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77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

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

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气球、散开的塑料

包装绳,碎纸屑、泡沫若干、水、矿泉水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图片:

演示实验1:

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

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

用梳子反复梳扎在一起的塑料纤维条,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评价学生是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通过“摩擦”这一方法可以产生了“电”.

师生共同引出课题:

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从最基本的问题—电荷学起。

二、新课进行

1.摩擦起电

学生实验:

①分别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或泡沫。

②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或泡沫。

问题:

两组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就有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尝试、合作中发展能力

2、两种电荷

演示实验:

(播放视频)

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

互相靠近,观察现象。

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跟橡胶棒

互相靠近,观察现象。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现象。

师引导学生分析:

玻璃棒上带的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凡是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物体,必然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推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物体,必然跟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推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

种电荷。

结论: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验电器电荷量

问题1: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

带电?

问题2: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

带电?

问题3:

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出示验电器并介绍结构)。

学生实验:

分别用不带电物体和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提醒注意观察金属箔的变化。

当金属箔张开后,

问题:

1现在物体带电吗?

2从哪里看出来?

③金属箔为什么会张开呢?

④为什么不带电时不张开呢?

总结:

①验电器的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验电器原理来检验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学生实验:

用气球轻轻摩擦头发,用气球接触金属球,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铂

张角大小;接着再用力多摩擦几下,再接触金属球,观察张角大小。

问题:

两次张角有变化吗?

这说明什么呢?

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

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

总结:

③物理上把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符号为Q,

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字母C表示。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

4、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关于物质结构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原子和分子)

问题二:

原子结构如何?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总结: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常

用e表示e=1.6×10-19C

问题:

为什么通过摩擦会物使体带电呢?

总结: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5、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1:

将带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用橡胶棒连接起来。

问题1:

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2:

这说明什么?

演示实验2:

将带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用金属棒连接接起来。

问题1:

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2:

这说明什么?

问题3:

由此你想到什么?

总结:

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它们就是自由电子。

所以金属是导体。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有

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小组讨论:

通常情况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师强调并补充: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橡胶、玻璃等都是绝缘体

问题:

定义中为什么要说:

“善于”、“不善于”,而不说:

“能够”、“不能够”

呢?

总结:

在特殊条件下,导体可以变成绝缘体,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所以,我们说: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知识梳理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正电荷与负电荷

电荷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规律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原子结构: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导体和绝缘体:

 

学以致用

 

油罐车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

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板书设计: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正电荷与负电荷

电荷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规律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原子结构: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导体和绝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