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187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docx

普通高等学校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理综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Fe56Cu64Br80Pb20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生物体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只有糖类是能源物质

B.生物体内的糖类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C.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D.ATP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用15N标记某动物体(2n=24)一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DNA,将该细胞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出现24个DNA分子均被标记的子细胞

B.若出现12个DNA分子被标记的子细胞,可确定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C.若产生DNA分子数减半的子细胞,可确定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D.若将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密度梯度离心,有丝分裂只会出现轻带和中带

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

B.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都不利,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C.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不改变基因的数目,但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序

4.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1表示免疫系统,则2、3、4可以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若1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则2、3、4可以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C.若1表示神经元,则2、3、4可以表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D.若1表示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则2、3、4表示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Cu(OH)2可与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B.健那绿可将经HC1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C.绿色叶片直接经碘蒸气处理,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酸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

6.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存在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均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D.伴性遗传会出现性别差异,不出现性别差异的遗传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石和玛瑙饰品粘附的油渍可用烧碱溶液清洗

B.矿泉水标签上标注的“硒含量”指硒元素的含量

C.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D.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均可在体内合成

8.《证类本草》中记载:

“鸡屎矾(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关于该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入药用”的主要原因是鸡屎矾难溶于酸

B.“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指的是电镀铜技术

C.“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涉及两个化学反应

D.“外虽铜色,内质不变”描述的是铁钝化的过程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所得的汽油和煤油互为同系物

B.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C.等质量的乙酸和乙酸乙酯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等

D.丙烯和

的二氯代物数目相同(不考虑立体异构)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总数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W同主族,Y的简单氢化物对应的水溶液可用于刻蚀玻璃;X、Z的最高正价的代数和为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B.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Z离子

C.Y、Z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D.ZW3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11.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传统的Al-空气-海水电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Al+3OH--3e-====Al(OH)3

B.多孔Pt-Fe合金电极有利于吸附Na+

C.NaOH溶液的pH增大

D.1molO2参与反应时,有4mol阳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

12.绿矾(FeSO4·7H2O,绿色晶体)的分解反应为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其分解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后持续通入N2的作用之一是防止倒吸

B.装置②③④中依次盛装碱石灰、BaCl2溶液、品红溶液

C.装置⑤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

D.此实验不能证明是否有Fe2O3生成

13.已知H3A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2A。

25℃时,H3A的电离常数Ka=5.8×10-10。

该温度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NaH2A溶液,混合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A是三元弱酸

B.P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数量级为10-11

C.a<10

D.Q点溶液中c(H3A)=c(C1-)>c(H2A-)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两个大小相等、质量均为1kg的小球A、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小球A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2N·s,小球A向右运动并与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两小球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可能为()

A.0.8JB.1.2JC.1.6JD.2J

15.轻核聚变在人类实践中可提供巨大的核能源,最简单的聚变反应是中子

n和质子

P聚合成氘核

D,在形成氘核后,接着会发生一系列的核反应:

D+

D→

T+

P+4.04MeV②

D+

D→

He+

n+3.27MeV

D+

T→

He+

n+17.58MeV④

D+

He→

He+

P+18.4MeV

在①②中产生的

T和

He在③④中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以上四个核反应的总效果可表示为6

D→2

He+2X+2

n+E,对于上述核反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X应为

T

B.E应为50.7MeV

C.参与反应的氘核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3.6MeV

D.

He与

T互为同位素

1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及其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已知汽车所受阻力恒为重力的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汽车的质量为3000kg

B.v0=6m/s

C.在前5s内,阻力对汽车所做的功为25kJ

D.在5~1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约为67.19m

17.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固定一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依次为+q、+q和-q。

D点和M点分别为AB边和AC边的中点,N点为三角形的中心,静电力常量为k。

在该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为从N指向D

B.N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为从N指向C

C.D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D.若取无穷远处电势为0,则M点的电势

为0

18.如图所示,间距L=1m、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导轨右侧接入R=2Ω的定值电阻。

长L=1m、电阻r=1Ω、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现在导体棒上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F=

,导体棒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导体棒上产生的焦耳热

B.质量m=0.2kg,加速度a=1.5m/s2

C.前4s内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9.2N·s

D.若4s末撤去拉力F,则拉力F撤去后定值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3.6J

19.我国原计划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的过程可以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圆轨道1上A点减速后变轨到椭圆轨道2,之后又在轨道2上的B点变轨到近月圆轨道3。

已知探测器在1轨道上周期为T1,O为月球球心,C为轨道3上的一点,AC与AO最大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要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B点点火加速

B.探测器在轨道1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经过B点时的速度

C.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A点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

D.探测器在轨道3上运行的周期为

20.如图甲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R=6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P、开关S组成串联回路,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E=

V,内阻r=4Ω

B.图乙中Rx=25Ω

C.定值电阻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0.96W

D.调整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可以得到该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W

21.如图所示,倾角为θ、半径为R的倾斜圆盘绕圆心处的转轴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圆盘的边缘,小物块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图中A、B分别为小物块转动过程中所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运动过程中经过的C、D两点连线与AB垂直,小物块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始终相对于圆盘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指向圆心

B.动摩擦因数μ一定大于tanθ

C.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μmgπRcosθ

D.当小物块运动至C、D两点时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物块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5分)在某次动手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测量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该同学用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CD组装成了如图所示的轨道,其中AB倾斜,CD水平,两木板连接处平滑相接。

将小物块从木板AB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物块停止运动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小物块释放时距水平面的高度h以及在木板CD上滑行的距离x,为测得动摩擦因数,该同学还需要测量;

(2)改变释放高度h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对应的h1、x1,h2、x2,h3、x3,……之后以x为纵坐标,h为横坐标描点作图,得到一条倾斜直线,斜率为k,则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用测量量和k表示)。

23.(10分)如图甲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原理示意图,已知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mA、内阻为150Ω,刻度盘上电阻刻度线正中央标有“30”。

两个电流挡量程分别为10mA和50mA,选择开关旋到“3”、“4”、“5”、“6”时的量程未知,但测得R6=470Ω、R7=700Ω,电源E由两节电动势均为1.5V的干电池组成,内阻忽略。

(1)当选择开关S旋到(选填“1”或“2”)位置时为50mA挡,定值电阻R1=Ω,R2=Ω。

(2)选择开关S旋到“6”位置时的量程为。

A.0~2.5VB.0~3VC.0~12VD.0~15V

(3)把选择开关S旋到“3”位置并进行欧姆调零,此时滑动变阻器R3连入的阻值为Ω,此时欧姆表的倍率为(选填“×1”“×10”“×100”或“×1000”)。

(4)某同学利用该多用电表的50mA挡位测量电流时,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电流值为mA。

24.(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v0=2m/s的速度匀速转动,A、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从M点和N点同时以v=4m/s的初速度相向运动。

已知小物块A、B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不会发生碰撞,小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且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

(1)两个小物块相对传送带运动时间的差值。

(2)M点和N点之间的距离。

 

25.(18分)在边长为

L的等边三角形ABC范围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位于等边三角形中心O处的粒子源可向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发射速率相等的同种带正电粒子,粒子的比荷为

,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若等边三角形AB边的任意位置都会有粒子通过,求粒子初速度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若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0时,恰好可使等边三角形AB边的任意位置都会有粒子通过,求初速度为v0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与最短的差值。

(已知:

若sinθ=k,则θ=arcsink)

 

26.(14分)乙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乙苯的反应原理、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略去)和有关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①向仪器A中加入几片碎瓷片,再加入20mLCH3CH2Br、10mL乙醇和20gNaOH;向仪器C中加入50mL苯和适量AlCl3;

②水浴加热仪器A和C,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

③将仪器C中所得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适量水、NaOH溶液、水洗涤;

④分出的产物用MgSO4干燥,过滤除去MgSO4;

⑤蒸馏纯化,得纯品15.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仪器D的作用为。

(2)步骤②中,水浴加热的优点为。

(3)仪器A中乙醇的作用为。

(4)步骤③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为;用NaOH溶液洗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最后水洗后,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5)本实验中产品的产率约为(填字母)。

A.56.4%B.66.7%C.76.0%D.81.4%

27.(14分)某科研小组以废弃铅蓄电池(含有Pb、PbO、PbO2、PbSO4、炭黑、稀硫酸)为原料回收PbO2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废弃铅蓄电池不经处理任意丢弃的后果为(任写一种)。

(2)“还原”过程中,用盐酸代替Na2SO3的弊端为。

(3)“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NaC1O的电子式为;“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常温下,用Na2CO3溶液浸取PbSO4粗品,可将其转化为PbCO3:

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

若浸取后的溶液中c(SO42-)=1.0mol·L-1,则该溶液中c(CO32-)=。

[已知:

常温下,Ksp(PbCO3)=1.5×10-13、Ksp(PbSO4)=1.8×10-8]

(6)用惰性电极电解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也可制得PbO2,当导线中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生成PbO2的质量为。

(7)在硫酸中,以Fe2+作催化剂,Pb和PbO2经两步反应可转化为PbSO4,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为。

28.(15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s)+3CO(g)

2Fe(s)+3CO2(g)△H=-28.5kJ·mol-1。

已知:

C(s)+CO2(g)

2CO(g)△H=+172.5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s)还原Fe2O3(s)生成Fe(s)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温度下,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c1mol·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c2mol·L-1,则c1(填“>”“<”或“=”)c2。

(2)800℃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Fe2O3和2molCO发生高炉炼铁的反应,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Fe的物质的量为0.5mol。

①0~10min内,用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CO2)=。

②CO的平衡转化率α1=。

③850℃时重复实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α2,则α2(填“>”“<"或“=”)α1。

(3)向容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Fe2O3和3molCO发生高炉炼铁的反应,CO和CO2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表示CO2的平衡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为(填“L1”或“L2”),理由为。

②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M)(填“>”“<”或“=”)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N)。

③T1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9.(10分)某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装置,向两个装置中加入长势相同的等量黑藻,将装置密闭,给装置甲晴天的自然光照、装置乙阴天的自然光照,温度控制在28℃,利用排水法收集、记录O2的释放量,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25℃最适合黑藻进行光合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晴天自然光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4h后收集的O2总量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2)若将温度由28℃降为25℃,晴天自然光条件下,1~2h间收集到的O2量(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增加,原因是。

(3)在阴天自然光条件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收集的O2量数据绘制出图中的曲线A,5~6h间O2量不变的原因是,此时黑藻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30.(9分)请回答下列与血糖调节相关的问题。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某生物小组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填“正常”或“糖尿病”)小鼠12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乙组小鼠注射。

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乙组小鼠活动状况。

③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鼠。

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组小鼠的活动状况: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该生物小组发现甜菊苷具有降血糖的功能,为观察该药物的作用,选取两组糖尿病小鼠,每组小鼠12只,用不同食谱饲喂4周,结果如表所示。

分析表格可知甜菊苷是通过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31.(8分)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单位:

108kJ·m-2·a-1)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第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填“可以”或“不可以”)构成一个种群。

(2)A表示的能量,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3)若该生态系统表示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将秸秆直接施入土壤作为有机肥,则有机肥中的能量可以被(生态系统成分)利用;若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则可大大提高。

32.(12分)高度近视(>600度)为单基因遗传病,调查机构委托某学校学生参与高度近视的调查工作。

以下为调查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请回答:

(1)搜集数据的过程中,每位同学被要求调查至少5个家庭(或家系),还要进行班级、年级、学校的汇总,最终以学校的数据为依据,确保调查发病率的群体数量。

(2)请设计表格,统计一个班级的调查结果(要求按父母的表现型及子女的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

(3)数据分析:

①若想确定控制高度近视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需分析高度近视的个体在群体中的。

②结果预测:

若高度近视的个体,则控制高度近视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高度近视的个体,则控制高度近视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高度近视的个体均为男性且连续遗传,则控制高度近视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

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大

C.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绝对零度一定可以达到

D.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因为饱和汽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自然界中进行的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2)(10分)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最初处于状态A,之后经历从状态A→状态B→状态C的系列变化。

已知状态A时气体的温度为200K,体积为40L,压强为8×104Pa,状态B时温度升高至400K。

①求状态B时的压强及状态C时的体积。

②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定性分析气体与外界热传递的情况并求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大小。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O及(8m,0)处各有一个波源S1、S2。

在t=0时刻,两波源同时起振,起振方向分别沿y轴负方向和y轴正方向,发出沿x轴方向传播、波速v1=v2=1m/s、波长λ1=λ2=2m的两列简谐波,振幅A1=40cm,A2=20cm,两列波相遇后,x=3m处的质点应为振动(选填“加强”或“减弱”)点,其振幅为cm,t=5.5s时,该质点的位移为cm。

(2)(10分)如图所示,ABCDEF为横截面边长L=20cm的正六边形玻璃砖,某单色光从AF边中点O以α=45°的入射角射入玻璃砖,已知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①作出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光路图并分析该单色光第一次从玻璃砖入射到与空气的界面上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②求光线从O点入射到再次返回O点的最短时间。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铁、铜、铝元素形成的单质、合金、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国防等领域均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铜、铝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基态Cu原子的第二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态Fe原子的第二电离能,原因为。

(3)基态Al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其核外最高能级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4)AlCl3是一种重要的路易斯酸,熔点为194℃;Al2O3可用于工业冶炼铝单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