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2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x

GB/Txxxxx—20XX

发布

ICSICS13.310

20XX-XX-XX实施

20XX-XX-XX发布

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

通用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MillimeterWaveHolographicImagingBodyScanner

(征求意见稿)

GB/TXXXX—20XX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CS13.310

A91

1

GB/TXXXXX—20XX

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机文件、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3—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2423.10—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4824—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99.2—200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99.4—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毫米波全息成像Millimeterwaveholographicimaging

采用毫米波主动照射目标,通过采集反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全息图像重建获得目标图像的成像方法。

注:

通常采用1mm~10mm波段成像,常用波段:

Ka,E,W和G等。

3.2

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Millimeterwaveholographicimagingbodyscanner

一种利用毫米波全息成像方法检查人体体表携带物品的设备。

3.3

线对Linepair

均匀排列的一组金属带,两金属带相临两边的间隙与金属带的标称宽度相同。

注:

一般用金属带的标称宽度(mm)表示。

3.4

空间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

毫米波图像对线对的分辨能力。

注:

一般用金属带的标称宽度(mm)表示。

3.5

线分辨力Lineresolution

毫米波图像对单根金属带的分辨能力。

注:

一般用金属带的标称宽度(mm)表示。

3.6

检查时间Inspectiontime

从开始扫描被检人到给出检查结果的时间。

3.7

物品自动探测 Automaticitemdetection

自动标示出被检人携带物品的区域信息。

3.8

检出Detection

被检人携带物品被部分或者全部标示出来。

3.9

漏报Miss-detection

被检人携带物品未被检出。

3.10

检出率Detectionrate

检出总数量与被检人携带物品总数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检出率=检出总数量被检人携带物品总数量×100%

3.11

漏报率Miss-detectionrate

漏报总数量与被检人携带物品总数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漏报率=漏报总数量被检人携带物品总数量×100%=1-检出率×100%

3.12

误报Falsealarm

对被检人未携带物品的区域做出自动标示。

3.13

误报率Falsealarmrate

有误报的扫描次数与总扫描次数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误报率=有误报的扫描次数总扫描次数×100%

3.14

冗余误报指数Redundantfalsealarmindex

误报区域总数量与总扫描次数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冗余误报指数=误报区域总数量总扫描次数×100%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和结构

4.1.1 外观

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设备外观完好,表面平整光洁、色泽均匀,无裂纹、褪色及永久性污渍,无明显变形和划痕,金属件无锈蚀;

b)设备表面及显示面板上的标志和字迹要清楚可辨;

c)检查时需要被检人以固定姿势站立的设备,检查通道脚踏板上应有站位指示脚印标识,检查通道内应有姿势引导人偶标识。

4.1.2 外壳防护等级

设备外壳防护等级符合GB/T4208—2017中5.1的规定,高于等于IP20的要求。

4.2 功能

4.2.1 扫描成像

设备应能对被检人进行非接触扫描成像。

4.2.2 状态指示

设备应有工作状态指示功能,至少应能指示上电状态和扫描状态。

4.2.3 权限管理

设备应至少分为操作员和管理员两级不同权限。

4.2.4 隐私保护

设备应具有以下隐私保护功能:

a)设备检查结果显示为人偶图像;

b)设备至少具备对被检人毫米波图像脸部的模糊处理功能。

4.2.5 图像保密

设备应对毫米波图像进行加密存储,只有经授权人员能检索、回看、转存和删除所存储的毫米波图像,宜在日志文件中对毫米波图像的操作内容、操作图像ID、操作人员ID和操作时间记录。

4.2.6 网络通信

设备应具有网络通信接口,应能联网实现设备状态监控、运行参数调整和报警相关数据上传等功能,并具备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

4.2.7 故障监测

设备应具有毫米波收发阵列的故障监测功能。

对于具备机械扫描结构的设备,则还应具有运动部件的故障监测功能。

4.2.8 物品自动探测

设备宜具有物品自动探测功能。

4.3 性能

4.3.1 空间分辨力

设备空间分辨力应小于等于10mm。

4.3.2 线分辨力

设备线分辨力应小于等于5mm。

4.3.3 成像范围

设备宜对被检人检测区域高度0.1m至2m进行扫描并完整成像。

4.3.4 检查时间

设备的单次检查时间应小于等于15s。

4.3.5 检出率

具备物品自动探测功能的设备的检出率应大于等于85%。

4.3.6 漏报率

具备物品自动探测功能的设备的漏报率应小于等于15%。

4.3.7 误报率

具备物品自动探测功能的设备的误报率应小于等于15%。

4.3.8 冗余误报指数

具备物品自动探测功能的设备的冗余误报指数应小于等于30%。

4.4 电源适应性

电源电压在标称电压的85%~110%和标称频率±3Hz范围内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4.5 安全要求

4.5.1 电磁辐射安全

设备应满足GB8702—2014中表1规定的工作暴露控制限值要求,在15GHz~300GHz频率范围内,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应满足小于2W/m2。

4.5.2 保护接地

a)设备应具有可供连接保护接地导线的保护接地端子,应有明显的标识;

b)保护接地端与保护接地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应小于等于0.1Ω;

c)接地线的颜色应为黄绿色。

4.5.3 绝缘电阻

设备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应大于等于100MΩ,湿热条件下应大于等于2MΩ。

4.5.4 抗电强度

设备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50Hz或60Hz的1.5kV的交流电压1min时间,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4.5.5 泄漏电流

设备连续对地泄漏电流和外壳泄漏电流极限值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泄漏电流要求

设备类别

泄漏电流I1/mA

泄漏电流I2/mA

测量电路

直接连接保护接地端子的设备

5(峰值)

/

按GB16796—2009附录B中B.1连接

间接连接保护接地端子的设备

5(峰值)

0.7(峰值)

按GB16796—2009附录B中B.2连接

4.6 电磁兼容性

4.6.1 设备抗扰度

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以及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共6项抗扰度试验,设备的抗扰度性能应符合GB/T17799.2—2003中表1、表2和表4中规定限值的要求。

4.6.2 设备发射

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发射值应符合GB/T17799.4—2012中表1所规定限值的要求。

4.7 设备噪声

设备正常工作时,在距设备外表面1m的任意处,设备噪声应小于等于65dB(A)。

4.8 环境适应性

4.8.1 概述

设备及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的环境适应性满足如下要求:

a)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换型后进行环境试验时,允许对换型的电器部件分别按4.8.2和4.8.3进行试验;其整机或电器部件试验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设备或部件的指标要求;

b)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经4.8.2和4.8.3试验后,接入整机对整机进行测试,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c)经过气候和力学环境试验后,设备不应出现锈蚀和机械损伤现象。

4.8.2 气候环境适应性

气候环境要求见表2。

表2 气候环境要求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试验方法

整机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

持续时间

h

检查项目

持续时间

h

检查项目

低温

0℃

按GB/T2423.1—2008试验Ab进行,试验过程通电。

8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检测4.2.1。

8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接入整机检测4.2.1。

高温

40℃

按GB/T2423.2—2008试验Bb进行,试验过程通电。

8

8

恒定湿热

40℃

相对湿度:

93%

(不结露)

按GB/T2423.3—2016试验Cab进行,试验过程通电。

16

16

低温存贮

-20℃

按GB/T2423.1—2008试验Ab进行,试验过程不通电。

16

试验结束后至少恢复4h后检测,检测4.2.1。

16

试验结束后至少恢复4h后,接入整机检测4.2.1。

高温存贮

55℃

按GB/T2423.2—2008试验Bb进行,试验过程不通电。

16

16

注:

超越正常环境条件的性能测试,允许另行规定或调整参数。

4.8.3 力学环境适应性

a)耐机械冲击和撞击应符合GB4793.1—2007中第8章的要求;

b)整机力学环境要求见表3;

c)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力学环境要求见表4。

表3 整机力学环境要求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试验方法

运输试验

(或模拟运输)

试验里程:

200km

公路级别:

二级公路或模拟运输

行驶速度:

40km/h~80km/h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检测4.2.1。

表4 部件力学环境要求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器部件

试验方法

检查项目

振动试验

Fc

频率范围/Hz:

10~55~10(正弦波)

振幅/mm:

0.15

振动方向:

X、Y、Z

持续时间/min:

10

GB/T2423.10—2019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接入整机检测4.2.1。

冲击试验

Ea

峰值加速度/(m/s2):

150

持续时间/ms:

11

冲击方向:

Z方向

冲击次数:

18次

GB/T2423.5—2019

5 试验方法

5.1 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全部试验环境条件均为正常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15%~7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5.2 试验用主要仪器和工具

试验用主要仪器和工具的技术要求见表5,均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表5 试验用主要仪器和工具的技术要求

仪器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秒表

误差小于或等于0.01s

接地电阻测试仪

毫欧(mΩ)级,测量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3%或±5个字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

500V,测量误差不超过±10%

泄漏电流测量仪

精度0.01mA

耐压测试仪

量程0~5kV

声级计

频率范围25Hz~8kHz,采用A计权声级模式

频谱分析仪及连接天线

频率范围应覆盖设备工作频率范围,连接天线极化方式与设备一致

5.3 外观与结构测试

5.3.1 外观

按4.1.1进行检查,采用实物与设计文件核对,观察及手动等方法进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1.1的要求。

5.3.2 外壳防护等级

按GB/T4208—2017中第13章对设备外壳防护等级进行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1.2的要求。

5.4 功能测试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2的要求。

5.5 性能测试

5.5.1 空间分辨力测试

将带有线对测试板的图像指标测试体(附录A)放在被检人站立区域,启动设备并完成扫描,目测毫米波图像,对设备进行线对分辨能力的测试,判定结果是否应符合4.3.1的要求。

注:

毫米波图像中同一标称尺寸的水平、垂直和斜45度三个方向的线对都能完整分开,则可认为设备具备此标称值的线对分辨能力。

5.5.2 线分辨力测试

将带有单线测试板的图像指标测试体(附录A)放在被检人站立区域,启动设备并完成扫描,目测毫米波图像,对设备进行线分辨能力的测试,判定结果是否应符合4.3.2的要求。

注:

毫米波图像中同一标称尺寸的水平、垂直和斜45度三个方向的单根金属带的绝大部分都能看到,则可认为设备具备此标称值的线分辨能力。

5.5.3 成像范围测试

将成像范围测试体(附录B)放在被检人站立区域,启动设备并完成扫描,目测毫米波图像,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3的要求。

5.5.4 检查时间测试

启动设备并对被检人进行扫描,使用秒表记录从点击扫描按键开始到检查结果完整显示出来的时间。

测试3次计算平均值,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4的要求。

5.5.5 检出率

按照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试,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5的要求。

5.5.6 漏报率

按照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试,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6的要求。

5.5.7 误报率

按照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试,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7的要求。

5.5.8 冗余误报指数

按照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试,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3.8的要求。

5.6 电源适应性测试

电源电压测试要求见表6,在表6规定的9个试验点各试验15min,判定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

表6 电源电压测试要求

序号

交流电压

频率

1

标称值

标称值

2

标称值

标称值+3Hz

3

标称值

标称值-3Hz

4

标称值的85%

标称值

5

标称值的85%

标称值+3Hz

6

标称值的85%

标称值-3Hz

7

标称值的110%

标称值

8

标称值的110%

标称值+3Hz

9

标称值的110%

标称值-3Hz

5.7 安全测试

5.7.1 电磁辐射安全测试

按照附录D规定的方法测试,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5.1的要求。

5.7.2 保护接地测试

用接地电阻仪测量保护接地端子与外壳上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判断结果是否符合4.5.2的要求。

5.7.3 绝缘电阻测试

在设备电源插头不插入电源插座、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线端与外壳上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施加500V直流电压,稳定5s后,读取绝缘电阻值,判断结果是否符合4.5.3的要求。

5.7.4 抗电强度测试

在设备电源插头不插入电源插座、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线端与外壳上的裸露金属零部件之间,以200V/min的速率施加电压至规定值,并保持1min,判断结果是否符合4.5.4的要求。

5.7.5 泄漏电流测试

将设备置于绝缘台面上,此时工作电压为1.1倍标称电压,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

按照表1中连接方式测试,判断结果是否符合4.5.5的要求。

5.8 电磁兼容性测试

5.8.1 抗扰度试验

5.8.1.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2—2006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3—2016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射频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4—2018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1.4浪涌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5—2019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1.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6—2017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1.6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按GB/T17626.11—2008中规定的试验和测量方法对设备进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试验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1的要求。

5.8.2 骚扰度试验

5.8.2.1辐射骚扰试验

按GB4824—2013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2的要求。

5.8.2.2传导骚扰试验

按GB4824—2013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6.2的要求。

5.9 设备噪声测试

在环境本底噪声小于55dB(A)的区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在距离设备任意外表面1m处,用声级计测得的噪声应符合4.7的要求。

如设备具有声音提醒、报警功能,应关闭该功能再进行噪声测试。

5.10 环境适应性测试

5.10.1 气候环境适应性测试

按照表2的要求进行气候环境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8.2的要求。

注意试验中防止设备结露。

5.10.2 力学环境适应性测试

按照表3和表4的要求进行力学环境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4.8.3的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设备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当产品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

b)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设备、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改变(包括人员素质的改变)而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c)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时。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2台进行检验。

6.3 出厂检验

所有设备在出厂交付使用前都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

6.4 检验项目和顺序

各类检验的项目、试验顺序、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按表7的规定。

表7 不同检验类型下的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外观

4.1.1

5.3.1

B

2

外壳防护等级

4.1.2

5.3.2

B

3

扫描成像

4.2.1

5.4

A

4

状态指示

4.2.2

5.4

B

5

权限管理

4.2.3

5.4

B

6

隐私保护

4.2.4

5.4

B

7

图像保密

4.2.5

5.4

B

8

网络通信

4.2.6

5.4

B

9

故障监测

4.2.7

5.4

B

10

物品自动探测

4.2.8

5.4

A

11

空间分辨力

4.3.1

5.5.1

A

12

线分辨力

4.3.2

5.5.2

A

13

成像范围

4.3.3

5.5.3

B

14

检查时间

4.3.4

5.5.4

B

15

检出率

4.3.5

5.5.5

A

16

漏报率

4.3.6

5.5.6

A

17

误报率

4.3.7

5.5.7

A

18

冗余误报指数

4.3.8

5.5.8

B

19

电源适应性

4.4

5.6

B

20

电磁辐射安全

4.5.1

5.7.1

A

21

保护接地

4.5.2

5.7.2

A

22

绝缘电阻

4.5.3

5.7.3

A

23

抗电强度

4.5.4

5.7.4

A

24

泄漏电流

4.5.5

5.7.5

A

25

设备抗扰度

4.6.1

5.8.1

B

26

设备发射

4.6.2

5.8.2

B

27

设备噪声

4.7

5.9

B

28

气候环境适应性

4.8.2

5.10.1

B

29

力学环境适应性

4.8.3

5.10.2

B

注:

“●”表示必须进行检验的项目,“—”表示不检验的项目

6.5 判定规则

6.5.1 合格判定

按表7规定的项目、顺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不合格分类判定样品是否合格,其中出现1个A类、2个B类不合格项即判为不合格品。

6.5.2 不合格品的处理

对判定为合格批中的不合格品应由厂方调换或修复成合格品。

6.5.3 批的再提交

批检验不合格时,经修理、调试、检验合格后,再次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提交检验。

若仍判为不合格时,则可拒收,待查明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