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27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9《鞭贾》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鞭  贾

柳宗元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译文:

回首往事,二十年来我们在朝堂之上共进退,所有遭遇都相同。

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

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我们归田隐居,那么我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赏析: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

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

“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

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

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这一句看似有归隐之意,实则蕴含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

“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

 

创业与守成

上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

“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译文:

太宗问身边大臣:

“创业与守成哪个难?

”房玄龄:

“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

”魏征说:

“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说:

“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

“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宜五十(jiǎ)

B.蹇仄而不植(qiān)则遬然枯(sù)

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ào)马踶不已,坠于地(dì)

D.余曷不至于公卿(kě)拳蹙而不遂(cù)

解析:

A项,“贾”读“ɡǔ”;B项,“蹇”读“jiǎn”;D项,“曷”读“hé”。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B.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今之栀其貌,蜡其言

解析:

D项,“栀”“蜡”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B项,者:

……的人/连词,表判断;焉:

形容词词尾/代词。

答案:

B

4.与“以求贾技于朝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持以夸余

B.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C.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D.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解析:

例句与C项均为状语;A项,省略句;B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1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

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余曰:

“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曰:

“吾爱其黄而泽。

且贾者云。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

“余曷不至于公卿?

”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一)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    适:

恰好

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灭:

陷没

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濯:

冲洗

D.则遬然枯,苍然白遬:

迅速

解析:

A项,适:

到,去。

答案:

A

 

6.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A项均为“副词,就”;B项均为“代词,它的”;D项均为“代词,代鞭子”。

答案:

C

7.下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②吾爱其黄而泽

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⑥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⑤⑥D.③⑤⑥

解析:

②指鞭子好看的颜色;⑤写富者的浅薄;⑥写作者验试;①③④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

答案:

B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怜惜那五万钱啊?

(2)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二)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分则善     当:

恰好

B.今之栀其貌栀:

用栀装饰

C.虽过三年不害害:

损害

D.而获坠伤之患者乎患:

忧患

解析:

A项,当:

相当。

答案:

A

 

10.下面语句对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物及人,形象生动。

B.用描写鞭的词语来描写朝中官员,产生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C.文章采用寓言的方式,巧妙讽刺了唐朝吏政的昏暗,巧饰而求官、无才而滥用,正是唐王朝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

D.作者用卖鞭的人隐喻官府,展现了用人不当、腐败的黑暗现实。

解析:

“卖鞭者”不隐喻官府,而隐喻官吏。

答案:

D

11.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曷不至于公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

(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还有不在用的时候被折断而以至于坠地、损毁的忧患吗?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日  喻①

苏 轼

生而眇②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

”扪③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之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苏子曰:

“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

孙武曰: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人⑤,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

①本文一题“日喻说”。

②眇(miǎo):

双眼瞎。

③扪(mén):

按,摸。

④龠(yuè):

古代一种形状如笛子的乐器。

⑤没人:

潜水的人。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之与钟龠亦远矣     远:

遥远

B.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

通达

C.然则道卒不可求欤卒:

最终

D.士杂学而不志于道杂:

零碎

解析:

D项,杂:

兼,不单一。

答案:

D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自盘而之钟    ②转而相之

B.①道之难见也甚于日②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C.①或告之曰②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D.①君子学,以致其道②以其言试之河

解析:

C项都是“不定代词,有的人”。

A项,“之”①动词,到;②代词,它。

B项,“于”①表比较。

②表对象。

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按照。

答案:

C

1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苏轼主张“道可致而不可求”观点的一组是(  )

①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②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④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⑤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⑥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A.②③⑤B.①④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

“道可致而不可求”指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

①只说了“道之难”。

④是错误做法,不能表现其观点。

⑥当今的弊病。

答案:

A

15.下列对文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盲人对太阳的推测来说明“道”是不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得到,必须亲身实践,亲自学习。

B.孙武和子夏的话是苏轼用来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相比较而言,子夏比孙武的话更明白、准确。

C.“南方多没人”的例子,再次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只要“日与水居”就有可能得其“没水”之道。

D.作者在文章结尾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今昔不志于道,不务学的情况,并点明写本文的目的。

解析:

A项,文中没有说“道”是不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得到,只是说道不能靠主观推想。

答案:

A

1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答案: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②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以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参考译文: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

“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

“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

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以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

苏先生说:

“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

”什么叫做致?

孙武说:

“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

”子夏说:

“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上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

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

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于踏踏实实地学。

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四、能力迁移

17.(过)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国现在记》)(过失,错误)

B.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超过,过分)

C.《过故人庄》(经过,通过)

D.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到,来到)

解析:

C项,过:

拜访,探望。

答案:

C

 

18.(汤)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水大流急的样子)

B.臣待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汤药)

C.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用火烫)

D.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鞭贾》)(热水)

                

解析:

C项,开水。

答案:

C

 

19.(宜)下列各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六一居士传》)(应当,应该)

B.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陆文学自传》)(适宜,合适)

C.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荔枝赋并序》)(适宜,合适)

D.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四五万(《鞭贾》)(适宜,合适)

解析:

D项,应当,应该。

答案:

D

20.(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

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

 

21.(语言运用)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

要求能够和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

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为国家、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他虽然信佛但又无法超脱现实。

他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去皈依佛门,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于是,他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

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我却能理解他的无奈选择。

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阶层,就不难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当他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精神支柱。

 

名利勿贪 学在德行

原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围炉夜话》)

译文:

对于那些本不属于自己应得的名和利,如果轻易地得到了,也许好事会变成祸事;对于贫穷和困境,在一般人最不能忍受的时候能够忍耐,那么暂时的困苦一定会很快转变为甘甜。

一个人生来是否有天分,资质如何,主要体现在是否忠厚守信,而不是表现得会投机取巧耍手腕;学业深厚和修养高尚的人,不仅在于他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学问,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评析: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利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追求名利,本无可厚非。

然而“裙带”“后台”却给人不少本不属于他的名利,这实际上已是对名利的侮辱。

更有其他种种讹取名利的伎俩,为百姓所憎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逆境能磨砺人的美德,才能做出真正的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