格走向趋同化。

我们从城市形态着手,从城市的大肌理着眼,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研究城市建筑的风格和色彩,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于当地地域文化及城市肌理特征的关于风格及特色的可行之路,并逐步予以推广,最终实现城市整体特色鲜明的目标。

三、历史文化是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的深层依据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

它更是在研究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时,需要挖掘及探寻的深层依据。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令人神往,皆因其独具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因这一积淀而形成的个性特色。

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是长期沉积的结果,是一种历时性的遗产,而当代城市人的现实生活必须及历史性的人文遗产共存。

事实上,今天的所谓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以历史性的人文特征来命名的。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综合反映着各个方面的成就。

历史文化名城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及结晶,具备了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它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高超技艺和精深思想,表现出一种吸收型、开放型、进取型的主体意识。

它既包涵着周秦时代雄伟、强劲的力度,又融会了汉唐时代奔放、和谐的气度。

半坡和姜寨的彩陶,显示出远古艺术的童年气质,人面鱼纹、人面蛙图则渗透着远古人类的图腾崇拜。

周原的青铜器,其造型、铭文、纹饰都包含着东方故国的神秘气氛,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暴力的征服和对神力的崇拜。

汉代的石刻艺术,是那个蓬勃向上时代关于气势、力量的讴歌,简洁、粗豪,形神兼备,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诗文书画,是用笔墨描绘的大唐盛世的壮丽画卷。

无论是建筑、石刻、诗歌、舞蹈,还是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它们都充满了生动而奔放的内容,而其中那种雄壮的力度、奔放的热情以及浑厚的气象,既是中国汉唐时代的风貌,也是长安文化蕴含的内在精神。

就建筑而言,从“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到“金铺玉户,华根壁,雕楹玉,重轩镂槛”的含元殿;

从“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人夹城”的太液池,到“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境中”的兴庆宫……似乎都能感受到长安文化雄壮之风、恢宏之气和灵秀之神。

明代,西安既是蕃封重地,又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一度出现新的高潮。

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兴建的城墙、钟鼓楼等著名建筑,均为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品。

一个城市的历史环境代表了该城市的价值和文明的价值。

文化遗迹是一座城市的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本及资源。

经济有落还会有起,但城市的文脉断了就很难恢复。

一个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

当今的西安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黄河流域一座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唐代的大雁塔、曲江池、小雁塔、大兴善寺,明代的古城墙、钟鼓楼,以及清代的大清真寺、传统民居等等。

这些文物古迹对西安来说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今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传统的思想,在保持历史的继承性的前提下,对城市的色彩和建筑风格进行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由此可见,西安的城市建设不但关乎西安的未来,而且将在传承中华文明这一伟大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安曾是周、秦、汉、唐的国都,对这一史实的重申,将引起城市建设工作者的重视,提醒他们在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时,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可以再生的资源。

然而,就西安的实际情况而言,地面遗存的古建筑已为数不多,既就是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所涵盖的古建筑在内,也大都是明、清两朝的遗存,周、秦、汉、唐时代真实、完整的建筑也已不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现实中存在的少数古建筑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求相关的工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如壁画、遗址、绘画、诗歌等进行交叉分析,来探索符合西安市特征的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以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为手段,来实现城市及建筑的文化复兴。

四、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研究框架的形成

在城市规划总体的研究及控制框架下,西安已经形成了自城市总体规划始,直至城市分区规划及城市节点详细规划的多层次设计及管理框架。

但是,要真正能够指导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仍然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而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则是诸多细节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

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已开始意识到非理性地运用色彩,对塑造城市形象来讲,无疑是一种灾难。

如果不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城市色彩混乱、建筑风格杂乱无章,甚至会影响到一座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色彩污染不仅损害城市面貌,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乃至生理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及早加以控制。

以日本东京为例,由于近年人口剧增,楼宇林立,市民生活节奏紧张,生存空间狭窄,每天面对黑漆漆的柏油马路、粉红色的立交桥、四处晃动的色彩斑驳的出租车以及杂乱的公寓住宅门窗涂色等等,不少市民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于是纷纷向有关部分投诉,对混乱、刺激的城市色彩所造成的干扰表示强烈不满。

这使得城市色彩学专家们不得不出面来帮助收拾这种被称作是“色彩污染”的局面。

色彩污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另外,少数人在色彩搭配方面的无知也是造成色彩失调的重要原因。

要避免色彩污染现象的发生,关键在于健全色彩规划设计及管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和监督。

关于这方面的工作,西方及日本开展的较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仍以日本为例,京都从1972年起就对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的颜色,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作了限制性的规定,使城市传统风貌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古今、新旧便显得和谐一致。

其他先进国家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这里不一赘述。

近几年来,西安逐渐展开对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因此,无论从国际的研究状况来看,还是从西安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研究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它将为西安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复兴建立基础、锦上添花。

同时,也是深入切实地保护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工作组成部分。

本次研究的范围为以西安市中心区为主,涉及周边9区4县。

主要将城市三环以内的各类建筑,根据西安城市结构和历史特征划分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内,根据城市功能和地域特色,再进行细划,然后确定其色彩和风格。

在建筑色彩分析中,应用CMYK色彩系统,对建筑色彩进行量化分析,给出推荐用色及搭配示例,为建筑色彩设计及规划提供可供参考的选色范围。

为了避免色彩污染和建筑风格杂乱,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素养,引导市民自觉参及管理及监控,使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色彩和建筑风格成为一项意义深远的社会工程。

五、西安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研究概述

1、研究西安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的意义

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发展特质,而且,通常城市的色彩和建筑风格就是城市历史的写照。

中国传统城市给人们的印象是飞檐、斗拱、高台、亭、榭、殿、阁和四合院,这些特点是自然的延伸和自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

西方的城市传统景观是“文艺复兴”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张扬及重塑,并成为西方城市景观的灵魂。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件艺术品,城市本身即是文化景观的集合体。

在城市形象建设及设计运作体系内,城市所有的要素都应具有景观性,而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设计和研究则是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

西方一些城市很早就已开始对城市色彩进行整理。

1850年后的40~50年间,意大利都灵建筑师协会将城市建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颜色(大约20个左右)涂在了市政大楼院子里的一面“样本墙”上,将城市“色谱”公诸于世。

这些颜色均标有号码,为房主、粉刷工及规划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从那时起,都灵的政府文件就直接采用相应的号码来标示颜色。

1978年底,都灵工艺大学建筑学教授乔凡尼·

布里诺正式向政府提议对都灵城市色彩进行规划,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批准,布里诺被官方指定为色彩顾问,负责对每年1000例左右的立面粉刷工程进行指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也已开始着手城市色彩的规划工作。

如日本京都、大阪等城市就有较为系统的色彩规划方案,科学的规划使得这些城市呈现出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

这些成功范例的普遍做法是:

在进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于色彩的专项规划及设计,这项工作完成后再提交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了方可交付实施。

我国关于城市色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规范的操作方式和相关的法规制约。

令人欣慰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首都规划委员会就开始对北京新建的规划小区提出了进行色彩规划的要求。

而自2000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则标志着我国在城市色彩规划及管理法规的制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西安作为一座千年古都,城市的色彩和建筑风格对城市的形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也给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以不同的视觉及心理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整体色彩及建筑风格的研究比较欠缺。

要做好城市的色彩设计,必须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将色彩作为一个单项列出,进行专门的规划,使之在城市详规和具体的城市设计及建筑外观色彩设计中得到落实。

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按规划实施后的城市环境色彩进行监控,以免破坏城市环境色彩整体和谐的现象发生。

只有这样,城市色彩才有可能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概括起来,研究西安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促进城市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

过去西安对建筑风格提得较多,但对建筑色彩涉及甚少。

目前,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工作,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建筑色彩体系和建筑色卡”研究,促进了建筑色彩体系的标准化。

我们希望通过对西安建筑色彩的研究,提出科学的策略,创造及古城风貌相协调,且富有个性的城市色彩环境。

(2)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

西安从古至今拥有众多的优秀建筑,现存的建筑如唐代的大雁塔、小雁塔,明清的钟楼、鼓楼、清真寺和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张学良公馆,当代的钟楼饭店、三唐工程、历史博物馆、陕西图书馆,美术馆等,但同时西安也出现了建筑风格及古城环境不协调,设计样式简单,色彩单一等现实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西安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的建筑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西安的地域文化。

(3)避免不和谐的建筑色彩对城市形象产生干扰。

色彩给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黑色给人以肃穆的感觉、红色让人觉得热烈、白色让人感到恬静、紫色给人以神秘感,颜色本身对人就有一种吸引力,然而,混乱的色彩搭配让人感到浮躁。

建筑离不开色彩,建筑色彩对它的风格、美观有直接的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构成元素,良好的建筑色彩对美化城市形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供科学合理的审批依据。

谈到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人们对它往往只有直观的感受,而缺乏标准化的色彩体系和具体的建筑风格指导原则,但是这些正是规划审批者所需要的依据。

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而且一栋看上去很好的建筑不一定适合它所存在的地域。

20世纪90年代的西安市总体规划对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这种量化的指标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但是,对设计人员、规划审批者和实施单位来说,需要更全面、更系统的依据。

总之,对西安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研究及设计,不但可以完善城市形象,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它可以为建设工程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2、城市色彩的研究及设计

城市色彩是指局限于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色彩,它涉及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历史、气候、植被、建筑、产业、文化等诸多因素。

从建筑的角度细分,城市色彩又包括居住建筑的色彩、商业建筑的色彩、办公建筑的色彩、景观建筑的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等等,它是一个集中的、完整的建筑色彩生态体系。

城市的色彩因国家、民族、信仰、地理、气候、风俗的不同而相异。

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如巴黎以黑色屋面、灰白色或淡茶色墙为基本色调;

佛罗伦萨以红色屋面、白色或淡黄色墙为基本色调;

希腊人用色彩去加强大理石神庙的视觉效果,把群像雕塑装饰的山墙正面涂成浅蓝色或赭石色,给城市增添幽深的意境;

意大利圣索菲亚和圣马可教堂上的马赛克及大理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种色彩效果带给人轻快的空间感受;

我国南方城市惯用冷色,北方城市惯用暖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表现草原城市的特征,城市色彩大部分施蓝色,象征着粗犷浩淼的草原风光;

所有这些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及风格。

西安的城市建设坚持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发展。

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使保护及建设相统一,继承及发展相统一,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使城市发展走上重生态、讲景观、讲文化的轨道,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这是我们进行西安城市色彩研究的大背景和前提。

对城市色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建筑色彩由于具有较强的可操控性并且对城市整体面貌的形成起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