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063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培优二轮讲义+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 打印带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

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

宋徽宗年号。

【译文】

(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孤雁。

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野菜充饥;

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

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天稀少。

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对点解题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答:

                                    

解题指导

赏句三入手

理解诗句含意,明确“残”“泣”均为使动用法。

描述内容为:

对仗工整,修辞手法为对偶;

“泣铜驼”为拟人手法。

同时这两句又是写景,景物特点是荒废、破败的,寄寓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故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突出诗人情感。

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 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这两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

从视角上看,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

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2018·

诸暨牌头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注】

县斋愁坐作

[宋]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因故被贬歙州休宁县,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1.“梦逐芭蕉雨”中的“逐”字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赏析炼字效果。

释义明法,点明字义,明确拟人化手法,即突出“主动”意向。

概述作用,结合注释理解“逐”字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答案 “逐”有“追逐,追随”之意,“逐”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动态化)了,更增添了羁旅他乡、怀才不遇的凄苦悲愁之情。

2.结合全词,分析“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的作用。

解析 本题赏析炼句效果。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为景物描写,意为日暮时分,荒颓的城中鼓声四起,在杂乱的群山中回荡。

指明特点与手法,特点是荒凉、冷落;

手法,本句为结尾句,故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概述作用,分析手法的作用,如烘托形象、突出情感等;

分析诗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如与标题、开头的照应等。

答案 ①以景作结,营造氛围,乱山、斜日、荒城、暮鼓等意象,营造了荒凉、冷落的氛围;

②融情于景,含蓄蕴藉,眼前之景即心中之景,都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隐含迁客羁臣难以言说的凄凉和孤寂;

③烘托形象,词人身处荒城,看夕阳斜照,听暮鼓声声,烘托出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

④暗点词题的“愁”字。

“山无数”写离家之远,归程之难,“乱”字既加重了归程艰险,又隐含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凸显题旨;

⑤照应开头。

“斜日荒城”照应“秋晚寒斋”。

一、(2018·

浙江省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正宫]鹦鹉曲

野渡新晴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

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

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①青帘②舞处。

【注】①底是:

哪里是。

②青帘:

酒帘、酒幌。

1.“白鹭一行飞去”化用了杜甫《绝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甫《清明》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解析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自己诗歌中的语句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白鹭一行飞去”有“白鹭”“一行”“飞”,结合“杜甫《绝句》”很容易联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两者意象、意境相同;

“问底是青帘舞处”,由注释可知“底是”即“哪里是”,“青帘”即“酒帘、酒幌”,“青帘舞处”即“酒旗招展”的地方,联系“杜甫《清明》”,可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两句句意完全相同。

答案 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

★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解释“说”字的妙处。

释义明法,“说”的是“野叟田父”,“法”,此处着重指结构技法。

概述作用,结构上,“芒鞋竹杖行春”是听“野叟田父”说了之后的行动,故承上启下;

呼应下文的“问”。

内容上,“新晴”突出“新近”“新奇”的特点,“问底是青帘舞处”写诗人欲饮一杯的雅兴,可见闲居之趣。

答案 结构上:

这个字上联“野叟田父”,下启“芒鞋竹杖行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和下面的“问”字前后照应,使整首曲子浑然一体。

内容上:

“说”这个动作表达出了农民对天降甘霖又获新晴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一种无心听之的闲居之趣。

前面作者“终日对野叟田父”,心境平静恬和,如今听村民提起新雨新晴,骤起游览雅兴。

二、(2018·

浙江省级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3~4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采桑子(其九)

[宋]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3.《春题湖上》和《采桑子》的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解析 两处均为写景,分析修辞手法和写景角度。

先看《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是说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运用的是比喻修辞,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美。

再看《采桑子》,“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首句是视觉,接下来两句是触觉与嗅觉,末句写风拂面之后的清爽感觉,也是触觉。

此词是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之美。

答案 《春题湖上》侧重于视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参差的山峰环绕,湖面水平如镜。

《采桑子》运用多种感觉进行描写:

视觉上,看到月上云散;

触觉上,手触轩槛,凉意顿生,微风拂面,感觉清爽;

嗅觉上,阵阵莲芰的清香,沁人心脾。

(写出两种感觉即可)

★4.白诗中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历来被称为“神来之笔”,请进行简要赏析。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月点波心一颗珠”,意思是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指明特点与手法,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影比作点缀在湖心的一颗明亮的珍珠,写出了天空辽阔、湖面平静、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的美好景象。

概述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天空辽阔、湖面平静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的美好景象。

②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影比作一颗点缀在湖心的明亮的珍珠,从而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

③从思想情感上看,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赞美和留恋之情。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一枝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

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

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

纵闲愁、怎减刘郎②风度。

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

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注】①喧填:

即“喧阗”,哄闹声。

②刘郎:

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

5.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答案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6.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

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

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赏析语言风格。

概括特点,题干已给出“生动形象”“热闹”。

结合诗句分析特点,从语言来看,开头三句“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写爆竹声声,惊醒春天,哄闹声此起彼伏,深夜里千门万户响起箫鼓之声;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室内高挂流苏帐,鼎内升腾起袅袅香雾,诗人用极具冲击力的词语“爆”“惊”“喧填”“腾”等,渲染出了热闹的气氛,语言生动形象。

且“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从整体上写热闹场面;

“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写室内宴席上唱歌喝酒的场面;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则写外面路上的热闹场面。

场面生动形象。

答案 

(1)语言生动形象。

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渲染佳节的热闹。

(2)场面生动形象。

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

②宴席上歌声清圆,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

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

(其他合理的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四、(2018·

浙江台州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

咏 蜂

姚 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请赏析“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两句诗。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是说蜜蜂采集百花成蜜送入蜂房。

指明特点与手法,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收拾”“入洞房”写出了蜜蜂辛苦忙碌。

概述作用,突出对蜜蜂这一形象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答案 ①拟人的手法(人格化手法),把蜂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可感。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蜂的动作描写细腻可感,如“选”“收拾”“入”等,把蜂的忙碌写得活灵活现。

③语言幽默风趣,如把花称为“群芳”、蜂房称为“洞房”。

8.两首诗的情感是否相同?

请试作分析。

解析 扣住两首诗的末句来理解。

姚诗“一身虽苦又何妨?

”突出主旨是甘心受苦;

罗诗“为谁辛苦为谁甜?

”突出主旨是为他人奔忙不值得。

两首均为咏物诗,故须联系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含意。

姚诗赞扬一心为公者,并间接表明自己的志向;

罗诗贬抑争利积财、徒劳无益者,既同情又嘲讽。

答案 不相同。

①姚诗认为蜜蜂勤劳采花,最后酿成蜜,虽然辛苦奔波,但是想到能为众人带来幸福,辛苦又算什么呢?

赞美了蜜蜂大公无私、造福众人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作者为公为民的情怀。

②罗诗认为蜜蜂勤劳采蜜,但最后的成果都被他人享用,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

作者对蜜蜂劳作的意义产生怀疑,认为蜜蜂不值得如此辛苦。

作者用蜜蜂来影射世上那些争利积财者,他们往往徒劳无益。

既有同情又有嘲讽。

五、(2018·

浙江临海白云高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9.本词末句“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做劝告语,试赏析其妙处。

解析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此句是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

指明特点。

本句表面做劝告语,实际暗含自我激励。

概述作用。

①结构方面的作用,“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笑谈独在千峰上”遥相呼应,使结构谨严。

②对诗人情感的作用,结合前句理解。

“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

“犹作”表明年龄虽老,壮志未衰,但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不免表现出一些颓丧情绪。

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还要有豪情壮志。

故此处是突出诗人的豪情。

答案 此句既是示人,也是律己。

间接表现诗人年龄虽老、壮志未衰、不甘颓丧的豪情。

“少年豪放”一句与开篇第二句“笑谈独在千峰上”呼应,使结构谨严。

10.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独”“与谁同赏”“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莫学衰翁样”等分析作答。

答案 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

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

③抒发了缺乏知音、无人理解的孤寂之情。

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