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13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苏教版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地球的环境污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中被列为当代三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森林锐减④臭氧层空洞⑤大气污染⑥酸雨⑦海洋污染⑧水质污染⑨土地荒漠化⑩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②③⑨B.①④⑥C.⑤⑦⑧D.③⑥⑩

【答案】B

【解析】随着地球上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速增长,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明显增多,影响到全球型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因为化工厂放出大量硫化物导致的酸雨污染;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氯氟烃类等污染物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出现臭氧空洞。

2.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种类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物种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野生大豆含有抗萎黄病基因,易患萎黄病的大豆含有优质蛋白基因,二者杂交会将优良基因集中在同一种大豆品种上,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间接价值B.潜在价值C.直接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

【答案】C

【解析】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故选:

B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5.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短时间内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①正确;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导致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大量排放,②正确;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的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③错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N、P等大量增加,④错误。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

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

臭氧层耗损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④农作物减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臭氧层是地球生物圈的天然保护伞,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臭氧层被破坏后,地表紫外辐射增强,不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生活,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同时使诱变频率增大,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7.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因此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正确。

8.如图为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点的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

B.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多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

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由于无机物浓度增加引起的

D.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助于分解有机物

【答案】C

【解析】图中P点时污水和水流汇合处,水流方向是由P点到Q点,P点的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顺水流流向Q方向。

污水排放,P点有机物增多,细菌种群数目增加,溶氧量减少,A错误;藻类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B错误;从P点到Q点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藻类植物利用这些无机物大量繁殖,从而使其数目大量增加,所以C正确;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会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有助于分解污水中有机物,D错误。

9.9.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A正确;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但是在能量上,其需要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C错误;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工湿地的作用

【名师点睛】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还有生物的繁殖体,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往往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芦苇不能吸收有机污染物,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10.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由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可知,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故选C。

1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

A.①⑥B.①⑤⑧

C.②③⑦D.④⑧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知识面广、知识面宽。

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12.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环境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

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草原的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考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评:

要求学生读书要细,体会要深。

13.关于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B.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动力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4.我国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

A.提升人口素质B.改变人口性别比例

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D.进一步降低出生率

【答案】C

【解析】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A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会改变人口性别比例,B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幼年个体增多,C正确;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会使出生率升高,D错误。

1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B.控制人口增长和防治环境污染

C.加强相关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D.禁止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D

【解析】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A正确;控制人口增长,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人类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D错误。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B.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易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A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调节功能为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食用、观赏、药用等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7.“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

”虾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再采用添加富硒营养液的培育方式,种出了绿色环保的“虾稻”。

下列关于“虾稻共作”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虾稻共作”模式是在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获得绿色环保的“虾稻”产品,这种现代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利用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既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加快物质循环,同时又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虾稻共作”模式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该模式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更丰富,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该模式可实现物质循环,不能实现能量循环,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D正确。

点睛:

本题应注意两点:

一是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区别;二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能量不能循环。

18.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观赏价值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D.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

【答案】B

【解析】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手段,C错误;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合理利用就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D错误。

19.保护环境的措施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工业建设与城乡建设要合理布局D.植树造林

【答案】A

【解析】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本质上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20.工业区常种植美人蕉、月季、丁香和菊花等,其主要作用是

A.过滤尘埃B.消除噪声C.净化空气D.杀灭细菌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植物可吸收SO2等有毒气体。

21.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答案】B

【解析】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错误;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这样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防治害虫,也可以保护环境,B正确;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C错误;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D错误。

2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群落的结构是指不同物种形成的种群分布,不针对同一物种的分布,A错误;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种类的多少,而种群密度指的是同一物种在一个区域内的数量多少,二者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2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作用,实现了水质净化

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D.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有利于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功能

【答案】AD

【解析】B湿地植物并无“为水体”提供氧气的主要作用,水体氧气来自大气中氧的扩散,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在污染早期是即型微生物,后期则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在起作用;C参X3P121案例最后三行,除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取决于湿地上、中游的水土保持等。

24.下列不属于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是

A.家庭污水B.微生物病原体

C.电厂的废热D.煤炭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答案】D

【解析】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大类:

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故A、B、C正确,D错误。

25.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所以A正确;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有效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B正确;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的思路,所以C正确;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要合理的捕杀野生动物,所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非选择题

26.最近几年,沙尘使北京等8个城市空气重度污染,郑州等2个城市中度污染,烟台等11个城市轻度污染,一项针对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沙化严重地带,涉及14个省的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即将开展,工程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毕。

规划将利用10年时间,使沙化严重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现在的6.9%提高到11.38%。

(1)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下列哪一项指标,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

A.11.38%B.12.98%C.22%D.30%

(2)在河道两旁种树,在河坡上种草,不仅可以美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水循环中,树冠能承接雨水,减弱雨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树木把发达的根系伸入泥土能够“抓”住土壤。

森林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故其能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绿色水库,还能减轻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3)据研究,有小草的土地,地表雨水的水流减小了50%,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少了75%以上。

但在部分河道坡地上,农民种上蚕豆、毛豆、土豆之类的庄稼,此举得不偿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证明,当风穿越林区时,风速会平均降低40%~50%,还可使森林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附近每公顷农田可增收粮食23~25kg。

说明森林有很好的__________的作用。

(5)根据图指出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6)由图可知,碳元素从大气流向C是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A、B、C中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此外,森林还能阻滞粉尘,释放杀菌物质,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森林的另一项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

【答案】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毁坏河岸,引起水灾调节气候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光合呼吸CO2净化空气

【解析】试题分析:

林草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分析图解:

由于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大气中CO2,合成有机物,所以C为生产者;只有消费者才是利用生产者中的有机物,而它产生的遗体、残骸等有机物必须通过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所以可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1)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2)森林、草原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3)小草能使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少,因此农民种上蚕豆、毛豆、土豆之类的庄稼后,容易使雨水毁坏河岸,引起水灾。

(4)森林可使风速降低,气温降低,湿度增大,可说明森林有很好的调节气候的作用。

(5)根据图中的双箭头可知,C为生产者,根据AB之间箭头指向为A到B,所以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6)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可将有机物转化为CO2,所以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森林可吸收CO2,释放O2来净化空气。

【点睛】注意生态系统中C循环图解快速突破法:

双箭头两边一定为大气CO2库和生产者;再根据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确定另外两种生物成分。

27.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生活着猞猁和雪兔,在90多年的时间里,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2是猞猁种群某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请回答下列问

(1)由图可知,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属于________________模型,其曲线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分析图2可知,从___________点到____________点猞猁的种群密度下降。

(4)在研究该森林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组成成分?

_________________。

(5)某市政府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捕食

(2)数学(负)反馈

(3)种群密度bd

(4)取样器取样消费者和分解者

(5)间接直接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A是被捕食者雪兔。

(2)图1属于数学模型,图中的先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后减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分析图2可知,从b点到d点猞猁的种群密度下降。

(4)研究该森林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可能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也有分解者,如蚯蚓。

(5)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雪兔的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食物较多、天敌较少;红豆杉种子被鸟类吞食,是捕食关系,而其真正的种子随鸟类的粪便被传播,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森林中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而动物的分层是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28.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责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责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二:

我要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挖尽。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沿南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延蔓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