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200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91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2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消防20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200题.docx

《消防2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200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200题.docx

消防200题

消防队复习200题

判断题

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者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

2.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3.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级别。

(√)

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8.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

9.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

10.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

11.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

1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

1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B类火灾。

(√)

1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1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16.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

1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

1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

(√)

1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2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

21.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核心,以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为补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规范的依据,也是消防法规的基本法源。

(√)

23.2009年的《消防法》第62条中的五种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也属于治安违法行为。

(√)

24.2009年的《消防法》第62条中的五种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也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

25.消防行政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26.消防规章可由公安部单独颁布,也可由公安部会同别的部分联合下发。

(√)

27.消防规章只能公安部单独颁发。

(×)

28.地方性消防法规,是由国务院各部、各委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和发布的命令、指示、规章等。

(×)

29.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其性质可分为规范和标准两大类。

(√)

30.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

31.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强制约束力的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

32.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强制约束力的不同,分为规范和标准两大类。

(×)

33.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

34.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国务院应当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

35.消防组织的形式包括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

36.消防组织的形式包括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

37.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38.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的行为。

(×)

39.失火罪是指行为人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40.失火罪是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41.处于流动状态的水不易结冰。

因此,为使水带内的水冻结成冰,在冬季火场上,当消防队员需要转移阵地时不要关闭水枪。

(√)

42.水取用方便,分布广泛,同时由于水在化学上呈中性,无毒,且冷却效果非常好,因此,它是最常用、最主要的灭火剂。

(√)

43.水与锌粉、镁铝粉等金属粉末接触,在火场高温情况下反应较剧烈,会助长火势扩大和火灾蔓延。

(×)

44.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

(√)

45.凡与水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严禁用水扑救。

(√)

46.高压水流经过直流水枪喷出,形成的射流称为密集射流。

(×)

47多用水枪可以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

48.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

(√)

49.灭火器根据操作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

(√)

50.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又叫ABC类干粉灭火器,用于扑救液体、气体火灾。

(×)

51.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又叫BC类干粉灭火器,可灭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应用范围较广。

(×)

52.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切忌将灭火器颠倒或横卧。

(√)

53.室外消火栓按其安装形式可分为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

(√)

54.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两米。

(√)

55.水基型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

56.水基型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CO2灭火器(×)

57.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

58.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带点设备火灾和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

59.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带点设备的初起火灾、(√)

60.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规格有1kg、2kg、3kg、4kg、5kg、6kg、8kg、9kg、12kg。

(√)

61.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规格有20kg、50kg、75kg、100kg、125kg。

(×)

62.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

(√)

63.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适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

64.根据《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

65.根据《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60.5度,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65.6度)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

66.根据《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

67.根据《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过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

68.根据《危险货物的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害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

6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70.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71.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7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成为可燃物。

(×)

73.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74.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75.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76.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77.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78.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80.灭火作战原则是边控制、边消灭;集中兵力于火场;攻防并举、内外结合。

(×)

选择题,(四选一)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

2.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B)。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

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

4.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

5.(A)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性物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灰烬。

AA类BB类CC类DD类

6.(B)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7.(C)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8.(D)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9.(D)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10.(D)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11.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于A类火灾。

A沥青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D烹饪物

12.下列物质中,(D)火灾属于B类火灾。

A赛璐珞胶片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

C铝镁合金D石蜡

13.下列物质中,(C)火灾属于C类火灾。

A火柴仓库B钾金属C煤气D汽油

14.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于D类火灾。

A甲烷气体B铝镁合金

C动植物油脂D运行中的变压器

15.下列物质中,(D)火灾属于E类火灾。

A煤油B泡沫塑料制品

C天然气D运行中的电子计算机

16.下列物质中,(A)火灾属于F类火灾。

A植物油脂B原油C氢气D石蜡

17.根据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D)类。

A三B四C五D六

1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

A汽油B乙炔C木板D铜粉

1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

A木材B煤油C氢气D金属钠

2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

A乙醇B聚乙烯C赛璐珞片D金属铯

2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

A甲醇B半水煤气C黄磷D金属钠

2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

A甲醇B氰化氢C硝化纤维胶片D金属锂

2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

A甲苯B环氧乙烷C绸布D铝粉

2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

A己烷B水煤气C赤磷D金属钾

2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

A乙醚B乙烷C电视机D锌粉

2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

A甲醇B丁二烯C纸盒D铁屑

2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

A丙酮B氨气C面粉D金属铝

2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

A石脑油B硫化氢C硝化棉D金属钙

2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

A氨气B乙醚C秫秸D银粉

3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

A天然气B白酒C干草D金属锂

3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

A麦秸B汽油C液化石油气D金属钾

3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D)。

A二硫化碳B乙烷C铝粉D棉纱

3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

A纸张B乙醇C乙炔D变压器

3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

A橡胶制品B沥青C黄磷D金属钙

3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

A二甲苯B铜粉C丙烷D中草药材

3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

A煤气B甲烷C橡胶D锌粉

3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E类火灾的是(B)。

A石蜡B电气油开关C布匹D甲烷

3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A)。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3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4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C)。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4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D)。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42.下列物质中,(A)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A类火灾。

A棉花B钾C汽油D煤气

43.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B沥青C钠D煤气

44.下列物质中,(D)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

A木材B石蜡C汽油D乙烷

45.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D类火灾。

A木材B钾C汽油D甲烷

4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47.聚氨酯材料引发的火灾属于(A)。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48.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D),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A偶然性B突发性C必然性D经常性

49.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50.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A)负责。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各主管单位

C县以上人民政府D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51、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以__C____为核心,以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为补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D)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52、__D____是我国唯一的、专门的消防法律,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法。

(A)宪法(B)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C)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D)消防法

53、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___C___开始施行。

(A)1998年9月1日(B)2002年4月29日

(C)2009年5月1日(D)2005年9月1日

54、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__B____。

(A)《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B)黑龙江省消防条例

(C)《治安管理处罚法》(D)《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55、下列选项属于消防行政规章的是__A____。

(A)《防监督检查规定》(B)《北京市消防条例》

(C)《政处罚法》(D)《森林防火条例》

56、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___D___。

(A)《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D)《青海省消防条例》

57、根据《消防法》规定,消防组织的形式包括公安消防队、__C____、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A)专职消防队(B)普通消防队(C)特勤消防队(D)备防消防队

58、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__B____。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B)五日以下拘留

(C)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D)十五日以上拘留

59、我国《刑法》规定,对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___C___。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B)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D)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0、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密度、射流形式等有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C。

(A)杂质越少,直流射流,导电性能越大

(B)杂质越少,开花射流,导电性能越大

(C)杂质越多,直流射流,导电性能越大

(D)杂质越多,开花射流,导电性能越大

61、若将1L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_BkJ。

(A)300(B)336(C)460(D)560

62、水蒸汽占燃烧区的体积达_D时,火焰就将熄灭。

(A)15(B)25(C)30(D)35

63、水在4℃时容重为_BN/m3。

(A)9806(B)9807(C)9801(D)9789

64、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B_。

(A)粘滞性(B)压缩性

(C)膨胀性(D)溶解性

65、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_C。

(A)粘滞压(B)压缩性

(C)膨胀性(D)溶解性

66、灭火时消防射流触及高温设备,水滴瞬间汽化。

当水蒸汽温度上升超过1500℃以上时,水蒸汽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_B。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

(C)着火(D)闪燃

67、水与磷酸钙、磷化锌等磷化物接触,生成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_C。

(A)着火(B)闪燃

(C)自燃(D)爆炸

68、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_C。

(A)Al(OH)3(B)NaOH

(C)SiH4(D)CaC2

69、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

这些产物中不包括_B。

(A)可燃气体(B)助燃气体

(C)有毒气体(D)大量热量

70.“MT”表示 。

(A) 

 A.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B.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C.手提式泡沫灭火器职 D.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71.室内消火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  B  )米。

 

A.1.0            B.1.1         C.1.2         D.1.3

72.危险化学品,即化学品中具有(B)、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能对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A、可燃B、易燃C、灼伤D、助燃

7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D  )。

   

A.上空            B.上部             C.中部            D.根部

74.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20米          B.25米        C.30米          D.35米

75.我国的消防方针是(B)。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安全第一,防消结合

76.下列灭火器中 ( D ) 在使用时要倒置和摇晃。

 

A、泡沫灭火器  B、水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77.隔绝空气是属( C )灭火方法。

 

A、冷却法      B、隔离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78.室内消火栓箱的主要配件是( B )。

 

A、分水器、水枪  B、水枪、水带  C、水带、分水器  D、分水器、消火栓扳手

79.灭火的基本方法是( D ) 

  A、冷却、窒息、抑制    B、冷却、隔离、抑制 

  C、冷却、窒息、隔离    D、冷却、窒息、隔离、抑制

80.为确保安全疏散,公共娱乐场所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  C  )米。

A.1          B.2          C.3          D.4 

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消防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并于(2009)年(5)月

(1)日正式实行。

2、作战行动要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3灭火战斗行动的环节:

(1)接警出动,

(2)(火情侦察)(3)战斗展开,(4)抢救被困人员、疏散和保护物资,(5)破拆和供水,(6)(撤离火场)(7)清点人员和物资,(8)(战评总结)

4基本防护装备主要有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消防手套)、消防安全腰带、灭火防护靴、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佩戴式防爆照明灯、(消防员呼救器)、(方位灯)、消防安全绳、消防腰斧等。

5检查空气呼吸器需要检查气瓶(压力),低于额定压力(80%)的,不能使用。

检查面罩气密性,作深呼吸,面罩与面部贴合不好、(漏气)的,不能使用。

检查(腰带)、(肩带),扣环脱落、紧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