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882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节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表达了古代人民一种迎福辟邪的美好愿望。

下列适合春节张贴,并能与“邀春共住小康家”构成上下联的一项是()

A.与福同圆中国梦 

B.鸟飞比翼恩爱长 

C.福如东海水流长

D.富贵平安庆吉孝

2.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B.《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我与地坛》。

D.《金色花》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泰戈尔,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3.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使我们获得了许多感受和体验。

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们了解到长妈妈懂得许多烦suŏ_____的规矩;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挚()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动于邓稼先“jū_____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烦suŏ_____  ②挚________痛   ③锲________而不舍   ④jū____躬尽瘁

(2)文中划线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强盗的苦恼

(1)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2)“真想病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

”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竞接着他的话竟然应允道:

“说得对!

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3)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

“究竟怎幺干呢?

(4)“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问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

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5)“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

不过,如何下手呢?

…先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

”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喽啰们不禁大失所望。

“别开-玩筻啦!

简直不着边际。

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6)“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

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

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

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

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抢,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

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

”首领的话音未落,喽啰们早已七嘴八舌议论起采,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7)“高见,太棒了!

妙不可言!

(8)“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

”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

待脚本印刷完毕,喽啰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

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耷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授开始付诸实行。

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棺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

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

万事如意!

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支声喝遭:

“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采!

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

”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

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9)“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

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土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

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

“我是作家。

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

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

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10)姚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撂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住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

“什么时候播放呀?

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

”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

”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

“够了!

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

”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

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

“呵,真够劲!

简直跟真的一样。

(11)另-个人接上话又说道:

“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酌人,倒还真络唬住了呢!

”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

(12)“喂,先生们。

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

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

”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13)“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

”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

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

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衷求遭:

“让我们采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重逼真,更扣人心弦。

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

”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己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

“太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

”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14)“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有错误的-项是()

A.门卫、作家、女职员们,变通警察有着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追求浮华,热衷于表现自己。

B.银行里只有行长清楚这是真的抢劫,所以他塞钱给强盗,让他们拿了钱快走。

C.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

6.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喽啰们不禁大失所望。

(2)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

“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

8.小说以强盗们的牢骚话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

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

以最典型的上衣下裳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权衡”。

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

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儒、道、墨、法、纵横”等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

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象性强烈。

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

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膩、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一直以来,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服就是汉朝人所穿的衣服,浓缩了华夏文化多种杰出工艺和美学。

B.汉服千百年来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C.明代汉服的装饰纹样,注重写实手法,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

D.世界各地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10.汉服的深衣里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11.分析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谈“坐得住”

①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

“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一句话引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

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睑“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②做学问讲究“坐得住”,即使是冷板凳也要去坐。

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豎坐得十年冷”,另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

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

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要行在“无人区''和“高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要“坐得住",要潜心钻研,去探索实践。

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的深刻体悟,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

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死扶伤,妙手回春。

芭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刻出优美的孤线,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

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④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控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健的是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吴储岐文,选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通读全文,选出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谈“坐得住”与“立得住”。

B.做学问讲究“坐得住”。

C.只要“坐得住”,就定能成功。

D.“坐得住”方能“立得住”,行得远。

13.下列论据中不能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钻研学问,三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

B.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经常到闹市去读书,却丝毫不受外界干扰,练就了超常的定力,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莫定了基础。

C.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D.“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14.本文的论证思路是:

文章开头讲述尤比契夫的故事,是为了____________;接下来的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方法),论证不管是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需要“坐得住”;然后联系实际,针对当下的现象展开分析论证,使议论更有现实意义。

最后一段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

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

米芾父子。

②杪(miǎo):

树梢。

③《瘗(yì)鹤铭》:

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

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春和景明 

(2)沙鸥翔集

(3)不以物喜 

(4)悉成明霞 

(5)得踏危石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17.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1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五、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

(《木兰诗》)

(5)《木兰诗》中既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回答下面问题。

当下立住脚看,只见远远地黑凛凛-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进来.A看那人时,却是经市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了;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却说牛二抢到A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出来,问道:

“汉子这口刀要卖多少钱?

”A道:

“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

”牛二喝道:

“什么鸟刀!

要卖许多钱!

我三十文钱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A道:

“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

这是宝刀。

”牛二道:

“怎地唤作宝刀?

”A道: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

“你敢剁铜钱么?

”A道:

“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

文中A是谁(______),其绰号是(______)。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_____(请在横线上补充故事情节)

(2)阅读《艾青诗选》,回答下面问题。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____(填写意象)人的生命,使之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____、____的精神。

23.名著导读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

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八、作文

24.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这样的人让我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武士路过弓箭坊、看上了橱窗里一张完美的弓。

那张弓绷得紧紧的,从木质到雕花,都堪称完美。

武士打算买下那张弓、却遭到老板的拒绝:

“那张弓不好,能卖的弓都在墙上挂着呢,”武士发现墙上的弓都松松垮垮的,不解地问:

“为什么?

”老板笑着说:

“样品不过是摆个漂亮样子,它二十四个小时都绷着,看似有力,其实早已没有韧性了。

真正能用的弓,都是松弛的。

”武士听从了老板的话,果然买到了趁手的好弓。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25.微型写作

《蒲柳人家》一文的动作描写细腻传神,生动地刻画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

请你仔细观察妈妈的动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写,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2、

八、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