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44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l-(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Fl(O:

测定电压的大小。

洒精灯:

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

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疑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2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

4加热常用仪器:

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

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凍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1洒精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火。

②割伤:

用双氧水淸洗,再贴上止血贴。

3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4吸入有毒气体:

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5被化学试剂灼伤:

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

5、洒精灯的正确使用

1洒精灯的结构:

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2洒精的量:

灯座容积的1/4到2/3

3点撚:

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4火焰的结构:

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外焰温度最髙,焰心温度最低)

5熄灭:

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第三节科学观察

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的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断

2、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岀准确的判断。

3、常见的记录方法:

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第四节科学测量

1、测疑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

米;常用:

千米、分米、厘米、亳米、微米、纳米

1千米=IOoo米:

1米=10分米=IoO厘米=IOOo亳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戢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

Ol零刻度线02最小刻度值: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03量程:

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范用。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紧靠被测体。

4=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而垂直。

4=读正确: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而注明所用的单位。

左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泄的。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4=积累取平均值法:

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

如:

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4=滚轮法: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列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X圈数。

如:

测量操场的周长。

左化曲为直法:

测疑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

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长度。

(测硬币直径)

4、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立方米(mJO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

(L)和亳升(ml)o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J=IOOO分米3=

106厘米3=109毫米3、I升=1分米3=1000亳升=Iooo厘米,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2)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⑶不规则物体用排水法测体积。

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匀)和量杯(刻度不均匀)时应注意:

a放平稳:

把量筒和疑杯放在水平桌而上。

b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读正确: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而中央最低处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

仰视时,读数偏小。

5、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利用水银、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体温计、水银温度计、洒精温度计、家用气温计•。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C,它的规泄: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圧为1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左为0C,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1°C°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开尔文(K)<.

4、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量程温度。

(2)测疑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泄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温度讣内液而相平。

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40C读做四十摄氏度;-3°C,读作零下三摄氏度。

5、体温计

(1)用途:

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水银柱很细、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部、(3)优点:

反应灵敏、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使用时应注意:

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5)测昱:

范围(虽:

程):

35∙C~42C°

6、其他温度计:

电子温度汁、金属温度讣,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一建立猜想和假设一制左计划一获取事实和证据一检测与评价一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

(观察蜗牛用放大镜)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

两对触角,眼(长触角顶端),壳(具保护作用),腹足(运动器官),触角(两对、上长下短)、口。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

觉、视觉,但无听觉:

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腹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I匕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

蜗牛为何四处爬行?

为了觅食、求偶、躲避天敌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

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基本特征:

具严格的生物结构(细胞):

有新陈代谢现象:

能生长发育;有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在一左程度上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第二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岀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徳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年后魏而啸进一步总结,得岀最终细胞学说(书上37页最下而)

2、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驹宰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一般无

植物

一般有

3、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都有):

细胞膜(保护,控制细胞内外之间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在分裂时会出现染色体)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

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岀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增大。

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细胞分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

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

(1)取镜: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安放:

置于体前略偏左。

(3)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左眼观察目镜,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

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

大光圈、凹面镜。

),至岀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4)调焦:

先粗后细,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5)观察:

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

(同向移动法)

4、注意两个实验: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要染色)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的组织:

组职名称

结构待虫

功能

例子

保护组飯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

叶的衣皮

输导组织

筛状,管状

输送物质.水分、无机仝、

有机物

叶脉

营养组织

制作和贮存营养物质

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

用)

机械组纭

支撐和保护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2、动物(人)的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特点

主要类

结构待点

主妾功能

上皮组织

化表和管脫至为表面

表皮

细施排列紧密.细起间

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

结帰组织

分布广泛

血孤软骨、Sn

伺陳木、细旋何质多

连接、支持.保护、≡

养等

肌隨组纭

骨私、心匪、及x⅛⅛⅛的管至

骨骼肌.

心肌、平

滑肌

排列有宇、间质少

收缩、舒张、疋生运动

神经组妖

脳、脊欤.神经

蝕觉小

由神经细胞构成

挂旻刺滋产生兴奋笄传

导兴奋

3、皮肤分为表皮、真皮(有血管)、皮下组织三层,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所以皮肤是器官。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人体)

6、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泄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生殖器官是:

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

根、茎、叶:

7、系统:

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左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运输、调巧体温和防御等功能。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肝脏等器官构成。

当你在运动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

这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肖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4、动物界中节肢动物最多,有IOO多万:

右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

昆虫类的特点:

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胸部有三对足和一般有二对翅,③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料骼(保护作用)。

害虫:

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女口:

蝗虫、苍蝇、蝉螂等。

2.植物分类3、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

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館。

第六节生物的多样性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栖息地的破坏、掠夺性的开发、外来物种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泄要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措施。

(4)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水杉、秃杉、人参.琪桐(鸽子树)、杪秽\金花茶、望天树中国动物国宝:

大熊猫、朱鹅、扬子鳄、黔金丝猴、白鳍豚、褐马鸡、中华俾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而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而是个曲而,所以海而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

(1)1519-1522年,匍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而。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纬线:

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逍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低纬度

中纬度

髙纬度

0°—30°

30°—60°

60°-90°

纬度:

(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

(3)北纬、南纬各有

90cO

2、经线和经度

经线:

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

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四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

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四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习惯上以(20°w)和(160a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西半球(向西走):

20oW-160o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

20oW-Oo,20°E—160"E

160°—180°永远属于四半球:

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注意:

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

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1•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②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①大范圉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

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2)小范圉的地r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

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方向:

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左向法),(指向标左向法),(一般泄向法)。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

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

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常用的8个方向:

东、南、西、」匕、西北、四「南、东北、东南。

3.图例和标记

图上常用的图例有:

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型类见常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武玄

侵入岩

岩积沉

FM-O明石有化

岩砂岩

♦砾岩•灰岩石页

变质岩

地壳运动产生的髙温、高压条件F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2.岩石的应用:

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阳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褶皱:

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

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2.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发物:

气体(So:

)、熔岩流、火山灰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分布:

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国海洋、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带

3.地箴:

(1)地震成因是: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2)地震结构包括:

震源、震中、箴源深度、震中距。

(3)分布:

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国海洋、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带

(4)防震自救的措施:

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五节泥石流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自然原因:

1山区(特别是陡Ib肖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为原因:

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

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

5.防御措施:

(1)应急措施: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御措施:

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

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丄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大陆漂移说:

魏搔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

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板快构造学说: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丘陵一一地而起伏较小,海拔髙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平原一一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一一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髙(500米以上),相对髙度较大

髙原一「一顶而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髙(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盆地一一周国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髙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地形和等髙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髙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髙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嵋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髙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髙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山峰(洼地)

等髙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髙)或(中间低)

3.地形的变化

(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

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

内力作用使地而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髙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有引力,分子之间也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空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髙,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

处于液体表而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而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而。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

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泄的。

它不随一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鱼。

其他单位有吨(t)、克(g)、亳克(mg)。

1吨二IOOO千克1千克=IOOO克二IO'亳克

—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

50Kg-60Kg,大象6t;—只公鸡2Kg,—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虽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戢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担生托盘、横梁标尺、輕、祛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放平: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上。

2调平:

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用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①⅛⅛:

左盘物体质量二右盘誌码总质呈:

+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