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10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docx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言行汇编,也记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论,及其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论语》其二十篇: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治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并且篇名取该篇第一句话的前两个字而定。

二十篇共计512篇,实则为512段话,每段话有短有长,短则几个字,长则数十字,最长不过百字,皆为语录体。

《论语》全书的512篇大概讲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方法、修养、道德、人生、政治、教育、天人等。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于某一篇,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几乎在各章中都可以看到,可以领悟到。

正因为如此,我想从这七个方面来浅谈一些我对《论语》的认识,从这512句简短的话语中再选择一些我喜欢的章节来论述我的认识与理解。

一、关于方法

我认为在这个内容——方法,孔子主要讲的是他的思维方法、哲学理论、以及一关于学习的方法。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先进篇》)

在这一章中,不难看出,这是孔子关于“中庸”的一种解释。

而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中庸”一词在我看来几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思想:

我们在现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很少或不会走极端,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不会使自己陷入无路可走的尴尬之地。

关于中庸孔子还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雍也》)

从这句话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庸”在孔子看来是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相当的高,而且孔子也认为它就是一种很大众的思想,应该是大家所拥有的一种品质。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这句话我认为就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法,孔子在短短的十八个字中,给我们解释了“质”与“文”的关系,并得出了他的结论,从此出我们可以看出他哲学思想的一隅。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这句话在初中就学过,也已经铭记于心,但是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升级。

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似乎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孔子关于方法的探讨是很多的,在这里也只能略说一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论断毅然没有落后于时代,而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圣人的确是一位历史的先知。

二、关于修养

修养是孔子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孔子是很重视这一方面的理论,并以此来教化他的弟子。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在这里孔子讲述了古人与今人学习目的的不同,虽然孔子在此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所推崇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教化大师,孔子的心里有的肯定是芸芸大众,他所希望的肯定是要一个人心怀天下,做学问应该把天下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这也是孔子的希望与追求。

子曰:

“若圣而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

这段话应该看作是孔子对自己的一种评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作为一个相当有地位的教化大师尚且不敢称自己“圣”、“仁”,这不仅是谦虚,更是一种追求。

公西华的话足以证明他们的老师孔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孔子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就必须要言出必行,这是君子的作为。

人要诚信。

而在今天的社会,口出狂言的人比比皆是,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世风,对自己的言语丝毫不负责。

当看到这句话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是一个君子。

修养,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东西,也是所有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是人都希望自己可有有修养,而不是一个粗俗的人,但是做到却有有些困难,因为我们都是活在尘世的俗人!

也许我们并不能做的到完美,但至少要与尽力,不要成为一个王八。

三、关于道德

道德是孔子人道理论的核心。

他的道德以仁为核心,包括了礼、忠、孝等若干方面,而“仁”也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我想这个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次提出了: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这一思想又一次的与历史吻合,只能再一次的证明了孔子的远见卓识。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孔子对于道德,对于仁的重视,即便在“夷狄”之地,也“不可弃”这种品德。

因为它不是一个地域性的东西,而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品质。

在今天的社会里,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人的道德已经沦丧的太多。

无论我们走在什么地方都能看见乞讨的老人与小孩。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真的迫于生活的无奈,没有人给他们一日三餐,没有给他们爱……孔子的这番话应该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四、关于人生

人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作为一代大师的孔子自然也有他的理论。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得到了道义,即使死了,人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追求“道”。

但是在现在,有很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在追求什么!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哀与不幸。

子贡曰:

“贪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

人生如果能够做到这四点,那真是个圣人,孔子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似乎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平凡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已,所以说这样的境界真的是一种“理想”,但是我们还是要肯定孔子的人生理想境界,也许他并没有做到这样,但是他肯定毕生都是在以这样的目标去完善自己。

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经验:

不要人云亦云。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我们一定要谨记“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精神。

对所有的现象、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与认识,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众说纷纭的错误之中。

在很久之前的孔圣人已经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应该将这些格言记住,而不是将它放在书里!

所以说,对于人生,我们应该坚持真理,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不要人云亦云。

五、关于政治

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主要是仁政。

他提倡爱民,为政以德、以德治国等主张。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在这句话中,我认为孔子想要表达的是:

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中,应该及其的重视“德”。

以德服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德”才能够使人民真真的服从的,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这种真真的“德”似乎是一个理想国,要去实现真的是很难。

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路》)子路问政。

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

”(《子路》)

这四个章节都是孔子在谈政。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统治者或表率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因为只有他们自己做好,才能给人民或下属做榜样,才能有效的实行自己的政策。

这些理论在当今我们的社会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的确这很重要。

试想,如果上司给他的下属谈清廉、敬业……但是他自己却做不到,会怎样?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处于领导层面的人的行为作风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

六、关于教育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能够提出“有教无类”,这是一个壮举,更是一个奇迹,我想这个思想应该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

子曰:

“有教无类。

”(《卫灵公》)

短短的四个字,我想这应该称得上中国教育界的一次改革。

当时的社会中能受教育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贫穷低贱之人想要受教育只能是一个神话!

但是孔子却提出了,并初步的实现了这个神话的第一步。

,孔子无愧于“圣人”的称号。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

看了这句话,我在想,这可以算因材施教的最早源头吗?

暂且这样理解吧。

当今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但是我们可否知道孔圣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做了。

我想这个应该还有实事求是的道理:

按照才智的高低去给他们讲解学问。

试想给一个大学生讲解1+1=2,给一个小学生将=讲高等数学,会怎样?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尔改之。

“(《述而》)

耳熟能详的古话在告诉我们:

做人应该谦虚,要知道大智若愚。

无论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请教别人,向别人学习,才能完善自己。

七、关于天人

我觉得,这里的“天人”并不是唯心的,而是孔子的哲学思想。

这里的“天”应该是一种秩序、道理、道义等。

孔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尧曰》)

孔子在此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在这个世界中如果想要有所作为,一定要顺应一定的规矩,不要为所欲为。

虽然这个思想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有些落伍,但在曾经应该是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

孔子认为祭祀应该身体力行,不该只注重形式。

我只是写了孔子思想的正面影响,并不是说孔子的思想没有消极的,比如男女不平等,君臣父子之纲等,这些也是孔子的思想。

但是总的来说,孔子的思想具有正面意义的还是占大多数,否则也不会流传千年而不被历史的洪流而带走!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感受。

我还想谈一下看完《论语》的整体感受。

《论语》自从汉代开始,几乎一直被定为正统思想,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个地位几乎不曾被动摇过,这足以证明他的博大精深;对它研究的人也层出不穷,更证实了它的魅力,所以说在通读了《论语》之后,我对它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

我发现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所提的一些理论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出雏形。

当然这种想法是建立在我理解正确的基础之上的。

但不管怎样,《论语》的精髓肯定不止这些,还有待于后人去挖掘……

古人云,今人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

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是具有色彩和温度的,色彩在于它传授给别人的精髓,温度在于它给予给别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对于“色彩”的定义。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

所谓“没有色彩”,无非是灰色。

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

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对于“温度”的定义。

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温度。

所谓“没有温度”,无非是23摄氏度。

即便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但同时又是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

无论是色彩也好,温度也罢,但当一个人表现出来时,那是他的激情!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为之奋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手中的风筝——放飞,让线加长,加长,再加长!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我有一个理想!

”的公益广告。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

人嘛,活着就不要憋着!

在《论语》中,孔子问过自己的四位弟子,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它大声地说出来,好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这样的。

假使有两个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矛盾便闹翻了,绝交吗?

两个人总舍不下多年来的感情,和好!

于是两人都准备向对方道歉。

在途中,两人相遇了,他们笑了,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他们没有说出来?

不,心灵的沟通已经将这个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

诚然,我完全同意他们这样的做法,有话,别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着那些经理或是董事之类的人,总是用羡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错!

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人生就会有闪光点,留下美好的回忆,成功那只是你路过的一个车站。

的确!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

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愿望。

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不过,话又说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善哉,善哉。

这个世界终归是由有实力的人来主宰的。

有本事,甭管是驴是马,你拿出来溜溜嘛!

至此,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当我读完《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已经入夜。

它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寂静,可是我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了,感受颇深的。

于是立即记录了下来:

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人感觉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论人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无行的,不是无固的——心灵之道;天气的晴转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处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这四流一一显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经是一个梦想的诞生,而那个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过的,无法回头,还是抬抬头向远处看吧——人生之道。

道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驾驭它祝您一路走好!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

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

会有这么神奇吗?

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

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

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

“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

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

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

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

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

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

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

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

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

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