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19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城乡教育差异社会实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我国人口农村比例很大,我国教育农村教育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看我国教育的现状,不能忽视我国的农村教育。

目前,农村进行新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异。

农村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有教育问题。

因此,我们团队,在假期中,深入农村,了解城乡差异,从教育这一方面上一窥,来看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关注农村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城乡教育的差异正是我国在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障碍之一,调查城乡教育的差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教育平衡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团队此次调查就是为了初步分析家乡城乡教育差别,并对全国教育资源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项目看似很大,做起来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队员采集到的数据均有该地区的代表性,因此分析全国的城乡教育差别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调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的中学阶段,对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锻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的我们通过调查活动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也在对比全国教育差别的同时,从中体会到我们也能做大事,并想着如何去做大事,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夏日起航”实践团

活动简介

活动名称:

做时代先锋,关注农村教育

团队成员:

************

调查时间:

2009.7.20—2009.8.5

调查地点:

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湖北省黄冈中学、四川省大邑县中学

调查对象:

各学校的工作人员及在校学生

调查主要问题:

调查目的:

实地调查家乡所在地的部分中学教育情况,并与在校师生和周围人员交流,收集有关中学拥有硬件资源设备师资力量生源及毕业情况等资料和数据,初步对比家乡教育差别及存在的问题。

之后利用各团队成员分布在我国不同省份地区所收集到的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教育现状。

一、关注农村

1.1.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青年学生服务基层的着手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暑假中,我们大学生正好利用假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建设,让我们能更实际的生活。

1.1.1.我国新农村中的教育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1.2.农村教育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还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水平落后、政府投入不足等,但是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偏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现在又有许多民办教师变成了代课教师,成为农村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代课教师之外,农村公办教师的学历也较低。

由于城镇教师相对富余,在城镇推行聘任制的过程中,一大批不合格的城镇教师被分流到了农村,使农村师资水平问题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城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民办学校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纷纷进城,由村流向镇,由镇流向县城,由县城流向市区。

另外,由于经费的拮据,许多农村聘用低水平的代课教师,又导致了许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到不了农村。

总之,解决农村教师的问题,已经成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

1.1.3.关注教育,关注时事

1.1.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1.1.5.当代大学生对教育深有体会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1.2.当代大学生要接受挑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科教兴国战略简介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2.1.大一的我们要“关注国计民生”

刚进入大学,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并不是很大。

其实,作为一个大学生,再没进入社会之前,我们要学着去接触社会,学着承当责任,学着关注国家大事,这样当我们进入社会时,我们才有能力完成大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国家合格的人才。

但是我们毕竟能力有限,所以选择一个很小的问题作为我们深入社会的基点。

利用假期,我们想看看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别究竟有多大。

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太好,但是,我们想通过这次实践,初步了解一下城乡教育的差别。

2.2.教育在农村的障碍

2.2.1.农村教育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之多,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就对世界来说,我国并不是一个人才强国。

人才的出现靠的是教育,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成才,那么在这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人才相对就会多。

2.2.2.农村教育资金薄弱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

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

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

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

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2.2.3.农村对教育不重视

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

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

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

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2.3.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2.3.1.人才的培养源自教育

教育产生人才,人才催生科技,只有科技才能让国家强盛。

新的世纪是华人的世纪。

在新世纪里,中国应当虚心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同时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和教育事业。

只要坚持走这一道路,未来的中国就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接近和赶超美国,并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2.3.2.科教兴国要重视农村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

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

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

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

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

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

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

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

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

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

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3.3.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也风风雨雨地前进了三十多年,我国也不断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探索和改革。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2.3.4.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科技立国是世人的共识。

2001年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出台了许多新的举措,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

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适应时代要求的。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

三、城乡差异之城乡教育差异

3.1.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

教学方式也非常灵活,教师和学生在直截了当的沟通中交流思想、学习知识。

不管在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美国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而会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国,教师鼓励学生追逐兴趣而不是追逐“热门”。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

一年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

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

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

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计算机领域的成就,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教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我读书时,曾提出过与导师的思路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时,我的导师说:

“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他的鼓励最终促使我沿着自己的道路获得了成功。

这种因人施教、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美国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3.2.农村教育

3.2.1.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

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3.2.2.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我曾到过大连市内的望海小学挂职3天,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

真乃是天壤之别呀!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3.2.3.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

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

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

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

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

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骨干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

校本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

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

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

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

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

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

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2.4.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

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

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

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

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

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5.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

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

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

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

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

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

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3.2.6.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四平镇四平村原来有两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两所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

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