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07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发表的与《湖北旅游发展规划》相关成果有: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J).地理研究,2002,21(5):

608~616。

本规划由湖北省旅游局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完成,于2002年3月31日通过评审。

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由湖北省人民政府韩忠学副省长、国家旅游局顾朝曦副局长担任。

副组长由湖北省政府王国耀副秘书长、湖北省旅游局杜云生局长、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计财司魏小安司长担任。

主要规划成员有肖安民、刘良谋、王华新、刘海新、周厚震、杜哲兴、林志慧、张继年、詹世良、阎新明、牟廉玖、肖华、李红云、陶宏、简萍兰、沈海宁、孙昌松、肖爱山、郭跃进、张和坤、邹水清、李之尊、任国有、李昆麟、赖汉基、王建辉、张海林、何世平、李天汉、荣华、吴焕枝、魏书泽、施水洲、雷刚等。

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为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保继刚教授,副组长为徐红罡副教授,项目助理为博士生张朝枝、硕士生苏晓波。

参加主要国内成员有汪宇明(教授)、朱宏(副教授)、王宁(副教授)、陶伟(副教授)、戴凡(副教授)、李立勋(副教授)、李美云(讲师)、彭青(教授)、吕健(规划师)、曹诗图(副教授)、戴光全(讲师)、甘萌雨(博士生)、邱继勤(博士生)、郑海燕(硕士生)、陈勇(硕士生)、李丽梅(硕士生)、陈奕滨(硕士生)、刘雪梅(硕士生)、张骁鸣(硕士生),国外成员有TrevorH.BSofield(FoundationChair,TourismProgram,UniversityofTasmania,Australian),Li,FungMeiSarah(PhDcandidate,(TourismProgramme)MurdochUniversity,WesternAustralia;Researcher,SpecialProjects,TourismProgramme,UniversityofTasmania,Australian)。

规划组咨询专家为祝建华,此外还有其他参加人员唐嘉耀、李江风。

一评审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于2002年3月31日在武汉共同主持了对湖北省旅游局和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评审会,评委会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以及美国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专家审查了《总体规划》总报告、6项专项规划、5项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件等系列成果,并听取了规划组的汇报。

经过讨论,提出如下评审意见:

一、《总体规划》以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遵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充分肯定湖北旅游发展业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诊断了存在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旅游发展的主题战略、目标和措施。

《总体规划》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定位准确,发展措施得力,旅游产品体系完整,空间布局合理,对湖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规划组对湖北省旅游资源展开了全面实地调查和详尽分析评价,确立了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向。

规划组在湖北、北京、广州进行了2,000多人次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近100家企业做了调查,对旅游市场进行了细分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湖北省旅游形象的定位和不同层次的市场促销战略,体现了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总体规划》数据资料翔实,整体框架合理,技术路线正确,借鉴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旅游规划理论,在技术路线和新方法运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四、《总体规划》的组织采用中外专家结合、以国内专家为主、多学科结合的模式,在规划过程中,特别强调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规划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湖北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

这一旅游规划的组织模式适合我国实际,对省级旅游规划的制定具有示范性。

总之,评委会认为,《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果体系完整、图件完备、科学性强,在国内同类规划中居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评委会一致通过评审。

希望规划组吸收评审专家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批实施。

附:

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名单

主任:

吴传钧

中国科学院

院士

秘书长:

郭来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成员:

王恩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教授

郑光中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张广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研究员

许学强

中国地理学会

副理事长、教授

张永维

美国西南密苏里大学

教授

魏小安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司长

张吉林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处长

饶权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

处长

严国泰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教授

张薇

武汉大学商学院

教授

马勇

湖北大学旅游研究所

教授

二规划背景

新世纪之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重振“天下之中”经济地位的雄风。

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省市也把旅游发展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到2001年底为止,已经有近十个省级规划通过了评审。

国内有五个省请世界旅游组织聘请外籍专家做了规划,这些专家是以外方为主、中方为辅的。

从这五个省的经验看,外方专家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思路,提供很多新的视角,但是对于旅游文化和国内旅游市场的把握相对较弱。

湖北旅游规划在吸收了以往规划的经验上,针对湖北旅游的主要问题,从组织形式、规划过程、专家组成到编制内容各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此次湖北旅游局通过招标的方式,首次确定了中方为主、中外结合的模式。

经过半年的招标工作,确定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小组中吸收了经济、管理、社会学、地理学、景区管理、行政管理、文物、规划等各方面的专家,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提高湖北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分析湖北旅游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并提出系统的决策。

规划小组认识到编制过程是《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小组认识到规划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规划的过程为规划人员、政府部门、企业界等相关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相关人员可以就湖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前景和主要措施更好地进行交流,规划的过程从而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作用,为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

为此,湖北旅游在规划过程中,通过举办学习班、座谈会、书面征求反馈意见等方式,让规划小组成员与旅游相关部门、旅游相关部门之间充分地交流。

同时,规划小组为地方咨询意见,部分已被地方采纳,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1年8月,规划小组的《一江两山综合旅游开发区规划报告》为湖北省长现场办公会提供了背景材料。

规划小组十分重视现场考察,规划小组主要成员于2001年4月进行第一次现场考察,历时一个月;2001年5月,进行第二次现场考察和第三次现场考察历时半个月;经过两次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以此同时,在北京、广州进行了近2000人次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近100家企业做了调查,为湖北旅游市场的研究和规划奠定基础。

2001年11月对《湖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向湖北政府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做了汇报,听取的意见和建议,在2001年12月和2002年完成规划文本、图件和专项规划。

三规划评述

(一)主要问题

作为省级旅游总体规划,湖北省旅游发展规划要解决的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与其他省市相似:

关注的重点不是具体地区的具体旅游项目的设立和单个旅游产品的推出,而是站在全省高度上对湖北整体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问题的考虑,解决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安排各阶段的旅游发展规划,选择优势项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控制旅游发展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湖北旅游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对旅游资源大省、而非旅游大省的湖北,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湖北的旅游产业地位如何?

能否成为湖北的支柱性产业?

如果能,所需要的条件有那些?

现在的问题主要在哪里?

湖北省旅游业面临“东西夹击”的挑战。

东部沿海省份是我国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其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湖北旅游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具体竞争主要体现在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如各类型主题公园之间的竞争等。

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西部省份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

西部省份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神秘独特的旅游形象,将对湖北省旅游发展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因此,湖北旅游在全国有什么比较优势?

怎样发挥这种比较优势,使湖北成为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的旅游目的地?

湖北有那些旅游资源(产品)是海外旅游者感兴趣的?

如何进行开发和促销?

湖北有那些旅游资源(产品)是国内旅游者感兴趣的?

进行开发和促销的手段和方法何在?

旅游发展必须培育核心旅游区,充分发挥核心旅游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其他地区也得到发展,最后达到全面发展。

广西有桂林,安徽有黄山,湖南有张家界,山东有泰山和青岛等成熟的旅游景区的带动,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云南省更是因为有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分布较合理的景区的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在近年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核心旅游区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湖北核心旅游区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应该怎样选择和培育核心景区才能实现带动作用?

告别三峡游以后,三峡游能否复苏?

怎么样才能使三峡游重显昔日辉煌?

武当山从一个世界级旅游资源、区域性的客源市场的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匹配的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何在?

如何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

湖北的城市旅游体系如何建立?

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如何发挥湖泊旅游资源的优势?

在文化旅游越来越受欢迎的新形势下,楚文化、三国文化如何转变为旅游产品?

鄂西清江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旅游如何再上新台阶,成为湖北旅游新吸引?

神农架等生态敏感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开展?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社区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二)规划思路

1.弹性思路

规划小组认识到,旅游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规划的二十年内,外界不可知因素会有变化,各地区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格局,因此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思想的一贯性,而不会因为项目安排太僵硬,出现偏差后,而使规划无法执行。

为此,规划中着重提出优选项目的原则,而不完全是具体项目的策划。

例如国际旅游中的“湖北之窗”系列旅游产品并没有确定包括那些景点、景区,而是列出进入或开出“湖北之窗”的准则,在规划期内,符合条件的景点、景区都有加入到“湖北之窗”产品之中,并使用产品的品牌。

规划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地监测和预报旅游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调整旅游发展项目和活动,获得旅游开发的效益。

针对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组认为在开发风险大,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以保护为主,对开发持谨慎的态度。

2.产业定位

尽管湖北省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广东、上海等旅游发达省市相比,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因而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提出应从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调整部门结构、区域布局、提高核心企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带动等几个方面提高湖北旅游产业的地位。

3.培育竞争力

湖北旅游规划的一个指导思想是培育湖北在各个旅游市场上的旅游竞争力,正确地找到湖北在全国、长江流域、华中六省市、湖北省市场上的定位和目标,提高各个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为此,通过培育大武汉旅游区,提升湖北在全国、特别是华中旅游市场的份额;通过“一江两山”的开发,提高湖北在全国和国外远程观光、度假游客市场的份额;通过恩施旅游区的开发,使湖北在西部旅游大发展中占据一个席位;通过打造三峡游、三峡大坝游、长江中游精品旅游产品,提高湖北在长江旅游带的地位;通过培育宜昌旅游中心城市,提高湖北在湘西、鄂西和渝东的地位,通过培育襄樊旅游中心城市,提高湖北在鄂北、豫东区域的地位;通过打造“发现之窗”系列产品,提升湖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形象和市场份额。

4.分市场、分层次进行旅游规划

对于湖北这样的大省来说,市场是多层次的,包括国际、国内远程的观光市场、度假市场,华中区域的观光度假市场,湖北区内的市场,旅游规划必须考虑到这些市场的潜力、需求和特征。

为此,从旅游区划、旅游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体现旅游开发的多层次性。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全省各个地区都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各地区要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也很高。

旅游区划的原则是,要通过培育三大旅游区提高湖北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和国际市场上建成特色旅游目的地;通过培育二级和三级旅游区使湖北各地市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占领区域性的市场;从而实现湖北旅游的全面、高效发展。

同时通过打造“湖北发现之窗”旅游系列产品,开发国际旅游市场。

5.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在石首天鹅洲生态旅游区、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等生态旅游区的概念规划中,通过市场细分和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服务,解决了旅游开发中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为湖北特色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范例。

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中,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发展世界文化遗产、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外,还应逐步开发名人文化旅游产品、长江治水文化和湖北现代科教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大省的转变。

湖北省具有“千湖之省”的美誉,除开发生态型旅游产品外,注意到“湖泊运动休闲”的开发,树造“水上旅游大省”的形象,使湖泊旅游产品成为湖北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峡旅游产品仍然是湖北旅游发展中的关键产品。

抓住三峡工程阶段性机遇,加强联合促销。

做好以三峡大坝为点,以长江中下游、清江流域为线,鄂西部为面的旅游开发。

丰富三峡产品类型,推行差异化竞争。

最终可以搞活长江沿线的旅游业,还可以带动鄂西部甚至整个湖北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6.着重解决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机制

湖北旅游资源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源共享,例如,三峡位于重庆、湖北境内,存在重庆、三峡的利益协调问题;大别山处于鄂豫皖交界处,需要省级之间的协调,在湖北境内涉及到英山、罗田、麻城、浠水等县之间的协调;大洪山位于随州和天门的交界处,在开发之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体制;武当山是否能摆脱困境取决于体制能否理顺。

利益冲突是湖北旅游资源开发中最突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阻碍湖北旅游的发展。

“告别三峡游”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个别的商业部门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使用“告别三峡游”的宣传促销口号,影响了“三峡旅游”产品的形象,对“三峡旅游”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

为此,规划中特别地强调旅游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强调在旅游发展的初期制定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分配机制,特别是三峡大坝景区的开发、三峡旅游和武当山旅游的再发展需要先解决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并把区域合作作为湖北旅游发展的战略来抓。

此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开发战略的认识不足。

面临“东西夹击”的挑战下,湖北旅游应该采取开发的态势,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不仅要对外开放;对全国开放;对世界的开放;还应对各种制度开放。

只有开发,湖北才能找到突破口。

(三)希望达到的效果

通过努力,使湖北成为海外游客的目的地之一,并跻身国内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行列。

全面推进湖北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

通过城市旅游体系建立、鄂东旅游业扶持性发展,从根本上扭转西强东弱的局面。

并使鄂西民俗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楚文化旅游成为湖北旅游发展的真正增长点。

四规划成果

此次规划的评审成果包括文本(12本)和图件两部分。

文本部分包括总文本和专题报告,其中总文本1本、专项规划6本、研究报告5本。

总文本是对规划方案的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是规划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最终数据。

总文本的框架包括6个部分:

湖北旅游发展特点与SWOT分析、湖北旅游发展战略与区域战略实施、湖北旅游产业与产品发展规划、湖北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市场营销、湖北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基础设施、湖北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专项规划是对总文本中一些规划方案更进一步的细分与落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份专项规划包括:

湖北省国际旅游开发概念规划、湖北省主要城市旅游发展概念规划、湖北省重点景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湖北省旅游资源综合评估与旅游产品开发空间规划、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与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研究报告是对湖北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为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5项研究报告包括:

湖北省旅游形象研究报告、湖北省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湖北省旅游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湖北省“一江两山”重点旅游区综合开发研究报告、恩施州旅游扶贫研究报告。

图件是对规划文本中相关内容的图面解释。

图件成果包括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区位交通图、海外客源市场图、国内客源市场图、旅游总体区划结构图、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旅游交通规划图、旅游分区规划图(1-3)、近期项目规划图、中远期项目规划图、旅游产品规划图-节庆与产品、旅游产品规划图-线路、旅游产品规划图-发现之窗、省级联动旅游开发图、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1-武汉城市、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2-武汉环城游憩带、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3-宜昌、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4-襄樊、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5-荆州、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6-十堰、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7-黄石、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8-鄂州、湖北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图9-黄冈、湖北景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1-神农架、湖北景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2-武当山、湖北景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3-大别山。

五规划提要

(一)湖北省旅游发展的特点与SWOT分析

1.区域背景条件分析

从地缘结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表9.1)。

表9.1湖北省旅游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分析

背景条件

对发展旅游的影响

区位条件

“九省通衢”,得中独厚;

长江中下游,,洞庭湖以北;

“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

与国内主要的旅游城市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长江沿线有血脉渊源,可联动开发;与周边地区共享部分旅游资源与市场,但也有共性上的冲突。

自然条件

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复杂;

“千湖之省”,“水乡泽国”;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过渡色彩鲜明。

复杂多样的景观类型,

丰富的旅游资源;

优越的江河湖泊旅游条件;

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

历史文化背景

辉煌壮观的荆楚文化;名闻遐迩的三国故实;

近代先河的洋务运动;国父领导的武昌首义;

波澜壮阔的红色圣地;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

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社会经济水平

人口众多,交通方便;

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

周边省份潜在出游人口众多;

繁华的商业都市。

有较高的可进入性;

对外联系方便;

本地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

周边市场潜力较大;

商贸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2.阶段分析与现状评估

①发展阶段分析

根据湖北省接待游客人数变化以及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情况,湖北旅游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表9.2)。

第一个阶段(1978年以前):

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旅游主要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但本阶段的一些外事接待机构为后来的旅游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第二个阶段(1979-1989):

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效应明显,海外游客开始增长,但由于1989年政治风波原因迅速下跌。

此阶段,长江三峡观光旅游产品占主导地位。

“六五”期间,武汉城市观光游和长江三峡观光游的“一点一线”是湖北旅游产品核心;“七五”期间,三国旅游产品推出,“一点两线”的产品新格局形成,即武汉市的城市观光旅游和长江三峡观光旅游线与古三国文化观光旅游线。

此间,武当山、清江、神农架等新的景观产品开始发育,成为湖北旅游线路上的新亮点。

第三个阶段(1990-2000):

发展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游客人数迅速增长,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数量增加,旅游资源开发掀起热潮,旅游产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旅游线路日益多样化。

但大发展的同时,受三峡工程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湖北旅游业波动明显。

1998年后,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各方面对旅游关注加强,对旅游的认识日益成熟,湖北旅游发展逐渐进入提升与完善的大发展阶段,此间,各地区的旅游竞争将更加激烈,旅游发展进入一个以质取胜的时代。

规划期内,湖北省旅游正处在这样一个大发展阶段,倘不抓紧软硬件建设,湖北将失去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机遇。

表9.2湖北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阶段

标志性事件

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

探索阶段

(1978年以前)

改革开放

旅游未作为一个可营利的产业看待,以外事接待为主,围绕政治需要服务。

第二阶段

起步阶段

(1978-1989年)

“六五”期间以长江三峡观光旅游为主导产品,形成“一点一线”的产品格局,“七五”期间,推出三国旅游线路,形成“一点两线”的产品新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外国旅游者开始缓慢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海外游客增长迅速,但受1989年政治风波的影响急剧下跌。

武当山、清江、神农架等新的景观产品开始发育,成为湖北旅游线路上的新亮点。

第三阶段

发展阶段

(1990-2000年)

三峡工程上马,旅游产品数量丰富,旅游业被确定为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

政府日益重视,有效促进旅游发展与规范旅游管理的各项措施出台。

湖北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变化比较显著的十年。

全省旅游产品结构开始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专项相结合的复合型方向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国内旅游崛起,海内外游客都迅速增长,但受三峡工程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旅游业呈现出粗放型的增长,旅游总体效益低,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大发展阶段

(2001-2020年)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确定旅游业为湖北支柱产业

湖北旅游业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竞争力大大增强,湖北成为旅游大省,湖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得到提升。

②产业现状评估

正确评估现状是找出问题,把握未来的基础。

下面分别按旅游产业的规模、部门结构、区域布局、核心企业效益、经济带动作用、社会与环境效益等几个方面对湖北旅游业现状进行评估如无特殊说明,这里所指的“旅游产业”或“旅游业”均指广义的旅游业,它包含有旅行社业、旅游景点业、旅馆业的全部以及交通通讯业、餐饮业、商业和文化娱乐业、公用事业、居民及其他服务业中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部分。

产业规模。

湖北省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达省市仍有差距。

根据湖北有关统计资料测算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参见:

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旅游学刊,1999,5

,1999年湖北旅游产业增加值为123.2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9%,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37%。

按此增加值率估算,2000年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为140.7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4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

可见,湖北省的旅游产业已具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已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湖北省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的重要力量。

但是,尽管湖北省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广东、上海等旅游发达省市相比,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如2000年,广东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491.86亿元,占全省GDP的5.17%,占全省第三产业GDP比重的13%。

2000年上海旅游增加值为236.37亿元,占全市GDP的5.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占全市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