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17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Informationtechnologyisthecoreandessenceofenterpriseuse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codingofimplicitknowledgemining,for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

Key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optimization;

externalinformation;

managementprocess;

comprehensivepenetration

1.绪论1

1.1写作动机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研究方法1

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价值2

2.1传递信息化管理经验,规范中小企业流程2

2.2提升销售项目管理能力和结案率2

2.3减少培训工作2

2.4防止出错2

2.5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企业自身2

2.6产生更多的商机2

3.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3

3.1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3

3.2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4.我国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4

4.1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4

4.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5

4.3发展水平参差不齐5

4.4“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分层”问题严重6

4.5重硬轻软、重建轻管6

4.6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6

5.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7

5.1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7

5.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7

5.3打通人才和网络通道7

5.4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8

六.结语8

七.参考文献9

八.致谢10

1.绪论

1.1写作动机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已掀起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的层次也在不断演进,从MRP,MRPII,ERP到CRM,从数据仓库到数据挖掘,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功能强大的、面向事务型的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大量应用。

然而,这些应用都集中在前端的数据查询、存储和简单处理方面。

现在企业已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有研究表明,平均18个月信息量就翻一番,但是能分析的数据估计只有7%。

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转换为可靠的信息以挖掘潜在的商机,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由此,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技术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是及其必要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权威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我国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等几部分。

此后,企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为基础,结合各企业的特点对“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标进行了具体化,发布了《信息化指数构成方案》,包括“信息化企业指标”和“信息化环境指标”两部分。

该指标体系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宏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在指标构成及指数计算方法上仍存在较多的争议。

国内一些学者也采用不同方法对企业信息化评价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如郭伟、胡明艳等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量化关联模型,对多个典型区域信息化市场系统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

胡军、阎艳等提出应建立同行业同一类型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为解决当前企业信息化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方法。

齐二石等则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情况和实施特点,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实施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熟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能力进行测评。

但是,目前提出或使用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大都存在指标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的特点,有些还涉及深奥的数学模型。

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是很适用,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技术薄弱、人员素质偏低,对这些方法不易掌握和理解,而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建立适用的信息化测评方法。

1.3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正确的掌握了海尔集团的信息化水平的状况,再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企业在提高自身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价值

2.1传递信息化管理经验,规范中小企业流程

企业信息化,可以把中小企业优秀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的流程整理出来,通过系统来优化到系统流程中,从而可以使得每个人员能够掌握最好的销售流程。

2.2提升销售项目管理能力和结案率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给中小企业销售管理流程设定关键管理点,促使销售管理者能够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销售人员更好的管理销售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销售结案率。

2.3减少培训工作

企业信息化规范了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相关所有的流程,新的员工或者岗位调动的员工只要按照系统的流程来做就可以很快熟悉新的岗位,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培训的工作,提高了员工上岗的速度。

2.4防止出错

某些企业信息化对符合中小企业特色的流程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又能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点给予严格的控制。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有效地阻止中小型企业人员有意或无意犯错。

例如:

某些销售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内部成本没有核算清楚的情况下就向客户进行报价,这样的低级错误往往会导致公司项目的信息外漏,给企业造成原本不必要的麻烦。

而信息化建设就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防止此类错误发生的道路,即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设定没有核算的内部成本,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报价就成,这样一来,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工作人员出错,减少企业因信息传递偏差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2.5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企业自身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使用,不但能记录公司工作人员和客户接触以及客户自身拥有的交易记录,还可以把与客户相关的信息添加到系统中去,从而让那些得到公司授权的人员能够更方便的进入系统,以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相关客户的购买经历和购买喜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6产生更多的商机

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中小型企业进行客户等级划分,这样可以把有限的生产资源充分利用到重要的客户身上,以确保能把握住第二次营销或者大订单的挖掘机会。

与此同时,企业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为中小型企业挖掘出客户的购买习惯和日常关注点,从而更好地改善企业的服务内容,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新订单的几率。

3.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及问题

3.1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仍然很少。

2000年是 

“ 

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最近某资讯公司对全国25省市的百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这些企业涉及制造业(包含医药、轻工、家电、汽车、烟草、纺织、航空、机电等多个离散型制造行业以及化工、冶金、水泥等多个连续型制造行业)和服务业 

(包含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贸易、旅游等)等众多领域,该调查显示;

从投入规模来看,发达国家一家大企业每年的信息化投入一般要占到全年总投入的10%—30%,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却仅仅是1%—2%,甚至更低。

2001年,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平均约为1226万元。

制造类大企业拥有的计算机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61.2%;

联网的计算机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50.7%;

已铺设网络的业务部门只达到了实际需求的54.3%,且网络的铺设多数只在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相对薄弱。

与总体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

3.2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

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OA、MIS等系统)的企业仅有48户,仅占总数的7.5%,部分实现的企业占59.9%,尚未实施企业208户,占32.6%;

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CIMS、ERP等系统)的企业只有30户,仅占4.7%,部分实现的也只有196户企业,占30.7%,尚未着手的412户,占64.6%;

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8户,仅占1.2%,尚未着手的482户,占75.5%;

虽然有435户企业建立了网络,占68.2%,但只有18.3%(117户)的企业,做到每周更新一次信息;

只有21.6%的企业(138户),开展了初步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销售额仅占638户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总额的0.19%。

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

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3.2.2.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

“九五”期间,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

据调查,2000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居前五位企业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上海宝纲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只有0.09%、0.67%、1.08%、0.22%和0.17%,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相差甚远。

从现阶段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图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中存在:

“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

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有路没车”或“路多车少”的现象,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2.3.“一把手工程”原则贯彻不力

从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反映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理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

认为:

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或“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的“火车头”。

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个别人员的理念需要转变。

企业信息化建设固然首先要有领导层亲自推动,但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

从调查情况看,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个别人员的观念滞后。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采取的全是传统的手工方式,这样,手工人员相对比较多。

实施信息化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必定要影响部分人员的工作岗位,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被个别人夸大其词,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向个别人员灌输现代意识、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

4.我国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1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机制,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策略、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

因此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由此也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却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

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且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 

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

另外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而这些公司对行业的管理运做知识匮乏,只擅长提供通用平台;

企业本身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势必造成需求界定不清晰,开发盲目。

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公司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在选型过程中也一味追求先进,而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

最终造成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甚至造成信息黑洞。

4.3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

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及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而且发达与不发达地区、行业或企业之间在信息装备率、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都非常大,信息鸿沟问题在我国的企业之间也普遍存在。

4.4“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分层”问题严重

我国的信息化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是企业各部门根据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先小范围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造成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

但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像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而且为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升级换代也埋下了隐患。

比如,邮电行业在97年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97工程,集中解决计费问题,但目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更新,97工程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当初设计时没有从全局出发,所以现在使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

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

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

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也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总的来看。

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

战略层”相对薄弱的,这应该是企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

4.5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我国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

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

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4.6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几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对如何开展信息化的步骤不清楚,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企业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尚未成熟的或是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技术,由此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

在信息化受阻的情况下,多数企业都将其束之高阁,最后不了了之,形成巨大的浪费。

5.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实际上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不但需要大量的硬件软件设备,更需要人力,智力,物力的大量投资。

此外,还需要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甚至是改造企业组织结构。

而这一切都意味着企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去。

5.1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当前,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素质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培训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培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员工接受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理念基础,二是使员工会应用计算机,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应用基础。

这样,才能使企业信息化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因此,培训应分两大步走,对于理念的培训,应该在信息化实施前进行培训,而对于应用部分,则在信息化建设时及时培训。

[3]

5.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实际上标志着一种标准和先进的产业流程,这就意味着要与企业仔仔有的业务流程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也就是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

是把实施信息化放在首要位置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一个长期阻碍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点问题。

从理想状态出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先开始业务流程重组,继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样才可以缩短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间,实周期短,见效快的目的。

然而,彻底的业务流程重组还牵涉到企业全方面的改造,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这往往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望而却步。

但是,企业应该认识到,应该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改革成果,并在企业中营造出积极参与变革,乐观向上的氛围,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由变革产生的恐慌心理,更能推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所以,在此建议各个企业能够尽量选择后者,逐步推进业务流程重组,不能好高骛远,操之过急。

也就是说,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