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03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记者Word下载.docx

(7)改写:

(新闻写作、编辑中详细讲)A.缩节:

B.改写:

(8)问卷:

注重分析。

(9)电话采访:

比较方便,但是应该与采访对象事先沟通好。

参看《金正昆讲礼仪》视频。

(10)网络采访:

注重真实性。

5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新闻敏感P3

(一)含义:

即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又称为“新闻鼻”“新闻眼”。

1.观察识别能力:

2.预见新闻的能力:

(1)预测事物未来发展;

(2)预见可能出现的新闻:

3.去芜存精的能力:

4.挖掘隐含事实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P4

1.提高政治敏感:

即“政治洞察力”。

2.加强受众意识:

不怕采访报道“小事”。

具有人文主义眼光。

P11

3.积累知识经验:

丰富自己,才有内容、有思想。

4.时刻保持警觉:

对突发事件有准备。

◆根本途径: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社会责任感P6坚决杜绝有意泄密

1.具有政治上的敏感与立场。

2.甘冒各种风险:

自然界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

3.警惕泄密:

(1)多请示,多汇报。

(2)不抢先。

(3)口头也要保密。

三、专业主义精神P8

(一)强调新闻的客观性:

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

1.客观报道的含义:

事实选择不带偏见;

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不发表评论;

努力做到公平、平衡。

2.报道实践中往往有偏见。

原因:

民族利益;

阶级和种族原因;

政治原因;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3.如何力争报道客观:

(1)从权威方面获取信息:

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2)通过议程设置影响舆论:

要辟谣而非传谣。

(3)适当刊载不同观点:

有助于提升媒体公信力。

(4)增强现场感:

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现场声画。

(二)强调新闻的独立性:

记者必须善于且敢于独立思考。

1.不同价值取向下的新闻报道:

(1)冷战时期:

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差异。

(2)中美建交到20世纪80年代末:

有意淡化意识形态差异。

(3)90年代之后:

新一轮偏颇的报道。

(4)新世纪以来渐趋公正独立的报道:

仍有立场。

2.如何在表现价值取向和独立公正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用事实说话。

(三)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阿道夫·

奥克斯:

“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而不是流言蜚语的学校!

1.假新闻的危害:

(1)有意假造:

后果恶劣。

(2)非有意:

调查不清。

例:

《火星人入侵地球美国上下惊慌万状,一片混乱》

(3)部分失实:

更难把握。

6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试分别说明。

(一)真实性“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而不是流言蜚语的学校!

(二)时间性:

树立抢新闻的意识。

7记者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问题要简洁明确,不要提太笼统的问题,2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太大太空的问题,3要问的关键而有策略,不要提大外行的问题

8简述新闻观察的作用与方法。

1、作用:

有利于记者直接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与细节材料;

有利于记者直接获取第一材料;

有利于记者产生真情实感;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记者不能被剥夺的采访武器。

2、方法:

现场观察要注意基本情况、“动态”和细节,并要学会“透视”,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与角度。

人物观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9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如何做到“心入”?

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深入实际进行采访,不应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也不应是现实生活的冷漠旁观者,而应该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新闻记者的使命。

⑵要真心实意的同群众打成一片。

记者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活动,要善于交朋友,热情相待,以诚相见。

⑶要对客观事物作由表及里的分析。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本质往往被形形色色的表现现象掩盖着。

10如何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

要提高记者的政治素质,最主要的,必须努力做到下列几点:

⑴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⑵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⑶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⑷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11记者怎样才能写好内参?

一是要有正确的目的;

二是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四要处理好与被反映单位的关系。

12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新闻敏感有哪些作用?

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对新闻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具体来说,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可以慧眼识珠,发现新闻。

记者有了新闻敏感,就像具有一双非凡的“慧眼”,能够在大量变动着的、纷繁复杂的普遍事实中,“一眼”就识别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或事实。

⑵可以鉴别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记者有了新闻敏感,就能从采访得到的大量材料和事实中,迅速的把真假新闻给鉴别出来,而不至于让那些一般化的材料或事实把真新闻给湮没了。

⑶可以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事物都是具有多面性的。

记者有了新闻敏感,就能迅速的选择最佳报道角度,把新闻事实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开采出来。

⑷可以预见到新闻后面的新闻。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记者有了新闻敏感,就能在事物发展质变或部分质变时抓住大的新闻,并且能预见到在某些信息的背后,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更大的新闻。

13简述新闻线索的作用。

记者要发现新闻,往往是从发现它的线索开始的。

线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发出的信号,就是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作为触发记者新闻敏感的外因,正是记者所要捕捉的目标。

⑵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方向。

新闻线索是采访活动的向导。

记者靠线索引路,追寻新闻才有具体的目标,也才能直奔目标,抓住新闻。

⑶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

俗话说:

“线索好,报道就好了一半。

”记者抓住一个好的线索,就能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线索本身的价值就不大,记者在采访中再怎么使劲,也是肯定采访不到有价值的新闻的。

14简述寻找新闻线索的源泉。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线索的来源也是事实,即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与之某些有关的自然现象。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所以,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15简述采访准备在采访过程中的地位。

记者在采访前准备得越充分、越具体,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越小。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错综复杂,要想正确地认识它,并准确地反映它,就必须有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如果采访前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劳往返。

16记者应当怎样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

采访的平时准备,是记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常地、随时随地进行的准备工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

⑴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⑵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⑶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⑷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17怎样确定正确的报道思想?

正确的报道思想来自“上头”和“下头”。

“上头”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

“下头”就是社会实际、群众的实践。

概而言之,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思想的根本途径。

采访所形成的报道思想,一般来说只是初步的、粗浅的,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记者在采访中,应当根据现实情况来检验报道思想,随时对它进行补充和修正。

18记者如何开好座谈会?

记者要弄好座谈会,关键是要避免众口一词、歌功颂德的假现象。

开会前必须做好准备,要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选择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

座谈会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

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千万别轻率表态,强作结论。

19如何理解因问题访问?

问题也就是矛盾,当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读者总是以很大的兴趣关注新事物、新问题。

对于因问题访问,着重点当然是问题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又是什么,怎样来解决,报道出去又有何意,这些都要在采访时搞得一清二楚。

至于批评性的因问题访问,更要与人积极为善的态度,在确保事实确凿无误的前提下,认清问题的症结和性质,注意掌握批评的分寸并留有余地。

20怎样做好因事件访问?

根据读者心理,事件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所以访问重点是发生什么事,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也就是要着重弄清新闻五要素。

如果事情已有结果,不要弄清六要素。

事件性访问往往由于事件发生突如其来,事先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而报道任务急,采访时间紧。

因此这类访问,一是要行动迅速,像战士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冲到现场,寻找当事人和知情者,向他们进行访问;

二是要随机应变,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立即改变行动安排,调整采访部署;

三是要忙而不乱,争取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访问内容又不能有错漏。

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理想地完成采访。

21为什么说概览和细察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概览,即“鸟瞰法”,是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鸟瞰式的观察。

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

概览和细察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从一个完整的观察来说,没有概览,就无法把握整体通关全局,描绘出事物的概貌;

但是,如果只作概览,而没有细察,对于某一事物的重要局部就不可能看得很仔细,就很难掌握事物的特点和细节。

因此,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概览和细察必须视情况而定,做到两者有机结合。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观察的位置选择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⑴要考虑观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到该看的能够看得到,看得清。

⑵要考虑报道思想的具体要求,使观察到的内容紧紧为报道思想服务。

⑶要考虑报道形式的不同,观察位置的确定也应有所不同。

23交叉采访有何特点?

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这种采访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完成采访报道任务,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4蹲点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蹲点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

一、要正确认识蹲点采访的重要性;

二、既当工作人员,又当记者,注意把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三、改总结式为过程式报道,蹲点采访根据读者需要可随时作阶段性的“横切面”报道,免得新闻变旧闻。

25简述隐性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一,隐性采访只能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使用。

其二,隐性采访不可涉足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

其三,隐性采访采取的是“单枪匹马”战术,因此,要注意把事实核对清楚,避免出现事实差错。

其四,为了消除隐性采访只是记者个人活动的不利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26如何对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化规律,进行组织和调节?

具体方法有:

⑴采访对象情绪不稳定时,记者可以从组织对方的无意注意入手,再逐渐调节到有意注意上去。

⑵采访对象注意力已经集中,并且所谈材料丰富又重要,记者就要以自己的有意注意吸引和保持对方的有意注意。

⑶采访中途遇到外来干扰,引起采访对象无意注意,记者应设法排除干扰,自然而然地转移、集中到有意注意方面来。

⑷适当调动无意注意,变换方式,消除长时间采访引起的疲劳。

27记者如何思考写作体裁?

记者在采访到一定事实材料后,就要考虑这些事实材料适用怎样的新闻体裁,思考写作体裁的条件有:

⑴首先是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要求。

这样有助于记者根据各种新闻体裁的特点去衡量和选取材料,必要时还应作一些补充采访。

⑵不同的新闻体裁对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也有差别。

报道发生什么,并概括说明事实,适宜于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

如果掌握的材料侧重于人物的事迹,有故事情节,而且生动细致,便适宜于用通讯体裁;

如果在“为什么”、“怎样做”上探根溯源,进行问题研究,则适用于“调查报告”、“工作研究”一类体裁。

⑶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事实情况考虑合适的新闻体裁。

28简述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内涵。

新闻的写作服从事实,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是,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忠于事实,反映事实原貌,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在写作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

另一层意思是,写什么,怎么写,必须从事实出发,受事实的制约,“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使新闻表现形式与事实内容相一致。

29简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主旨。

新闻的写作,要用事实说话,其主旨在戒“空”求“实”,这里的“说话”,首先是不讲空话,要用事实表现事实;

其次是寓理于事,通过事实的逻辑说明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绝不是所谓“观点加例子”,不是把事实仅仅作为例证来阐释某一观点,而应当把观念隐藏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30为什么说新闻都有主题?

新闻是一种观念形态,记者不可能只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总是通过报道,或表示一种倾向,或宣传一种观点,或抒发一种感情,这就有个主题思想问题。

有一部分新闻,尤其是一些简短的消息报道,好像只是客观地提供某种信息,并不表示或未形成记者的倾向,似乎没有什么主题。

但只要略作分析,世界上任何信息何止千万,记者为什么传播这条信息,明显地有其余选择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便蕴涵着新闻主题。

实际上,不存在无目的的报道,某些所谓“中性”新闻,有时似乎不表态,其实这也是一种表态。

所以,从总体看,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在内,新闻都是有主题的。

31新闻的选材和要求是什么?

原则:

⑴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⑵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⑶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要求:

⑴选新鲜主动的材料;

⑵选具有积极作用的材料;

⑶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⑷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32新闻语言由哪些成分构成?

新闻语言的构成,简括的说,它着眼于人们对事物的实用关系,以事物语言的精炼、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体语言中吸取营养。

经融合多种语言成分而相对独立的新闻语言,质朴无华而又有丰富的表现力,它与新闻的广泛传播相适应,为现代社会通用。

33新闻语言构成基础的语言成分是什么?

新闻语言主要由事务语言孕育发展而成。

自古以来,处理国家事务或重要的个人集团事务所使用的语言,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实践,具有精练、准确、严密的优点。

事务语言的这种精华部分引进新闻语言之中,对于准确无误地表述新闻事实是极为重要的。

34简述毛泽东对文风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对于文风的问题一贯十分重视。

早在1940年2月,分为《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就提出要求:

“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又系统地指出,文章、文件都应当具有三种性质:

准确性——所谓准确性,就是种类文章的写作要有科学态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鲜明性——文风的鲜明性是指种类文章要有固定的立场、明确的态度和鲜明的主题思想;

生动性——文风的生动性,是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使文章富有魅力,读了令人亲切感动,而不是枯燥无味,干干巴巴,使人生厌。

毛泽东指出的这三种性质,可以说是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

35写作经验性消息应该怎样保持消息的特点?

经验性消息写作时,就要保持消息的特点:

⑴突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经验。

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如果在一篇消息中,要一并介绍几条经验,也要分清主次,突出其重点。

⑵用事实阐述经验。

把经验寓于事实之中,即要用具体、典型的事实来体现和说明经过概括抽象的经验。

那种“观点、议论+概括的例子”的模式要竭力避免。

⑶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

在介绍先进经验的同时,一般都要交代工作成绩和效果,以此来体现、印证经验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增强经验性消息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⑷力求写得亲切易懂、生动活泼。

不要仅仅罗列抽象的条条、干巴的数据,写成刻板冗长的总结材料。

36如何挽救有意义的“迟到的新闻”?

切实可行的、最重要的办法是:

记者注意跟踪,发现新的情况,紧紧地抓住与事物相关的新近变动,着眼于体现时间上的“最新近点”,由近及远,以最新的新闻根据或由头,引出“迟到的新闻”。

这样,原本属于“迟到的新闻”,就可变成一篇名正言顺的“今日新闻”或“昨日新闻”。

37消息写作如何以短、快取胜?

消息写得短、写得快,无疑能很好地急得时效。

⑴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一篇消息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地加以报道。

⑵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对于一些延缓进程的新闻事件,可以采用连续报道的形式,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发展和各阶段性结果,既能赢得时效,又能扩大报道的影响。

⑶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消息写作也要讲究辞章,但要以不影响时效为前提。

写好“急就章”,主要靠平时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

38消息写作中运用客观手法需要注意什么?

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主要是指客观地表述事实,是对事实的直接阐述,把观点隐藏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即变主观意图为“无形的意见”。

具体说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⑴按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来展开新闻,以事实描述事实,而不是按记者的主观意图来展开新闻,不以理想来描述事实。

判断句要尽量少用,形容词也要尽量少用。

⑵通过对事实精心地进行取舍、剪裁、安排和使用,对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巧妙地寓观点或倾向性于客观报道形式之中。

有些新闻,如果所述的事实本身还不足以充分显示记者的观点或倾向性,而幕后的事实又不便和盘托出,就有必要用特殊的笔法点一下幕后的新闻,让受众能体味、领会到记者想说的话。

⑶运用客观手法写消息,一般是只叙述事实而不加议论。

要让足以说明有关道理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⑷提倡用巧寻“代言人”的办法,让新闻中的人物来发表有关议论。

这样,议论既能体现记者的观点或倾向性,而它本身又是新闻事实,更显得客观,更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⑸适当交代新闻来源。

这样,就会让受众感到记者在消息中报道的事实、内容,是有准确可靠的出处的,无疑会大大增强其客观性和可信性。

⑹运用第三人称。

除了所述的事实确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亲自目击的,或属于个人的经历性报道,消息中一般要避免记者以第一人称——“我”或是“我们”的口吻,而以第三人称——“他”或“他们”——来叙述,以免有不客观或说教之嫌。

39简述导语的特点。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

通常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它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中以凝练的文句把新闻的中心内容首先告诉受众,这是消息写作实践中适应客观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特点。

40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是什么?

导语写作实践表明,记者或通讯员在设计导语时,总是面临着“双重任务”:

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现出来。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一篇消息的前导,对全篇起头提纲挈领的作用,要言简意明地反映出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引导读者尽快地把握新闻的要旨。

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好导语要让人一见而惊喜,不忍弃去,能像磁石吸铁那样,紧紧地把读者的眼光吸引住,激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的浓厚兴趣,诱导读者读完全篇消息。

41总结式导语有哪些特点?

总结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把新闻的几项主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概括介绍新闻要旨。

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这是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

写好总结式导语,要做到:

即突出新闻要点,又不要抽象空洞;

既具体实在,又不是主次不分。

总结式导语要提纲挈领,语文概括简练,同时又有具体明确的内容,让读者一下子就可以抓住一篇消息的中心大意,感到“言之有物”。

42简述消息主体的功能。

⑴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一篇消息的主体,经常具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是响应导语、展开阐述;

二是围绕主题、补充引申。

⑵充分阐发和表现新闻主题。

在主体中,把那些能支持、解释、阐述和深化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适当地组织起来,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或有感染力的具体事实和材料,正确、充分、深刻而又生动地表现新闻主题。

43记事性通讯与消息有哪些区别?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就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

概要记事也叫“新闻记事”,和消息的区别只是介绍略详。

长篇记事也叫“详记”、“委曲”,顾名思义与消息的区别较大,是详细地报道事件细节的体裁。

印象记事也叫“描写记事”,篇幅不一定很长,但比较注重文学手法的运用以及与读者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44通讯的四种表达方式是什么?

一是叙述,包括记叙和说明,强调直接性,体现明白、流畅的写作风格;

二是描写,描写是通讯写作的重要方式,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

三是抒情,是记者在叙述过程中抒发情感,重在同事实的报道水乳交融;

四是议论,为了表现记者的倾向和褒贬,发表记者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

议论,须结合事实,有感而发,言简意赅。

45通讯的描写与文学、消息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