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03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表达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1分〕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

3.〔1分〕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

B.地震和火山活动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岩浆活动

4.〔1分〕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那么该点是〔〕

A.纬度0°,经度0°B.纬度0°,经度180°

C.纬度0°,东经160°D.纬度0°,西经20°

5.〔1分〕以下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C.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D.海南岛终年炎热

6.〔1分〕2021年4月5日夜间,贵州省遭遇冰雹袭击,损失巨大,冰雹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

7.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如果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①地位于②地的〔〕

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9.〔1分〕平原和高原的共同之处是〔〕

A.地势起伏大B.海拔高C.地势起伏小D.边缘比较陡

10.〔1分〕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

11.〔1分〕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查询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

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严重污染

12.〔1分〕如图为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13.〔1分〕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

A.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B.上午12时和日落后

C.午后2时和日出前后D.午后2时和日落后

14.〔1分〕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15.〔1分〕关于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有〔〕

①热带地区降水一定多

②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1分〕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B.社会负担加重

C.劳动力短缺D.国防兵力缺乏

17.〔1分〕以下地区与其宗教和语言连线正确的选项是〔〕

A.欧洲西部﹣﹣俄语、伊斯兰教

B.印度半岛﹣﹣英语、基督教

C.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亚洲东南部﹣﹣汉语、基督教

18.〔1分〕有关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兴旺的地点

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C.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的建筑风格

D.在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有利于散热

19.〔1分〕“南北对话〞中的“北〞指的是〔〕

A.北方的国家B.北半球的国家

C.开展中的国家D.兴旺国家

20.〔1分〕世界上的开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二、填空题

21.〔9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1中四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一年中太阳直射次.

〔3〕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引起这种现象的是地球的运动.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图1公转轨道上的处,在月日前后,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现象.当地球公转到图1点时,全球昼夜等长.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南半球处在季,南半球的此季节是哪几个月.〔填数字〕

〔6〕图3所示为〔节气〕的地球光照图,位于图1中的处.

〔7〕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向〔填“南〞或“北〞〕移动,盘锦市的白昼将变〔填“长〞或“短〞〕

〔8〕从图中D地出发,D的经纬度为,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D地,该行程全长约千米.

22.〔6分〕读“等高线地形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上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

〔2〕假设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是千米.

〔3〕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米.

〔4〕分别写出以下五种山体部位的名称,甲;丙;丁.

〔5〕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EF与CD两地,可能会有河流的是,这条河流自流向.

〔6〕A点在B点的方向,A地与B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

23.〔7分〕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H点位于洋,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填名称〕.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填名称〕.全部位北半球的大洲是和〔填字母〕.

〔3〕C、D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和〔填名称〕.

〔4〕世界大洲中,赤道横穿洲和洲的大陆局部〔填名称〕.

〔5〕E洲居民主要是人种,信奉宗教为主,C洲中南部主要是人种,甲附近居民主要讲语.

24.〔6分〕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A、B、C、D四地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地,年较差最小的是地.A地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2〕属于冬季多雨的是地,此地应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岸.

〔3〕北京对应于地〔填字母〕,北京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D地的气候类型是,此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岸.

〔5〕指出影响以下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青藏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

②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③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枯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比照拟湿润.

25.〔2分〕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填数码〕.

〔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低、中、高纬度选两个〕.

〔3〕图中③所在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分〕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表达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答】解:

在地球仪上每条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纬线都是圆,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只能到达极点,而不能回到出发地点.应选项D符合题意.

应选:

D.

2.〔1分〕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

【解答】解: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说明该区域四周是低山丘陵,海拔高,中间是平原,海拔低,那么该区域是盆地地形.

应选:

C.

3.〔1分〕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

B.地震和火山活动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岩浆活动

【解答】解:

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应选:

C.

4.〔1分〕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那么该点是〔〕

A.纬度0°,经度0°B.纬度0°,经度180°

C.纬度0°,东经160°D.纬度0°,西经20°

【解答】解:

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那么该点位于160°E经线上,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那么该点位于赤道即0°纬线上.

应选:

C.

5.〔1分〕以下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C.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D.海南岛终年炎热

【解答】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变化快,时间短,应为天气;“秋高气爽,水碧林红〞、“海南岛终年炎热〞和“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描述的内容是说每年都这样,时间长,有一定的稳定性,应为气候.

应选:

A.

6.〔1分〕2021年4月5日夜间,贵州省遭遇冰雹袭击,损失巨大,冰雹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

【解答】解:

读图可知:

A表示的天气是大雨,B表示的天气是大雪,C表示的天气是雾,D表示的天气是冰雹.

应选:

D.

7.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如果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答】解: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从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可以看出,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甲图所跨经纬度数为20°,乙图所跨经纬度数为10°,丙图所跨经纬度数为1°,丁图所跨经纬度数为5°,可见丙图所跨的范围最小,所以比例尺应最大.应选项C符合题意.

应选:

C.

8.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①地位于②地的〔〕

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解答】解:

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赤道即0°经线,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①的经纬度是20°N,60°E,②的经纬度是10°N,60°E,①地位于②地的正北方向.

应选:

B.

9.〔1分〕平原和高原的共同之处是〔〕

A.地势起伏大B.海拔高C.地势起伏小D.边缘比较陡

【解答】解: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峻,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

应选:

C.

10.〔1分〕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

【解答】解: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泼.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

应选:

D.

11.〔1分〕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查询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

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严重污染

【解答】解:

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

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中度污染.

应选:

C.

12.〔1分〕如图为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解答】解:

读图可知,该地的气温等值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该地位于北半球;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同纬度处甲区域气温高于乙区域气温,北半球1月为冬季,所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应选项A符合题意.

应选:

A.

13.〔1分〕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

A.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B.上午12时和日落后

C.午后2时和日出前后D.午后2时和日落后

【解答】解:

一天中陆地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两点或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应选:

C.

14.〔1分〕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解答】解: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产生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根据题意.

应选:

C.

15.〔1分〕关于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有〔〕

①热带地区降水一定多

②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答】解: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

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缺乏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应选:

A.

16.〔1分〕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B.社会负担加重

C.劳动力短缺D.国防兵力缺乏

【解答】解: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开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局部国家那么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方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缺乏等问题.

应选:

B.

17.〔1分〕以下地区与其宗教和语言连线正确的选项是〔〕

A.欧洲西部﹣﹣俄语、伊斯兰教

B.印度半岛﹣﹣英语、基督教

C.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亚洲东南部﹣﹣汉语、基督教

【解答】解:

欧洲西部主要信奉基督教,使用英语的国家多,故A错误;

印度半岛主要的语言是英语,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故B错误;

西亚和北非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故C正确;

东南亚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使用汉语的人数也较多,故D错误.

应选:

C.

18.〔1分〕有关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兴旺的地点

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C.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的建筑风格

D.在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有利于散热

【解答】解:

A、人类开展早期,对聚落形成和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原表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表达正确,故符合题意;

C、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影响聚落的建筑风格〔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薄弱,门窗开的较大;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也具有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的特点〕;原表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薄弱,门窗开的较大;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也具有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原表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应选:

B.

19.〔1分〕“南北对话〞中的“北〞指的是〔〕

A.北方的国家B.北半球的国家

C.开展中的国家D.兴旺国家

【解答】解:

兴旺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开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异说成是南北差距.南北对话中的“北〞指的是兴旺国家,“南〞指的是开展中国家.

应选:

D.

20.〔1分〕世界上的开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

【解答】解:

开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大体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应选:

A.

二、填空题

21.〔9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1中四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热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 两 次.

〔3〕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B,引起这种现象的是地球的 自转 运动.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图1公转轨道上的 甲 处,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 极昼 现象.当地球公转到图1 乙、丁 点时,全球昼夜等长.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南半球处在 春 季,南半球的此季节是哪几个月9、10、11月 .〔填数字〕

〔6〕图3所示为 夏至日 〔节气〕的地球光照图,位于图1中的 甲 处.

〔7〕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向 北 〔填“南〞或“北〞〕移动,盘锦市的白昼将变 长 〔填“长〞或“短〞〕

〔8〕从图中D地出发,D的经纬度为0°,60°E,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D地,该行程全长约4万 千米.

【解答】解:

〔1〕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该点位于热带上,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3〕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B,该点位置偏东,引起这种现象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4〕当太阳直射A点即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1公转轨道上的甲处即北半球的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公转到图1乙、丁即秋分日和春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即北半球的秋分日时,南半球处在春季,南半球的春季是指9、10、11月;

〔6〕图3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1中的甲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7〕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即冬至日向春分日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辽宁省盘锦市的白昼将变长;

〔8〕图3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30°,D的经纬度为0°,60°E,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D地,该行程全长约4万千米,该点位于赤道上.

故答案为:

〔1〕

〔2〕热;两;〔3〕B;自转;〔4〕甲;6;22;极昼;乙、丁;〔5〕春;9、10、11月;〔6〕夏至日;甲;〔7〕北;长;〔8〕0°,60°E;4万.

22.〔6分〕读“等高线地形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上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1:

50000.

〔2〕假设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千米.

〔3〕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220米.

〔4〕分别写出以下五种山体部位的名称,甲 山顶 ;丙 鞍部 ;丁 陡崖 .

〔5〕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丁 .EF与CD两地,可能会有河流的是EF,这条河流自 西北 流向 东南 .

〔6〕A点在B点的 西南 方向,A地与B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A,判断的依据是:

 等高线密集,坡较陡 .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1米=100厘米,图上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1:

50000.

〔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假设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千米.

〔3〕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250﹣1030=220米.

〔4〕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山体部位的名称为:

甲山顶;丙鞍部;丁陡崖.

〔5〕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丁,因为丁是陡崖.EF与CD两地,可能会有河流的是EF,因为EF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6〕依据指向标判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A地与B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A.

故答案为:

〔1〕1:

50000;〔2〕1;〔3〕220;〔4〕山顶;鞍部;陡崖;〔5〕丁;EF;西北;东南;〔6〕西南;A;等高线密集,坡较陡.

23.〔7分〕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H点位于 大西 洋,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太平洋 〔填名称〕.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南极 洲〔填名称〕.全部位北半球的大洲是B和E〔填字母〕.

〔3〕C、D两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太平洋 和 大西洋 〔填名称〕.

〔4〕世界大洲中,赤道横穿 非 洲和 南美 洲的大陆局部〔填名称〕.

〔5〕E洲居民主要是 白色 人种,信奉 基督教 宗教为主,C洲中南部主要是 黑色 人种,甲附近居民主要讲 阿拉伯 语.

【解答】解:

读图可知,〔1〕图中H点位于大西洋,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位北半球的大洲是B北美洲和E欧洲.

〔3〕C为非洲,D为亚洲,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4〕世界大洲中,赤道横穿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局部.

〔5〕E洲为欧洲,其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以信奉基督教为主,C洲中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甲附近位于西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

故答案为:

〔1〕大西;太平洋;〔2〕南极;B;E;〔3〕苏伊士运河;太平洋;大西洋;〔4〕非;南美;〔5〕白色;基督教;黑色;阿拉伯.

24.〔6分〕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A、B、C、D四地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B地,年较差最小的是A地.A地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终年高温多雨 .

〔2〕属于冬季多雨的是C地,此地应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 西 岸.

〔3〕北京对应于B地〔填字母〕,北京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枯燥.

〔4〕D地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此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 西 岸.

〔5〕指出影响以下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青藏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

②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③新疆塔里木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