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68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docx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

必修1《经济生活》——选择题必备知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总线索:

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工具----汇率

1.商品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交换物物交换(W----W)

商品流通(W----G----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货币

货币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

(注:

货币是商品,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观念货币(标志词:

标价、价格、价格标签)

【流通手段】----现实货币(标志词:

购买、买卖、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贮藏手段】----足值货币(标志词: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真金白银)

【支付手段】标志词:

支付工资、地租、税款、利息(先付款,后给货;先给货,后付款)

【世界货币】标志词:

购买外国货,国际支付(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3.纸币

纸币的本质:

价值符号。

-------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

“三有二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种类、面值。

国家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无权决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公式: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发行规律: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导致通货膨胀(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导致通货紧缩(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

注意:

纸币出现后,被称为法定货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1、2、4、5职能。

信用卡的本质:

是虚拟电子交换媒介。

信用卡和纸币一样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可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4.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A、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上升

有利于进口-----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出国旅游、留学、偿还外债,有利于对外投资和提升国际地位。

不利于出口-----国际竞争力下降,不利于来华旅游、留学、外汇储备贬值,不利于对华投资,扩大外需。

B、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元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降低

有利于出口-----国际竞争力提升,有利于来华旅游、留学、外汇储备升值,有利于对华投资,扩大外需。

不利于进口-----国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出国旅游、留学、偿还外债,不利于对外投资和提升国际地位。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线索:

原因------价格变动------影响(结果)

1.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根本原因,基础)

B、供求影响价格(供求是价格的直接因素)

C、纸币发行量、汇率变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是价格的间接因素或其他因素)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二者成正比关系

(2)易错点

①供求、供给、需求、科技、质量等决定商品的价格。

(×)

②某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了商品价值量。

(×)

改: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某行业、某部门、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价格

(某企业、某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总量

总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

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有关

(Y表示价格,X表示价值)(Y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X表示价值量)

(4)两个公示:

公示一:

单位商品价值量×数量=价值总量

公示二:

现在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土x%(x%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

3.供求影响价格(卖方市场)

当需求增加供〈求商品短缺争相购买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

供给减少

 

当需求减少供〉求商品过剩持币待购争相出售货多不值钱

供给减少(买方市场)

(1)供给影响价格

供给增加,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P代表价格,Q代表供给量)

(2)需求影响价格

需求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需求减少,供过于求,价格下降(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

4.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或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下降,购买(消费)增加;价格上涨,购买(消费)增加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A、需求法则(同一种商品)

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但是“买涨不买落”现象,则受消费心

理或其他因素影响,也会导致需求量变动。

 

B、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

生活必需品(米、面、油、药、盐等)与人们基本生活关联较大,需求弹较小。

(若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

需求不会急剧减少。

高档耐用品(黄金、汽车、首饰、家电等)与人们基本生活关联较小,需求弹性较大。

(若黄金、汽车高档耐用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

但需求会急剧减少。

 

C、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

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关系(例如,牛羊肉)、互补关系(汽车与汽油)、上下游关系(煤与电)

(1)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牛肉与羊肉(高铁与飞机、自行车与电动车)

P牛Q牛Q牛P牛

P牛Q牛Q牛P牛

(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2)甲、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乒乓球与球拍、手机与电池流量)

P车Q车Q油P油

P车Q车Q油P油

(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将上述整合为一体

P甲Q甲Q替代品(乙)P甲Q甲Q替代品(乙)

P互补品(丙)P互补品(丙)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解决主要矛盾、夺取社会主义胜利、完成根本任务、。

措施:

经济、人才、科技与改革。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带动作用、创造作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2.易错点

(1)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决定(主导、作用)(×)

消费+影响、反作用、导向作用(ⅴ)

(2)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目的和动力(ⅴ)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基础和(最终目的

决定作用)(桥梁和纽带)和动力)

(3)消费是连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桥梁和纽带。

(×)改:

分配和交换

(4)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ⅴ)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核心知识

公有制国有经济---支柱地位、主导作用、控制力、支配地位、关键(发展壮大)

经济集体经济---农村主要经济形势、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鼓励引导)

国民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经济非公有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制经济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公有制经济----根本经济特征、经济制度的基础、主体地位巩固和发展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非公有制经济----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和引导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国、集)+非公有制(个、私、外)

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各种所有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为主导,国有经济为主体。

(×)

改:

主体主导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非社会主义经济

3.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都占优势。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ⅴ)

【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三控制……)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

(×)

【释】在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中),二者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公有制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三)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目的:

盈利(营利)组织形式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性质:

经济组织合伙企业

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个人独资企业

2.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最高决策机构〉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会〈决策机构〉-------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经理〈执行机构〉-----------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监督机构------监事会或监事〈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

(1)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

(×)---改: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盈利,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唯一组织形式。

(×)---改:

此外还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改:

决策机构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比较简表

注册

资本

出什么

转让与证明

表决权

责任

财务

组织机构

资本划分

股份有限公司

500万

(多人)

资本

(货币)

股票(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一股

一票

持股

比例

上市公司的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股东大会、

懂事会、监事会、经理

不等额

有限责任公司

3万—10(1人,

多人)

资本、技术、设备、土地

出资证明书(转让需经半数以上股东同意)

出资

比例

出资额

无需向

社会公开

股东会、

懂事会、监事会、经理

等额股份

公司股东公司全部财产公司债务(箭头上方填写“承担责任”)

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前提因素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关键因素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重要因素

5.企业的兼并破产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市场竞争企业优胜劣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提高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6.就业问题

(1)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就业所对应的主体

A、就业战略、就业政策、就业方针----党和国家(政府)

B、就业观念、技能和素质------------劳动者(个人)

(4)四种就业观

(A)自主择业观----根据兴趣、专长、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

(B)竞争就业观----强调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

(C)职业平等观----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D)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7.维权问题

(1)劳动者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

(ⅴ)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途径:

投诉协调调节仲裁起诉

(社会劳动保障局)(用人单位)(仲裁委员会)(法院)

(4)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三)投资理财

1.存款利率升降与投资收益

A、存款利率上升,则收益增加;存款利率下降,则收益下降。

B、存款利率>物价上涨幅度,则实际收益增加。

C、存款利率<物价上涨幅度,则实际收益减少。

2.货币政策

(一)存贷款利率上调会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经济过热,钱多)

(1)存款利率上调储蓄存款流通中货币量消费支出消费品价格

(2)贷款利率上调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贷款规模投资

(3)

(二)存贷款利率下调会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经济过冷,钱少)

(1)存款利率下调储蓄存款流通中货币量消费支出消费品价格

(2)贷款利率下调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贷款规模投资

3.商业银行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其他业务,就没有商业银行)

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结算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公式:

商业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4.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股东)

(筹集资本)(投资人:

收益)

(1)股东的股权:

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2)购买股票后,股金不能退还,只能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或等待公司破产清盘。

(3)股票投资的收入股息或红利收入(这源于企业利润,有公司经营状况决定)

股票价格上升带来差价(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润、大众心理影响)

(4)股票价格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5.债券

A、国债----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以税收作为……担保)

B、金融债券----以银行利润作为……担保

C、企业债券----以公司企业利润作为……担保

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收益性和风险性:

低---------------→高

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安全性、流通性和信誉度:

强-------→弱

6.保险

强制性

自愿

原则

7.各种投资方式比较

风险性:

国债<储蓄存款<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安全性(流通性):

国债>储蓄存款>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收益性:

储蓄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8.投资原则

(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投资要注意多元化(3)投资要量力而行

(4)投资要考虑个人利益,同时要考虑国家利益。

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9.融资——贷款(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商业信用等形式(直接融资)

融资——对于资金的需要方(主要是企业)——融资方发展需要资金

投资——对于资金的提供方(主要是其他企业、个人、国家等)——投资方获得回报

个人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国家收入分配——财政与税收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线索————生产决定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依据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分配方式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我国分配原则——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财政包括财政收入(税、利、债、费)和财政支出(经济、科教文卫、行政国防、债务、社会保障)

(4)税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生产决定分配

(1)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共同点

(2)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3)都能够调动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2.按劳分配

原因——————结果

 

※判断按劳分配的方法:

公有制经济中常见的按劳分配形式:

国家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学校)、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农民劳动所得。

公有制经济形式中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还存在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比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注: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不属于劳动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判定时需具体分析。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按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政府作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按生产要素分配——会造成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市场调节(价格、供求和竞争)

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在分配:

税收国家财政财政

收入支出

企业企业企业扩大再

提留基金

工资个人个人个人消费(或个人投资)

薪金收入

过高收入:

缴纳个人所得税(用于社会保障)

(初次分配---企业)(再分配---国家)

名词---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2.社会优抚(军属、烈属)

3.社会救济(贫民、灾民)

4.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等)

※关于初次分配判定的关键词句: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劳动报酬,在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获得的收入。

(专业意义: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关于再分配判定的关键词句: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补贴、财政支持,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科教文卫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事业单位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专业意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效率、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6.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效率——物质前提、基础(提高经济效率、资源利用效率)

公平——保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其发展生产,提高效率,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共同富裕缩小差距)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7.财政问题

(1)财政收入(税、利、债、费)

A、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财政收入最稳定最可靠最普遍的财政收入形式(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B、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和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不具有固定性,看企业经营状况)

C、债务收入——国家通过借贷(发行国债)的方式取得的收入(税收三个特征都不具备)

D、其他收入——收费、罚没收入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不具备完全固定性)

A、基础性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B、重要因素——分配政策(影响社会财富在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分配)

(2)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及社会保障支出)

A、财政收支平衡——收大于支,略有盈余;支大于收,略有赤字;收支相等(理想状态)

B、财政盈余——收大于支(盈余过多,财政资金没有充分利用,不利于经济建设)

C、财政赤字——收小于支(财政赤字比喻控制一定范围内,赤字过大,靠借债维持,会引发通货膨胀)

(3)财政作用的区分判定

A、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涉及民生领域的投入(科教文卫体事业+社会保障)

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凡涉及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科技发展、区域发展等,三农投资、行政管理与国防投资,“三农”投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资。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凡涉及价格、供给需求、增税减税等。

(4)判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

财政政策:

主体是国家,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增减税、发行国债)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增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宽松、积极)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从紧性的财政政策(紧缩)

货币政策:

主体是银行,通过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信贷规模)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增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张、宽松)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紧缩的货币政策(从紧)

(5)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状况

对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价格下降,通货紧缩,需求不旺,经济过冷,钱少了)

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规模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需求过旺,通货膨胀,经济过热,钱多了)

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增加税收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信贷规模

8.税收问题

(1)税收的三个特征: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征税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

无偿性——既不需要返回,也无需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征税对象、税率相对固定。

(2)税收的三个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三者统一于税法)

固定性

(3)增值税————比例税率——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和比例税率

(5)结构性减税的意义(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缓解企业资金不足;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针对服务业进行“营改增”,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违法税法的行为

偷税——欺骗隐瞒应税额方式,目的:

少缴或不缴税骗税——目的:

骗取税收的优惠政策

欠税——拖欠税款,不按时缴纳抗税——暴力威胁,目的:

不缴税

(7)纳税人和负税人

纳税人:

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负税人:

间接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者关系:

纳税人一般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

(8)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表一

角度

作用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导投资需求

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

影响商品价格,调节社会供求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财政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宏观调控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通过税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并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政权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