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873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有利

高纬度的地区,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

低纬度的地区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思考】

1.19世纪以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人类大量毁坏森林,使植物吸收CO2的量减少。

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海平面上升;

冰川范围缩小;

中纬地区变干旱,农田退化成草原;

加剧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等。

3.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指气温逐年升高吗?

提示 不是,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不是逐年上升,而是呈波动上升趋势。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列不属于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的是(  )

A.海陆分布B.太阳辐射

C.地形的变化D.气候变暖

解析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答案 D

2.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B.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

C.一直较为寒冷干燥D.总体表现为温暖干燥

解析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答案 A

3.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解析 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A错;

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地表蒸发增加,因此降水可能减少,B错;

气候变暖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C正确;

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而使降水增大。

答案 C

4.当前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成分的改变密切相关(  )

A.氧气B.二氧化碳

C.氮气D.水汽

解析 当前,全球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密切相关。

答案 B

5.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  )

A.气象灾害减少B.人类更加健康

C.海平面下降D.生态系统破坏

解析 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6.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解析 引起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温度的升高使得海水膨胀。

而全球变暖主要人为原因是矿物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另外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主要从产生该问题的人类活动入手。

比如寻找替代的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

A项中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质;

B项中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酸雨危害的措施;

C项措施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的措施。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000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

为什么?

(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答案 

(1)呈上升趋势。

 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

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吸收减少。

(2)呈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全球气候变暖。

(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等。

【反思归纳】

1.全球变暖的原因

促使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但近现代的全球气温升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②不利影响

(3)全球变暖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即时巩固】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据此回答

(1)~

(2)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B.泰国

C.智利D.秘鲁

解析 第

(1)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

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

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

选A正确。

(2)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

它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

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

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

选B正确。

答案 

(1)A 

(2)B

探究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19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

其中1月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 

(1)偏高 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

【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即时巩固】 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

(1)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第

(1)题,气候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含量增多所致,要缓解气候变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选项①③④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②可以消耗温室气体。

(2)题,注意题干中“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要求,物种灭绝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大,全球变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全球变暖会使旱涝灾害加剧。

答案 

(1)D 

(2)A

读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回答1~2题。

1.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  )

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

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

2.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

C.降水量增加D.太阳辐射增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第2题,据图分析,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上升,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答案 1.D 2.A

自提出“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回答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解析 第3题,“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农业机械化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所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多,就不利于“碳中性国家”计划的实行,B项正确。

其他选项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

第4题,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那么向地球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C项正确。

答案 3.B 4.C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6.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描述和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推理,北极熊“浮冰行者”溺亡主要是由全球变暖、极冰融化造成的。

第6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增多;

积温升高,作物种植纬度升高,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提前,故②、③项正确。

答案 5.A 6.D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大会于2019年11月7日~11月19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上升,故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会向北移动,内蒙古草原不可能变成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化,海平面会上升,海南岛的面积会变小,气温升高会加大蒸发量,从而会使得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加剧,选项D正确。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故是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D 2.C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不受影响

C.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

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植被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

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

控制生物多样性

解析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

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

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

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

答案 3.C 4.B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

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解析 第5题,冰川融化将使埋藏在冰川下的矿产资源“出露”,容易开采。

第6题,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拔较低的图瓦卢被淹没。

答案 5.A 6.B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8.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 第7题,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

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

第8题,M时期为寒冷的时期,世界上冰雪量会增加,由于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答案 7.B 8.C

下图是“1992年和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1992年至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10.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通过下面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原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岸线变迁等。

答案 9.D 10.A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据此回答11~13题。

11.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 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

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 ④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C.①④D.③④

12.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海水入侵 ②海岸侵蚀加剧 ③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④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措施中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

A.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第1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水膨胀;

另一个是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第12题,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

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等。

第13题,要想减缓海平面的上升,控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关键,题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 11.D 12.D 13.D

二、非选择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看出,1950年~2019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____,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

(1)题,读甲图知1950~2019年来全球变暖,其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2)题,读乙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中纬度地区变暖明显,低纬度地区变暖不明显。

第(3)题,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第(4)题,“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暖 自然 人为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言之有理即可)

15.在全球变暖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近几十年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地理环境格局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近5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近50年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图。

(1)近几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现象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差异,明显变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暖的分布规律。

(2)我国气候变暖较全球幅度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

(选择填空)

A.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

B.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C.火山、地震活跃

D.工业、城市大量排放CO2

(3)近几十年来,我国降水量明显增加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地区。

(4)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我国近几十年气候变暖引起的地理现象。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北方增温幅度大,南方增温幅度小。

明显变暖的是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地区。

(2)题,我国气候变暖比全球幅度大主要是人为原因。

一是我国工业、城市排放的大量的CO2,二是植被破坏,植被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第(3)题,从材料二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明显增加的地区主要在南方。

第(4)题,气候变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西部冰川消融;

海平面上升;

南涝北旱、水旱灾害加剧;

温度带北移;

森林带向北移;

山地垂直地带向海拔高处移动;

北方降水减少,荒漠化加剧;

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等。

答案 

(1)南北 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地区 从南向北变暖现象逐步显著。

 

(2)BD (3)南方

(4)西部冰川消融;

南涝北旱、水旱灾害严重;

温度带向北移;

北方荒漠化加剧;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