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28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

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

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

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

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

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

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也可意指恢复。

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

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

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致仕:

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聪仗义执言。

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

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

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

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

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

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

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

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

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

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

查究辽东事时,能庇护巡抚陈钺。

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弗能用,已果大乱。

(2)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答案】

73.B

74.D

75.B

76.

(1)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

(已,极言,竟)

(2)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署,生致,为之)

【解析】

73.试题分析:

画线句子的上下文表现的都是林聪刚正不阿的品质,画线句子列举的正是林聪刚正不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林聪,字季聪,是宁德人。

正统四年考中进士。

景泰元年晋升为都给事中。

当时正多变故,林聪慷慨激昂地议论政事,没有忌讳。

中官单增管理京营受到宠信,朝廷官员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

单增家中的仆人白天杀人,抢夺民产,侵占商税。

林聪揭发了他的罪行,将其投入钦犯监狱,后来获得宽恕。

单增从此不敢放肆。

景泰四年春天,林聪上疏说夺情起复并不符合法令典宪,请求永久革除此项法令。

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正统年间,福建银矿赋税沉重,百姓不能承受。

林聪担心发生异变,请求减轻税金。

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

在此之前,吏部尚书何文渊因为林聪的进言而被关进监狱,辞职离开。

吏部任命副使罗篪担任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担任布政使。

林聪上奏章据理力争,同时进言山布政使王瑛年老,应该罢免。

罗篪等人都回到以前所居官职,王瑛退休。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

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不应当越级提升,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

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夤缘得以任职吏部,林聪弹劾他,于是吴诚改任工部。

各官署畏惧林聪刚正不阿的品格,林聪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

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林聪超级升授左佥都御史,出京赈济山东饥民,使存活的饥民有一百五十万。

回朝进升为右副都御史,凭借斟事宜自行决断,擒获杀掉几名首领,其余人员全部遣散。

林聪母亲去世,守丧期未满而被重新召用,他两次辞官,不被允许。

天顺四年时,曹钦造反。

平反将士滥杀无辜,以至砍下乞丐头颅邀功。

市民不敢进门。

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成化七年时,林聪代替王越担任大同巡抚。

一年多,他得病而离职。

又过一年,凭借以前的官职被重新任用掌管南院。

之前的南院主事者大多不喜欢御史议论政事,唯独林聪奖励他们。

有人责备林聪,林聪回答说:

“自己已经不说了,又禁止别人说,这样做可以吗?

”成化十三年秋天时,被征召授予刑部尚书一职,不久加封太子少保。

林聪因为旧有的德望被征召重用,顾大局,秉持公正的言论,不严厉但严肃,当时声望更高。

成化十五年,偕同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查究辽东处事失误的情况。

汪直包庇巡抚陈钺,林聪未能抗争,评论的人们觉得惋惜。

成化十八年(1482)时请求辞职还乡没被允许,在官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朝廷追赠他为少保,谥号“庄敏”。

林聪担任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庄严稳重不可侵犯。

实际上他恭谨温顺,为人和气,平易近人,因此不才之人畏惧他,而贤德之人大多喜欢接近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勃,沛人。

其先卷人也,徙沛。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

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

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

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

“趣为我语。

”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

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

十年,高后崩。

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

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

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

“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

”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上许之。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

“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

“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勃既出,曰:

“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选自《汉书·

周勃传》,有删改)

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也有贬谪之意,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是指京城。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

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泰,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

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高祖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

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77.B

78.C

79.A

80.

(1)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2)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7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断句,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

具体作答时,可运用排除法。

如“告”的具体内容是“勃欲反”,故“告勃欲反”中间不能断开,“反”后应该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

“稍侵辱之”的主语是“吏”,故“吏稍侵辱之”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故选B。

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比较。

A项,“他家世代以┅┅为生”错误,原文说的是“勃以织┅┅给丧事”。

故选A。

80.试题分析: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

“文学”译为“文辞学问”,“责”译为“要求”,“趣”译为“赶快”。

(2)句中:

“绾”译为“带着”,“将”译为“带领”,“顾”译为“反而,难道”定语后置句“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翻译为“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周勃,是沛县人。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

周勃靠编织养蚕的用具维持生活,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箫。

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中涓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

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

回师平定三秦,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燕王臧荼,在易城下打败他。

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在代地攻打韩王信,升任太尉。

周勃为人质朴倔强、老实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

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

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

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

十年,高后(吕后)去世。

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一起诛灭了吕姓诸人。

于是迎立代王,即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过了十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

“您已诛灭了吕姓诸人,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

而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对此感到满足,那么灾祸将会降到您的身上。

”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谢罪请求归还相印。

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

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

“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

”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

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

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

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在木简背后写字提示他:

“让公主为你作证。

”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

当初,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

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

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

“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

“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周勃出狱以后说:

“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重新回到封地。

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

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

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

俄以忧归。

服除,为户部右侍郎。

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

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

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

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

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

以故帝爱其恭顺。

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

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

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

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

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

两人皆谦逊,无龃龉。

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

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

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

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

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

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

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

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

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

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

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

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

孚敬、言亦不敢望也。

十七年十二月卒官,赠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

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8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8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颇有才学。

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李时顾全大局。

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的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李时学识渊博。

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的礼遇。

D.李时很有声望。

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的尊敬。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

(2)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

81.B

82.A

83.D

84.

(1)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

(2)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明人。

【解析】《明史•卷一百九十三》,作者:

张廷玉,朝代:

清。

8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

在整个文句中,涉

8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或”译为有时,“具”译为都,“择”译为选择。

(2)“匡救”译为补救,“恒本”译为以……为根本,“咸”译为都、全。

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

李时本人考中弘治十五年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

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

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

脱下丧服后,出任户部右侍郎。

后来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当上了尚书。

世宗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以后,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的意思,想要裁定古代的典籍,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

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这改那。

世宗一朝所制定的各种典礼,都是别人开的头,而由李时牵强附会地完成的。

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

所以世宗喜欢他为人的恭敬、和顺。

各地送上什么吉祥之物来,李时都上书请求进行祝贺。

世宗如果谦让,李时一定会再一次请求,所以世宗更认为李时忠心,赐给他的银章上刻“忠敏安慎”四个字,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

时间长了,他把银章搞丢了,赶忙上书求罪,世宗又赐给他一枚。

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官太子太保。

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陈述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世宗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给事中、御史的专门职责,搁置他的建议未予实施。

这年秋天,桂萼死了,世宗任命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大事。

当时张孚敬已被免除职务,翟銮一个人为辅臣。

李时在他后面进来,因为宫保官位尊贵一些,位置反而在他上边。

好在两个人都不自大,在一起倒也没矛盾。

世宗到无逸殿,召李时进来坐着讲解《无逸篇》,翟銮讲解《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都进来奉陪。

讲完之后,世宗退回到豳风亭赐他们一桌酒宴。

从此以后,几次召他,向他询问政事。

十二年,孚敬又一次返回到内阁里来,翟銮回家守丧去了,献夫退休了。

李时跟随在孚敬后边,只能是拱手说“好好”就是了,因此孚敬还容得下他。

张孚敬退休后,费宏又一次入阁,不久就死了,李时于是独自一个做辅臣。

他平时对人就宽厚、和易,到现在越发以清静主持大局。

世宗也经常传他到便殿里谈话,亲切地向他咨询政事。

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好人。

李时前后被加官为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当时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

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张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还在位时死掉了,赠太傅,谥文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