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17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ocx

中学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中学]_君子_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_君子_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001年

第五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

.5

Oct.2001

“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435002)摘要: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

“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

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要求“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智者不惑”,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

风;“勇者不惧”,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坚强进取的毅力。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关键词:

孔子;君子;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

B2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号:

1004-8332(2001)05-0063-04

“君子”,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君子”之风也是开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

两千多年来,“君子”一直是志士仁人在人格修养上的重要目标,它高尚、凝重,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有什么要求?

他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对此,本文试作粗浅的论述。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典籍中就已频频出

现,如《尚书》中出现七次,《周易》中出现十九次,《诗

经》中出现一百八十次。

“君子”最初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与士以下的庶民百姓的“小人”相对称。

如“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

无逸》)“君子豹变。

”(《周

易?

革?

上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

魏风?

伐檀》)后来“君子”逐渐从身份地位上的概念演变为

道德品质的内涵,成为代表个人品格高下的名词。

如“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尚书?

大禹谟》)“谦谦,

君子。

”(《周易?

谦?

初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

”(《诗?

卫风?

洪奥》)及至孔子,“君子”一词

才正式被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提了出来,而“君子”之风也随之被孔子所大力倡导。

这从《论语》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论语》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二章(据杨伯峻《论语译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论及“君子”的有八十六章,占全书总章数的六分之一,而且《论语》中孔子所论及的“君子”,概念的内涵已有

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性,即不是指具有某些个别优良品质的人,更不是指人的身份地位,而主要是指一种达到了高尚人格境界的人。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作为“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得非常高,仅次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

他说:

“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

”(《述而》)这说明,在孔

子的时代,不仅“圣人”没有出现,即使是“君子”也是

“多乎哉?

不多也。

”因此,孔子本人不仅不敢自居“圣与仁“,同样也不敢以“君子”自许。

他说:

“文,莫

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述而》)他

认为自己书本上的学问不比别人差,但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君子”还没有成功。

那么,孔子对“君子”

的人格境界是怎样规定的呢?

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我们认为,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正是孔子对作为“君子”的人格境界最生动,最形象,也是最全面的表述。

“仁者不忧”———“君子”应当具有“仁者爱人”的

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

孔子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这就是说,“君子”首先应该是“仁”的

收稿日期:

2001-03-33

作者简介:

徐柏青(1955—),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实践者,成为一个“仁人”,如果抛弃了“仁”,“君子”

就不可能成其为“君子”。

我们知道,“仁”是孔子的

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反映在道德领域里就是“仁者爱人”。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则是“仁者爱

人”的具体体现,孔子对“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

怀十分重视,他在与他的学生的谈话中,常常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希望学生“志于仁”,“依于仁”,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可以这样说,“仁者爱人”是一种道德理想,是一种仁爱无私的精神,也是一种博大容人的胸怀,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这种理想的祭奠者,是这种精神的奉献者,是这种胸怀的体现者。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尧日》)“君

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君子矜而不

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

而矜不能。

”(《子张》)并且要求他的学生:

“女为君子

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所谓“君子儒”和“小人儒”

的区别,正在于是不是一个仁者,是否具有“仁者爱人”的伟大情怀。

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当是一个仁者,具有“仁者爱人”的伟大情怀,这是作为“君子”的必要条件,但要成为真正的“君子”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论语》记载: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日: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

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孔子认为,“君子”通过

“修己”可以“敬”,可以“安人”,最终日标是为了“安

百姓”,即“博施于民”而成为真正的“君子”。

因此,

他强调“君子求诸己”而不“求诸人”(《卫灵公》),即

“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而要求别人的人是“小人”。

基于这种思想,孔子提出“君子”

在生活中应当做到“三戒”。

他说: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

并且还提出“君子”处世待物要有“九思”。

他说:

“君

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也就

是说,“君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己,做到“内省不自疚”,唯其如此,才可以达到“君子不忧不惧”(《颜渊》)的精

神境界。

“知者不惑”———“君子”应当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雍也》)要求“君子”要广泛地学

习文献,并用“礼”来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学问渊博宏富的人。

孔子为什么要求“君子”要有渊博宏富的学问呢?

这是因为他认为“君子不器”(《为政》),即“君

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只有一种用途;“君子”应当成为“大器”,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

“君子”要做到“不器”而成为“大器”,就必须加强学

习。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要求“君子”在学习上不能贪图安逸,要有刻苦勤奋的精神;“无友不如已者”而要“以文会友”,“就

有道而正焉”。

只有这样,“君子”才能具有广博的知

识而成为一个“大器”。

孔子之所以注重“君子”的学

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他认为“君子”应当“文质彬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儒雅的精神气质。

他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文”和“质”是人的两种内在而外

现的品质。

所谓“文”即文采,实际上是指一种文化品质,知识渊博,学问宏富是这种品质的具体表现;所谓“质”即朴质,是一种纯朴的品质,刚、毅、木、讷

是其主要内容。

孔子要求,作为“君子”必须把这两种品质配合适当。

因为有纯朴的品质,但如果不加强文化修养,就会缺乏“文采”而近于粗野;有文化品质,但如果不“约之以礼”,就会丢弃纯朴而近于虚浮。

所以“君子”只有将“文”和“质”加以适当配合,

才能表现出不失纯朴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儒雅气

质。

尽管孔子要求“君子”要“文质”兼备,但对于“文”他似乎更加重视一些。

孔子的这种主张和要求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当时并不被人所重视。

据《论语》记载,有一个叫棘成子的人就曾向孔子的学生子贡提出这样的疑问;“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当然十分赞同老师的观点,于是语带讽刺地反驳说: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颜渊》)这意思是说,“文”和“质”这两种品质对

于“君子”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假如把虎豹和犬羊有文彩的毛拔掉,那么它们的皮革就没有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没有文彩,那也就不能成其为“君子”。

可见孔子对“君子”在文化上的修养是十

分重视的。

孔子要求“君子”不仅要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同时也要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

实际上渊博宏富的64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学问与严谨求实的学风是相互相存的。

如果没有严

谨求实的学风,那么就很难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即使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但如果没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而成为真正的“君子”。

因此,孔子要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故君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这就是要求“君子”对于他所不懂

的要采取保留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对不能信口开河,胡说一通。

“君子”必须严谨,对

于他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可见孔子对“君子”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也是非常重视的。

谦虚逊让是严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

他说:

“君子泰而不骄。

”(《子路》)“君子矜

而不争”。

(《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

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要求“君子”待人处事

要安泰,庄矜,以“义”为原则,依礼而行,用谦逊诚实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取信于人,绝不能逞强争胜,自矜骄人。

可见,“君子”作为“智者”,不仅

要有渊博宏富的学问,更要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也要有谦虚逊让的态度,只有这样,“君子”才可以做到“知者不惑”,成其“君子”之名。

“勇者不惧”———“君子”应当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坚强进取的毅力。

孔子认为,勇敢是“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因而他十分重视“君子”之勇。

《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曾问孔于“君子尚勇乎?

”孔子回答说: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很显然,孔子在这里虽

然强调了“义”,但同时也肯定了“勇”,只是他觉得“君子”既要有“勇”又要有“义”,并且“义以为上”,以

“义’来约束“勇”,成为“君子之勇”。

孔子的学生曾

参说: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泰伯》)这实

际上也是讲的“君子之勇”,是曾参对老师思想的重要发挥。

从《论语》中看,孔子关于“君子之勇”虽然

论述不多,但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勇于“行”;二是勇于进取。

孔子十分重视“君子”的“行”,并一再强调“君子”要勇于“行”。

他说: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

有规定要怎样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要先行后言,讷言敏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他的学生

子贡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他说: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也是强调要勇于先行。

然,“君子”所“行”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不一定都

有好的结果,也会在“行”的过程中受到挫折甚至失败,而遭受别人的指责或诽谤。

对此,孔子要求“君子”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挫折和失败,要有坦荡的胸怀,勇于进取的毅力。

他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君子不重。

则不威;„„,过,则

勿惮改。

”(《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

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据

此,我们也可以说,“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

“君子”具有坦荡的胸怀,“不病人之不己知”,而“病

无能”,“过,则勿惮改“,敢于修正错误;就在于“君子”具有勇于进取的毅力,不惧怕挫折和失败,敢于藐视一切艰难险阻,永远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舍昼夜”,勇往直前———向着“博施于民”而“名挂

史笔”的目标迈进。

由此可见,勇于“行”和勇于进取

不仅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也是“君子之勇”

最完美、最鲜明的体现。

综上所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君子”的人格,把它概括起来就是:

仁爱无私的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聪明睿智的思想,渊博宏富的学问;多才多艺的能力,纯朴儒雅的气质;严谨求实的作风,谦虚逊让的态度;勇敢不惧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

它包括思想、情感、精神、气质、能力、智慧、性格、意

志、作风、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是这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我们从孔于对“君子”的论述常常看到,孔子对“君子”总是大加赞美,充满了无限仰慕的感情;对“小人”则大加贬斥,表现出无比憎恶的态度。

他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

而不泰。

”(《子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颜渊》)并对他的学生成为“君子”寄予了

殷殷厚望。

这充分表现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热烈追求,也充分表现了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的鲜明态度。

那么,孔子在当时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君子”之风呢?

我们认为这与孔子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动荡不安,统一的周王朝在兼并战争的刀光剑影中濒临分崩离析,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令人休65第5期徐柏青“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目惊心。

因而维护统一的局面,重新整顿社会纳纪,

建立一个安定的、文明的社会新秩序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

孔子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历史责任感的思想家,他一生所从事的事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积极推行他的六道主张,为建立起安定的、文明的社会新秩序而奔走。

二是创办私人学校,招徒讲学,培养人才。

诚然,在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历史条件下,孔子凭个人的努力要实现建立社会新秩序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孔子本人也十分清楚: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但他同时又认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微子》)“如有用我

者,吾其为东周乎?

”(《阳货》)很明显,孔子不是不知

道自己的处境,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很难实

现的,但由于他深深懂得天下兴亡是“我的责任”,并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因而偏偏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宪问》)这就是孔子的精神。

尽管孔子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努力失败了,失败是痛苦的,但他决不气馁。

他深刻地反省自己,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建立社会新秩序的理想仅靠个人或少数人的努力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大批“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即具有高尚人格素质的人才来担当此

任。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具有高尚人格素质的人才太少,“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孔子深感悲慨。

于是他又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人格素质的人才的历史重任。

他创立私学,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无论出身贵贱贫富,也无论国籍、地域的远近,广泛地招收门徒。

在教育实践中,他以“君子”作为培养学生的高目标,以“文、行、忠、信”作为教学

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君子”之风,希

望学生“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努力培养和造就自己高尚的人格,做一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达到“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的“君子”境界,成为改造社会,建立安

定的、文明的社会新秩序的生力军。

令人欣慰的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他的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例如在《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孔子

的不少学生如子路、曾参、有若、子夏、子贡、子张等

人或向孔子“问君子”或论“君子”,这说明在孔子对

理想人格追求的影响下,孔子的学生已形成了积极

探讨“君子”人格的风气,并对“君子”有了较为深刻

的理解,表现出向“君子”看齐,积极追求“君子”人格

的精神。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虽然孔子所倡导的“君

子”之风在当时不可能真正形成,他的“君子”抱负也

不可能得以施展;但是由于孔子的积极追求和大力

倡导,“君子”作为理想的人格范式毕竟被历史所认

可和接受,激励着历代志士仁人为之追求不已,至今

仍然是我们评价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应当成为

我们今天人格修养上的重要目标。

责任编辑:

木子

Gentleman:

ConfuciusPursueofIdealPersonality

XUBai-qi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HubeiTeachersCollege,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

GentlemanwasanidealpersonalityadvocatedbyConfucius.Gentlemanwasdefinedasthekindpeo-

pleneverworried,thewisepeopleneverpuzzled,thebravepeopleneverfrightened.Theatmosphereofgentleman

establishedbyConfuciuswasconnectedwithhisgreatsocial

anhistoricalresponsibility.

Keywords:

Confucius;gentleman;idealpersonality

66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