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77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料)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Word格式.doc

(五)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094.08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6.08万元。

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670万元,企业自筹424.08万元。

二、建设单位概况

内蒙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成立,属股份制民营企业。

公司总部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北郊****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内蒙古杭锦旗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多年。

创办企业以来,诚信经营、业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公司现有员工200人,其中大中专文化程度50人,占25%;

下岗职工40人,占20%;

农民工110人,占55%。

公司以肉牛、肉羊养殖、加工、销售为主体产业,同时经营煤炭、餐饮等项目。

2005年末资产总额达到5000万元,当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

公司现有6个子公司和6个分公司,正在向集团化发展。

公司从2003年开始建设的“年繁育出栏加工3万头肉牛30万只肉羊项目”是经自治区发改委立项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经营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用8年时间分三期实施,建成养殖基地50个,发展合同养殖户20000户。

建成牛羊主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6条(包括生物制品)。

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2.5亿元,利税0.5亿元。

同时可带动本地区6万农牧业人口进入产业化经济链,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

项目通过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实施,公司和农户通过章程和契约结成利益共同体,互联互动,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到2005年末,一期工程已完成,共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了10个养殖基地,扶持发展养殖户2500户,直接受益农牧业人口8000人。

建成了肉食品加工中心2个,国内一流水平的屠宰分割生产线和熟肉制品生产线已运行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

目前,牛羊肉系列产品已全面上市。

由于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并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已形成稳定而畅通的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以公司优质牛羊肉为依托的“****餐饮连锁店”正形成燎原之势向全国推进。

由于在实施种养加项目的过程中,直接拉动了当地的农牧业经济,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5年被评定为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为了把产业作强作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安全质量管理“五好”方针。

确立了“从草原来,到天下去”的宏伟目标。

以创新思维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企业精神。

现在公司已相继通过了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取了全国食品生产许可证(QS)。

同时被中国质量诚信促进会评定为AAA级质量诚信会员单位和质量诚信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公司的“****”牌系列产品被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会冠以消费者信得过知名畅销品牌。

进入2006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势头良好。

三、项目编制原则

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优势为依托,以开发引导为手段,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增加经济总量为目标,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化形成速度,以推动和促进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产业高科技、服务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度环境保护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开发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本项目以市场机制运行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以高速产业结构和优化市场体系为目标,科学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走向,设计原则采用近远期结合,着眼于今后发展使本项目既有一定的弹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体现长期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必须按照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实现规划项目提供保证,切实指导项目建设,把该项目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实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对东胜区乃至鄂尔多斯总体农牧业经济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现代化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

内蒙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方案要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建筑设计上尽量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经济适用。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绿化系统,提高绿化标准和覆盖率,使内蒙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上档次,达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

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对各类污染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创建环保分区,制定目标体系和建设控制原则。

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弃置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做到“开发一片、建设一片、形成一片、收益一片”,不搞盲目开发。

第二章冷链物流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定义

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也叫低温物流(Low—temperature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FoodColdChain)。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

初级农畜产品(水果、蔬菜;

肉、禽、蛋;

水产品;

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速冻食品;

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

冰淇淋和农畜产品;

快餐原料);

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而本文所指农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牛肉、羊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见模型)。

农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由各主要节点组成。

其节点情况:

上游有养殖或者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

中游有冷藏仓库、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中间商和供应商等;

下游有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家庭等。

由这些节点连接构成冷链物流网络。

二、冷链物流构成

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冷冻加工:

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

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

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冷冻贮藏:

包括农畜产品的冷却和冻结贮藏,以及水果、蔬菜等的气调贮藏。

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

冷藏运输:

包括农畜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

此环节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农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所以运输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

这一点,在长途运输中尤其重要。

冷冻销售:

包括各种冷链农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

此环节主要涉及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柜。

三、发达国家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冷链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家庭。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农畜产品冷链已经初步建立。

四十年代,欧洲的农畜产品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

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世界各国对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

在1999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农业研讨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农业部长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对以下四个问题立即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食品安全;

二是增加农牧业研究的投入;

三是可持续农牧业技术需求;

四是WTO和世界农牧业贸易。

成立于1943年的世界食品物流组织,在包括改善食品及其他货物在保存、配送过程中的冷藏技术、人才培训、信息沟通、研究与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并上升为全面的物流服务(在易腐食品上表现尤为突出)。

发达国家对食品服务业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及物流服务公司的性能进行评价和低温条件下农畜产品的物流设备与要求等都在进行研究,并十分重视食品冷藏业与环境的关系、农畜产品冷藏行业制冷剂的替代和农畜产品冷藏业的立法研究。

日本对农畜产品产业技术与保鲜流通非常重视。

为了提高商品储运与养护鲜活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产销过程合理化,日本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鲜活农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比例达100%,普遍采用包括产品预冷、整理、贮藏、冷冻、运输、物流信息等规范配套的流通体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宏观调控。

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

四、我国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因此改装了部分保温车辆。

1982年,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农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存在问题

1、完整独立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及食品产业的发展。

2、对生鲜农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

蔬菜、肉类等鲜活农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以保持农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

由于我国对生鲜农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农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能力的低下,导致目前农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农畜产品产后产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

1。

3、硬件建设欠账太多,农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生鲜农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

冷链设施装备情况如下:

公路冷藏车辆:

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日本有12万辆,美国有20万辆。

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总量的0.3%,美国为0.8%一1%,英国为2.5%一2.8%,德国为2%一3%。

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全部货物运输总量的比例为20%,而欧洲各国是60%一80%。

铁路冷藏车辆:

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

冷藏运量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冷库容量:

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是由于这些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

目前,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一30%,有的甚至达不到20%。

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

目前,我国农畜产品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一90%的水果、肉类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上面盖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

中国目前的农畜产品冷链设施和装备不足,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因此产生两个后果,①农畜产品的大量损耗。

我国水果蔬菜的损耗率为25%一30%,而美国仅仅为1%一2.%。

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我国农畜产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经销商完成。

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5、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由于我国农牧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原始农畜产品一直是我国多年来生肉消费的主体。

比如热鲜肉,这是目前市场上见得最多的生肉的一种消费形态。

热鲜肉是指畜类凌晨屠宰加工后,经卫生检验合格,清晨上市,肉温一般在室温至37—38℃之间,未经过任何降温处理的鲜肉。

出于认识上的错误,广大城乡居民热衷于食用热鲜肉。

但实际上这种肉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热鲜肉由于屠宰时间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不同,气温变化各异等因素使得肉温变化不定;

再经批发、零售到用户食用,约4—15个小时。

在这一系列周转过程中,热鲜肉要受到空气、尘埃、苍蝇、运输车辆、刀案、台称、包装物、操作人员的身手等多方面污染。

而且由于这段时间肉温偏高,周转时间长,细菌最容易大量增殖,食用时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宰杀后的牲畜胴体必须经过僵硬、成熟二个阶段的变化才成为可食用的新鲜肉。

处于僵硬期的肉质,肌纤维坚硬,不易煮烂,汁液少,口感不理想,一般不能做原料。

只有经过成熟期,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肉体中酶的继续作用,使僵硬肉变为柔软、多汁,同时由于氨基酸、蛋白肽等风味物质的形成才使热鲜肉具备芳香的滋味,食用口感才最好。

而这两个阶段大约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因此,热鲜肉并非是肉类最好的消费形态。

另外,热鲜肉的保质期很短,一般在1—2天左右。

冷却农畜产品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如冷却肉,又称冷鲜肉、冰鲜肉,是指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将宰杀后的牲畜胴体迅速冷却,排除体内的热量,并在后续的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实行冷藏链物流,肉温始终保持在O℃—4℃之间的生鲜肉。

这一温度范围使得大多数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已不再分泌毒素。

另外,因为没有冻结,所以细胞内的汁液也不会流失,且由于低温下冷却,减缓了肉体内部水分的蒸发。

“后熟”过程也是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通过物流冷藏链体系生产加工的冷却肉,在保持营养物质的同时,还保持了肉的柔软多汁,味道鲜美,芳香,容易咀嚼,便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

冷却肉与热鲜肉相比,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卫生标准、营养价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而且冷却肉较热鲜肉有较长的货架期,冷却肉的保质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在零度条件下,甚至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可以说,冷却肉是一种更科学、更卫生、更营养的生肉品种。

目前,虽然冷却肉对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不吃热鲜肉,全部消费冷却肉,并且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国际上肉类总的消费趋势是:

冷却肉的数量不断扩大,热鲜肉的份额越来越少,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提出口号不吃热鲜肉。

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生产的冷却肉,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占领了国际市场。

在我国,冷却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刚刚起步,1996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漯河双汇集团率先将数吨冷却肉投放北京市场,开创了我国冷却农畜产品加工、运输、冷藏、销售之先河。

上海、大连、天津、洛阳等地科研人员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鲜食品物流、冷链系统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工程”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我国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冷却生产加工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冷却农畜产品生产的发展。

冷却农畜产品加工与流通过程贯穿了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货、销售所有环节,全部在冷链系统下完成的:

捕获一快速冷却一分割一包装一冷藏一运输一超市零售—冷藏柜及家用冰箱。

在一些大、中城市,上述的农畜产品物流冷链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消费水平也较高,生鲜冷却农畜产品物流冷链的建设推广具有充分可行性条件,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

对于鄂尔多斯地区,受加工生产条件的限制,急需形成完善的物流冷链体系和消费水平,发展冷却农畜产品生产势在必行,从消费总的发展趋势上看,2l世纪将越来越成为冷却农畜产品的天下。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点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东胜区****工业园区。

二、建设条件

本项目地处东胜区****镇,距东胜区8公里,交通便利,为建设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随着东胜铁西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东胜区城市建设的进程。

同时,东胜区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也必将为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伴随城市化的逐步实现,东胜区将成为鄂尔多斯市的文化、经济、商贸流通中心,东胜区距康巴什新区仅20公里,两个区交相呼应,将成为鄂尔多斯经济的新亮点,而内蒙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坐落在东胜区,将成为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乃至鄂尔多斯的农畜产品流通枢纽。

在东胜区建设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将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东胜区农村牧区的流通体系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必要性

(一)冷链产品生产优势。

我市特色优势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但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限制了我市农副产品的流通和外销,农牧民收入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发展冷链物流对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食品消费安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冷链物流基地优势。

我市正在建设的食品工业园区和定位于为城市生活资料提供物流服务的四大专题物流园区,可以成为发展冷链物流的产业基地,对于拉长食品工业产业链,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做大做强专题物流园区,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形成特色和优势,均有重要作用。

(三)冷藏运输设备生产优势。

我市在建的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冷链物流园区,可以引进成规模的冷藏设备生产企业,包括冷库、冷藏车、托盘冷箱等系列,,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伙伴企业链式发展,进一步集聚发展铁路冷藏车辆、各型冷库冷藏设备等,可能形成一片新的技术含量较高且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四)现实需求。

我市正在规划建设居民生鲜食品供应网络体系,大力发展社区生鲜连锁店,迫切需要配套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发展冷链配送物流。

第五章鄂尔多斯市及东胜区发展概况

一、鄂尔多斯市概况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

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

全市辖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8个旗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9.7万人,其中蒙古族16.8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主要有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自然资源,是全区乃至全国正在发展的能源重化工和纺织基地。

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244亿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2007年煤炭产量1.7亿吨,是中国产煤第一地级市。

天然气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为7504亿立方米,为国内最大的整装气田。

此外,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且品位很高。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从这里走向世界,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

目前,鄂尔多斯已经构筑起了能源、化工、纺织、高载能、高新材料、生物制药、农畜林沙产品加工、建材、商贸物流、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

煤炭、电力、化工、绒纺、建材等主导产业呈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化工产品产量300万吨,总规模分别达到919万千瓦和550万吨,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06年,华泰乘用车投产上市,清洁节能型发动机项目顺利推进,东胜装备制造业园区全面启动,产业多元实现新突破,产业层次正在由低端向高端演进。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297户,总量达到44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3.1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年均增长47.8%,综合效益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场主体与日俱增、群雄并起的公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新成果,长期困扰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2007年GDP达1150.9亿元,财政收入达20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123元,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进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前三位,在中国西部145个地级市中,经济总量进入了前15位,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地级以上百强城市中,鄂尔多斯市综合实力跻身第53位。

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已进入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成为自治区和全国中西部区域经济最具发展生机的地区。

二、东胜区概况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之中,是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

东胜1983年撤县设市,1987年被列为全国开放城市,2001年撤市改区,下辖3镇9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530平方公里。

总人口近45万,其中城镇人口40万,有蒙、汉、回、藏等21个民族。

东胜区位优势明显。

109、210国道、包(头)东(胜)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包(头)神(木)、准东铁路沿城而过,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东胜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57公里,距首都北京800公里,城区距包头机场80公里,距鄂尔多斯机场仅有15公里。

东胜自然资源富集。

已探明矿种30多种,尤以优质煤闻名遐迩,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

陶土探明储量4.33亿吨,高岭土65亿吨,石英砂4226万吨,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粘土等建材资源储量惊人。

农畜产品、林果山珍、中药材久负盛名。

盛产有“纤维钻石”之称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公司——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部就设在东胜,“鄂尔多斯”羊绒服饰品牌享誉海内外,“温暖全世界”。

东胜人文资源独特。

历史悠久的秦直道遗址,直指秦汉文化的源头;

境内有汉、北魏时期城郭遗迹多处,出土的战国、汉代、元代文物有1000多件;

最大的内陆湖泊——泊江海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遗鸥的栖息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胜经济实力雄厚。

东胜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