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80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潮的教案周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播放视频)教师讲解: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

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

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检查预习

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本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文中的重点词语及重点语句的意思,理解全文大意。

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忽然;

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被;

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阻塞)

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三、整体感知

1、作家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2、教师作简要讲解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

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

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现在他的眼帘;

他拿起毛笔,笔走如飞、行云流水;

仅用了两百余字,便把钱塘江潮的宏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3、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本文的音频朗读,听的同时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1)海潮的雄伟壮观;

(2)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3)弄潮健儿的英姿;

(4)观潮人数之多。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读准每一个字音;

注意正确断句;

体会文中的感情。

四、精读品味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1.题目中的“观”于首句“天下之伟观也”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题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

首句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首句的意思就是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壮观的景象。

2、首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3、那么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篇二:

《观潮》教案】

黄梅县晋梅中学龚小勇

一[教材把握]

1课文解读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高超技术和观潮的人群之盛。

既像一幅风景画,又像一幅风俗画。

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读者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盛,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总括全文,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时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表现了出来。

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既呼应了首句,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

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这时潮水已经到来,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确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其次,描写十分生动。

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2教学设计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理清结构,理解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激发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任务。

3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5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策略

1在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直播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在课的结尾引导学生探究钱塘大潮的成因,通过资料解说,既增长知识,又能在品味古文同时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2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在朗读之中弄懂意思,理解内容,欣赏升华,本节课我设置了接力朗读、听读、译读、赏读、美读、探读、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授课过程中,我充分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逐步感知课文,形成个性化的感受,在赏读的环节里,我先以第四幅画面为例,引导学生感受,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其他三幅画面,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本文写景之精彩,语言精练的写法。

4感受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5对“钱江涌潮”作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教学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引入语: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

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

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

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2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多媒体展示)#8226;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3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四位学生接力朗读全文

2听读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初步朗读,扫清障碍

文从字顺,铺垫下文

三译读全文

1学生自译课文,提出不懂字词

2交流译文: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译文(多媒体展示)

疏通课文,理解词句

积累文言词汇

四赏读全文

1通读课文,归纳段意,学生谈对文章整体感受。

2赏读全文,探究内容

①师生一起赏读第四幅画面,教给学生方法

②学生分三大小组赏读其他三幅画面

方法步骤:

⑴画面上写了那些内容?

⑵小组朗读展示画面美(个人朗读或小组集体朗读均可。

⑶你认为画面的美来自哪里?

(参考提示:

写法:

多角度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等;

人物精神;

品词用句等角度

③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欣赏画面,探究内容

分工合作,形成资源平台

感受文中自然美和人情美

五美读全文

1你最喜欢文章里哪些句子,大声的有激情的把它朗读出来。

2全班诵读

张扬个性,深化感受

六探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钱江潮的成因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小结全文

1总结全课

2布置课后作业试比较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在描写上的异同点。

palign=right龚小勇/p

【篇三:

《观潮》教案[1]】

《观潮》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逻辑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3、重难点:

了解浙江潮的特点。

掌握文章为表现浙江潮运用的多种写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二、诵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一)词类活用。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

形容词用为动词,穷尽)

2.皆披发文身。

(文:

本指花纹,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二)重点词语解释天下之伟观(景象)也自既望(农历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当……时)其远出(发、起)海门仅(仅仅)如银线则玉城雪岭际天(连接着天)而来吞天沃(用水淋洗)日每岁(年)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既而尽(穷尽)奔腾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马)弄(舞动)旗标(举)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踩,走)平地倏尔(忽然)黄烟四起随波而逝(去)人物略不(一点儿也不)相睹吴儿善泅(游泳)者数百皆披发文(画花纹,动词)身出没于鲸波(巨波)万仞中珠翠罗绮溢(满)目饮食百物皆倍穹(高)常时而僦赁(租用)看幕虽席地不容(许,使)闲也

(三)课文翻译。

三、鉴赏评析。

(齐读全文)

(一)理清思路: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

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

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

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

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作者依主观视角定位,从远到近,从江中到江岸依次写了涨潮的壮观气势,演兵的出神入化,弄潮的惊心动魄和观潮的热闹非凡,层次分明,场景清楚,浑然一体,主旨突出。

潮来前~人山人海、风平浪静→闷雷滚动

潮来时~奔腾咆哮、雄伟壮观: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恢复平静、余韵犹在

(二)由朗诵基础好的学生朗诵全文。

研读文章内容:

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①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

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②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

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个场面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③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

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描写壮士形象的句子是:

“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突出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的句子是:

“争先鼓勇……而旗尾略不沾湿”。

④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说明]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这一环节的设计上,目的是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质疑问难,学会发现、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三)问题探讨:

1、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四、作业:

1、诵读全文。

2、完成联系册中相关内容。

板书:

观潮

周密

(状)

(威)

(技)

(盛)涨潮水战弄潮观潮

情景交融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

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本照片、挂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

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

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

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

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热情的话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

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

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

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

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

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赏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指导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这样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