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777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docx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

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安全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

 

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3·21”窒息事故

2009年3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在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护作业时,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9年3月21日8时30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项目部闻某带领2名民工到京唐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长20米、宽4.6米、高3.65米,容积约320立方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米左右)。

13时45左右,闻某等2人先后下到池底(池内余水已在当天中午前排除),相继晕倒。

电工张某等2人闻迅下池救人,也晕倒在除盐水池内。

电工安某顺爬梯下到水池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顺爬梯回到池上。

管道安装工段长郭某带人赶至事故现场,误以为是触电导致下池人员晕倒,在断电后让管道工杨某下池救人,导致杨某缺氧窒息倒在池内。

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人窒息晕倒,送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有关人员在除盐水池内作业过程中,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在未经检测、不明池内环境和缺乏有效通风换气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贸然在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

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则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8”氮气窒息事故

2010年8月28日9时40分,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和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钢轧厂1#转炉西侧散装料称量漏斗内进行检修作业时,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10年8月27日7时30分,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钢轧厂(以下简称甲方)检一车间副主任杜春生口头通知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电气安装工程分公司技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一钢轧厂作业区作业长石瑞,要求其做好28日1#转炉检修的准备工作。

16时30分,石瑞在本作业区安排部署了此项检修工作。

当日,甲方检一车间各点检员对其负责的检修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分别向点检作业长邓伟进行了汇报,邓伟汇总并制定了《1#转炉检修风险控制一览表》,报本车间杜春生副主任、齐有强副主任和崔海龙主任审批同意后,报该厂安全科和乙方备案(邓伟安排马强给乙方送去《1#转炉检修风险控制一览表》)。

甲方确定由本车间设备点检员马强负责带领乙方作业人员对西侧散装料称量漏斗进行补焊作业和质量验收。

《1#转炉检修风险控制一览表》标明了散装料称量漏斗补焊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坠落、触电、煤气和氮气,因此,马强于27日从本车间点检站保管员孔德双处支领了煤气检测仪和氧含量检测仪,以备第二天检修现场使用。

28日8时,甲方检一车间设备点检员马强电话通知石瑞:

“1#转炉准备于9时30分开始检修,要求其派4名检修人员对1#转炉六层平台西侧散装料称量漏斗进行补焊作业”。

随后,石瑞电话通知当班班长田立权派维修人员。

8时10分,田立权召开由钳工陈焕楼、王忠宝、曹艳庆和李宏刚参加的班前会(马强此时来领人也参加了班前会),安排布置当班工作,因作业场所有粉尘且高温,田立权要求当班作业人员工作期间要相互监护。

交接班会结束后,田立权安排陈焕楼和王忠宝去库房取工具,曹艳庆和李宏刚先随马强沿检修通道去1#转炉六层平台西侧散装料称量漏斗处。

陈焕楼从库房里取了焊条工具和材料、王忠宝取了大锤后,也沿检修通道爬到六层平台上。

当时因1#转炉未停炉,马强、陈焕楼、王忠宝、曹艳庆和李宏刚在六层平台等待。

9时30分,甲方检一车间设备点检员曾献波用对讲机通知马强:

“1#转炉已经停炉,冲末段开始,可以进行检修。

”马强、李宏刚和曹艳庆便去拆卸散装料称量漏斗人孔盲板,陈焕楼和王忠宝在散装料称量漏斗西侧平台上连接电焊机(每层平台配置一台)焊把线。

李宏刚和曹艳庆打开散装料称量漏斗人孔盲板,接着二人用铝线绑定好补焊用钢板(钢板事前就备放在现场,材质:

16锰耐磨钢板,规格:

500cm×450cm×20cm),并站在人孔处手拽铝线慢慢向料斗内放钢板,钢板放到料斗中间时,突然被料斗内直梯卡住,李宏刚未加思索,立即沿直梯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想去扶卡着的钢板,但其刚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时,突然晕倒在散装料称量漏斗内。

曹艳庆看到李宏刚晕倒后,连忙大喊李宏刚触电了,陈焕楼听到曹艳庆的喊声后,立即关闭了电焊机电源开关,并说:

“快下去救人”。

接着曹艳庆、王忠宝和陈焕楼在未对散装料称量漏斗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以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先后陆续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救李宏刚。

曹艳庆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后,也突然晕倒。

王忠宝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看到李宏刚和曹艳庆都倒在了散装料称量漏斗底部,而此时突感自己身体不适,马上沿直梯返回。

在返回时,王忠宝和正下来的陈焕楼相遇,王忠宝告诉陈焕楼,因感觉不适先上去了。

陈焕楼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看到李宏刚晕倒在直梯附近,便用手去拉李宏刚时,也突感身体不适,随即沿直梯爬出了散装料称量漏斗。

王忠宝从散装料称量漏斗出来后告诉马强:

“李宏刚和曹艳庆都晕倒了,赶快救人”,马强立即将散装料称量漏斗内发生的情况电话通知了石瑞。

马强看到陈焕楼从散装料称量漏斗出来后,未加思索,在未用随身携带的煤气检测仪和氧含量检测仪对散装料称量漏斗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也沿直梯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救人。

9时42分,石瑞接到马强电话后,立即同本单位技术员吴硕赶赴事故现场。

在赶赴事故现场的途中,石瑞电话通知本公司调度室调度杨家新,杨家新立即电话通知甲方安全科副科长郭祥军,郭祥军电话通知煤防站值班员单国明。

石瑞和吴硕到达1#转炉六层平台散装料称量漏斗时,立即组织本单位张利利等10余名检修人员行救援,张利利用湿口罩捂住嘴沿直梯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第二级台阶时,突感身体不适,立即返回平台上。

这时,郭祥军、杨家新和单国明带领救援队伍和救援器材赶到现场,郭祥军和杨家新佩戴着空气呼吸器下到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救人。

10时20分左右,曹艳庆、李宏刚和马强陆续被救出,救援人员在平台上对3人进行人工呼吸。

10时25分,120急救车抵达事故现场,并立即将该3人送住唐山市工人医院进行救治。

11时45分,经抢救无效,曹艳庆、李宏刚和马强死亡。

二、事故性质及原因

(一)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加之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直接原因

在未对散装料称量料斗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可靠检测并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李宏刚贸然进入散装料称量漏斗内去扶卡在直梯中的补焊用钢板,造成急性氮气窒息,曹艳庆和马强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盲目施救,也导致氮气窒息,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间接原因

1、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电气安装工程分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薄,致使现场检修人员盲目进入散装料称量漏斗内,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5.1.1、5.2、5.3.2、和6.2条规定。

2、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电气安装工程分公司技术服务公司未对职工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致使作业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域进行作业时,缺乏安全知识,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钢轧厂对外包检修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监管,未组织现场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4、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钢轧厂虽然制定了各种设备检修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但未真正落到实处,点检员马强未按照操作规程对散装料称量料斗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确认安全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散装料称量漏斗内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5、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分公司虽成立了安全环保部,但安全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合并设置,未依法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9.5”事故

2008年9月5日22:

30,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在建二期煤气管道东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死亡7人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事故经过

9月5日下午,梁志中施工队分两组分别在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的1200管道内和东部管线南侧1600管道进行焊接作业,其中,在1200管道内焊接作业的2名工人,下班时间到了,未见其出来。

18∶30左右,3名在南侧1600管道内作业的工人及施工队负责人梁志中先后到1200管道内找人,都没出来。

大约19∶00左右,在南侧1600管道施工的杨远明和刘兴波(在管道外施工)发现工地的其他人员都不在了,于是刘兴波进入管道内寻找,没有出来。

杨远明发觉情况不对,便到宿舍找到刘兴涛(刘兴波哥哥)和另外一名工友返回工地继续寻找。

寻找中,刘兴涛在管道中拨打弟弟刘兴波电话,听见铃声但无人应答,人员具体位置不能确定。

由于当时怀疑管道中有煤气,没有冒然进入,刘兴涛便在管道上方不同位置用气焊割开三个孔,通风后进入管道寻找。

最后,刘兴涛在二期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处的1200管道内人孔(直径60公分,供人进出)以西两米处发现有人躺在管道内,随后承包人魏东明拨打110、120报警求助,并与赶到的新钢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敬文和副总经理李新民组织施救。

9月6日凌晨0时左右,七名施工人员被救出,并由救护车先后送往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经医院诊断,7人在送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

据统计,此次事故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

二、事故性质和事故原因

(一)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此起事故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二)直接原因

梁志中施工队违规作业:

1、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将新煤气管道与旧煤气管道(旧煤气管道已停用,两端封闭,形成了密闭容器)对接焊好,再从新管道内对旧管道开孔,造成旧煤气管道内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进入新管道。

2、焊接中,在205米长的管道中,只留1个人孔(管道底部开直径600mm圆孔,供施工人员进出管道用)和1个通风孔,未按该类工程每20-30米留一个通风孔的常规方法作业。

3、当日气候条件特殊,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基本没风,致使管道内空气流通不好,使有毒有害气体大量聚集,导致新管道内2名作业的工人和先后进入管道找人的5人中毒昏迷缺氧窒息死亡。

(三)间接原因

1、违法发包、转包。

新钢钢铁公司将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施工项目违法发包给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魏东明施工队。

魏东明又将该项目肢解转包给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梁志中施工队。

2、安全管理不到位。

新钢钢铁公司与魏东明之间、魏东明与梁志中之间,均未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文安新钢钢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工程发包审查制度,未将旧煤气管道存在的危害因素告知施工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梁志中施工队未针对工程制定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没有安全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管,没有按规定派人对管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护。

3、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缺乏。

施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对管道施工中相关危害因素知之甚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

进入管道找人的梁志中等人不具备安全生产常识,盲目进入管道找人,造成人员伤亡进一步扩大。

4、安全监管不到位。

文安县政府和新镇政府对新镇钢铁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文安县建设局没有认真履行自身安全监管职责,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造成此次事故负有监管责任。

南京钢铁氩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4年6月30日凌晨4点50,南京钢铁厂发生氩气泄露事故,导致现场三名工人窒息死亡。

6月30日凌晨4点50,南钢炼钢厂转炉车间一钢包底吹用氩气的金属软管发生故障,协力检修单位江都建设公司安排人员去现场更换金属软管,随后发生两名检修人员在事故现场窒息,另一监护人员去救援时也发生窒息事故。

三人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氩气泄露事故发生后,已经被周围员工第一时间堵漏,泄露气体很少,基本不会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2”中毒窒息事故

2014年1月2日9时50分左右,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在清洗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酸气管道时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人员伤亡情况:

(一)死亡人员。

王勇,男,35岁,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坡镇人;

王海川,男,36岁,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曲周县第四疃乡西流上寨村人;

(二)受伤人员。

李红星,男,46岁,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员工,邯郸市丛台区黄梁梦永康街人。

二、事故经过:

2013年12月26日,邯宝公司焦化厂煤气精制车间计划年前对酸气管道进行保质期清洗。

车间主任李书震打电话给焦化厂设备室主管科员郭利华,要求近期对酸气管道进行清洗;煤气精制车间作业长刘玉军随后也以电话形式通知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清洗作业的组长李红星,让他准备清洗备用酸气管道。

2014年1月2日上午,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清洗作业组组长李红星派副组长王勇和职工王海川、冯士军、姜全堂等4名员工到邯宝公司焦化厂清洗现场去拆卸管道、安装清洗法兰、连接清洗胶管等工作。

自己留在公司装载清洗用的固体烧碱。

9时左右,李红星带130客货车将烧碱拉到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煤气精制车间脱硫装置区,与冯士军一道卸车。

9时30分左右,李红星到焦化厂操作室找到作业长刘玉军,对刘玉军说:

“烧碱拉来了,什么时候开始干”。

刘玉军说:

“这两天不能干,上级正在进行环保检查,等上面检查结束后再通知”,李红星于是就向脱硫装置区卸烧碱的方向走去;8时30分左右,王勇带领王海川、冯士军、姜全堂等3人到达脱硫装置区内,拆卸拟清洗的备用酸气管道南端法兰和三通管道上的盲板,并接上了清洗法兰短管和胶管,然后让冯士军在脱硫装置区等待李红星拉来烧碱后帮助卸车。

9时左右,王勇带领王海川、姜全堂到所需要清洗的酸气管道北端----焦炉烟囱处的两根酸气管道旁边,在邯宝公司焦化厂未派人指认所需清洗管道的情况下,王勇用手摸了摸其中一个酸气管道,就认为是所需要清洗的备用管道(实际为运行管道),指派王海川与其分别站在两个空油桶(高约1.2米)上方拆卸酸气管道法兰,并让姜全堂在下面协助。

9时50分左右,酸气管道法兰被拆开,管道中的硫化氢气体瞬间溢出,造成王勇、王海川2人吸入硫化氢气体中毒,先后从所站立的空油桶上方跌落地面,站在地面的姜全堂被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呛的受不了,就用自己棉袄捂住鼻子向脱硫装置区方向跑去,在路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姜全堂跑到脱硫装置区,对刚卸完烧碱的李红星说:

“那边出事了”,李红星、冯士军急忙跑向焦炉烟囱处施救,姜全堂去接救护车。

到事故现场后,李红星、冯士军就先拖拉王海川至安全区域,在拉王海川过程中,由于酸气管道内的硫化氢仍在溢出,李红星中毒倒地,冯士军屏住呼吸,跑出大约四五米后也坐在地上。

事故现场附近,站在初冷器顶部的焦化厂鼓冷作业长马振宇看到这一情况,大声呼喊正好走到附近的焦化厂煤气精制车间主任李书震,李书震急忙跑到事故现场,边对李红星进行施救,边通知所属人员关闭酸气管道阀门,防止事故扩大,并向焦化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贾建成报告,贾建成迅速和厂内相关人员到达现场施救。

约2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事故现场,王勇、王海川被送往邯钢集团医院抢救,李红星被送往邯郸市第五医院治疗。

王勇、王海川经邯钢医院抢救无效,于1月3日4时死亡,李红星经邯郸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2日后出院。

四、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管道清洗作业人员错误拆卸运行中的酸气管道法兰,致使硫化氢气体外泄,造成作业人员硫化氢中毒窒息死亡。

(二)间接原因。

1.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承包的邯宝公司焦化厂清洗工程项目疏于管理,维检修制度不落实,未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现场管理不到位,未给作业人员配发足够的防护用品。

2.邯郸市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清洗作业员工安全意识差,在未得到明确指令、未配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清洗作业,事故发生后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盲目施救。

3.邯宝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落实,未设立独立的安全机构,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彻底。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4·26”窒息死亡事故

2006年4月26日上午,动力厂两名职工在检修时,违章作业,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旁滤器作业,导致氮气窒息死亡。

为吸取事故教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局面,现将此次事故的经过、原因和处理意见向全公司进行通报。

一、事故经过

2006年4月26日上午,动力厂检修车间对水站2#旁滤器进行月度计划检修。

8:

35分厂部调度会后,检修车间钳工二班开始对水站2#旁滤器进行检修。

8:

50分水站岗位职工张彦雪和魏燕军在对3#旁滤器进行反冲洗时,看到检修车间钳工二班班长林义等人前来进行检修,就对林义说:

“我们正在反冲洗,你们等反冲洗结束后再干吧”。

林义回答说:

“没问题,我们加着盲板呢”。

9:

05分林义带领组员共5人登上2#旁滤器,林义从2#旁滤器罐顶人孔顺着罐内梯子进到罐内后,立即窒息倒地,联保互保人员副班长朱光鹏在罐口见状后下去拉林义,也当即倒在罐内,检修工人朱晓平见此情景后马上让职工张荣到车间向车间领导报告情况。

9:

10分车间从充氧站搬来氧气瓶向罐内吹富氧,并打开罐底人孔处的轴流风机对罐内进行通风,随后职工马全国下到罐内,在朱晓平、刘鹏、张荣等人的协助下将罐内两名职工救出。

动力厂调度通知生产部叫救护车。

9:

35分救护车赶到现场将林义和朱光鹏送往邯钢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没有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动力厂《安全规程》第二篇第31条规定:

进入可能缺氧的设备或区域前必须先化验,含氧量不低于16%方可进入;《制氧机技术操作维护规程》中“水站技术操作维护规程”第九节“循环水旁滤系统高效纤维过滤器操作规程”之“滤床清洗规程”规定:

该系统反洗气现为氮气,过滤器检修,水池清污时在过滤器停止运行后,尤其要检查确认清洗气入口气动蝶阀F在关闭状态,并且关闭前面手动阀门,并且打开过滤排空阀、排气阀一个小时以上置换后方可进入。

经现场勘查并询问有关人员发现:

①检修人员没有随身携带便携式测氧仪;②进罐前没有采取其他手段进行氧含量分析;③进罐前没有打开已经接好在现场的强制通风的轴流风机;④现场加装的氮气管道盲板没有固定;⑤没有续办检修工作票;⑥没有进行安全确认且不听从岗位人员警告。

以上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1、运行岗位职工对本岗位检修工作安全确认落实不力,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2、动力厂和检修车间领导安全制度落实不力、安全工作管理不细,考核不严,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中国某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机电公司“8.28”氮气中毒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8月28日10时左右,中国某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机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某钢铁公司一钢轧检修项目部在该公司一钢轧厂1#转炉西侧称量料斗内补焊衬板作业时发生氮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

1.该公司检修维保工作由保驾公司承担保驾公司更换较为频繁且此类保驾公司员工较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作业职工不了解设备状况不了解作业现场危险源点。

无法做到安全确认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率先进入称量料斗内的两名职工发生窒息后在料斗上监护的职工误以为发生触电事故进入料斗内盲目施救造成死亡人数扩大。

三、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岗位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使职工掌握本岗位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点和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配备必须的气体检测设备用以进行安全确认配备空气呼吸器用于紧急救护。

3.现场需安装安全标示牌以起到警示作用。

4.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一。

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3.21”窒息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9年3月21日8时30分,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在中国北方某特大钢铁联合企业工程项目部闻某带领2名民工到该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长20米、宽4.6米、高3.65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0,5米左右。

13时45分左右闻某等2人先后下到池底,池内余水已在当天中午前排除相继晕倒。

电工张某等2人闻讯下池救人,也晕倒在池内。

电工安某顺爬梯下到水池一半高度是发现池内已有4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顺爬梯回到池上。

管道安装工段长郭某带人赶到事故现场误以为是触电导致池下人员晕倒,在断电后让管道工杨某下池救人,导致杨某缺氧窒息倒在池内。

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人窒息晕倒,送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五、事故原因

由于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

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某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公司“8.14”窒息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1年8月14日6时50分,某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公司炼钢厂制钢二部2名职工在北精炼VD炉真空罐内清渣作业时突然窒息晕倒,在地面监护的另外2名职工下到罐内营救时也相继窒息晕倒,现场人员立即施救并送往医院抢救。

4人经抢救无效于10是许先后死亡。

二、事故原因

VD炉真空罐内属于受限空间有缺氧的可能VD设备多采用氮气吹扫或破真空如空气置换不良易造成氮气窒息。

某炼铁厂“1.18”氮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7日15:

50左右2#高炉热风发现7#箱体内的布袋有损坏,通知高炉并停止使用,改用4#箱体,安排四点班用氮气对箱体进行了吹扫。

18日早7:

15热风技师付某安排丙班热风班长杨某将7#箱体的上下人孔打开,但不要进入。

于是杨某领着另外两名热风工刘某、李某前去处理。

先打开下部人孔再打开上部人孔后用煤气报警仪测量箱体内部,显示正常。

此时刘某要进入箱体检查布袋情况,杨某没有允许其进入。

再次用煤气报警仪检测仍然显示正常,此时,刘某再次说要进去看看布袋情况,随即就进入7#箱体内,杨某也就跟着进入7#箱体。

这时刘某在里箱体人孔附近熏倒,杨某随之也熏倒,在外面的李某马上进行呼救,并将在人孔处的刘某拽出,这时听到消息的炼铁厂点检员温某、热风技师付某、2#炉前班长王某及曹某、曲某、孙某等人赶到将杨某救出,此时煤气防护站救护人员也赶到,现场并立即给伤者输氧抢救后送往医院。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热风工班长杨某没有严格遵守上级指令。

炼铁厂热风技师付某在交代工作时已明确要求只打开人孔,不能进入箱体。

但热风班长杨某没有按照工作指令执行。

(2)热风工刘某、杨某对氮气认识不足,违章用煤气报警器测量氮气,在进入箱体前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