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20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35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作业

课练3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双百”方针及现代中国教育

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6位。

这说明(  )

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C.现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我国高等教育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故B项错误;现代教育的发展使“两弹一星”元勋们受到了较好的高等教育,为其留学深造直至后来的科技贡献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有留学经历,但并不能说“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故D项错误。

2.[2019·荆州质检]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答案:

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宋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检测]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

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关于科技论文总数的比较,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

5.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

“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

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错误。

6.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中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13项”这些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并不是工农大众科学素养普遍提高,故C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主要指人民拥有的“选举”“被选举”“参与国家决策”“监督国家机关”等权利,材料没有体现此信息,故D项错误。

7.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

而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自此之后我国在工业化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乡镇企业规模和技术有限,工业化水平不会出现突破性创新,故A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产管分离,推进股份制,优化的是企业管理方式,可以提升企业效益,但与工业化突破性创新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得出创新体现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动力,可以推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行业竞争实现生产力发展,也不属于创新性因素,不能推动突破性发展,故D项错误。

8.[2019·天津河北区一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答案:

B

解析:

1995年中央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项是196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从1999年开始的,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是“文革”之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文革”时期高校招生制度,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9.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改版,并就此在《致读者》社论中说,“最近,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

”据此可以推知,此次改版(  )

A.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

B.体现了党的文艺方针的调整

C.促进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D.抑制了党内“左”倾错误蔓延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扩大”“自由讨论”“改进文风”等可知,这一时期文艺政策宽松,体现了党对文艺方针的调整,答案为B项。

10.[2019·洛阳统考]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表明(  )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11.[2019·湖北稳派教育联考]1958年10月,全国文化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

这一目标(  )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

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

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

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

答案:

C

解析:

“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一目标与当时中国文化落后的情况是不相适应的,超过当时的水平,故C项正确。

12.[2019·衡水月考]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

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

A.这一时期文艺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文化园地里“样板戏”一枝独秀

D.“二为”方向使艺术创作更有生机

答案:

B

解析:

“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故B项正确。

13.[2019·韶关调研]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三年,其说明(  )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文革”理论未被否定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1980年初”可知,这时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在中国掀起了拨乱反正,“文革”理论被否定了,所以A项、C项说法有误。

“……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三年”可知,艺术上还没有达到百花齐放,这也说明了贯彻“双百”方针的必要,所以答案选D项。

14.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答案:

C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由于“文革”时期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以法律形式确保文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左”倾错误思想,故D项错误。

15.[2019·福建厦门质检]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

16.[2019·云南昆明测试]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

这一举措(  )

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

17.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类别

时段  

综合

理工农医

师范

其他

调整前

51

78

30

51

调整后

21

108

37

49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答案:

A

解析:

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理工农医”大为增加相符,故A项正确。

18.1954年教育部规定:

“高中从一年级起教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教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1954年教育部规定在教授俄语的同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

从材料内容无法推断教授外语的目的,故A项错误;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B项正确;中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苏联不可能主导中国,故C项错误;学校教育偏重俄语,不利于外语教学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19.[2019·湖南六校联考]《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

“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这种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B.“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

C.“文化大革命”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

答案:

D

解析:

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1981年之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得到发展,并不是表述“文化大革命”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全国中小学加速发展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的结果,故D项正确。

20.[2019·河南洛阳统考]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不能体现出具体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1.[2019·四川绵阳模拟]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总体增加,到2016年高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

这反映出(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D.髙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

答案:

D

解析: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指改革开放初期对“文革”时期错误政策的纠正,与改革开放时期教育不断发展的状况不符,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高校录取率逐渐增加的现象,没有涉及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国民素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高校录取率逐渐增加,可知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反映出高考制度不断适应国家战略需要,故D项正确。

22.[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这是我国当时(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推动教育发展,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

23.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

B

解析: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工科毕业生的比较,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的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24.[2019·吉林模拟]下表为全国1977~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

万)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表格中峰值出现在1977年和1978年,这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

这一现象与盲目扩招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文革”导致人才断层,刚刚恢复高考就有几届考生同时报考,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于1978年,无法解释1977年现象,故D项错误。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石家庄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及所学知识可知,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2.[2019·郑州一模]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此,我国(  )

A.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95年等信息可知是D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B、C三项与1995年不符。

3.[2019·豫东、豫北十校联考]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科技发展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国防建设为中心”和“面向、依靠”转变为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创新”,科技发展理念从重视“工业和军事工业科技”转变为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世界形势发生巨变D.国际竞争重心转移

答案:

A

解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A项正确。

4.[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注重发展当时先进科技重点项目。

据此推断,下列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因此可以推断材料中的规划是1956年制订的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故B项正确。

5.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但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6.[2019·成都诊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一反差表明(  )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可知,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各种题材的电影,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